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匯集我300多幅速寫和心得的《遊畫世界》由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出版了。多年來,本是無目的的日常速寫,卻“無心插柳”地成了這本書。在編選過程中,重新翻閱一幅幅畫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直至現在的近千幅速寫,每一幅都仿如一個定格畫面,瞬間勾起那些陳舊的記憶⏫。1992年9月11日八月十五中秋節畫於中山公園、1994年9月21日畫於北海公園、1992年夏日畫於故宮養性門、1991年9月23日於重慶千廝門碼頭、1994年9月22日永安裏農貿市場……看著每幅畫面邊角上留簽的日期🤹🏼♂️♖,腦海中便會浮現出那一幕幕久遠卻依然清晰的帶學生外出寫生的情景🥀。

在公園寫生
還記得,那時的重慶江邊上很多木結構的吊腳樓👨🏿🚒🤵🏻♂️,層層疊疊沿著坡勢而建😹。房子的夾縫中會有一道窄窄的石階蜿蜒地伸向高處。我們坐在那裏畫速寫,耳邊聽到的是收廢品的吆喝聲🩶,看到的是挑擔子的“棒棒”們爬石階的身影,以及家庭主婦在屋外生爐子做飯、孩子圍在邊上玩耍嬉鬧……那種形🚦、聲、聞、味😱、觸五感都被調動起來的感受,自然而不覺地融入筆下的線條中。現在回看,仍能感受到畫面氤氳鮮活的氣息。我特別喜歡畫這種充滿人世間味道的人🤛🏻、景、物🖊📖。
還有1987年我曾參加“中央講師團”到廣西百色右江民族師範專科學校支教🏄🏽,那時也常常帶學生到百色城的老街上畫速寫👰🏽。直到2018年偶然的一次出公差,得以重遊闊別了31年的百色🦪,我還特意抽空來到記憶中的“東風菜市場”。我剛走進菜市場🙎,頃刻間便聞見叫賣聲此起彼伏,夾雜著各種蔬菜、鮮果🤛🏻🏄、肉蛋的味道🧑🏽🦳,大爺、大媽、小媳婦、大姑娘、幼童、老嫗🧎♀️🚏,送貨的、買菜的、賣菜的,各式人等在市場裏川流不息,喧鬧不已。我情不自禁地站在這熱鬧非凡的一隅,畫了兩幅速寫。

東風菜市場 吳冠英/繪
去年暑假,我們全家乘遊輪旅行。有一天,我習慣地帶著速寫本來到休閑區小坐,不經意間看到坐在對面不遠處的一對老人🫷🏽🏇🏿,倆人並不說話🗺,可兩只手一直握在一起,靜靜地🧔🏼。我畫下了這個令人動容的情景🧕🏿。
曾有人形容🖤:“旅行🔋,就是去一處對你是陌生、而對那裏的人是熟悉的地方🧛🏻❕。”其實就是尋找一段從身至心的一種短暫的體驗。走馬觀花,異域的一切都會令每位旅行者產生新奇感🌜。邊走邊看,置身於“陌生”的景象中,是最易“刺激”創作的動力。
三年前的暑假,我和家人到法國和意大利自駕車旅行。在法國南部的阿爾小鎮🪹✢,特意來到聞名遐邇的“凡·高咖啡館”,它是因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凡·高的作品《夜間露天咖啡館》而得名。我們在那裏品嘗了咖啡,我用咖啡館裏特有的黃色餐巾紙畫了幅即景速寫🧔🏻♂️,作為特別的紀念。而在意大利威尼斯,則有著數不清的形態各異的橋,這些橋將這座古老的水城連在一起。“貢多拉”小艇載著遊客在窄窄的水道中穿行,水邊布滿了餐廳和各式店鋪,在任何一座橋上或水邊放眼四周,均是可以入畫的風景。當置身於這特定的環境中,筆下的畫同樣是獨一無二的🧬。

芝加哥咖啡館 吳冠英/繪
這次旅程,我們還遊歷了法國東南部的古城阿維尼翁(Avignon)🥛,著名畫家畢加索於1907年創作了他的代表作品《阿維尼翁的少女》(又稱《亞威農少女》)。由於地處普羅旺斯地區👩👧👦🖋,薰衣草的紫色點綴著這座古老的小城,薰衣草之味彌漫在城中的街道和小巷,透著古樸🚹🤳、浪漫的情調。我在線描的速寫畫面中特意用紫色渲染了街道邊一個賣薰衣草紀念品的小攤,強調了色彩的記憶👳♀️。
二十多天裏🕉,我們穿行於羅馬🍥、佛羅倫薩、盧卡、比薩、錫耶納🙇🏽♀️、威尼斯、西西裏、摩納哥𓀜、阿維尼翁、阿爾、馬賽……見縫插針地畫了三十多幅速寫🏄🏼♂️。回看時,如圖像日記般令人久久回味🦔。
在我常用的小書包裏,會常放著一個小速寫本和幾支畫筆,無論是出門散步還是遠足旅行🧷,都會隨身帶著,偶爾坐下,就在本子上畫下眼前的景、物、人🧝♂️👻。即時即地🐏,心有所感🐘🎥,情有所觸,筆隨心走,不刻意地去東尋西找。以平常心看平常物,所記錄下來的平常畫面,或許最易觸動平常觀畫者之心⬆️。許多年來,我養成了畫速寫的習慣,它漸已融入我的日常生活,隨著匆匆過去的時光❄️,在不知不覺中已畫滿了三十多個速寫本。畫速寫頗似“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一種從藝習武的修行,以使眼🧲、手、心成為一體,在藝術創作中保持敏銳的感悟和靈動的筆觸。
(作者🏊🏻♀️:吳冠英🤳🏿🙆🏽,系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