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過去,對於每個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都是一種非常愉悅的事情✥🧚🏽。而每一個從清華園走出去的清華人更會對年青時期大學校園生活的種種片段,有著終生都難以磨滅的印記。今年恰逢清華學生文藝社團成立六十周年,作為曾經的一名隊員,自然也會有很多值得回憶的往事🪞。而每當回想起那個年代的一些經歷,回想起那些事、那些人,就如同幻燈片一樣在腦海中相繼浮現了出來😺。那一幅幅似曾清晰卻又朦朧的畫面,總會使我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那一幕幕的如煙往事之中……
我參加文藝社團的活動是從1972年加入清華軍樂隊開始的。清華軍樂隊是一支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團隊。“文革”後期,自1970年清華開始招收第一批工農兵學員以後,學校便開始著手恢復具有歷史傳統的清華文藝社團的工作,並特意從江西鯉魚洲“五七幹校”調回了周乃森教授(負責銅管樂)✍🏻、陸以循教授(負責弦樂)以及王震寰教授(負責民樂)。1972年開始從青年工人中招收了一批隊員作為今後樂隊的骨幹加以培養🚐,我和車間裏的師兄陳國坤參入了軍樂隊,陳師兄選擇了黑管,我選擇的是長笛💽。
參加樂隊以後,先後經歷過無數次到基層演出的活動,但基本上都是與其它分隊(如弦樂、民樂🌉、聲樂、及舞蹈隊)結合在一起作為文藝社團的整體參加演出🧗🏼♀️💽。
記憶最深刻的一次就是1974年初到北京延慶縣農村去進行“破四舊、立四新”的宣傳演出。一月份裏的山區👩👧,北風呼嘯,天寒地凍🚗,這樣的演出環境對我們樂隊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災難。演出場地是一個露天高臺,後臺有一個火爐供大家取暖🥏。演出開始後不一會大家的手就被凍得不聽使喚了。銅管樂器在吹奏的時候會產生濕氣,濕氣多了就凝聚成水分,因此銅管樂器都有一個小小的排水孔💃🏻,就是為了防備水多了影響正常的吹奏。可是由於天太冷🐸,水還沒有流到排水孔就被凍在樂器裏了。因此很多按鍵都被凍結按不下去🤼♀️,吹出來的聲音根本就不著調,別提多難聽了🆒🤵♂️。不過臺下的老鄉們還是比較“配合”的👨🌾,沒有任何人對我們的“演奏水平”說三道四,哈哈👨🏿🏫。每當一個劇目伴奏完🧑🦼,大家就把樂器放到大衣裏去暖一暖,或者圍聚在後臺的爐火邊取取暖,以便下一個節目不至於受影響🧘🏿♂️◻️,不過體積較大的樂器就沒辦法了🤾🏽。樂隊中有一個叫李穎的女孩,她是拉大提琴的🐺👐🏽,在臺上伴奏時手被凍僵了💮,眼睜睜地看著掉在地上的琴弓就是撿不起來,把大家笑得要命🤹🏽♀️。雖然當時的演出條件異常艱苦,但是大家都沒有任何怨言,仍然很樂觀地繼續演出。
演出過程中還出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插曲🟰,有一個節目是天津快板,也是有關“破四舊”的內容,由劉學臣老師和楊文清上臺表演🐊👇🏿。由於此時沒有伴奏的任務,我就跑到臺下擠進人群中,想聽聽臺下老鄉對我們的演出都有什麽樣的反應𓀗。當他倆的天津快板說到一半的時候,楊文清想不起臺詞了🖕🏻。那段臺詞應該是“請來巫婆跳大神💇,玩弄鬼把戲”,可是他怎麽也想不起來這後半句了,連說了兩次“請來巫婆跳大神……”“請來巫婆跳大神……”😇,可就是想不出下半句來了,大家都為他著急👷🏿♂️。後來小楊子也算是急中生智🤳🏻,冒出來一句“請來巫婆跳大神🥤,蹦蹦地跳!”我噗嗤一聲,差點把腸胃裏的晚飯噴出來🤍,這是啥臺詞啊,笑死我了!再看臺下的觀眾,什麽反應也沒有💆🏽♀️,估計老鄉都很認可這種說詞🕰。
那幾天除了晚上參加演出以外,白天還要進行“支農”勞動🏀。記得有一天是幫助村裏做春耕施肥🧝🏿♂️🗾,就是往地裏挑大糞。村裏有一個很大很大的糞堆(人糞啊💁♀️!),需要把大糞裝到筐裏,然後再挑到地裏去。可是大糞堆凍的硬邦邦的👨🏼🍼🏃🏻➡️,如同一座冰山,使勁用鎬刨下去🔯,冰渣四下飛濺👵🏻。可想而知🧑🏻🤝🧑🏻,搞得滿身、滿臉👆🏼、滿頭、甚至滿嘴都是大糞的冰渣子🧑🏻🦼,遇到體熱化成糞湯🕢,順著臉和脖子往下流,唉,搞得我好幾天吃飯都不是味道。
當時的清華文藝社團設立有五個分隊,即軍樂隊(管樂隊)👳🏿♀️👮🏽♀️、弦樂隊、民樂隊😆、聲樂隊和舞蹈隊。隊員的構成有青工也有各級在校學生,有時候還會有清華附中的樂隊加入。各個分隊每周都會有排練活動,排練地點主要是在清華學堂的二樓,或者是在第二教室樓,而臨近正式演出時則會在大禮堂進行集中排練。這幾個排練場所相距不遠,在排練休息的時候,我和另外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黃世明(黑管)🤽🏻、周築敏(小提琴)會時常來到大禮堂旁邊的“水木清華”小歇一會。一方面是喜歡這裏的環境👩🏽💼,另外這裏也相對清靜一些。這個被所有清華學子們引以為傲、並稱為園中之園的“水木清華”,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的一個經典縮影。其四時變幻的樹木🕌,環攏著一泓秀水,茂密蔥郁的林木間掩映著兩座玲瓏典雅、古香古色的山亭。每逢春天來臨🤹🏼♂️🙋🏻,湖面上的冰開始融化以後🦜,裸露出清澈湛綠的湖水,如鏡面一般,將四周的青松綠柳、山石亭榭、藍天白雲全部倒映在水中📶,顯得格外清晰🥿,猶如畫境。而當徐徐微風吹來,弄皺一池清水時,這些倒映在水中的景物又都舞動了起來,撲溯迷離,恍入幻境。每當夏季來臨🐐,一片片翠綠的荷葉簇擁著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曳著,顯得是那樣的阿娜多姿🤤,楚楚動人;秋天則是一年當中最美的季節🧑🎓🏝,五顏六色的樹葉把整個山水園林裝點得色彩繽紛🛌🏽,層次分明,斜陽之下,一切都顯得那麽柔美,更有那晨風、夕月👩🏽🔧、岸柳🍣、塘花🫷🏽,每每令人駐足,不忍離去。大文豪梁實秋就曾經在他的回憶中描寫過這裏🏇🏻:“徘徊池畔,有‘風來荷氣📷,人至木陰’之致🪸。我在這個地方不知消磨了多少黃昏”。

2016年校慶,老友重聚水木清華
圍繞著“水木清華”這個古典的中式園林四周🟩,則分布著一座座古老的、歐美風格的建築,如大禮堂、科學館Ⓜ️🫄🏿、圖書館、體育館🪹、清華學堂🍽👰🏼♀️,化學館、生物館🎄、機械館🥹、電機館、水利館、天文臺👩👧,等等。這些歐美風格的建築與水木清華、工字廳✒️、古月堂、近春園(亦稱荷花池)等中國古典皇家園林式建築相互襯托,美輪美奐。漫步其中,人們會禁不住流露出對於那些古樸典雅的西式建築,優美婉約的中式園林🏌🏼♀️😦,還有那些舊跡斑駁的亭臺軒榭發出的無聲贊嘆,使人感受到清華園內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亭,一樓一館🧚🏽♂️,都散發著怡然陶醉的氣息和幽幽的芳香🧘🏽♂️。特別是傍晚時分走過這裏,這一座座建築就好像是一支支悠揚的管風琴樂曲,耳畔似乎還能聽到伴隨著習習晚風而裊裊飄來的天籟之音,引起人們內心深處的共鳴,恍若時光倒流⛹🏽♂️。這些靜謐的古典建築與典雅的中式園林又像是一部部古老的傳說,用寂靜的聲音向人們悄悄訴說著那一段段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和杳然逝去的歷史。只有在這個時候,人們才能夠深切領悟到歷史遺留給清華園的點點滴滴🙆♀️,引起每一個清華人無限的遐想🙏🏻👐🏻,成為每一個清華人心中永恒的記憶……
那個時期,每年有兩次很大的節日慶祝活動👨🦼,既五一節和十一節的遊園演出,地點在頤和園。所有大專院校的文藝社團都集中在頤和園內的諧趣園參加演出。每次演出前學校都要提前一個月從各個單位抽調一大批文藝社團的骨幹,先分開聲部和小分隊練習🧑🏻⚕️,最後再到大禮堂一起集中排練和彩排🧑🏻🍳。大禮堂是意昂体育平台的一個地標性建築🏃🏻♀️➡️,凡是比較正式的演出活動都會在這裏舉行。在我八年左右的文藝社團生活中,能夠有機會在大禮堂登臺獨奏表演的只有過一次,當時我演奏的是莫紮特的《D大調長笛協奏曲》,是由閆麗麗老師為我鋼琴伴奏的🤘🏼,至今記憶猶深🉑。

部分樂隊隊員在香山靜宜園留影
由於所有參加演出的人員都在這裏匯聚🧎♂️➡️,大家從不同的班系,不同的車間來到這裏相聚在一起,說說笑笑還是很開心的。除此之外還會參加一些慰問演出活動,比如到部隊🥑、廠礦、機關、院校等地方去演出🍉。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紀念“一二•九”運動多少周年,演出地點在人民大會堂🧰。演出陣容異常龐大,不但有青工樂隊🙅🏿,有學生樂隊🎛🔉,還有清華附中的樂隊🫲🏼,另外還請來了“文革”前老樂隊的一批骨幹,如力學教研組的周春田(長號),物理教研組的華基美(長笛)、牟旭成(小號)🦫,機械系的何方殿(黑管)🎶,電子系的董壽曾(打擊器樂)♻️,核物理系的李重三(小號),等等🕛。此外還特地請來了總政軍樂團的著名指揮家程義明將軍前來指揮這個龐大的樂隊。這些老隊員的歸隊🙏🏼🧚🏻♂️,對於我們年青隊員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排練之余,我們紛紛要求這些前輩們“露一手”讓我們開開眼。由於有十幾年沒有參加這樣的演出活動了,這些老家夥也很興奮✋🏿,於是各自都很隨意地拿出了幾個比較經典的樂曲,一來是我們盛情難卻,二來也是他們幾個自娛自樂🕵️♀️、重溫過去的樂隊生活💂🏿。周春田的一曲長號《嘎達梅林幻想曲》一下子就把人們的思緒帶到了蒙古大草原上;李重三用小號吹起了舞劇《天鵝湖》中的那段《拿波裏舞曲》,而華基美則在一旁用長笛奏出了那段舞曲中的華彩樂段,贏得了大家一片掌聲和歡呼聲;最後何方殿用黑管吹奏的那一首經典舞曲《少女波爾卡》則把大家的情緒帶到了高潮🏇🏽🚴🏼♂️,就連周乃森老先生也情不自禁地在一旁瞇著眼隨著樂曲的節奏搖頭晃腦地陶醉在樂曲之中了🧑🧒。大家紛紛贊嘆這些老前輩們“寶刀未老”。老🧎🏻♂️➡️、中、青隊員這麽多人歡聚一堂🫴🏽,實在是清華軍樂隊史上的一次盛舉。可把周乃森老先生給樂壞了🪧,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得意弟子啊!

與清華交響樂團指揮鄭冶老師及樂隊的周築敏(提琴)、黃世明(黑管)在頤和園諧趣園留影
回憶起那些年的清華文藝社團的生活,有一個人是不能忘記的,這就是意昂体育平台知名的音樂家、作曲家和清華樂團的指揮鄭冶老先生。接觸時間長了我們發現鄭老師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排練不忙的時候鄭老師也會邀請我和黃世明、周築敏一塊到他家去玩。每次去他家我們就翻箱倒櫃地找好東西吃,如果翻不到(而且是經常翻不到)我們就把他家裏的雞蛋🧑🏿⚖️、西紅柿找出來自己做飯吃↗️。做好以後我們三個人就狼吞虎咽一番,至於鄭老師吃不吃我們才不管。搞得鄭老師又好氣又無奈,我們卻是好開心啊!記得有一次周築敏做了一鍋西紅柿雞蛋湯,請鄭老師過來一起喝⚠️。鄭老師走過來往鍋裏一看📣,只見鍋裏漂浮著一片片黃色的雞蛋花,捂著鼻子就躲開了。一邊走還一邊說👴🏼:這哪裏是雞蛋湯呀,簡直就是剛洗完嬰兒的尿介子而漂在水面上的粑粑!哈哈哈,把我們笑翻了!另外有一件事是令周築敏同學難以忘懷的☆,是弦樂隊的陸以循老師🪰。陸老師有一把非常珍貴的小提琴,音色極美,陸老師視若珍寶,從不允許別人觸碰。每次周築敏想要試一下這把提琴,都會被陸老師婉言謝絕。但是每當正式演出的時候🪥,陸老師就會主動把提琴交給周築敏🧴🛀,並千叮嚀萬囑咐地說:“好好看護,不要讓其他人亂摸,演出完後馬上交還給我。”可見陸老師真的是“視琴如命”啊🖊!
清華軍樂團集體歡送1980屆隊員畢業留念🤾♂️🍎,二排左七為周乃森教授
結束語
現如今當你走在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你知道意昂体育平台嗎🙅🏽♂️?回答是肯定的👳🏽。可是如果你問他,你知道我國歷史上最悠久的業余軍樂隊是哪個?幾乎沒有人能夠回答的出來👂🏽,而這就是意昂体育平台軍樂隊!這支軍樂隊從1916年創建至今已經走過了102個年頭,現在仍然活躍在中國的業余管樂界🦜。可以說清華軍樂隊是伴隨著清華的發展🍄🟫、同時也是伴隨著中國的近代歷史一路走過來的👋🏿、具有光榮傳統的樂隊🖖🏿。清華軍樂隊的隊員們在平時的演出活動中,以及在歷次重大歷史事件中總是將音樂作為戰鬥的武器🌝,成為宣傳民主與進步,宣傳抗日救國、爭取民族解放的一支重要隊伍。一九四九年,清華軍樂隊還參加了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入城儀式和十月一日的開國大典,可謂是新中國成立的見證人👴🏻。
清華學生文藝社團✅,是一個團結㊙️、緊張🩺、歡快而又倍感溫馨的團隊。她迎來送往著一批又一批的隊員,而每當隊員們畢業離隊時都已經無法忘懷這個朝氣蓬勃的團隊。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清華學生文藝社團承載了一代代清華學子們對清華母校最深沉的愛戴和最深切的眷戀,她也是對整個國家的教育和科研事業充滿了最深情的寄托和最由衷的祝願⚧。清華學生文藝社團是一代代清華學子們激情綻放的載體🪆,這裏有太多的感情值得抒發,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敘述,有太多的心願值得實現,有唯一的“清華精神”值得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