在樓繼偉的演講中👋🪢,他回首清華本科入學40年🧔🏿♂️,生動講述了他在清華和畢業後在經濟政策研究和決策第一線參與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三段經歷。這三段經歷🫷🏼,既有八十年代前半期的興奮和沖動👩🏻🦲,也有八十年代後半期的迷茫與困惑,更有九十年代的成功與喜悅。
樓繼偉的這三段個人經歷,折射出中國經濟體製改革中的曲折與艱辛🫳🏼,低谷與高潮🏭,經過波浪式的前行,最終成就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成功。這個成功🫔,為之後2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和穩定增長打下了基礎🏅,為中國進入WTO並在全球化中發展壯大打下了基礎🏊🏼♂️,也為下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礎🏃♂️。
在樓繼偉的這三段個人經歷中,他不斷學習現代經濟學,掌握其方法和觀點🏄🏽♂️,把握結論成立的假設條件,以及可能出現偏差的約束條件🉐,同時深入了解國情👨👧👦,理解運作機製🥊,知道什麽是最關鍵🎹、最急需的,什麽是可妥協,可適當推延的,明了取舍💱,抓住機遇,推動改革成功🥱🏃🏻♀️➡️。理想必須堅持,關鍵時刻要沖在前面。
——錢穎一
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畢業典禮演講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財政部前部長、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清華經管學院兼職教授 樓繼偉
2017年7月2日
中國♚,北京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
清華經管學院2017屆畢業生們:
我非常高興接受錢穎一院長的邀請,參加此次畢業典禮,在此我向你們表示祝賀。
今天在清華經管學院2017年畢業生面前演講🚷,讓我心生感慨💂🏼♂️。我和錢院長都是1977級清華“7字班”的本科生。近40年前我們入學時👩🏻🦲,清華還是一所多學科工科大學。我考入的是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系,其實應當是“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錢院長考入的是數學專業🤮,屬於“應用數學系”。這些都反映了當時計劃經濟對意昂体育平台的定位。現在🪔,經管學院的前身已追溯到1926年成立的經濟學系,經濟學泰鬥陳岱孫教授曾擔任系主任。在我們入學時,清華是沒有這方面的系🤏🏿,更不要說學院了。
相比來說,你們接受了更為全面的教育,面臨更為寬廣的人生選擇🔋。你們接受了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管理學、管理科學的教育,經管學院還同兄弟院系聯合建立了“清華x-lab”🏆,為你們創造了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最好環境。你們是幸運的👉🏻,相比之下,我羨慕你們🧎🏻♂️➡️,甚至有點嫉妒。
今天你們畢業了,將面對更加廣闊、復雜,有時甚至是殘酷的人生選擇。作為40年前1977級同學㊙️,我結合在清華學習和畢業後的經歷和體驗,以我的三段經歷來講三點感悟,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啟發。
第一🧘🏻♀️,設計未來人生🫒,要抓住人生際遇🫁。
促使我決心從計算機改學經濟學的重大事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清楚地記得1978年底的一個晚上,全會公報發布時,我正在東大操場鍛煉,聽到“把黨的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不再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不禁心潮澎湃。想到黨、國家🤾🏽♂️、人民的命運和前途,以及個人在其中的作用♟,當時就決定今後要轉學經濟學。一方面,國家必然需要這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原來就對經濟學有興趣,文革時期初讀過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文革剛過🦸♀️,東歐和西方經濟學家辯論的書籍引介進來,我都想辦法找到一覽為快🦹♀️。更重要的是😌🐞,我們經歷過計劃經濟的苦難,針對時弊,學以致用,必然更加符合實際,可以做出貢獻💇🏽。
學校十分開明。我們這些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同學👰🏻♂️,除嚴格學習考核公共課之外🏡,專業課可以通過考試免修🦞。由於學前的工作經歷🙎🏻♀️,我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專業課大都免修了,有更多時間做轉學科準備。這樣我提前半年於1982年初畢業👩⚕️,考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數量與技術經濟系。
在我研究生學習期間🧑,1983年國務院著手布置覆蓋1986-1990年的“七五計劃”研究,1984年更是進入全面改革的元年✌🏻。但大量課題已不是當時的各部委能應付的,需要各方力量的參與,從而我也參與了相關問題的研究。當時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在價格、稅收、財政🖐🏼、金融、貿易等各個經濟領域,撰寫了一些研究報告和政策建議🧚,少量公開發表🏎,更多的是以不足2000字的篇幅內部發表👝,產生了一定影響👍。
可能是這樣的原因,研究生剛畢業我就被國務院辦公廳調研室錄用。調研室是國務院研究室的前身,當時主要的任務就是調研,提出政策建議💆🏽♀️,工作環境是相當開放的,參與調研、研討,使得我得以參加著名的“巴山輪會議”👨🏿🎨👰🏿♂️。在1985年我被借調到體改委開展經濟改革總體設計的研究👎🏻。我們將經濟體製分為宏觀經濟政策體製機製、市場結構建造和企業改革三個層面🕺🏿,按照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各方面改革按前提性🏃🏻♂️、繼起性、相互依賴性進行分類,設計改革的順序👨🏽💼。
在向領導們匯報時🍊,我發現他們大多提問的是有關計劃與市場關系的基礎性問題。我感覺到我們的設計是從計劃經濟向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市場經濟如何轉軌,而當時社會討論的主導性目標是怎樣去改良計劃經濟,於是我做了補充,“改革要處理好計劃和市場的關系問題,在模式上計劃和市場的作用範圍都是覆蓋全社會的🦉,兩者的關系總體上是計劃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我發現這一補充得到了充分的重視🧝🏼♂️,這一提法被寫入黨的十三大報告✭。現在回想看,我們當時做的是國家部委層面組織的第一個轉軌頂層設計,概括性的表述🤸🏼♂️,雖然並不完美🖤,但是針對了基本問題,因此得到重視。
從1984年起在農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礎上,改革的重點轉向“城市改革”,即全面體製改革🥯。改革總體上是市場取向的,但目標並不那麽明確清晰,措施的重點更莫衷一是。到了1986年🙋🏿,中央要求這一年必須提出總體方案👩👩👧,在兩年內實施㊙️。這一年春節我沒有休息🤦♀️,埋頭於以價格、稅收、財政為重點的改革方案的設計🧑🏽✈️、充實、修改。這個報告上報後,國務院給以高度肯定,決定以價稅財聯動為重點進行綜合配套改革👩🏿🍼📝。1986年3月25日以國發37號文通知成立經濟體製改革方案研究領導小組,任務是研究明後兩年改革方案和主要措施🔔。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各專業小組,我是財稅組成員🧊,當時我的職務是主任科員🦸🏻♀️📺。
回想我在清華和社科院求學以及參加工作後的那幾年,鄧小平同誌倡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人心🐆,沖破條條框框束縛🫷🏽,各種思想碰撞,國家急需人才🐔,思路🕺🏻、言路十分開放。我轉學經濟學,趕上了好的機遇🧑✈️,在報效國家的過程中,樹立起牢固的家國情懷,也設計了未來人生。
面對時代的需求🧑🏼🦳🕧,認清自己的能力🦸🏽,找準自己的定位🎿,抓住人生機遇,這是我的第一點感悟🧝🏽。
第二🧟♂️,認準目標,不斷學習🍏,逆境中敢於堅持真理。
我在領導小組的財稅組工作期間研究財稅改革,在稅製上主張推進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規範十分混亂的企業利潤分配形式,引入企業所得稅🧚🏽。可是到了1986年夏天⛓️💥,國務院認為配套改革風險太大,主張全面承包,即信貸🌯、稅收🚓、利潤🧑🏻🦲、外匯🙍🏻♀️,甚至再貸款,按行政層次層層承包🔑。這種全面承包既不是市場經濟,也不是計劃經濟🌲👳🏿♀️,這是有前車之鑒的👰🏿。在此之前🦃,我有一篇文章介紹了南斯拉夫所謂“契約社會主義”、“多中心國家主義”造成通貨膨脹🤦🏼、經濟低效,甚至離心趨勢的後果🤵。我深知其危害🦤。
在1987年一季度⇢🤷♂️,我看到通貨膨脹的跡象🫷🏽,並分析了承包製帶來的機製性的順周期作用🧚🏿♀️。通貨膨脹,使得包死給上級和國家的部分貶值👰♀️,留給自己的部分擴張。如果全社會都是這個傾向,中央政府是無能力🚵♂️,也無手段製止通脹的☛💃🏼。我的一份報告警示1987年四季度開始將出現通貨膨脹,次年更為危險。
果然,1988年出現了高度通貨膨脹。後來有人將這一年的通貨膨脹算在鄧小平同誌“價格闖關”頭上,完全是黑白顛倒。小平同誌針對價格雙軌製造成的腐敗和經濟秩序混亂👩🏽💼,要求價格必須並軌,服從於市場,一點兒沒錯。價格決定於市場的必要條件是實行緊的財政貨幣政策,才不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即便這樣,由於校正價格扭曲都會造成溫和的結構性物價上漲。如果說失誤🎅🏽,那就是在推行全面承包時埋下了通脹的根子。
在1986年下半年後,經濟體製改革方案研究領導小組停止工作了,而我次年對通貨膨脹可能性的警示也未起到作用💇🏼。當時錢穎一同學告訴我🛌,經濟學前沿正在轉到不完備信息條件下的機製研究,如公共選擇🦶🏼🐮、機製設計理論。我有心再到學術界充電,於是調到社科院財貿所👨🏿🦲。
不久,我調到上海市體改辦,感到這是一個施展才華🎷,做出貢獻的機會。在上海主要參與了浦東開發的政策研究、上海證券市場建設以及相關國有企業轉製的工作。
經濟學是面向公共政策的,要有報國之心。當然📏,有的同學給自己的定位是在探索真理之海中遨遊,那也要有公共之良心。致力於公共政策之士,要有紮實的經濟學功底🚫,提煉事實🙅🏻、切中要害的能力,和1500字之內把問題表達清楚的能力。有功底就有膽識,才能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還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學海無涯👛。致力於公共政策之士,學習的是觀點、方法,把握結論成立的假設條件,以及出現偏差的約束條件。在逆境中不要隨風逐流,要敢於堅持真理。這是我的第二點感悟。
第三,春風吹來時🕴🏻,在推動改革整體性躍遷中發揮才幹🪸。
1992年小平同誌南巡👨🏻🦱,將改革開放推向新的高潮。這一年的春天,我調入國家體改委任宏觀司司長⛹🏽♀️。9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定為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1993年上半年開始,江澤民同誌親自主持十四屆三中全會文件的起草工作,定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頂層設計⛹🏿♂️。
在經濟層面是另一番景象。1986年以後開始的全面承包體製仍在起作用,而且愈演愈烈,通脹抬頭。財政方面,各地競相將財政收入從預算內轉到預算外,1992年底預算外預算內之比達到1.1:1的水平👩🏻𓀑。貨幣政策方面🖲,央行的信貸規模包幹到各專業銀行總行,再包到專業銀行分行,甚至再貸款規模也包到了央行的分行,造成貨幣政策擴張。到了1993年上半年🤸,經濟已經到了過熱的狀態。
不重回傳統行政手段的治理整頓,開辟一條新路,按市場經濟的做法規範各方面的紀律關系,同時加快改革🔁,建立市場經濟基本框架👨🦽➡️,就需要比1986年設想的“價稅財聯動”更為廣泛的配套改革,需要一次整體性躍遷。而我們真的實現了,在1993年下半年著手全力準備,1994年1月1日各項改革措施密集出臺。
大家若想了解這次改革的背景🏄🏻♀️,可以閱讀《朱镕基講話實錄》中的相關文章。啟示性的一篇是1993年4月1日的“防止通貨膨脹要始於‘青萍之末’”🃏⛹🏻,全面決策布置的一篇是6月9日的“加強宏觀調控的十三條措施”,以及下半年先後就金融🤽🏻、財稅⏲、外匯⚰️、外貿問題的講話。其中著名的“十三條”是建立市場經濟秩序的軍令狀,全面配套改革的動員書。
從1992年到1994年,我帶領宏觀司的同事🏨,問題導向🕴,分析製度原因,提出應對政策和改革方案,大都以內部報告形式報送🚴🏼,發揮了積極作用。在1995年🧔🏿♂️,我將其中的主要報告編撰出版,書名為《宏觀經濟改革——1992-1994背景設想 方案 操作》。
1993年下半年體改委宏觀司的同誌們全面參與了各方面的改革。我們同各部門有合作、有共識、有爭論👩🏻🦳👩🏻💼、有取舍。總的原則是在既有條件下🤽🏿,確保可操作,務必成功。更為復雜的問題留下接口,在進一步深化改革中逐步解決。在原則性問題上據理力爭🧗🏼♀️,絕不讓步📭,不留遺憾。重要的取舍🧑🏽🍼,在財政方面,將預算外財政收入並入預算內和預算管理規範化,都先放一放,重點是分稅製🦵🏼。稅製上以增值稅為主體,消費稅和資源稅為配合💢,選擇生產型增值稅,並將零售業之外的服務業先排除在外。企業所得稅分內外資兩大類進行整合🏋🏽♀️,個人所得稅內外資企業職工並軌,但還實行分類所得稅製。房地產稅因沒有條件建立🍕👩🏿🎓,留在今後🤾🏻♂️👩🏽🦰。爭論最激烈的是外匯體製改革💐,我們力主匯率並軌,單一匯率決定於市場,強製結匯,銀行間無形市場,近期目標是經常項下可兌換,收回一些超前的資本項下開放措施。幸好,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果斷拍板🆖,改革獲得了巨大成功。
這次全面配套改革是人類改革史上的一個奇跡🏄🏼♂️。在嚴重通貨膨脹的環境下,僅僅用不到半年的準備時間🤦🏿♂️,建立起市場經濟宏觀管理體製框架,過熱的經濟趨於安定。這次改革建立的基礎製度已有20多年了,十分穩定並不斷改進。2008年1月1日起企業所得稅統一🥟,增值稅轉型擴圍到去年全面完成。預算外資金已全部納入預算,這個概念不存在了。規範的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收付製度全面建立起來。專業銀行的政策性業務分離,轉成上市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堅守貨幣政策當局的定位,金融監管不斷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已經建立。1996年實現了經常項下可兌換,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製初步成型。
我能夠親身經歷,沖在第一線深度參與這場偉大的變革,是人生一大幸事,也獲得了更深的感悟。多方面的歷練對了解國民經濟運作的機製大有裨益,知道什麽是最關鍵的🧫、急需的🏋🏻♂️,什麽是可妥協🖌,可適當推延的,減少了理想化色彩。但理想必須堅持,於國於民有利🦸🏽♂️,要敢於沖在前面👈。
致力於公共政策,有學必須有術👩🏿🍼。學問要紮實,不斷掌握前沿理論。術也非常重要,就是各學科的基本原理要通曉,事實要掌握🔐,政策的提出才不會讓人不知就裏🙋🏿♂️,才是可操作的。這是我的第三點感悟。
以上是我結合求學和工作後的三段經歷,同你們分享的三點感悟👋。
同學們,你們就要畢業了♕。你們中有的將從事公共政策。我們的製度還不夠完美👷🏽,資源配置效率💭🤩、體製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仍有待提高🐟,改革的路還很長🫲🏿。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製定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對各方面改革任務都有明晰的表述,有誌於公共政策的同學們應當在實現宏偉藍圖中貢獻力量。你們中有的會繼續學術生涯,“追求真理、實事求是”🛡,是我要送給你們的話。你們中有的會選擇就業,我要告訴大家,現實沒有那麽完美💇🏿♀️,有時甚至是殘酷的🧟🧖♂️,你們要有高於一般的創造力,懷有夢想。但達到夢想的路並不只有一條🛺,運用綜合性🩰、批判性🧏🏼、分析性的思維,就一定能幫助你們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們生於斯、長於斯,我們個人的事業是與人民的福祉和民族復興聯系在一起的🤵🏽。信守這一信念👷🏻,拓展這一聯系,就能找到自己最大的成功。我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