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南京機場開始的本土新冠疫情,拉開了國人與新冠病毒德爾塔變異株的遭遇戰😈,期間有多人已經接種了新冠疫苗還是感染的情況再次引發關註🏀。
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國的新冠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雖然在預防感染👩🦽➡️、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方面還沒有具體的數據發布,但從突破感染的情況來看🚴🏼♂️,目前的疫苗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隨著研究的深入🧚🏽♂️,一種新的疫苗給藥方式或許可以讓新冠疫苗阻斷病毒傳播更加接近現實。
7月26日,《柳葉刀-感染病學》發表了首個報道的霧化接種新冠疫苗臨床試驗。這個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院士團隊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王行環教授團隊合作開展的霧化吸入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的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霧化吸入接種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霧化接種兩劑疫苗激發的SARS-CoV-2中和抗體反應與肌肉註射1劑該疫苗相似,肌肉註射疫苗後第28天進行霧化吸入加強免疫可誘導高水平的中和抗體,這種有效且經濟的免疫方式值得開展更大規模人群的評估。
霧化吸入式新冠疫苗,就是將新冠疫苗通過鼻腔給藥的方式🤲🏿,激發人體的粘膜免疫。上述研究指出,與傳統的肌肉註射免疫相比,粘膜免疫在觸發呼吸道粘膜和全身免疫防禦方面具有潛在優勢🏈,可在呼吸道粘膜表面防止病原體入侵🤽🏿♀️。
激發人體粘膜免疫的吸入式新冠疫苗能否成為阻斷新冠病毒傳播的大殺器📸?如何提高新冠疫苗的保護率?理想的新冠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張林琦教授

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張林琦教授
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在去年開展了國內首個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的研究🐴。8月4日,張林琦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目前該疫苗的一期臨床試驗基本結束,二期即將開始,該疫苗的鼻腔免疫方式也在積極籌劃中🐊。針對以上問題,張林琦接受了澎湃新聞專訪🤲🏿。
【對話張林琦】
澎湃新聞🍻:您怎麽看目前傳統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
張林琦:理想的疫苗應該在防止病毒感染和遏製疾病進展等方面都發揮關鍵的作用。我們現行的多種疫苗,在這些方面都有著良好的效率和能力,所以疫苗接種的範圍和速度還需要大力加強。
最近有一些報道,發現疫苗在防止新冠病毒感染和傳播等方面能力有所下降,特別是針對感染和傳播速度比較高的德爾塔變異株,需要盡可能的提高疫苗的保護能力,防止和降低新冠病毒在呼吸道🧙🏻,特別是上呼吸道的復製水平😘,從而降低病毒的傳播能力🙄👧🏿。我們對這些信息有實時的把握🧑🏻🦯,科技界對於病毒變異對疫苗和抗體藥物有效性的影響🙅🏽♀️,一直在不斷的監測和評估🏏,在持續努力的想盡一切辦法提高疫苗的保護能力🌨🥪,您剛剛提到的鼻腔免疫的報道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
澎湃新聞👊:如何提高新冠疫苗的保護效率?理想的新冠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
張林琦:最理想的情況是接種疫苗一次之後,能夠保護我們終生無憂無慮👝。這就是我們所希望的“一勞永逸”的期待和目標。從現在的科學數據來看,只有天花疫苗達到了這個標準✡️,其它疫苗都有提升的空間。
從這個意義上看,提高疫苗的保護效果我們一直在路上,新冠疫苗也不例外。由於從疫情初始到現在,特別是實施疫苗接種到現在,我們的時間還比較短,對疫苗的保護能力評估,免疫途徑的評估🌘,免疫力持久性的評估,不同疫苗之間的差別等方面🧑🏿🔬🩴,還需要較長時間的仔細研究🧫。
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對新的疫苗策略、新的免疫途徑🫷🏻、新的免疫劑量🌇,以及免疫保護能力機製和指標研究。比如剛剛提到了的鼻腔免疫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當然,最終需要回答的科學問題無外乎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否鼻腔免疫能夠誘導比肌肉免疫類似或者更優的免疫保護🚶🏻♂️➡️🏝?第二,在劑量和免疫次數上,鼻腔免疫的優勢如何🕵🏿🙅🏼?第三👱🏼,鼻腔免疫是否在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等粘膜表面誘導比肌肉免疫更強的免疫反應👨🏼🚀,從而提高在呼吸道等粘膜表面的保護能力🍘🚣♂️?第四,鼻腔免疫誘導的免疫力的持久性如何?理想狀態是越長越好?第五,鼻腔免疫誘導的免疫力在抗突變株方面的能力如何👸🏽?是否可以大大降低新冠病毒復製,從而降低致病性和傳播👩🏻💼?第六🚡,鼻腔免疫是否能夠與其它免疫途徑交叉使用⛵️,從而提高疫苗的保護能力和持久力?第七🎖🪩,鼻腔免疫是否有潛在的副作用等等?
對於這些關鍵問題的客觀和綜合回答🙎♀️,才能夠使我們對這個新策略有著科學的判斷和評估。大膽的假設和認真的求證,一直是科學界和企業界秉承的科學精神🍄🟫,我們衷心希望這個新的策略🧑🏻🎄,能夠誘導保護力更強更持久的免疫反應,在預防感染和緩解疾病進程多方面超出預期。
澎湃新聞♦️:請您給大家講講新冠疫苗鼻腔給藥的作用機製以及黏膜免疫的功能。
張林琦:不同的免疫途徑,能夠在體內誘導不同類型和強度的免疫反應。大多數疫苗都是通過肌肉註射,在機體內可以誘導系統性的免疫反應👍🏽,對性傳播疾病、呼吸道傳播疾病和通過其他方式傳播的疾病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粘膜免疫也是一個重要的免疫途徑,包括一些現在已經批準的流感疫苗就有通過鼻腔產生免疫的⚰️,還有一些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是通過消化道粘膜免疫的。粘膜免疫誘導產生保護性免疫反應主要依賴於在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粘膜上皮組織內存在著大量的淋巴組織,疫苗接種之後🚽,不僅可以在粘膜局部誘導免疫反應,還可以進一步動員和強化全身的免疫系統,提高機體的整體免疫力和保護作用。
簡言之🦶,粘膜免疫系統是我們機體的第一道防線,也是與病原微生物和外來抗原不期而遇的第一戰場✅,在保護機體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前哨作戰部隊的作用👮🏿。
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希望大力發揮和提高粘膜系統保護能力的根本原因。尤其是新冠病毒在呼吸道復製活躍,同時也是其傳播的主要途徑💁🏽♀️,提高在呼吸道粘膜表面的抗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顯得格外加重要🎤。
澎湃新聞🦵:對於德爾塔變異株,現在的疫苗在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和傳播中還有提升空間,有沒有好的辦法能夠在短期內提高保護效率💅🏽,跑贏病毒的變異速度?
張林琦🚵🏿: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全世界的科學家正在探索如何克服突變株帶來的挑戰。從抗原變異程度來看,在印度最早發現的德爾塔(delta)變異株屬於中等偏下,不算高,與在英國首先發現的阿爾法(alpha)差不多。變異程度比較高的是流行在巴西和南非的伽馬(gamma)和貝爾特 (beta)變異株。尤其是南非的伽馬變異株,致使一些疫苗的保護能力大大下降。從傳播能力來看,德爾塔是最強的,在世界範圍內的流行勢頭也是最強勁的🏂🏼。最近的研究表明🫦,其致病性也有一定的提高,是我們研究和關註的重點之一。
德爾塔(delta)和貝爾塔(beta)變異株🧖🏿,我們和世界上正在開展的疫苗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如何充分提高現有疫苗的免疫能力,包括免疫加強和交叉免疫🫏,從而提高對變異株的保護能力👨🏽💼?
第二,如何優化免疫途徑和免疫計量,提高現有疫苗的保護能力🍘?其中包括通過鼻腔的粘膜免疫🧘🏽♂️🍁。
第三,全面加速針對突變株疫苗的研發,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和拓展疫苗的有效性、廣譜性和時效性🐉。
第四👲🏿👨🏽💼,全面加速研發通用性疫苗🫳🏽,對已經和未來發生的突變株具有廣泛和強大的保護能力🧏,最終達到“一勞永逸”的終極目標。
比較令人欣慰的是,近期的研究表明,現有的疫苗對德爾塔病毒均有一定的保護能力,特別是在同源或異源疫苗加強免疫的情況下📔🖖。
此外🏃♀️➡️,我們實驗室的研究也展示了人體內,能夠產生極其廣譜的抗體反應🦖,我們分離得到了十幾種單克隆抗體,能夠抑製至今發現的所有突變株🙋♀️。我們研發的一款候選疫苗,也展示了超級廣譜的抗突變株的能力🛅,為我們最終研發成功通用型疫苗和廣譜抗突變株的抗體藥物,增強了信心和指明的方向。
澎湃新聞☝🏽:目前來看鼻腔給藥能產生一個比較好的免疫效果,那它的副作用情況如何?之前鼻噴流感疫苗出現過嚴重的不良反應情況嗎?
張林琦🍰:對於疫苗副作用的評估是研發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從目前發表的數據來看,鼻腔免疫的副作用不太大,但還需要進一步的評估🥱,特別是免疫人群數量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之前鼻噴流感病毒疫苗也是在嚴格的評估不良反應前提下批準的🙍🏽。
澎湃新聞:鼻腔給藥的這種方式只適合病毒載體疫苗嗎?滅活疫苗和mRNA能采用吸入的方式嗎?
張林琦:鼻腔免疫只有腺病毒、流感病毒或者其他病毒載體疫苗的可行性比較大👪,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通過鼻腔免疫的可行性比較小🧑🏼🌾。主要原因是病毒載體疫苗接種之後🥘,能夠在鼻腔表皮細胞有一個主動感染的過程,這個過程把疫苗表達的基因成功地遞送到鼻腔表皮細胞內,從而產生新冠病毒蛋白💲,進而誘導免疫反應🦖。相比腺病毒載體疫苗✡︎,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在鼻腔遞送過程中主要是被動過程🏆,沒有病毒載體疫苗進入細胞的主動過程,所以免疫能力會相對較弱,誘導免疫的保護能力也比較弱🦉,不太適合通過鼻腔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