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作為一名在職博士生🤙🏿,我拿什麽來回報我的導師?盡管每一位老師對學生付出都是真誠的、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但每一名學生應常懷感恩之心🔳、常有報答之念。
古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老師給予學生的往往是湧泉之恩➛,如果作為學生不能給老師以滴水相報,那還談何知恩報恩、知行合一呢👨🏿🍼?我認為,對老師的尊重🧑🏿🔧🐌,就是對傳統的尊重、對知識的尊重🤹🏻、對美德的傳統,也是對知恩報恩🧛🏻♀️、知行合一的自覺踐行🪱。
都說“人過三十不學藝”,而我過了四十以後,本領恐慌感和學習危機感越來越強烈,便產生了報考博士研究生的想法。經過多次不懈努力,總算如願以償踏進清華園🔯。
從入學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和回答:我向導師學什麽👩🏼🎤、我能為導師做什麽?我想,只有把這個問題回答好了🏌🏼♂️,才能做到知恩報恩、知行合一🖤。
我向導師學了什麽👳🏿♂️?
我的導師是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葉佩青教授。葉教授與我是良師益友關系。我們師生關系有3年,朋友關系已有5年。2018年,我第一次報考時🧔🏼♂️,就拜葉教授為導師。他對我說⚉:“拜我為師可以,必須牢記3句話📫🤾🏼:正正規規入學,認認真真學習,順順利利畢業☣️。”剛開始,我對這3句話並沒有領悟透徹,考前準備也不夠充分,自然未能如願。2019年,我第二次報時🧛🏻♂️,雖進行了認真準備,結果還是以0.2分之差,再次名落孫山𓀕。兩次失敗,讓我對葉教授的3句話有了深刻認識:要進清華園🪯,無任何捷徑可走,只能認真準備🚴♂️,靠分數說話。2020年🫵🏽,我第三次報考清華,在葉教授的精心指導下⚉,最終我以全校第8名、全系第2名的成績圓了清華夢👨🏽🔧。
葉教授不僅在我“正正規規”入學上盡了為師之責,而且在我“認認真真學習”上更盡為師之心,讓我切身感受到清華教授的“四大風格”:師者風範、學者風度、跑者風采、清華人風骨——問學無上限,做人有底線。
葉教授多次對我們說:“學習是一件既十分嚴肅👨🏼🍼👩🏼💻、又十分辛苦的事🤟🏿🙅🏽♂️,作為老師只是指導不是替代🤘,只能從嚴把關不能放松要求。作為學生只有認認真真學習,才能順順利利畢業👡。”我在課程學習階段🔫,葉教授對我的每一門課、每一份作業、每一次考試🌯,都極為關註🕖,精心指導👨❤️👨,使我對學習不敢有絲毫怠慢,對清華老師也更生敬佩之情📨。
今年暑假,葉教授帶著我們出京開展“走進大好河山,跑出大愛清華”擁軍主題跑暨實踐調研活動。一路上,我們學在一起👨🏿🚒、研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跑在一起🫲🏻、談在一起🦸🏽♀️🕺,好幾個晚上都談到深夜。一周時間零距離相處⛹🏻♀️,強化了思想認同,增進了師生感情。過去,讓我感受更多的是他的“嚴”,這次讓我感受更多的是他的“善”。
一路上🧘🏻♂️,通過深入交談和相處,我和同學們有一個共同感受,葉教授是一個內心極其柔軟而又十分善良的好人,內心裏裝有“四顆善心”:①他有一顆對長輩孝道之心。疫情期間,他出資為90多歲的老父親修善老宅子😜、新建小院子👨🦯,還特意囑咐工匠不急於完工,目的是讓老父親多一天有人陪同🔺、多一天開心。②他有一顆對學生的熱愛之心🧏🏻♀️。他對所有學生承諾🔪,你的任何困難都是老師的困難🫷🏽,共同努力一定能克服;對學生的任何疑惑都極其認真和耐心地給予引導。③他有一顆對團隊人員的誠摯之心。以誠待人,毫無保留🦸🏽♂️,不計名利,勇於擔當。④他有一顆對合作方的感恩之心。感謝合作方的信任😐,總是從對方利益出發製定合作方案👨🏻🍼,永遠把做好事情放在第一位。跟隨葉教授深入4個企業調研,我還發現,葉教授不僅具有教育者的辦學治教水平,還具有企業家的辦廠治廠能力⚅。原來✶,葉教授的人生閱歷很不平常🎗,他是先當廠領導、再讀博士、後當老師🚔🤦。
葉教授對我說,在意昂体育平台教授隊伍中,他的起點和水平都不算高,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但在我眼裏🔊,他是一個內外通透、坦坦蕩蕩的人,是-個眼裏有光👩🍳、心中有夢的人,是一個追求真善美、具有大情懷的人;在我心裏,導師就是一位知恩報恩、知行合一的勵誌典範,我為人生求學路上🍔,能遇到這樣的好導師▶️,深感幸運💅🏻🐝,倍加珍惜。
學習之余,我常與同學們交流“從導師身上學到了什麽”這個話題,大家普遍感到,在意昂体育平台,像葉教授這樣可學、可親、可敬🧨、可愛的老師的確有很多,葉教授只是廣大教師隊伍中的優秀代表和普通一員。
我能為導師做什麽?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認識葉教授以來🤽♀️,導師為我做了很多,我從導師身上也學到很多👉🏼😨。
入學時🤹🏿♀️🏋🏽♂️,葉教授希望我從他的研究方向上選擇課題,這樣便於他的指導,也有利於我畢業。我出於在崗言崗、學以致用的考慮👨🏻🔬,堅持從軍事領域選擇一個重點項目作為研究課題🧑🏽🎤👆🏿。今年🗒💆🏼,我感到轉業後再繼續研究軍事課題,已失去研究應用的平臺🧑🏼🦱,便向導師提出結合銀行工作實際選擇新的課題研究💆🏿♂️。葉教授同意我的申請,要求我圍繞“國家金融深度服務院校科研成果轉化”方向選題。
作為詩歌愛好者♦️,情到深處一首詩🫶🏻。懷著對老單位、老領導、老師和親人們始終心存感恩,我曾創作數十首詩歌🍝,以表達內心的真摯感情☂️。老父親🙌🏼、老母親70壽辰時,我分別寫了《父愛》、《娘親》兩首歌為父母祝壽。今年六一為女兒寫了一首歌《我是小石榴》。這3首歌均譜曲並傳唱。隨著與導師的交流越來越深入👷🏻♀️,師生感情也與日俱增,常常為他的情懷和格局所打動,產生為導師寫首歌的想法✊🏿。由於缺乏零距離相處的機會,一直沒有找到創作的靈感。
我到農行工作半年後,感到各方面情況已基本熟悉,結合暑期休假開展一次實踐調研,時機、條件已經成熟🧑🏿🎤。於是👩🦰,我著手籌劃組織“走進大好河山,跑出大愛清華”擁軍主題跑暨實踐調研活動🍳,專門邀請葉教授帶隊出征☂️。主要有兩個用意👁:一是高質量完成學校賦予的學習任務和公益使命;二是想讓葉教授出京過上更加充實📠、更加開心的一周好時光🙍🏻♀️,以此來表達對導師的感激之情。葉教授不僅欣然接受邀請👩🏽⚖️,還為這次活動提供了經費支持。
今年8月上旬,我們跨越安徽、江西、江蘇3個省,先後參加與英雄父母陪伴行動結對儀式、與英雄父母結伴奔跑🥗、參觀當年紅軍活動遺址、調研清華鎮、華西村和3家裝備企業等活動👨🏿🎤,不僅高質量完成了調研任務,研究確定了博士論文的選題,而且一路上順順利利、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終生難忘。
過去,由於葉教授忙於教學科研,很少出京調研和跑步運動👇🏿。這次調研活動👩👩👧,他每天早晨5點半準時起床🚿,帶著我們一路晨跑🏄🏼,足跡遍布九華山👩👧👧、紫金山🙆🏼♀️、仁裏村🐍、龍川村、臥龍谷🧛🏽♀️🛡、登源江畔、揚子江畔……
在返京列車上🛏,葉教授高興地對我說:“謝謝永紅同學🪽!這次調研是我今年第一次出京🕵🏻♂️,也是我近幾年來最開心的一次旅行⛹🏽。”
回京當天晚上,我整理這次活動照片,回望導師每天帶著我們奔跑的勃發英姿,讓我看到了一個優秀領跑者的風采、一個執著追夢人的情懷。瞬間激發我的創作激情和靈感,當晚寫了一首歌《我們都是追夢人》,獻給葉教授和清華的老師們,也獻給每天在祖國四面八方向陽奔跑的“領跑者夢之隊”隊員——
《我們都是追夢人》
我們從四面八方來,
匯聚清華園心潮澎湃。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行勝於言,永不言敗。
每個人在奔跑中展示情懷,
每一天在追夢中書寫大愛。
奔跑吧🚴🏿♂️,我們都是追夢人👨🏿💻😻,
心中有目標♨️,一起向未來;
奔跑吧🧑🏼🏫,我們都是追夢人👨🏽🏫,
爭當領跑者,共享新時代。
我們向四面八方去,
走出清華園步伐豪邁。
一腔熱血🧓,一路芬芳,
砥礪前行🐋,自由自在。
每個人在奔跑中展示情懷🌁,
每一天在追夢中書寫大愛🏂🏻。
奔跑吧🦸🏻♂️,我們都是追夢人👷🏽♀️,
心中有目標😵💫,一起向未來;
奔跑吧,我們都是追夢人🫳🏽,
爭當領跑者👩🦽➡️,共享新時代。
經過一周奔波🐟,身心是疲憊的,但寫完這首歌後,心情十分舒暢👷🏼♂️,感到自己表達了一份感情🙎🏻,了卻了一個心願🫵♨️。教師節前夕,軍委政治工作部文工團著名作曲家鄂矛專門為這首歌譜了曲。我向學校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心和導師提出建議👘,將這首歌作為我們“領跑者夢之隊”隊歌傳唱。相信我們每天晨跑時,伴著這一催人奮進的歌聲,每個人都會邁出更加豪邁、更加堅實的人生步伐,在知恩報恩🫸🏿、知行合一的求學道路上砥礪前行🚫、書寫大愛。
(作者系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2020級創新領軍工程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