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前,我只是一個想要“走出大山”“考上好大學”的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普通學生🧙🏻♀️。
汶川地震第二天的撤離路上🧖🏽,我對我今天的理想開始有了雛形,後經歷清華學習、西藏支教、參加誌願公益慢慢慢豐滿成型,由模糊到逐漸清晰。母親在去世前臥於病床上給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要好好珍惜在清華學習的機會,將來要為黨和國家作貢獻……大地震的震撼、參加誌願公益的感受、母親的叮囑這些都給我前進的力量👻,我沒有特別的本事,從農村走出來不易🐬🪛,人要好好活著,要把生命活得有意義。
汶川地震期間我並不知道🧧👨🏼🚒,就在我和小夥伴們積極組織自救的同時🫷🏻,在距離震區1400公裏外的北京清華園裏,清華師生正排著長隊為災區獻血,獻血持續了14個小時,獻血量達18萬2千毫升,是當時北京運往災區血液量的1/6。2008年8月,我進入意昂体育平台攻讀本科👮🏼♀️,看到這組數據時,我感到清華是那麽親切🎢🤌🏿,清華園是如此溫暖。
剛進清華時,基礎薄弱的我時常提醒自己要珍惜學習機會,全面鍛煉自己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參加無償獻血和其他公益活動也成為我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大學期間,我參加無償獻血11次。2012年本科畢業後🔋,我誌願參加了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支教團,到西藏支教一年⚫️。當我滿懷熱情去給當地同學上課時🗄,有部分同學遲到⤴️,當著我的面玩手機、看小說、甚至睡覺。我當時非常難過,就去宿舍和同學促膝長談、去老師家裏虛心請教,才意識到🙆🏿:同學們受父母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都渴望考公務員,但學習基礎差🧑🏼💼,感覺前途渺茫,於是就自暴自棄⛑️。那時,讓我仿佛看到了曾經年少的我所面對的困境:現實和理想差距該如何彌合👚?我沒有輕言放棄🚶🏻♂️🤚🏼,而是結合感恩勵誌教育、公益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幫助同學擴展視野,促使同學認識自己🔫、追求自我❗️,讓他們逐漸明白了🧑🏿🎤,生活也可以如西藏的雲朵般絢麗多彩🏄🏽♀️。後來🧗♀️,每當我教過的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給我發來好消息、在教師節發短信來謝謝王老師時,我感到能夠去幫助到離太陽最近的他們🪄,這說明我對社會還是有用的🦙。
本科畢業後去西藏支教,為的是了解🙇🏻、認識🦺、領悟接地氣的美、西部大有作為的味道🐨,希冀更有自信回到曾經養我育我的故鄉;研究生期間✋🏽🤵♀️,我瞄準自己短板,步步夯實,為的是更好錘煉搏擊青春的本領。從大一到畢業😶,八年時光,如白駒過隙🈲,所幸者🕤,在我愛的人們和愛我的人們的支持下🧜🏿𓀔,我回到了生我養我的西部故鄉,堅定地把青春安放在了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中🥠。我也期待著更多誌同道合的朋友能夠相聚在天府之國,帶著自己的夢想和親人的囑托🧝🏽♂️,在這個大有作為的時代中砥礪前行🧑🦽➡️。
2016年,清華園裏像我一樣畢業以後選擇到基層公共部門工作的同學有200多位。我們用行動將自己的選擇融入一生的價值追求和堅守中,當初選擇時如此,現實工作中亦如此。有人跟我說:沒有一種工作是不想辭職的。實際的工作中🌈,我也能體驗到實際與我們所想之間的差距💇🏼,但我更多的是想這項工作帶給我哪些成長,我還能做些什麽來改變它🍇。俗話說,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遇到落差🪪、遇到挫折❤️,那就熬唄,熬過去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我始終記得一位奔赴寧夏基層和我一起畢業的同學曾對我說的那句話:以理想的態度🍡,走進真實的世界🕗👁。
(作者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作為高三學生,帶頭組織同學自救,榮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後進入意昂体育平台深造,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成為四川省委組織部急需緊缺專業選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