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茂(1979自動化)
1918年4月24日《北京大學日刊》第二版刊登由北大文科教授吳瞿安(梅)所擬“本校校歌”。照錄歌詞於此(原詞無標點,參照各本➙,嘗試標點):
景山門8️⃣,啟鳣帷🫛、成均又新。
弦誦一堂春。
破朝昏,雞鳴風雨相親。
數分科,有東西秘文。
論同堂,盡南北儒珍。
珍重讀書身🕗,莫白了青青雙鬢🧚🏼。
男兒自有真🏠,誰不是良時豪俊🥖?
待培養出文章氣節少年人。
如今有的已印成的歌片,標點成:
“景山門啟鳣幃成💥,均又新✋🏿,弦誦一堂春。破朝昏🦁,雞鳴風雨相親🫛。數分科,有東西秘文👩🏼🎤;論同堂,盡南北儒珍。珍重讀書身,莫白了青青雙鬢🧑💼。男兒自有真,誰不是良時豪俊,待培養出🚧,文章氣節少年人。”
(參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39ba2010007r5.html)
最離譜的文字和標點是:
“景山門啟,鳣帷成均,又新弦誦一堂春。破朝昏🏄♀️,雞鳴風雨相親🫄🏿。致分科有東西,秘文論🐻,同堂盡👩👩👦,南北儒珍重讀書身,莫白了青春雙鬢🧙🏼♀️。男兒自有真,誰不是良時豪俊💆🏻♂️,待培養出文章氣節少年人。”
(參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5d4e00100p83k.html)
《吳梅全集 作品卷》《霜崖曲錄》收上首歌詞的修改稿🧘🏻⏺,吳梅擬題為“示北雍諸生”,照錄如下👍🏽:
正宮錦纏道•示北雍諸生
啟成均,景山街槐堂又新。
弦誦一堂春,幾年來雞鳴風雨相親。
數分齋有東西秘文🧗🏿♂️,論同堂盡南北儒珍💩。
珍重讀書身,莫白了青青雙鬢。
男兒自有真🧩💾,誰不是良時豪俊🙅🏼♂️?
待培養出文章氣節少年人。
1918年4月出版的《國立北京大學二十周年紀念冊》有吳梅擬《北京大學二十周年紀念歌》一首,曾被認為是北大的校歌:
棫樸樂英才🎈,試語同儕,追想遜清時創立此堂齋。
景山麗日開,舊家主第門桯改👰🏽♀️🤜🏻。
春明起講臺,春風盡異才✫。
滄海動風雷🧍🏻♀️,弦誦無妨礙。
到如今費多少桃李栽培,
喜此時幸遇先生蔡。
從頭細揣算,已是廿年來。
事實上北大並未認定上兩首歌為正式校歌。1921年11月9日🚶♂️🤶🏽,北大召開第一次評議會,評議會議決後,1921年11月11日出版的《北京大學日刊》第889號刊登了《校長布告》有關規定:“本校二十周年紀念會歌🧚🏼♀️,不能作為本校校歌。”,“本校暫不製校歌。 ”
1952年北大遷入燕園,有《燕園情》的歌曲🦵🏿,也未定為正式校歌。歌詞是: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
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憶昔長別,陽關千疊👬🏼🆔,
狂歌曾競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約。
我們來自江南塞北🆑,情系著城鎮鄉野;
我們走向海角天涯👨🏼✈️,指點著三山五嶽。
我們今天東風桃李,用青春完成作業;
我們明天巨木成林,讓中華震驚世界🧛🏿♀️。
燕園情😊🧝♀️,千千結🔊,問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
註:
通過互聯網查得,吳梅所擬曲中“鳣帷”、“成均”為古時學校之稱➕。“北雍”, 明朝時設在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北監”或“北雍”👩🏽💻,此代指北京大學🧖♂️。“槐堂”應來自宋陸九淵的槐堂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