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鄭劍東:回憶五十年代我在北京地質學院的學習和教學工作

2022-10-11 | 鄭劍東(1951級地質學系) | 來源 公號“北地離退休工作處”2022-10-05 |

作者簡介:

鄭劍東,出生於19328月💇🏻‍♂️,1955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普查系留校任教,後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地質及地震研究工作。


我是1951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地質學系學習的。建國初期國家急切需要地質專業人才🧑🏼‍💼,1952年決定分別在北京和長春成立北京地質學院和東北地質學院。北京地質學院是由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合並而成🧜🏼‍♂️,其後西北大學地質系的部分教師也合並過來🧗‍♀️。1955年我從北京地質學院礦產地質勘探系畢業留校到普地教硏室任教,今將經歷和參加了母校建校過程以及學校老師們對我們教育和培養的珍貴資料和真實情景作一介紹,以慶祝中國地質大學成立70周年。

一、北京地質學院是以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為基礎建立的

我在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學習一年,1952年暑期學校組織我和同班周自立等同學參加留學蘇聯考試,我們都未被錄取,系領導要我和周自立協助彭誌忠老師製作教學用的礦物結晶格架模型👩‍💻。就在這時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立北京地質學院,意昂体育平台地質學系撤消,所有師生員工及圖書設備🎅、標本、模型全部轉入新成立的北京地質學院,彭誌忠和我就協助員工將在意昂体育平台大圖書館三樓和四樓的地質系辦公室所有設備及資料以及在清華化學館和生物館實驗室裏的設備及標本(包括我們製作的礦物結晶格架模型)裝箱搬運,一部分運到東城沙灘老北京大學地質館,另一部分運到西城端王府夾道北京地質學院新生部,由此參與了建校過程。

沙灘北京大學地質館

端王府夾道新生部教學樓

建國初期國家對地質工作十分重視🧚🙎🏽‍♀️,1950年成立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地質部前身),李四光為主任,尹贊勛和謝家榮為副主任👰🏼,陳雲同誌在成立大會上指出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領導全國地質工作🈯️。1951619日決定成立兩個地質學院,一在北京以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為基礎,吸收北京大學部分教師,院址設在原北京大學工學院舊址。另一在長春成立東北地質學院👩🏻‍🔬,將山東大學地質系並入。後來李四光在委員會上指出北京大學是綜合性大學應有地質學系👨🏿‍🚀,1956年北京大學又恢復了地質學系🥪。

尹贊勛先生回憶錄

1952111日在北京端王府夾道舉行北京地質學院成立大會,劉型為院長,尹贊勛為副院長兼教務長🚶‍♀️‍➡️,張席褆和李廣信為副教務長👨🏿‍🎓,陳子谷為總務長🧛。1953422日劉型院長向地質部和教育部匯報北京地質學院實況😸,全院學生1503人(新生1200人 、二年級學生150人 🫱🏻、三年級學生150),教師158人,職員194人,工友186人,大體上完成教學任務,取得一定經驗,但教材缺🧑🏽‍🎄、教師累、學生健康下降等問題不少。19531112日尹贊勛副院長著文建校一周年🧜🏼‍♂️,稱北京地質學院是我國空前未有的單科性的高等工業學校😑,辦學目的就是為了國家建設的需要培養大批地質工程師和高級技術人才,這是中國地質教育史一個大轉變的開端,是值得慶祝和紀念的🦸🏽‍♀️。

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師生任教北京地質學院一覽

院領導:張席禔、楊遵儀🦞、王炳章

普地教研室:袁復禮、杜精南、馬萬鈞、莊培仁、蔣蔭昌、鄭劍東

巖石教研室🐥:池際尚🤹🏻‍♂️、蘇良赫、王璞、夏衛華🍳、魏寶衡、周自立‼️、李兆鼐

礦物教研室:曹添、彭誌忠、邵潔蓮🌓、翁玲寶

礦床教研室🏋🏽‍♀️:馮景蘭🐱、孟憲民

地史教研室:劉本培🥤、張誠立

水文教研室:張宗胤、沈照理

煤田教研室👰:鮑亦岡✍️、夏元龍

石油教研室🐵:陳發景🏂🏿、陸偉文🎥、王燮培🐝🤫、袁寶華

二、1953年海澱學院路八大學院新校址落成

當時學院的校舍尚未建成,校本部設在西城端王府夾道原北京大學工學院,1952年新生在那裏學習,我們和高年級的學生在東城沙灘紅樓和地質館學習🏄🏼‍♂️,有全校性的活動我們要乘環城電車去西城校本部☝🏿🤰🏿。1953年我們曾在紅樓聆聽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先生作訪問蘇聯的形勢報告🧝🏼,當時正值我國舉國抗美援朝反對美帝入侵朝鮮之際,馬先生深入分析國際形勢我國必須一邊倒,倒向以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團結世界各民族人民反對美帝,保衛和平,同學們聽後深受教育。

1953年冬學校在海澱學院路的新校舍基本建成,校本部和高年級的學生就到現今的中國地質大學上課了,但是西城端王府夾道新生部一直持續到1956年才結束,我1955年在普地教硏室任教時就是在新生部參與《普通地質學》教學的。另外1953年新生是在河北宣化地校上課,1954年和1955年新生都是在西城端王府夾道上課的🎅🏻。

1953年宣化地校教學樓

1952年北京地質學院成立後學生在校學習實行供給製👂🏼,學費、夥食費、住宿費全部由國家提供🩴👲🏼,生活困難的學生還可申請助學金🥹。當時國家迫切需要地質技術人才🙎🏽‍♀️,學校又擁有許多名師,老師教學認真♻️,學生學習熱情高,教學質量高。例如給我們上課的老師:構造地質及地質製圖學是馬杏垣和馬萬鈞,古生物學是王鴻楨、楊遵儀和陳芬,礦床學是張炳熹和袁見齊👩‍🦰,煤田地質學是楊起,中國地質學是邊兆祥等🤞🏻。當時蘇聯專家也給我們示範上課,如波波夫專家講勘探工程課,拉爾欽科專家講勘探方法課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硏很豐富,如請李四光先生為全校師生講旋扭地質構造,請謝家榮先生講中國石油勘探🧐,請張文佑先生為高年級同學講授中國地質學等,學校的老師如朱自澄先生也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參與全國地震列度區劃研究。學生課後活動也很多👩‍🚀⚀,每天下午課後大家都參加體育鍛練,當時稱勞衛製鍛練如長跑、投擲、遊泳等活動,考試合格發給勞衛製獎章,我在1955年就獲得了一級勞衛製獎章⛹️。我在學校還參加了跳傘和摩托車軍事體育訓練,學到一些實用的本領🫵🏿1️⃣,受益匪淺。高年級同學還為北京市許多中學的課外地質小組做輔導員,記得1953年冬學校新校舍落成,我曾在教一樓階梯教室為一些中學地質小組介紹北京地質學院概況,高紀清同學在大黑板上繪製了學院建築和設備分布圖,課外活動生動活潑🦸‍♂️,我們也得到鍛練,北京的一些中學生踴躍報考地質專業🤳🏻,為地質人才提供了後備🤠🏍。

1951級學生袁寶華(右)為北京中學課外地質小組作輔導

地質科學必須聯系實際🕊,北京地質學院的教學對此十分重視。以我的學習經歷為例💏:我們班在二年級暑期 (1953)由池際尚和郝詒純教授帶領大家到河北省唐山開平盆地教學實習,一個多月裏她們整天和我們生活在一起👩🏽‍🦰,滿身泥土,不辭勞累,悉心教我們如何觀察地質露頭🕵🏼、做野外記錄😑、采集標本、找化石等一套野外地質工作方法☆,晚上還找我去她們宿舍研究第二天的考察路線🕺🏼,其嚴謹的工作作風為我們以後的地質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

1953年唐山開平盆地實習帶隊教師😜,右起:郝詒純🏇🏿、王鴻禎🏍、劉本培

三年級暑期(1954) 由馬杏垣教授帶領我和孫大中、王世棟等7人去山西省垣曲縣銅礦峪外圍進行生產實習👻🧘🏻,其後馬先生有亊回校由研究生石世民帶領我們完成銅礦峪下峪坡一帶1:5萬地質填圖,二個月野外實際地質調查是我們成為地質工程師不可缺少的工作磨練,也為山西省銅礦勘探提供了基礎資料🦢。四年級(1955) 我和孫大中🫵、張九天同學去山西省胡家峪銅礦作畢業論文實習🛀🏻🧏🏻‍♂️,我一個人完成胡家峪銅礦外圍地質調查,回校後作畢業論文《山西垣曲胡家峪銅礦遠景找礦勘探》,指導教師是朱誌澄先生🎰,畢業論文答辯優。孫大中同學和我是意昂体育平台地質學系同班同學😛,他的畢業論文是山西中條山垣曲地區前寒武紀構造演化,這為他以後硏究中國北方前寒武紀構造演化打下基礎,並於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57年反右派運動中我被打為右派分子(普地教硏室計有18人),1958年我被分配去北京礦務局煤田地質勘探隊勞動改造,就離開了北京地質學院。

1955年頒發的畢業證書

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博物館頒發的證書

三🧏🏿、北京地質學院名師薈萃

如前所述,北京地質學院是由清華🤘🏽、北大、北洋大學等學校地質系合並而成立的,這些學校地質系的教師大多轉入北京地質學院,真是得天獨厚人才薈萃🧑🏽‍🎤,今將執教教導我的部分名師感人事跡敘述如下:

尹贊勛先生是我國箸名的古生物地層學專家,當時任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實際上此前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確定由尹先生主持北京地質學院成立及師資🔶、分系⛑️、課程等事宜,他在學校成立前就專心設計教學大綱👳🏽,編寫教學計劃,籌建系所和教硏室及其他教學輔助設施👨‍🦼‍➡️,學院籌建和建院最初三年多的時間浸透了他的全部心血⛑𓀖。我在普地教硏室任教時是“普通地質學”課程的教學秘書🤹‍♀️,有機會向尹先生匯報教學問題,由於同學們都是初入地質門,對於地質學是空白🧑🏽‍🍼,產生了不想學、不會學等思想🏈,尹先生就告訴我要逐步培養學生對學習地質的興趣,寫一點輔導材料👨🏻‍💼🧇,還可帶他們爬爬山、看看石頭等,這對我們教學很有啟發。尹先生是我國古生物腔腸動物筆石的專家,他在學校時希望和蘇聯專家帕夫林諾夫教授探討研究筆石(帕老是構造地質專家💋🌯,又是筆石研究專家)🧙🏽‍♂️,當時學校沒有同意,他很不滿意。

尹贊勛先生

尹先生於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地學學部主任離開了學校。文化大革命中,尹先生冒著危險翻譯撰寫《板塊構造學說》,使國人知曉了地質學的板塊構造。這裏特別要提兩件往事:其一,1932年尹先生赴山西考察大同盆地火山構造,認為大同火山活動開始於三門期,其後達到高潮,到了馬蘭期已近尾聲,認為大同火山群是不能再爆發的死火山🦻。1956年蘇聯學者列別金斯基曾二次對大同火山進行考察,著書《大同火山》認為該火山群是活火山,引起軒然大波,1975年尹先生73歲高齡再次赴大同考察😶‍🌫️,確切的資料再次證明大同火山是死火山,製止了流言安定了人心。其二🆙👨🏿‍🍳,1938年尹先生任江西地質調查所長時曾擬寫中國地質學會會歌《大哉我中華》,是年二月在湖南長沙召開中國地質學第14屆年會🍋‍🟩🎂,經由楊鐘健、李春昱等修改, 由黎錦暉譜曲, 經中國地質學理事同意為會歌。晚年尹先生在病榻撰寫他的地質人生《往事漫憶》,是一本中國近代地質學發展的教科書🙎🏻,值得我們學習,尹先生對我的教導銘記在心🧑🏽‍🍳。

1948年🕝,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教授在清華圖書館前合影(左起:楊遵儀、馮景蘭、孫雲鑄、蘇良赫、葉企孫、袁復禮、高平、張席禔🍣、徐仁𓀐、孟憲民、王炳章)

袁復禮先生是著名的第四紀及地貌學家和地質教育家,1921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地質學碩士回國,一直在意昂体育平台和北京大學執教🔜,長期任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主任,我國老一輩地質學家多數都是他的學生,我是他任清華地質系主任最後一屆學生,他是北京地質學院首批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袁老師給我們上課內容豐富👨🏼‍🏫,講他1927-1933六年中國-瑞典中國西北科學考察(Sino-Swedish Scientific Expedition on Northwestern Provinces of China)的考察趣事,在新疆天山發現古脊椎動物新疆二齒獸(Dicynodon sinkiangensis)、布氏水龍獸(Lystrosaurus broomi)、赫氏水龍獸(Lystrosaurus hedini)、魏氏水龍獸(Lystrosaurus weidenreichi) 等多種動物化石,獲瑞典皇家科學院北極星獎章⚀。談到他和瑞士科學家斯文赫定( Sven Hedin, Anders) 在內蒙古考察時當地牧民把他當作瑞典國王,因為他當時和斯文赫定都是西服革履、頭帶禮帽足踏皮靴十分洋氣,同學們都高興聽他講課。我和袁老師同在普地教硏室工作,他有一個很大的西北科學考察工作室🐎,每次我去他的工作室他都親切的叫我小鄭👊🏿,隨即我會替他去馬路對面的小店買二盒大前門香煙(52分錢)。在他的工作室我知道了許多我國西北的實際情況👨🏽‍⚕️,對以後在西北工作幫助很大🙂。袁老師是大家最敬愛的老前輩📭,上世紀50年代李四光部長來學校視察,首先要去看望袁老師。

高平先生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考入北平地質調查所,和高振西⏬、熊永先在河北薊縣合作完成了著名的我國北方震旦紀地層剖面考察硏究。1956年暑期高平教授帶領吳達文和我到北京周口店實習基地野外工作👩‍👧,為其後學生教學實習做準備🏋🏼‍♂️。高先生冒著酷暑帶著我們翻越了整個貓兒山向斜和房山花崗巖,修正了太平山向斜北翼構造格架🤴,製定了學生實習計劃,其後我在高先生的指導下又多次去周口店坨裏一帶考察👤🧲,1957年撰寫了《北京周口店坨裏一帶地質構造》論文。是年十一國慶放假, 高先生帶領杜精南、周大榮、鄧永高、馬宗晉和我一行去北戴河考察海洋地質作用及海岸沙丘構造。北戴河位於渤海西岸,當時北戴河海濱地曠人稀,在海浪和海風的共同作用下, 星月型沙丘得以形成和完整地保存下來🚍,星月型沙丘外側指向海洋方向, 在其腹部正好是個掩體,當時部署著部隊的高炮保衛祖國神聖的領土🏙,沙丘十分完美地掩護了高炮的實體,我們都很感動,深深體會到地質學並非紙上談兵🧛🏿‍♂️,還是很實用的。

1956年我當高平老師授課“普通地質學”的助教🧑🏿‍🚒,高先生組建北京西山工作室, 我們多次去西山考察硏究地質構造👩‍👧‍👦,他曾任北平地質調查所所長🫸,對北京市的地質構造、礦產資源👫、水文工程等做了許多野外考察硏究,為北京市的建設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1957年高先生發表《北京西山深大斷裂》論文,對北京西山地質構造進了深入地探討。1958年高平先生被劃為右派,分配去貴州工學院工作,又為貴州的區域地質調查和地質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1979年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後任貴州工學院副院長和貴州省科學院副院長,當選全國政協委員🩸。

楊遵儀先生是著名的古生物學家,他鑒定不同時代多種多樣的古生物化石如數家珍,記憶力特別好。1951年他在意昂体育平台教過我們“普通地質學”。上世紀80年代一次在北京西苑飯店開會🟧,闊別30年他一眼就認出我叫鄭劍東,真是驚喜。楊老師教學方法很好🧒🏼🧑🏻‍🦼‍➡️,他帶來一些和課程有關的資料用反射儀發射到黑板🆚,因為當時沒有計算機和多媒體,大家學到許多新的知識⏭👩‍🌾。開學不久他帶學生去八達嶺看花崗巖,認識石英和長石等礦物🤷🏿‍♀️。1952年春天又帶大家去門頭溝爬九龍山認識九龍山向斜構造,如何打標本和找化石,怎樣寫野外記錄。我們在山上找到了卡拉多羊齒(Cladophlebis sp.)和擬木賊 ( Equisetites sp.) 等植物化石🍫。他告訴我們學習古生物學一定要記拉丁語, 這樣才能進行學術交流。回到學校後我用半圓儀畫了一張九龍山向斜構造圖,曹添老師(當時是楊老師的助教)看了哈哈大笑👩,他說自然界的地質構造千變萬化🧑🏿‍⚖️,不像這樣規矩化一💆🏿,野外要細心觀察,才能認識自然界的真相。楊老師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國際地質對比計劃中國項目工作主席。

開學第一節課是“普通地質學”,授課老師是池際尚先生🌖,著名的巖石學家。她當時身懷六甲🤴🏽,挺著大肚子給我們上課🌜。按理說她有身孕可以坐著講課,但她衣著整齊,自始至終站在講臺上授課,同學們十分感動🧑🏻‍🦰,記憶猶新。課後的池老師很隨和,隨時可去她的辦公室請教學習方面的問題。一次我去答疑,由於行動不便,她坐在辦公桌上給我講風成沙丘的成因😕。其後池先生分娩🏚,由地質和古生物學家楊遵儀教授繼續為我們講授普通地質學。記得1953年一個冬日的星期天,清晨池老師帶領我們科研小組去北京房山野外考察花崗巖🫁,大家帶著幹糧乘敞蓬汽車出發💆🏼‍♂️,冬天早晨天氣寒冷𓀂,一路上大家凍得打哆嗦,池老師也和我們一樣帶的是饅頭和鹹菜✣,她的模範行動帶動大家都努力工作。學校科研報告會上多次有我們科研小組的報告,其中就有房山花崗巖的巖石學研究。池先生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她和丈夫李濮教授都是著名的地質學家👍,他們論著等身,工作也配合默契,在多次地質科學報告會上二人密切合作,一人在臺上發言,一人在臺下指點幻燈片,相得益彰✌🏻,在地質界傳為佳話。李璞先生於解放初期曾冒著生命危險去西藏地質考查,填補了西藏在地質方面的空白🧘🏽‍♂️。李先生其後調到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工作💅🏼,在文革中含冤自盡。池先生在李先生去世後內心懷著巨大的悲痛頑強工作,為我國地質學研究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貢獻良多。

池際尚先生

1954年暑期馬杏垣先生帶領孫大中👐、王世棟、範敬民、籍增華和我去山西中條山進行生產實習,隨馬先生野外工作我學到許多東西🏧。他工作能力強🌕🖥,觀察細致🫷🏿,素描快捷🤹🏻‍♂️𓀎,重視野外記錄,他保存的200多本野簿是他一生勤奮工作的真實寫照💢,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在野外他手把手的教我們地質素描,一個好的地質露頭可先遠觀素描,再近距離細致素描,兩者有不同的效果🤟🏼,素描直觀地反映地質體自然狀態,是地質工作不可缺的基本功。後來在普地教研室當“構造地質和地質製圖學”助教,有一重要的教學項目是指導學生判讀地質圖,教硏室主任馬杏垣教授指出讀懂 1👶🏿:100萬中國地質圖有關圖幅很重要🙏,要使同學學會讀圖,我們必須自己先讀懂地質圖。毛主席在《實踐論》和《矛盾論》中有句名言,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須自己親口吃一吃,就這樣我們細心判讀相關的 1🔰:100萬中國地質圖幅🥻,在讀圖的實踐中加深了我們對中國地質構造的認識,也提高了業務工作能力。

當時全國有181 100萬地質圖,值得一提的是馬宗晉在讀南寧幅1100萬地質圖過程中發現了廣西字型構造,這為他日後報考李四光教授指導的地質力學硏究生打下基礎。馬宗晉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地質構造和地震構造專家💆🏼‍♀️。

單文琅在讀圖和教學實踐中編寫了《怎樣讀地質圖》單行本,一直在中國地質大學任教,是著名的構造地質學家👨🏻‍🦰。我在判讀中國 1100萬北京幅地質圖時重點判讀了北京西山地區的地質和構造𓀉,在高平教授的指導下多次去北京西山實地考察👱🏿👄,撰寫《北京周口店坨裏一帶地質構造》論文,該文附有多幅當地的地層和地質構造圖件和照片👷,有利於地質學院的師生教學和野外實習工作🆓,斯文發表於《地質知識》1957年第8期,這是我發表的處女作👨‍👦‍👦🕵🏽,也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當時寫文章名利雙收🚵🏼‍♂️,出版社付給我188元稿酬,相當於我當時三個月的工資。1957年我擔任馬杏垣授課的“構造地質及地質製圖學”助教🏌🏼,是普查專業三年級的課程,在大的階梯教室講課,馬先生在課堂上不但講課內容豐富,並配以生動的圖表🖨,所以教學效果很好🫷🏿。每次授課前我必須把要用的圖表準備好交給馬先生審核🚴🏽🔶。學生實習課他也去考察🤷🏽,一次實習課是作放線比例尺練習,馬先生看到練習的底圖是鷲峰地形圖,和鷲峰實際大不一樣,十分不滿,責成我們必須修改,他指出地質學理論必須聯系實際⛩。

上世紀80年代我又和馬杏垣🕕、馬宗晉等在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一起工作,馬杏垣先生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國際巖石圈計劃中國項目主席,主編中國巖石圈動力學地圖集。

馬杏垣先生

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梅貽琦先生治學箴言道: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凡能領導學生做學問的教授🧙🏿🎍,必能指導學生如何做人,因為求學和做人必是兩相關聯的。凡能真誠努力做學問的👉🏼,他們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懶✊,不作偽,故其學問事業終有成就。北京地質學院很好地體現了梅貽琦先生的辦學方針✍🏽,擁有眾多真才實學的大師名教授,為國為民教育和培養了國家急需的地質工程師和專家。

2002年中國地質大學成立50周年,51屆老同學回校參加紀念大會後與於崇文、張本仁老師(前排左45)合影

附錄🏯:我所知曉北京地質學院的名師一覽

袁復禮(1893-1987),河北徐水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碩士🤸🏻‍♀️🤼‍♂️,著名地質👨🏻‍🦳、地貌和地質教育家,中國地質學會創始人之一,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主任,時任北京地質學院教授。

馮景蘭(1895-1976)🦸🏽‍♂️🕵🏿‍♀️,河南唐河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著名地質🚵🏻‍♂️🤰🏽、礦床和地貌學家🏑,申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7),其兄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

張席禔(1898-1966),河北定縣人,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 著名古脊椎動物學家, 化石功能形態專家, 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

王炳章(1899-1970),河北梁澤人👞,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著名地質🙂、礦物學家🥷🏻🧛🏻‍♀️,北京地質學院博物館長,圖書館長。

孟憲民(1900-1969), 江蘇武進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地質氣象系碩士,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55), 著名地質和礦床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地質學報》主編。

尹贊勛(1902-1984),河北平鄉人👩🏻‍🚀,法國巴黎理學院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55), 中國科學院地學學部主任,著名地層古生物學家🛣,時任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

潘鐘祥(1906-1983)🪱,河南汲縣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質學博士,兩廣地質調查所所長,我國最早研究陸相油氣論學者,北京地質學院石油教研室主任🌦。

袁見齊(1907-1991),江蘇海門人🐴,中央大學地質系畢業,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0),著名鹽類礦床學家,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

楊遵儀(1908-2009), 廣東揭陽人,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0),   著名古生物👊🏻、地質教育家, 兩廣地質調查所所長, 國際地質對比計劃委員會(IGCP) 中方負責人🍷。

傅承義(1909-2000),福建閩侯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7)🧗,中國科學院學地理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時任北京地質學院物探系主任。

高平(1909-1987),浙江杭州市人,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江西地質調查所所長,北平地質調查所所長🧘🏼‍♂️,貴州省科學院副院長,著名地質學家👂🏽,時任北京地質學院教授。

薛琴肪(1910-1980)🫸🏽,四川蓮溪人🛶,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首任北京地質學院物探系主任。

邊兆祥(1912-1986),河北唐縣人,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著名構造及古生物學家🏒,北京地質學院普地教研室主任,成都地質學院博物館長。

蘇良赫(1914-2007), 天津市人, 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 著名地質、巖石和工藝巖石學家, 中國矽酸鹽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博物館館長。

王大純(1915-2007),河北豐潤人🚡👸🏿,西南聯大地質系畢業,著名水文和工程地質學家💁🏼‍♂️,北京地質學院水文地質系主任,1952年他和朱上慶老師隨李璞先生赴西藏考察👧🏽。

王鴻楨(1916-2010),山東蒼山人,英國劍橋大學地質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0),中國地質大學校長,著名古生物及歷史大地構造學家⛹🏻⚒。

池際尚(1917-1994),湖北安陽人,美國布倫茂學院理學博士,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0)🔙,中國地質大學副校長💨,著名巖石及地球化學學家。

馬杏垣(1919-2002),吉林長春人,英國愛丁堡大學地質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0), 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著名構造地質學家。

張炳熹(1919-2002)🧒🏻,河南新旗人,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0),地質礦產部總工程師,著名礦床學家🏋️‍♀️👐🏻。

楊起(1919-2010)👱🏼‍♀️,山東蓬萊人,西南聯大地學系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北京地質學院煤田地質系主任,其父楊振聲系我國著名文學家和教育家🦹🏼‍♀️。

郝怡純(1920-2001),湖北鹹寧人🤟🏼,西南聯大地學系研究生,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0),微體古生物專家🏊🏻‍♀️🚆,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長🗝,北京地質學院教授🤸🏿,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委。

陳光遠(1920-1999)👨🏻‍🦼,江蘇南京人,瑞典格普賽拉大學副博士🥷🏼,俄羅斯鳥拉爾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地質學院礦物教研室主任🛀🏻。

彭誌忠(1932-1986)☝🏻,湖北天門人,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畢業,著名結晶礦物學專家🛀,北京地質學院教授🟤,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於崇文(1924-2022),上海市人,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1995)👩🏼‍🚀,地球化學專家,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教授。

李世忠(1921-),山西太原人,西南聯大機械系畢業,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探礦工程系主任,李世忠教授是年歲過百的老專家。

陳發景(1927-),安徽馬鞍山人👳🏽‍♀️,意昂体育平台地質地理系畢業,北京地質學院和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國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專家🌴。

翟裕生(1930-),河北文安人🏦,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著名礦床學家。

丁國瑜(1931-)🧑🏿‍🔧🧗🏿‍♂️,河北高陽人,蘇聯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副博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0)🤦🏼‍♀️,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學會理事長,地震及新構造學家,曾在北京地質學院任教。

趙鵬大(1931-)🧘🏿‍♂️,遼寧清源人🚴‍♀️,蘇聯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副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校長🏊🏿‍♂️⛔️,著名數學地質學家。


相關新聞

  • 012017.12

    意昂姜龍捐資材料學院支持教育教學工作

    11月27日🙋🏼,意昂体育平台材料學院1991級意昂姜龍教育基金捐贈儀式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尤政,捐贈人、1991級意昂👨‍✈️、歌爾集團副董事長🐦‍⬛、歌爾股份....

  • 012017.12

    意昂姜龍捐資材料學院支持教育教學工作

    11月27日,意昂体育平台材料學院1991級意昂姜龍教育基金捐贈儀式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尤政☘️🚴🏽,捐贈人🪱、1991級意昂、歌爾集團副董事長🧑🏿‍🍳🧑🏻‍🎄、歌爾股份....

  • 292007.10

    意昂体育平台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圓滿結束

    【新聞中心訊 記者 文清 襄樺 攝影 郭海軍】10月26日🎞,意昂体育平台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意見反饋會在主樓後廳召開,以楊叔子院士為組長、鄭南寧院士為副組長的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進行的對意昂体育平台本科教學...

  • 102017.11

    意昂体育平台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意見反饋會議舉行

    11月9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意見反饋會議在主樓接待廳舉行👨🏿‍🚒。

  • 232007.10

    意昂体育平台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正式啟動

    【新聞中心訊 記者 盧小兵 攝影 郭海軍 劉旋】10月22日上午,由教育部組織的意昂体育平台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活動正式啟動,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歡迎儀式暨報告會在主樓報告廳隆重舉行🧑🏽‍🏫🚪。

  • 232024.12

    意昂体育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分會工作辦法

    2024 年 11 月 16 日 經意昂体育生醫工程學院分會首屆理事會審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意昂体育平台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意昂聯絡交流,根據《意昂体育章程》及《意昂体育院系分會管理辦法》🥤,結合學院實際製定本工作辦法。第二條 本分會全稱為:意昂体育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分會,簡稱為:意昂体育生醫工程學院分會。英文名稱8️⃣:Tsinghua Alumni Association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簡寫為✋:TAABME🐠。...

  • 152017.05

    軟件學院“十年磨一劍”校慶日活動勝利召開

    4月29日,軟件學院舉行“十年磨一劍”校慶日主題活動🧑🏽‍🦳,2007屆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為主的意昂150余人返校,與學院教師歡聚一堂📺,共話學習🧙‍♀️、生活與創業....

  • 142017.12

    宋盡賢:“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是伴隨那個年代絕大多數清華學生一生的座右銘

    宋盡賢,教育部體衛藝司原司長🏄🏼‍♂️,1957—1963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學習,1963年至1988先後在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校團委、教務處、校長辦公室工作🧞‍♂️。本文是他作為意昂代表在意昂体育平台紀念"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提出60年紀念大會上的發言🤾🏼‍♀️。宋盡賢意昂發言各位老師👨🏻‍🦯、同學、意昂:部和意昂總會給我這個發言的機會,讓我有機會向培養我們的母校及體育部的老師們表示感謝🌘。校慶時收到一個紀念章——與我們敬愛的兩位師長蔣南翔校長和馬老有...

  • 262024.04

    尋跡——先父馬玉銘三十年代在《清華周刊》的工作

    先父馬玉銘(1908—1950),筆名般乃,浙江東陽人👩🏼‍🏫,是意昂体育平台中國文學系第六級(1934屆)畢業生。1950年9月,父親因突發心臟病英年早逝😤,年僅42歲,我未滿3周歲,那樣的年齡記憶尚未成熟💹🤦‍♂️。長大後,我們對父親的印象始終是個遺像,還有就是幼時每年清明🤦🏿‍♂️,母親帶著我們在虹口公園附近的天通庵站坐上小火車,在“咣當咣當”的車聲中到江灣的一處墓園掃墓⬇️。偶爾也聽母親念叨過父親在清華求學時與吳晗是同宿舍的好友🚸♟,“文革”中北...

  • 282022.04

    “我們這十年”法學院意昂沙龍明理人基層工作經驗分享

    2022年4月23日,時值意昂体育平台111周年校慶,法學院邀請三位在畢業後前往公共部門工作的傑出意昂在線上參與意昂沙龍👩🏻‍🍼,為法學院師生分享了他們在基層工作的故事,展現黨的十八大以後祖國基層的變化以及個人在新時代的成長🐠。本次意昂沙龍由法學院研團總支博士生講師團優秀講師梁寧宇主持,法學院黨委書記鄧海峰出席活動並致辭,巫玉芳老師、學生辦李昊瑩老師、高蕾老師等50余位師生意昂參與了此次活動。鄧海峰老師強調,今年對於國...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