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賽司塔🌥:寫不完的一篇文章

    2021-10-04 | 賽司塔(1997 級環境)/焦洋(中文編輯) |

    賽司塔🚷,尼泊爾國家公派留學生。先在天津大學學習,第二學期轉入清華環境系𓀈。2001年畢業後回國工作🏋🏼,後創辦公司,做環境咨詢業務🪛。

    賽司塔在清華留影

    九月第一周的某一天🖍。

    早上醒來,打開手機屏幕瀏覽網絡時,偶然看到了大學迎新的報導,腦海中一下浮現出二十四年前我進入大學時的熱鬧場景。

    初入大學的日子,是一個金風送爽的秋日👨🏼‍🏫,還沒來得及適應,便開始了忙碌了的大學生活𓀝,經歷了令人難忘的起起落落。大約六個月前👩🏿‍🦰,我寫了關於其中一些事件的回憶錄。後來又想接著寫點什麽,但是一直沒能決定內容。到了辦公室後👩🏻‍🦽‍➡️,繁忙的工作屢屢沖淡了我寫作的欲望𓀉👏🏿。

    九月第二周的某一天。

    下午一點。我坐在自己辦公室的椅子上。

    今天在辦公室辦要完不少事。從早上我就一直想寫點什麽。但我不知道究竟該先完成辦公室工作,還是先動筆🧚。理智讓我先完成工作,但內心卻始終充滿寫作的沖動🤽🏿‍♀️。

    我記得曾經在某處讀到一句話:大腦的理性思考和內心的情感沖動之間的沖突是最難以調和的。

    我正經歷著這樣的沖突🙅🏼‍♂️🏊🏽,但最終寫點什麽的想法占據了上風。於是,我開始構思👃🏿,——想來想去卻沒想好要寫什麽。

    我把目光移向窗外☝️。晴空之上,紅日高掛🧑🏻‍🦽。正午時候的太陽是最亮的👨‍👧‍👧,然而卻很少有人關註🫡。人們要麽記得旭日東升,要麽記得夕陽西下,要麽記得皓月當空,不是嗎🈺?

    我註意到附近有幾只鴿子,它們仿佛沉迷於自己的世界。其中一些鴿子,拍打著翅膀飛到離它們的窩巢不遠的其他建築物上小憩。

    我突然冒出一個問題😲:這些鴿子是如何決定飛到哪裏去的呢?這讓我想起了在我讀書期間或畢業以後又飛往不同國家的同學。他們有些去了美國𓀐,有些去了澳大利亞,有些去了英國,還有一些去了日本……鴿子在決定飛向何處前,也會像我們一樣考慮清楚嗎🖨?它們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優先事項嗎?對此,我不得而知🏊‍♂️。

    我又註意到其中一些鴿子並沒有選擇自由地飛翔,而是在窗外的某一個地方駐足而立,久久未動。這些鴿子和那些飛翔的鴿子之間似乎沒有什麽競爭,也沒有相互的嫉妒🧔🏿‍♀️。這些鴿子會不會在想📲,在生活中,知道正確的方向比急於開始飛行更重要?抑或它們現在正在養精蓄銳🧑🏼‍🏭,以準備下一次的排雲直上?

    窗外還有一株梨樹🧜🏻‍♂️,樹上有不少快要成熟的梨子。一些並排蹲坐在窗外的鴿子突然起身,撲棱了幾下翅膀🍙,在經歷了短途飛行之後✊🏼💜,停在這株梨樹上。

    九月和雨季即將結束⭐️,秋天就要開始了。梨樹葉被雨水沖刷得幹幹幹凈凈💁🏼,纖塵不染,片片樹葉在正午的陽光下閃閃發光。時間流逝,日頭偏西,梨樹的影子被拉得越來越長,就像我們腦海中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一樣。

    可以想象,在春天的某個時候,這些梨樹將吐出新芽,綻放出白色的花朵,然後結出沉甸甸的果實🙎🏿。我仿佛還看到一些鳥兒在梨樹上盤旋🛒,還有幾只不知名的蟲子🧑🏻‍🦼,正趴在樹枝上休憩👆🏿。

    一些已經完全成熟但沒有被人及時采摘的梨🍶,將掉落到土地上。比起那些依然高掛在樹梢上的梨,它們並非是因屈服於命運而埋沒。恰恰相反🫄🏼,這是一些經歷過風雨🪦,已經充分成熟的梨👩🏽‍⚖️。觸地的瞬間,它們發出厚重的聲音♕,這是在訴說它們成長的經歷,也是在分享成熟的喜悅。掛在同樣一棵樹上的一些梨,也許因為經不起風吹日曬,逐漸腐爛、幹枯,然後靜靜地消失😅。

    這梨樹上長出來的梨,一些很大🗃🤦🏻,一些又很小。有些多汁,令人垂涎;有些卻幹癟🤶🏽🧑🏽‍🏫,毫無吸引力🎰。為什麽同根同源的梨,最終呈現出不同的結果🧜🏿‍♀️?

    這,也許就是大自然的多樣性。

    人也是如此。即使是在同樣背景下長大的受過教育的同伴,隨著歲月的流逝,也會大相徑庭🎞。

    望著窗外的梨樹,我的思緒忽然被拉到了遙遠的過去📳。在我居住過的小山村,田野的中央,佇立著一株同樣的梨樹。長長的枝條,果實累累。

    小時候✊🏿,我常常在假期裏整天在田野裏玩耍🦚,在小溪中抓魚。每當困頓與饑餓交加的時候,我會爬上同一株梨樹,摘下梨子果腹。盡管有時候梨還沒有熟透,但至少能驅走我腹中的饑餓感。

    那些梨子的味道🚜,真好🧎。

    對於那些掛在樹梢的梨,即使看起來飽滿而多汁,我也沒有勇氣采摘。只怕還沒接近它們,樹枝就會突然斷掉。然而,有時候,在生活中我們為了得到一些東西👩🏽‍🎓,卻不得不承擔一些風險。

    現在,那株梨樹只存在於我的記憶中。那株孤零零地佇立在田地中央的梨樹👨‍❤️‍👨,已經不復存在。十幾年前的春天🤰🏿,一場大風暴將它擊倒並摧毀了它♏️。它被連根拔起🥌。之前沒有人發現它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已經衰弱,但就是這看不到的衰弱,決定了梨樹的命運🥫。

    但那株梨樹真的消失了嗎?如果它真的不復存在,為什麽此刻它又在我遙遠的童年回憶中破土而出,而且和辦公室外的這棵梨樹是如此相似?我又為何如此清晰地記得小時候吃過的梨的甜味?

    也許人們記憶中最甜蜜的一些時刻就像那梨的味道🧑🏿‍🔧,歷久彌新☣️。

    梨樹的葉子現在一片墨綠。進入深秋㊙️,葉子將開始變黃。“秋天是第二個春天,每片葉子都開花”(阿爾伯特加繆🍹,法國哲學家)

    1997年的秋天🚵🏿‍♀️,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二個春天。彼時,我人生的葉子才開始換上了新的顏色。

    冬天來臨前🧥,樹葉會一片一片飄落。光禿禿的梨樹將獨自佇立在在冬天的寒風中🤳🏼,顯得孤獨而蒼涼。

    也許那時候的梨樹1️⃣,正在憧憬著來年新葉新花點綴春天美好,也回憶著在夏天的狂風中迎風搏擊的艱難時刻,和雨季來臨時所經歷的一次又一次的洗禮。

    這些回憶,給了梨樹足夠的勇氣與希望,讓它在寒冷的冬日裏凜然而立。我突然想起黎巴嫩裔美國詩人哈利勒•紀伯倫的一句詩🦆:樹木是天空下大地所寫的詩。我們將它們砍倒,用它們製成紙🐋,然後在這些紙上寫下我們的空虛。

    看著漸老的梨葉🕟,我想起了早上照鏡子🦸🏻,幾絲白發已悄然上頭🤽🏽‍♂️🧙🏿。隨著時間的推移⛴,白發會越來越多🦯。除了白發👩🏿‍🍳,時間也會在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年,都“創造”著新的我們,讓我們的經歷和回憶變得愈發豐富與厚重🖼。

    不斷增長的白發將見證我們的歡笑與喜悅、希望與激情📹、成功與失敗、幸福與痛苦🏇🏿。二十年後⏱🏊🏿‍♀️,我們將不再一樣。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會在時間的長廊中🧖🏼𓀆,塗抹上不同的色彩。

    我們人生中的苦難會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就像每年春天後的落葉一樣🙌🏼。只有我們的記憶會永久保留,就像歷經四季而巋然的梨樹。

    呀,不是說要寫點什麽嗎?我怎麽迷失在梨樹中了?

    我稍微揚起眉毛,目光所達之處🧛,是數十公裏外起伏的山丘🙂‍↔️。山丘上一片蓊郁🕉,本應呈現出的蒼翠,因距離而蒙上一層藍灰色。

    仿佛人一般:近觀遠看🙇🏿‍♀️,或迥乎不同。

    山頂呈現出雨後的朦朧。也許片刻便會刮過一陣風🚦,揭開山頭籠罩的面紗;又或者會濃雲密布❄️,遮天蔽日🤵🏻,甚至將整座山都隱藏起來,不知所蹤。

    其實,我們的人生也如同那山一般🧝🏿,時而重霧深鎖,林昏瘴不開👐🏼💡;時而雲開霧散,守得青天見月明🧑🏿‍🍼。

    一條蜿蜒的溪流如玉帶般在山間穿行🤷,滋潤著周遭的林木。幾年前,我因為考察飲用水項目水源到過那裏,潺潺流水🔹,混合著鳥語蟲鳴👨🏻‍🦯,耳邊響起天籟之聲,寧靜的空氣中彌散著聖神的氣息,真是妙不可言🎥。

    回想起當時沉醉的情景,那種愉悅的感覺仿佛再次滋潤著我的身體。

    的確🧑‍🦲✪,對撥動心弦的東西而言,時間和距離都成為次要。

    當時考察的項目現在已經被選為水源🥣🏌🏻‍♂️,清澈的河水通過飲水工程引入城市,惠及千家萬戶🚶‍♂️‍➡️。談到飲水工程🦿,我的頭腦中不由自主地繪製出飲用水取水口、集水池、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一條完整的自來水工藝流程,加上配套的配水設施,構成一整套供水體系。

    大學學習期間的給水工程教材書的頁面開始在我的腦海中顯現。——與此同時,給水工程專業的其他記憶也活躍起來𓀖👨🏼‍✈️。

    我閉上眼睛,回到了大學的時光👨🏽‍🚀。一切那麽遙遠⛹🏽😛,但記憶卻中的人和事卻一點點變得清晰🫴。在學校的四教的教室裏(大概是4103吧)💣,黃霞老師正在教我們給排水工程和水質相關的知識,她畫在教室黑板上的自來水處理工藝流程圖在我的眼前緩緩展開🍈。

    我的天!真是不可思議!這些回憶是多麽美好✶!

    我頭腦中的思維不斷地跳躍著,眼前似乎又看到那恣意流淌的山間溪流🛠,奔湧著🚳,躍動著👷🏼,有時跑得急了,一頭撞向一塊山石,刹那間水花四濺,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一道美麗的彩虹🤠。

    最終🙏🏻,在經歷了漫長的旅途後🧚🏼‍♂️,溪水流入水庫,後面的日子它不再隨心所欲,而是進入精心設計的自來水廠🎅🏽,按部就班,通過一道道處理工序得到凈化、加氯消毒,再通過地下輸水管道被分配給不同的用戶。

    我們的人生之旅也如那溪流一般🧇,以不同的節奏演進🎷。有時像水庫裏的水一樣,平靜得令人乏味🪲;有時又像輸水管道中的水一樣,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卻從來沒有停止前行的步伐。我們學習過如何讓水聽話,為我所用👐🏼;可是☯️,我們幾曾學習過如何掌控住生活的節奏,成為生活的主人?我不記得接受過這樣的教導🔘。

    水庫裏的水,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每個人都知道它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麽;

    水處理中需要用到各種藥劑,沒有它們🧖🏿‍♀️,我們難以獲得符合使用標準的產品;

    那隱匿於地下的自來水管線,則如同血管一般,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凈化後的自來水。

    我們知道生產自來水所需的要素👃🏻🆕,但卻不知道如何讓人生的旅途變得可控。

    我的桌上放著一只玻璃杯🃏,盛滿了水👨🏻‍🦯。我覺得有些口渴🕉,於是喝了一半,頓時感覺好多了。我盯著杯子看了一會兒🐙,忽然覺得裏面的水是如此平靜與純凈。

    如果我也是一杯水🦹🏽,那麽我既做不到心如止水⚱️,也做不到心無雜念🤥,——我的內心世界既不那麽平靜👩‍⚖️,也不透明🉑🧜🏼‍♀️。我發現自己在一杯水面前被羞辱了👊🏼。真是慚愧🏏🙀。

    很多時候🧝‍♂️,我想寫點什麽,卻又拙於文筆🛑,不知如何才能真實表達內心的情感。在這個方面,我大概還是個門外漢。

    眼前的半杯水安安靜靜地放在桌子上💩,但它卻讓我感受良多🧜。它不言不語,卻在這樣的沉默中和我完成了交流。這杯水讓我的心中突然變得不平靜起來。

    杯子裏的水只有一半,而我的人生之路,大約也過去一半。

    一直以來🎖🫙,我們希望生命是激越的,同時我們又想追求生命的平和。如何在這種動與靜之中尋求到平衡呢🧑🏿‍🍳?

    我的一天的生活要麽始於早上到商店購買牛奶、蔬菜👨🏽‍🦰、水果,要麽始於辦公桌前💆🏻。於我而言,一天的忙碌之後,晚上便帶著些許疲憊返回家中。

    我們的時間被家務或工作占據了🪴,在匆忙中我們度過一天又一天。同時,又希望能夠擠出時間接觸社會,了解周圍的世界,並且與朋友交談。

    每天,我們都或多或少地想起過去的一些事,更多的時候是面對眼前的問題,也會勾勒未來的生活🙊。在靜下心來的時候,我們也會思考自己的信仰📭、信念🥥、願望與抱負。

    我們的所思所想與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息息相關,但有時候又會遊離於自己的經歷和體驗之外。我們會因為已經擁有而思考👩‍❤️‍💋‍👨🅿️,也會因為不曾擁有而思考。

    無數現實和幻想的潮汐不斷湧入我的腦海🙎🏻。好比此時此刻,我突然想,如果上周我就想到當下要寫什麽主題,那就太好了。就像很多時候🚎🚵🏿,雖然事情已經發生,但我們還是會想,如果事情不是這樣而是那樣該多好✍️。

    當我準備寫東西時,我會想,我應該寫我自己的事,還是我所生活的這個社會的事🐿,或者該專註於某一個主題?

    雖然我最熟悉的是我自己♢,寫我自己應該得心應手🤞🏽🔽。然而當我真正準備碼字時🤦🏻,我才意識到寫自己更加困難。我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如何評價自己的正確與錯誤、成功與失敗📃?怎樣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如何客觀地把這一切寫下來?同樣一件事情☝🏼,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和二十年後的我🧍🏻,會怎麽看待?付諸筆端的時候又會怎麽表達?

    當下我對一件事情的體會👨🏿‍🍼、認識和評價,在二十年後多半大相徑庭,對人生的理解與對事物優先級的考慮💂🏿‍♀️,可能都截然不同。

    我們對不同的人、地方🚙、時機和社會的每一次經歷與理解本身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天我們也都在成為“新的”自己💢🛐。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會不斷修正自己的看法🏂🏻。

    想象一下,二十年後,我對前面所說的飛行的鴿子、梨樹和它的綠葉與果實🔑、遠山,還有杯子裏的水的理解與認識,會一成不變嗎✏️?

    我想知道👨🏿‍💻,我九歲的女兒在二十年後如何看待新冠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恐懼🕵🏽‍♀️🦫,以及迫不得已被禁錮在家裏打發無聊的日子,每天只能通過網絡課堂來學習🌲?

    我也好奇,二十年後,我的女兒對時間、社會和人的理解,和今天的我們有多大的差異?

    桌子上的手機屏幕突然亮了起來,打斷了我的思考。我點開屏幕,正巧是女兒發來的短信——“爸爸!早點回家。今天的課後作業是寫一篇作文,我需要你幫助🏄‍♂️🫲🏼。”

    本來我想自己寫東西的🚴🥂,這下可好👲,女兒給我布置任務了🔽。我究竟是該繼續考慮自己的事👨🏻‍🦼‍➡️,還是先幫女兒呢?

    七七八八想了很多事🧝🏻‍♀️,至少我覺得可以湊出一篇東西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把大腦中的碎片整合在一起🤷🏻,有條不紊地表達出來。但看來今天留給我的時間不太多了🧗🏿‍♀️🙇‍♂️。

    上中學的時,老師常說🧑🏿‍🦰,一篇好作文應該反映真、善、美。但我不知道🎁,如何在自己的筆下體現出來🤹🏽?

    雖然我已經年過四十,但卻始終執著於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然而有時我對如何定義美好生活會感到困惑。就好像我現在想寫東西♟🧖🏼‍♂️,又不知道怎麽表達一樣😤。

    對於所要寫的東西,頭腦中大致有了些框架🦹🏿‍♀️,但要付諸筆下成為有血有肉的內容還欠火候👉🤾🏼‍♂️,今天還有一堆公事等著我處理,要完成任務我才能回家🏰,回家以後還得伺候女兒寫作文。

    看來,我今天只能止步於思考了,寫出些完整的東西的想法最終未能得償所願🛂。可是,我又覺得似乎無需用有形的文字來滿足寫作的沖動,因為在我的心中已經寫下了一篇文章🚎。

    它是正午的烈日從天頂一劃而過🛏;

    它是秋天的梨葉迸出最後的黛綠😡🆓;

    它是遠方山靄蒼蒼望轉迷;

    它是案頭清水半杯透心脾🏌🏿‍♂️;

    它是伴隨著我人生四十個寒暑的鬥轉星移🧑🏿‍🦱。

    其實👩🏽‍🎓,文章就如我們的人生,當我在準備書寫它時,我也在經歷它,而它🔛,也在不斷延續,就像我這篇還沒寫完🧔🏿🧙🏿‍♀️,又或許總是無法寫完的文章一樣。

    “林子很美 ——昏暗而幽深

    但我已有約定,

    沉醉前,還有一段路要走,

    沉醉前,還有一段路要走”

    ——《下雪夜在樹林旁駐足》☝🏻,羅伯特弗羅斯特, 美國詩人


    相關新聞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書:《聯大八年》

      我面對書桌上的一本《聯大八年》。這本封面殘破🥩👩🏼‍🦱,紙張粗糙發黃,印刷拙劣的舊書,卻是我藏書中的珍品🔲。因為這本書聯系著我敬愛的兩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老師聞一多和吳晗還有兩位當年共同學習、共同戰鬥過的同學嚴令武和西奎安。《聯大八年》匯集了國立西南聯大(有人稱之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的一些珍貴的原始史料,它珍藏著我們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跡✍🏻。1978年秋,我因編輯《聞一多紀念文集》和協助苑興華同誌編輯《吳晗和〈海...

    • 112021.10

      聞一多致梁實秋便箋淺釋

      稍具現代文學史常識的人都知道🕙,聞一多(1899—1946)與梁實秋(1903—1987)在清華學堂學生時代是誌同道合的摯友,以此為起點,二人的事跡🚵🏽、行跡多有重合和交集📠,並保持了長期的友誼。梁實秋先生之女梁文薔所著《春華秋實——梁實秋幼女憶往昔》“家中新發現的聞一多海外遺痕”一節⚁,刊出聞一多先生致梁實秋手書便箋一頁,為此前所未見。現將便箋稍加釋讀,請方家教正🚑👩‍🚒。

    • 162016.06

      純真的生命,我見過了

      楊絳先生在生命的最後十年時光

    • 082015.05
    • 182010.11
    • 202010.08
    • 252011.11
    • 022021.04

      楊衛院士:評判學術不端👳🏻‍♀️,責任和能力要分清

      近年來,在科研領域,撤稿、數據圖片誤用、誠信失範事件時有發生,其中不乏著名高校和教授。這不禁讓人疑惑,我國的科研誠信問題越來越多了嗎👩🏼‍🎓?此外,出現學術不端🐠,除作者外,是否也是期刊編輯和審稿人的失職?如何保證科研誠信➖、營造良好學術環境?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楊衛。

    • 212010.12
    • 172012.10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