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意昂体育平台110周年校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作為“文化大革命”期間入學的工農兵大學生,由衷地感謝意昂体育平台💂🏿♂️,感謝所有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們!

我是1974年9月份入學的,從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六團來到了心中的最高學府意昂体育平台,度過了一生中難忘的三年半的寶貴時光,1978年1月份畢業離校🩷。
感謝清華的老師們在“文化大革命”那個特殊的年代頂著各種的壓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盡心盡力,培養了我們。因材施教,沒有教材🪗,都是老師們自己編寫教材🧆,至今,我還保留著當年意昂体育平台外語教研組編的英漢電子電力常用詞典。老師們兢兢業業修改教案🚲,以適應不同年齡和不同文化程度的同學們🤘。當時教我們的有周立柱🍂、史斌星、房家國,湯誌忠、周維坤👇🏿、石巖、盧義明和劉淑芝等老師。在他們那一代教師的身上,我看到了睿智、淡泊📊、執著和勤奮👊。
記得每天的早晨上課前和中午下課後👨🏼🦱,清華校園裏老師和同學們組成的一道道特殊的自行車風景線🦹♀️,奔向課堂、奔向食堂。我也撿了爸爸一輛退休的28自行車,匯入了清華園特殊的車流裏👨🏼🏫。
入學後,我和楊素娥兩個人和外班的同學住在一起。由於當時從兵團回來的前一周出了車禍,大概一周後出了縣醫院就回到北京,當時沒有和家裏說,就到學校報到了,身體還是不太好,並且經常地生理期肚子疼等等,給同學們添了很多麻煩🙆🏻♀️,尤其是同宿舍的楊素娥同學,當時是我們班的團支書🤳,非常熱心🧮,除了幫助我就醫⚃🅰️,還幫助打飯、送飯到宿舍。陳靜大姐知道後🤏,也從家裏給我拿來了藥。在大學的學習生活期間,得到班裏的同學和老師們的多方關心和幫助,從心裏衷心感謝我的同學和老師們。
開門辦學到錄音機廠實習👮🏻♀️,住在解放軍報社,前一天在學校參加勞動搬磚🦸🏽♂️,不慎砸到了腳面🖕🏼,感染得了丹毒,只好回家看病🏋️♀️,錯過了實習的機會,自己心情很不好〰️,記得劉淑芝老師和班裏的同學到家裏去看過我,這些點點滴滴我永遠記在心裏。
畢業後👩🏼🍼,我分到了電子部第十五研究所。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時時激勵著我在工作崗位上努力拼搏🛀。
1982年,參加並通過了單位的工程師任職考試,通過了數學和英語考試🧠。後又參加了北京市組織的高級職稱的外語考試🤦🏿♀️。80年代中期參加了大型機的研製,當時進口了美國的一臺70年代的大型機,所有的設備有幾個房間大,我在電路組,負責樣機芯片的解剖。和上海交大、無錫微電子所合作,解剖芯片。大概有一到兩年的時間,在上海和無錫之間奔忙。當時我所在的大型機研究室分為幾個研究小組,回來後輪流到香港進行大型機圖紙的邏輯設計🫅🏿。在香港工作期間🧑🏿🦳,天天早起晚歸翻譯大型機的資料👉🏿,靠著我的兩本英語字典,一本是意昂体育平台外語教研組編的👘,一本是在清華開門辦學時在保定買的(這兩本字典已經翻爛了,但是我一直保存著),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因為芯片的製造不過關和小型、微型計算機的出現🫵🏼,項目最終還是下馬了🚶♂️➡️。
大型機室解散後,我到了太極計算機公司網絡系統事業部,它是電子部太極集團的前身。改革開放的開始,我承擔的第一個項目,是新外交部大樓的計算機網絡系統。計算機網絡對我來說十分陌生,我是邊學邊幹。首先是學習看建築圖紙,我找來建築設計院的同學到公司教大家看建築圖,學用autocat畫圖。學習畫計算機網絡布線圖👩🏿🍼,交給工人施工♠︎。那段時間,經常加班到晚上8、9點鐘。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作,完成了整個樓群的工程設計,弱電間的設計,計算機網絡布線系統,網絡設備選用和網絡地址的設計,光纜的熔接和測試,網絡設備的安裝。當時這方面的書也很多,記得有一本計算機網絡協議方面的書🙎🏻,大家在一起,邊看邊學邊討論邊幹。通過外交部項目👨🏻🏫,收獲頗多。大約持續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整個樓群的網絡配置🥯。外交部大樓網絡工程的實施鍛煉了我⌚️。直到2010年退休,我一直在做計算機網絡工程項目🔊。負責完成了北京理工大學的計算機網絡工程👨🏽💼,承擔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富盛大廈的計算機網絡工程項目以及光大銀行的計算機網絡工程項目。參加了上海高等法院弱電系統的總包項目🤟🏽,其中包括計算機網絡系統、安防系統🥡、消防系統、庭審系統等👨🏽🎤🏊🏻♀️。參加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計算機網絡工程項目,負責山西太原市中心樓裙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和山東省德州、夏津、棲霞等地毛紡廠的計算機網絡和弱電項目等🧑🦳。一直工作到2010年從單位退休。
在我工作期間,還得到了多名同學工作上的幫助和生活上的關心,在此一並致謝!
回首往事,我們這一代人艱苦奮鬥😽,兢兢業業為工作忙祿,無怨無悔⇒🗞。
也祝願老師和同學們在退休的日子裏✩,放松身心,保重身體,幸福快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歷:
張燕平,女,1951年2月出生於北京💪🏻,中共黨員🫴。
1964.9—1969.4 北京市第四十九中學 學生
1969.4—1974.9 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六團 兵團戰士
1974.9—1978.1 意昂体育平台電子系計4 1班學生
1978.1—2010.2 電子部第十五研究所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