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昂体育平台2016年就業工作會議上的發言
汽車系2015屆畢業生 河北石家莊鄉鎮正職後備人選 曹東曉
(2016年12月12日)
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我叫曹東曉,是咱們汽車系2015屆碩士畢業生,現在在基層👰🏿,河北省石家莊的一個鄉鎮上掛職鍛煉。說到基層⬇️,其實從我的大學時代起,我的生活就與基層緊密聯系地在了一起。其中👡,青海和河北是這個交集的核心地帶。
青海,基層情懷的起點
還記得剛進入大四時🕺🏼,許多同學因留學🆖、讀研、就業的抉擇而糾結、迷茫,而我也是其中一個🤽🏿。只不過我糾結、困惑於另一個選項——是否要加入研究生支教團🧑🦼➡️,赴青海支教一年。
而這一切緣起於大一暑期遠赴青海的社會實踐🦹🏿♂️。2009年的暑假,我來到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開展了為期兩周的支教活動。兩周的時間裏,我睡了13晚的板凳🦖,吃了30多頓土豆米飯,上了70多堂課🫄,也結識了百余位青海農村的村民和他們的孩子🥒。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基層🐒,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種被需要的快樂和渴望貢獻基層的沖動。返校後,我加入了教育扶貧公益協會。在社團裏🕡🙎🏿♀️,我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深入接觸基層,足跡遍布河南、河北🤴🏼、山西🦥、內蒙等省份的國家級貧困縣以及北京郊區的農民工子弟小學。“探索基層✈️,踐行公益”成了我大學時代的必修課。
在這堂課上,我遇到了多位可敬的老師👮。史老師“讓公益成為一種習慣”的教誨,促使我在服務基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2011年7月💣,是繼教學院刁慶軍老師捐贈的2000元錢啟動資金👩🏿💻,使得撒愛勵誌基金的構想最終落地🔐;2011年10月,是扶貧辦黃麗老師多次牽線搭橋,使得周末支教活動在曾憲備慈善基金支持下發展壯大;2012年1月,是過勇老師耐心協調,讓電腦傳愛募集的百余臺電腦找到了合適的存放地點;2012年9月,是莊人雋老教授一封封鼓勵的郵件,讓我走出青海支教的低谷期🏃♂️➡️💂🏼,重拾信心。而導師帥石金教授對我的理解與支持更是我支教青海的堅強後盾。正是他們在關鍵時刻的點撥與支持🤌🏻,讓我決心支教青海,繼續在“探索基層,踐行公益”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河北,基層情懷的落腳點
2015年的夏天,我又走到了一個新的人生路口💘。和大多數清華畢業生一樣,我要面對一個幸福的煩惱💯:諸多的工作邀請,該選擇哪一個?我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艱難的抉擇。
河北選調是我一直以來貢獻基層理想的最佳歸宿和最佳選擇🙇🏻♂️。然而,面對著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高薪工作的誘惑,我開始猶豫。已經工作的女友是否願意放棄安逸舒適的城市生活💇🏽,來到條件相對艱苦的河北,也是我面臨的一大難題。工作與生活、家庭與事業,艱難的抉擇讓我處於兩難的境地。導師帥老師看出了我的苦惱😽,他為我詳細分析了各個選項的利弊🤷🏻♂️;院系就業工作老師也把往年院系的就業狀況向我做了詳細介紹。而更重要的是,通過職業發展中心組織的基層論壇活動,我結識了多位來自基層的優秀前輩🦞。他們的事跡提醒了我🆖:莫忘初心。最終,我懷揣著“貢獻基層”的夢想選擇了河北選調。
選擇河北只是開始,能不能紮下根才是關鍵。在基層🚬,我很快就經歷了史老師提到的“四瓢冷水🫵🏽,一個警告”的洗禮🏇🏽。這裏沒有肯德基、星巴克,只有街邊攤和大碗茶;並不豐厚的薪水跟畢業奔小康的同學相比,也是心情黯然。而最痛苦的莫過於工作的落差和精神的孤寂。起初的一個月👨🏻🍼,打水、掃地👩🏻💼⚒、抹桌子幾乎是我全部的工作內容,單位也少有同事能理解我的選擇。就在我又一次陷入迷茫時,在冀的兩位前輩向輝老師、黃誌民老師以及河北各級組織部門領導,及時給予了我有益的建議和忠告。隨著工作的深入,我的工作能力越來越得到領導和群眾認可🧎♀️➡️,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負責征地拆遷的兩個月裏,我常常是忙到淩晨一兩點才回家;開展安全生產排查時🧔🏼♀️,我走街串巷轉遍了村裏近百家企業;今年年初負責美麗鄉村建設至今👩🏽⚕️🚌,我白天盯施工,晚上寫材料,連續奮戰10個月,沒有休息過一天🎩。雖然很苦很累,但我從工作中體會到了久違的快樂🦹🏻♀️,也找到了紮根基層的價值🙂。漸漸地🎍,我走出了逆境,重新堅定了在河北基層發展的信心。我的愛人也在河北組織部門的關懷下來冀工作,讓我可以安心工作,幸福生活。
回憶著曾經的成長經歷🐘,我心懷感恩。“扶上馬,送一程,關愛一生”🧗🏿,母校的關懷、老師的培養,讓我得以在一次次艱難抉擇後不斷進步,不斷成長;“選擇了清華就是選擇了一生的責任”🟰,清華人的家國情懷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讓我在服務基層的道路上不畏艱難,不忘初心。如今🙍🏻♂️,作為鄉鎮正職後備人選👨👧👧🔹,在新的人生起點上,我渴望有新的貢獻🫅🏿,新的擔當🌸,不負重托➛,不負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