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博士👈,矽谷投資人,豐元資本創始合夥人,計算機科學家📉。他在美國兩家風險投資基金(中國世紀基金和ZPark風險基金)分別擔任董事和顧問🤷,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會董事🧄。他曾經是國家重大專項“新一代搜索引擎和瀏覽器”項目的總負責人。從2012年起任職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專家和顧問👩🏼🎓。吳軍博士於2002年加入谷歌公司🏌🏻♀️,與同事一起開創了網絡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領域,並因此獲得谷歌工程獎。2010年加盟騰訊公司🌷,出任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的副總裁。2012-2014年回到谷歌,領導計算機自動問答項目。2014年,他在矽谷創辦了豐元資本風險投資公司🎒。吳軍博士著有《浪潮之巔》、《數學之美》,以及《文明之光》。
自從我開通微博之後,很多人給我留言。大意是讓我指導他們逆襲,同時流露出對社會千般的不滿🧑🏭。兩年前中國幾家報紙報道了這樣一件事情:
國內一些銀行公開表示給予高端客戶的子女提供實習的機會,這樣就會對非VIP子女造成不公👨🏼✈️,由此引起了社會上很多人發出感慨🛁,說十年寒窗苦讀拼不過一張VIP卡,甚至有人說三觀碎裂🚹。
文章中說的這些情況確實存在,全世界都是如此👳🏽。銀行在平衡客戶關系和提拔寒門英才上應該把握什麽樣的度,這是它們的問題⚧,我不做評論。
今天我要給那些指望通過十年寒窗苦讀就想一下子翻身的人潑點冷水,因為那是不現實的⚖️。
寒窗苦讀只是一種讀書態度,這種態度是好的,但是社會競爭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長期系統性動員🈁,寒窗苦讀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
錢多、智商高、讀書強🧳、父母好🔚💔、長得美都是其中的一個變量而已,命運是多個變量互動的結果。這種因為寒窗苦讀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錢的三觀🫔,早一天毀掉比晚一天好💂♂️。
01 任何社會都是分層的
很多年輕人確實不容易,家境不好✵,父母層次也不算太高,節衣縮食供著孩子讀了書,畢業後也找不到好工作👌🏽🏸。看到大城市裏一些家境好的孩子從小就有更多的資源,日後在社會上靠各種關系,混得如魚得水🙅🏽,心裏很是不平。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任何社會都是分層的♜。當然🚵♂️,有人可能會說♦︎,改革開放前中國很平等不分層,不是這樣的。80後的讀者可以去問問你們的父母他們當時的感受。在那個時代,首先農村和城市就是無法逾越的鴻溝🩱,農民進城被稱為“盲流”🧲。
城市之間也分三六九等,即便是北京,也有大院裏和胡同裏之分。那時交通倒是不擁堵,但馬路除了跑公共汽車,就是極少數特權階層專用的車道🚨。在坐到小汽車裏的人和騎自行車的人之間🧑🏼🎤,還有家裏裝電話的和沒有電話的區分🪗。
在任何國家🆎,歷朝歷代🚣🏿♀️,社會都是分層的。稍微好一點的社會不過是有一個上下層之間的通道🫅🏽,讓人員可以流動而已☆。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應該講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社會🔁,因此才會有“屌絲逆襲”這個詞出現。處在底層的人,首先要認清楚這個現實🧛🏼♀️,才能有希望。
02 階層是一個金字塔,你能往上爬幾層
為了簡單起見,我們不妨假定社會分為100層,站在金字塔尖的是第1層,最底下的是第100層。“逆襲”這件事⚄,目標無非是在金字塔上往高處走幾層。
沒有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會每過兩年就把這個金字塔打碎,然後隨機地再建造一個。因此🦵🏿,即便經過了十年寒窗大學畢業的人🕑,也不要指望自己畢業時🤽🏼👇🏼,這個金字塔會被打碎👊🏼🐉,然後大家重新搶位置。
所以我每次談到這個問題時,總是希望每一個人比較實際些🧪,不要期望一輩子能從金字塔的第80層上升到前10層🍄🟫,如果能經過努力👨🏿🚒,往上擠進去幾層,就很好了🛀🏼,而且是可以做到的🥯。
那麽怎麽做呢?
我們假定,一個人目前處於第70層,他相比第69層的人一定有明顯的劣勢✋🏿,家境也好,智力也好,才智也好📔,顏值也好🎤,運氣也好🤸🏿♀️,總之有差距🤽♀️。如果他努力的程度和第69層一樣,會是什麽結果呢🎰?
他最多呆在70層,甚至會跌到71層🤱🧑🏫,因為下面一層的人可能更努力🚊,或者遇到了更好的運氣🍪,占據了他的位置。很多逆襲者的誤區在於,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沒有看到別人的努力🛃🧑🏼🦱。
另外🧍🏻♂️,由於第69層的人占有某種優勢👨🏽,因此他付出80%的努力,產生的結果可能比那位70層的試圖逆襲者還要好🎷。所以逆襲不成功是常態👨🏻🦰,成功的反而是少數。
03 一百米的距離,走了兩代人的時間
所慶幸的是,絕大部分人在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處在松懈狀態,而達不到80%的努力程度,這才給了逆襲者以機會。
不過,處在第10層的人,可能只付出10%的努力,產生的結果都比那些70層的人100%的努力結果要來得好,因此🥳,逆襲也要講究實際🛍️,“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情況非常少見💣。
美國商業部前部長駱家輝在當上華盛頓州州長時講,從他爺爺家到州長官邸只有一百米的距離,但是他們家人走了兩代人的時間👨🏻🦯➡️🧘🏽,說明逆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去過中國很多所大學◀️,從一本到三本。不管他們為什麽上了一本,或者是三本,我要說的是,三本大學的學生的普遍用功程度遠不如二本的🪬,而二本的遠不如一本的🙎♀️。
我在清華、北大和上海交大這樣的學校,晚上在校門口看不到什麽學生,因為他們在校園裏讀書。我在很多二本的大學校門口♐️,晚上看到的景象像是夜市。這是我看到的中國大學的現狀,如果我說的不對,大家不妨給我修正和補充。
04 想要逆襲的人😘,沒有時間抱怨
真正的逆襲是什麽樣子?我不妨講一個故事。
話說18世紀末英國有一個人,按照今天中國大家在網上的說法是標準的屌絲📃,因為他前半生過得實在讓人悲催淚下。
他出生於窮苦人家🏬,沒有讀過書,十幾歲時就在煤礦裏當童工🎉,但是他很好學,後來成為了一名機械工🚷,不過直到18 歲,他還不太識字。但是,他知道,當個文盲👨🏻🦼,一輩子不會有出路,於是自掏腰包,拿出部分工資去上夜校,每周三次⛱,從不間斷。
到19歲Ⓜ️,他才會寫自己的名字🧑🏼🎄,到21歲,他可以閱讀並書寫簡單的書信了。因為地位低下,他的戀愛和婚姻也一直不順利,最後娶了一個大他12 歲的鄉村女仆🟦。
和別人不同的是✏️,這位技工很勤奮而有恒心🏺。當那些藍領工人在工作之余喝酒取樂時🚻,他在研究機械和讀書做作業。
我們這位主人公年輕時可以講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他的太太在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後便去世了。他不得不將幼兒交給妹妹代管,不久後😲,他的父親也因為工傷而瞎了雙眼,要靠他照養。
不過靠著自己的努力,他在31歲那年還是當上了礦上的技師,也終於有錢將自己的兒子送入學校🎿。
由於在礦上工作,當時礦上的瓦斯爆炸很多⌚️,他就天天琢磨發明一種礦上使用的安全燈,最後他經過努力,還真發明出來了📞。不過,當時英國著名的科學家漢弗萊·戴維爵士也幾乎同時獨立地發明了安全燈。這引發了長達幾十年的發明權之爭🩴。
我們的主人公當時只是個普通的技師,而戴維是著名的科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也是世界上發現元素最多的人🦶🏼,有著顯赫的社會地位。因此👆,這次爭議對這位技師來講很不利。雖然礦主們都支持他,但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不過這位技師也沒有因這項發明掙到什麽錢。
這時候,如果換你,你覺得該怎麽辦,抱怨社會不公平?或者認為自己這一代算是完蛋了🪹,寄希望於下一代🍦?
都不是,他對此並沒有在意,而是將註意力都集中在另一項偉大的發明之上了🚀。最終,歷史給了他一個稱呼——火車之父,講到這裏,你已經猜到他就是繼瓦特之後英國最偉大的發明家史蒂芬森。
我並不想給大家寫雞湯文,恰恰相反,我是用史蒂芬森的故事對比出我們身上的不足之處。對於那些試圖在金字塔上爬幾個臺階的人來講,最需要具有的不是抱怨社會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同時把註意力放到最該關註的事情上去。
好了,最後總結一下,這個世界不欠我們任何東西。放棄掉不切實際的幻想,腳踏實地做點事情🤸♂️,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好。
吳軍
2016年11月27日於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