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五十年代初意昂体育平台的學生生活
舒浩武(1952化工)
相別50余年📝,老同學黃湛泉🧑🏻🦲、李道子伉儷和我及夫人邱則吟邂逅於北美🍤。流光恰似東流水,從風華正茂的青年到滿頭銀發的耄耋老人,大家都經歷了時代的動蕩,人世的滄桑🌾,相見有說不完的話語及無限的感慨👷🏼♀️。但是最值得我們回憶的莫過於當年清華的一段生活🫣🐒。今年是意昂体育平台的百年校慶🔺,我們又再次相約同去北京參加🖥,老級友相聚,滿腔熱情談笑當年軼聞趣事🧗♂️,有感當今的時代變遷。如今我僅以當年的普通學子🚶♂️➡️,對那段激情澎湃的年華作一記述👼🧑🏽🚀,以誌紀念📬。
2005舒浩武夫婦拜訪李道子夫婦,攝於新澤西州寓所太陽屋(右側為李道子夫婦)。

1961年舒浩武夫婦去清華拜訪李道子夫婦(左側為李道子夫婦,小孩均為他們的子女)。
景仰清華 學子園夢
中國人或有這麽一個傳統🚵🏻,把能進入一所知名大學📝,視為人生中一個重要轉折和新的起點。不少學子對意昂体育平台更是情有獨鐘🎫,因為它不僅有美麗的校園和大樓🧕👱🏿♂️,更有國內一流的大師,使得莘莘學子心向往之🦢🧜🏽♂️。1945年抗日戰爭剛勝利,繼而又暴發了國共內戰,長江以北一片戰火💅。根據李道子同學回憶,在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1947、1948年,去北京的鐵路已經阻斷,南方學生(包括港、澳及南洋學生)都要冒著與父母離散和旅途的危險,假道香港坐海輪去天津而北京上學;我是1949年上海解放後考上清華的,同時也考取交大和浙大等江南著名大學,在那硝煙彌漫的年代🛐,父母多麽不希望兒子遠行,但是也兒大不當留;我班劉晉敦學長是印尼歸僑,1948年已入學上海交大,1949年又重考清華,低一年級就讀。以上事實足以說明學子們對清華的景仰和熱愛👹🙇🏼,對新社會的追求和期望,北上求學是大家的願景。
黎明前夜 學運起伏
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意昂体育平台在北平復校,黃湛泉學長作為笫一批香港學生來到清華。八年抗戰人民受盡日寇淩辱,對國府原本充滿希望,不幸是趕走了豺狼,又來了“劫收”的虎豹。北平市內充斥國軍和美軍🦹🏻。1946年底就發生了美軍強暴女大學生沈崇事件,美國曾想遣送嫌犯回國審理,因而激起市民及學生不滿,舉行了抗議遊行,最終迫使罪犯在中國受審👩🏿💼。國府的貪腐6️⃣,物價的飛漲,真是民不聊生!1947年夏季👩🏽🦳,全國學生采取聯合行動,北平地區學校進行了最大規模的“反內戰、反饑餓”示威遊行🥍。北平各大專院校的學生隊伍在北大的沙灘廣場集合,意昂体育平台走在隊伍的最前列,途經王府井、長安街等主要道路,沿途還張貼了大幅漫畫和標語。當時黃湛泉學長參加文宣工作,因此拍下了珍貴的遊行照片。此後國府加強了對學校的管製和對學運的鎮壓,特務學生開黑名單🧑🏽🚀,對進步學生開始逮捕👗。由於梅校長和褚訓導長對學生的保護👩🏼🍳,總的來說清華學生受到的危害較小,已暴露了的中共地下黨員紛紛轉移到解放區,學運走向低潮🎏。1948年以後學運轉入護校迎解放為中心,意昂体育平台要比北平市先解放40多天,解放軍對清華園秋毫不犯,還通過清華地下黨聯系梁思成教授在作戰地圖上標註重點文物的位置👩🏿🎨,以免戰鬥時損毀🔻。北平和平解放更使古都保持完整👱。相比之下國民黨空軍還在意昂体育平台內投擲了兩枚炸彈,雖未損毀主要建築和造成人員傷亡,但給學生留下迥然不同的印象⚫️🎓。
1947年北平學生“反內戰反饑餓”大遊行,意昂体育平台排於隊首(黃湛泉學長攝)。
1947年學生宣傳隊演活報劇,很受群眾歡迎(黃湛泉學長攝)👩🏽🏫。
開國大典 人心振奮
1949年9月入學不久😮💨,就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成立的喜訊,學校動員每一個師生都參加💳。10月1日淩晨大家早起列隊,步行到清華園火車站🚣,乘敞蓬貨車到西直門,然後步行到天安門廣場休息待命🍁。當年天安門似乎並不莊嚴雄偉🤓,長安街只是一條普通的馬路,天安門城樓紅漆斑駁,廣場只是一片泥巴地🧑🏻🦼➡️,更沒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及人民大會堂等宏偉建築。
大概在下午3點大典開始⏰,禮炮之後💖,由朱總司令檢閱解放軍陸海空部隊。當毛主席以濃厚的鄉音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並親自按動電鈕,將一面五星紅旗在宏亮的國歌聲中升起時🛜📷,人心是多麽振奮,多少年來無數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勝利是多麽珍貴啊🍄🟫!大會完畢,首先是閱兵式,然後是工農群眾遊行,當學生隊伍通過天安門城樓時,群情特別激昂,口號響徹雲霄👰🏽。在《開國大典》這部電影及其它紀錄片中都有一個保留的鏡頭,即一個領呼口號的學生特寫🚋,那就是我們化工系高年級同學滕藤(意昂体育平台首任團委書記,後來擔任過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及國家教委副主任),大家笑談他的光輝形象將永留史冊。
開國大典後還有兩件令清華人欣慰的事:其一,建築系梁思成🚌🙅🏻、林徽因教授率領設計的國徽圖案獲得采用;其二,明史學家、進步教授吳晗被任命為北京市副市長⏏️。遺憾的是這兩位令人尊敬的師長不久都遭遇厄運,梁先生因建築形式👼🏻、城市規劃和保留文物等觀點與當權者有分歧,“文革”前就受到批判;吳先生因一部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涉嫌為彭德懷翻案📣,“文革”伊始即以批判該劇作為序幕🧋。
1951年清華化工系我班同學攝於清華大禮堂前(頭排右立第一人為李道子,末排左立第一人為舒浩武)。
素質教育 德智體全面發展
初解放學校還處於過渡時期,校行政主要由教授治理,我們學生的印象是黨委偏重政治思想工作🤲🏼,梅校長離校後暫未任命校長,教務委員會主任由理學院院長、前輩物理學家葉企孫教授擔任🏃♂️🔦,教務長由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教授擔任,學校基本上仍按美國的學製運行,清華的教育特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學習蘇聯的教育改革,是1952年院校調整後才開始🙋🏽♀️,當時清華還是文✳️、法、理、工等多學科的綜合大學。
重視基礎 名師教學 清華對大一數、理、化等基礎課程十分重視,許多名教授,甚至學部委員(後稱院士)也開基礎課,如化工系我班的普通物理就是由院士級教授孟昭英擔任,後因孟先生籌建新系工作繁忙,轉由何成鈞(當時尚是資深講師)接替,何先生講課技巧好,深入淺出,有些聽不懂大教授講課的同學,常來我班旁聽。意昂体育平台對大一數學、物理要求特別嚴,我讀書時普通物理還實行全校統考。由於當時和美國一樣實行學分製,不及格不能補考必須重修,而且物理一旦不及格,很有可能後續課程不能選修🧑🏽🍳,無形中就會推遲畢業了🦑。化學、化工兩系對普通化學也十分重視,由德高望重的張子高老教授授課,張先生不僅講課清晰易懂,對學生也頗謙和。據說學校還有更嚴格的規定,根據各系的不同要求,大一若有多科基礎課不及格,學校可以勒令退學。
師生互動 教學相長 當時雖然實行學分製💇🏼,但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選課👩🏻🎨,鼓勵同一班級的同學⛔,主科都選同一老師⏩。那時已經推行課代表製,授課老師重視學生意見,改進和調整教學。據說現在名教授只帶研究生,我們那個時候許多名教授都給本科生講課,如唐有祺教授(院士級)剛從美國回歸就給我班講物理化學。化工原理課程更是群英薈萃⚅,由多位專家分單元講授,其中有曹本熹、朱亞傑等人。煉油工程有武遲🍙、侯祥麟等人,他們都屬院士級教授🕛。老師關心學生課外學習,許多重點課程如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工設備設計都設有習題課,由助教輔導、答疑和指導作業🧑🏼🦱,不象美國大學下課後師生各不相幹。
不開後門 作風優良 當時學校招生不開後門,對高幹子弟也不例外。記得中央領導李立三的女兒,大一時曾到我班借讀一學期,後因轉學考試成績未通過🏃➡️,只好去了東北的大學⏳;而同年燕大唯一一位普通學生(李道子同學)經轉學考試成績優良進入我班,顯然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令人心悅誠服🤱🏿。
獨樹一枳 清華體育 意昂体育平台反對死讀書,一貫重視體育和課外文體活動。馬約翰老教授領導的體育教研室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有一整套的教學計劃,到畢業時若體育學分未修滿是不能畢業的👩🏿🔧,必須留下來補課🤖。馬老也十分重視課外活動的指導,每天下午四點以後,一位穿西裝及燈籠褲,打領結的馬老教授常活躍於運動場上📼🧑🦯,他極力推薦越野長跑,對於怎樣練習越野跑和運動後的洗澡都有一套方法。試看北京歷屆大學生運動會,意昂体育平台總是獲得優良成績,足以說明清華對體育的重視。
教學秩序 曾遭破壞 當時存在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有一種偏向認為社會工作比學習更為重要,政府部門可以隨時通過黨、團組織抽調學生參加各種工作組,少則十天半月,多則數月🎂,甚至離校棄讀,因此💆🏻,嚴重影響學生學習,也造成學生壓力大和負擔過重,破壞了教學秩序。後來教育部明令禁止任意抽調學生離校工作🛕,糾正了這一偏向,明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目的也是為了今後能更好的工作。
政治教育 思想改造
因為全國初解放🧛🏻,學生來自各地,對共產黨缺乏基本的認識👙✨,政治思想教育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全院師生共同參加。以全院聽大課,各班級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不記學分。所學內容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知識📟,有社會發展史、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及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等。這些內容原來學校的老師已經難以勝任👩🏼🍳,只有聘請校外專家來校作專題報告,曾記得知名學者艾思奇、於光遠等都多次來校講課🫸👰🏼♂️。清華黨委對時事政策學習也十分重視,黨委書記何東昌作報告既有水平又有鼓動力👨🏿🔧,但是仍常請國內知名人士來校作報告。記得曾請後來任水利部部長的錢正英來作治理淮河和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報告🌴;請知名作家丁玲講革命的戀愛觀;請清華意昂李偉將軍(誌願軍政治部主任)講述誌願軍怎樣以劣勢裝備打敗聯合國軍的英勇作戰事跡;意昂喬冠華(後任外交部長)講述我國代表團怎樣在聯合國會議上與美、蔣代表作鬥爭;在我們畢業前夕,還請陳毅副總理來校作動員報告,鼓勵畢業班同學服從分配投身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並以自身投筆從戎為例,說明一切服從黨的需要🗑😔。這些報告內容生動理論聯系實際,每次報告會總是全場座無虛席🦡,大家都專心聽講。
總的來說當年政治氣氛比較寬松🙌🏻,政治學習沒有人抓辮子、打棍子和秋後算帳。我們班上的中共黨員都是原來的地下黨員,有張皓若(後曾任省長及部長)、陳宜焜(後任企業領導)、李良婉(空軍院校教授),他們都作風低調待人平和。當年較多的學生出身於非勞動人民的家庭,但是要求進步🏺,申請加入青年團的較多⏮。我班華保定同學學業優良🧆、積極工作、要求進步🐕👩🏽✈️,是班會的學習幹事(當時班會委員均稱幹事)😜,但出身於資本家家庭,“五反”運動時其父在上海自殺⇾,但是對華保定同學大家仍充分信任🆕,畢業後分配科學院化學所工作,並在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不幸他最終還是未能逃脫極左路線的沖擊👨👨👦👦,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而自殺,英年早逝,令人痛惜。同學劉大維的父親是國民黨校級軍官並被判入獄🔍。按說是反革命黑五類出身,他個人思想包衭也比較沉重,但是班上從未對他進行批鬥🏵,同學常對他進行思想開導🚶♀️➡️,希望他能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風雲突變 歲月崢嶸
在我們大學的年代,政冶運動此起彼伏。1949年下半年華北農村土改進入高潮;1950年初開始鎮壓反革命運動;下半年誌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和知識青年參加軍幹校;接下來是“三反五反”運動及高校開展知識分子思想改造🚵🏻♀️。激蕩歲月如火如荼👩🏽🎨,限於篇幅🏂🏽,這裏僅談一些我們感受較深刻的事件:
抗美援朝 熱血沸騰 中國經歷了八年抗日及四年國共內戰,民生凋敝極須修養生息,為什麽又與世界頭號強敵開戰呢🙆🏼♂️?當時學生中的確存在著思想顧慮⌚️,校黨委首先組織全校師生學習,批判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的“親美🙍🏽♀️、崇美和恐美”思想🧎♂️,認識抗美援朝和保家衛國的關系🔃👩🎤。然後學校又組織宣傳隊奔赴工廠、農村中去作宣傳。我們班分配到周口店琉璃河水泥廠的宣傳大隊,該水泥廠長期在日偽統治下🍀,苦大仇深🐕。我們剛進廠就碰上一個難題👨🏼🍳,老百姓對朝鮮印象不好(叫朝鮮人為二鬼子)🪚,因為抗日戰爭時期少數朝鮮人為日軍當翻澤,在中國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經過憶苦思甜🪴🩶,開控訴會,正面宣講和文藝演出,最終取得良好效果🧏🏿♀️。同學們根據各自特長,有參加作宣傳畫、有參加辦壁報、有參加歌泳、曲藝及活報劇演出🦒,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我班尤德華🧑🏿🏫、段孝林所表演的說快板拉洋片節目,通俗生動🗣,最受群眾喜愛💁♀️。還有黃子勛、李道子創作了多幅宣傳畫🤷🏽👩🏻🔧,也受到好評🫷🏻。
投筆從戎 科技支前 抗美援朝以後🖨,中央認識到國防現代化的重要性,因此號召知識青年參軍,學校頓時掀起參軍熱潮,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肖華將軍親臨學校作動員報告👩🦽。當時學生的思想鬥爭十分激烈,主要是同學們對國防軍需要高科技人材缺乏了解,離開夢寐以求的清華和心愛的專業則是難分難舍。經過學習思想提高後,我班大多數同學都報了名,最後批準李良婉、楊旭、任汝鏗等多位同學入伍,後來他們都成為空軍♕、二炮和防化兵等總部🚴🏿♀️、院校及研究單位的技術骨幹。沒有參軍的同學也積極支援前方,1951年暑假大多數同學沒有回家🧙🏻,在系教師的指導下💂🏻♀️,我班同學參加了油料的工業分析(燃料油及潤滑油),少數同學參加了“廢潤滑油再生”的研究項目✍🏽,以實際行動支援抗美援朝。
1951年我班批準參軍的同學們
海歸熱潮 建設祖國 五十年代初,美國實行對中國的封鎖政策,並阻止中國留學生回國,許多專家教授🤜🏼,放棄在國外的高級職位和優厚的生活待遇,千方百計回到祖國參加建設。意昂体育平台重視人材,接受不少新教授,記得數學大師華羅庚教授回母校時,由教工工會主席張子高教授主持召開了一個歡迎會,學生們原想大師一定光彩照人,其實華先生外貌平凡大智若愚。我們化學、化工專業先後歸國的有唐有祺🫸🏿、朱亞傑、武遲等幾位教授🥷🏿。1950年兩位留美大學生也毅然棄學回國👐🏼,插班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其中一位是來自威斯康辛大學的孫以實(女)💐,另一位是來自哈佛大學的冀朝鑄🤘🏿,冀學長後來曾擔任毛主席翻譯、駐英大使及聯合國副秘書長。
知識分子思想改造 “三反五反”運動後期轉入知識分子思想改造🧖🏻♂️🏋🏻,世界觀的改造對知識分子是一場觸及靈魂的革命⚗️。校級領導,文科院系的著名教授(即所謂資產階級學術權威)如陳岱孫👨👨👦👈、金嶽霖🫵🏼、馮友蘭、費孝通、潘光旦等均安排在全校大會上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並組織專人發言批評幫助,對這些老教師顯然是有很大壓力的🧑🏽🍳。一般理工科教授多在系的小型會議上檢討,重點是世界觀的改造和歐美思想對個人的影響,再由本系學生提意見幫助。當時並沒有搞人人過關,一般講師以下教師均未涉及。在群眾運動中,學生由於對社會歷史背景缺乏了解🍧,向老師提意見難免有片面或有過頭之處,現在回想起來仍有所內疚😧,但總的來說還算和風細雨的。
註:“三反”指1951年底開展的反貪汙、反浪費和反官僚主義運動。“五反”指1952年初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和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鬥爭。
校園生活 樸實友愛
我們那時的校園生活,若與今日大學生相比🍄🟫,也許太單調乏味了,當時的學生追求共產主義理想,培養革命情操🚕✧,學業和政治並重🫶🏽,而對物質生活要求較低✔️🧑🏻🍼,生活簡樸,向工農看齊🌗,甚至把愛美、親情和愛情都看做是小資產階級的情調🫅,似乎有些過份🔂。但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強調無產階級感情👎🏻♻️。如當時除我班外,同時還有重工業部委托我系代培的“化工幹部專修班”𓀓💆,學員來自老區工廠的幹部和技術人員💆♂️,他們數、理、化及英文底子較差,學習困難很多,我班同學常主動幫助他們學習。我們同時也從他們身上學到勤奮、節儉、謙虛的優良作風。後期我們才知道他們中間有中央高級幹部李維漢的女兒,部化工局某副局長的夫人✍🏽,他們都將是未來的企業領導幹部🎖👺,但他們盡量不暴露自已身份,在他們身上也絲毫看不出有特權的影子🦄。
那時的學生因為政治活動和社會工作佔用時間多,學習必須抓得緊📥,平日課堂👩、操場、飯廳和圖書館形成四點一線👁。由於圖書館自習環境安靜🛷,晚飯後在圖書館門前排隊希望占有一席之地,更構成一道學府獨特的風景線🐳。星期日除了處理個人生活👢👩🏽🔬,也得抽一部分時間做作業,雖然學習任務重→,大多數同學基礎好🛍、專心和效率高,也較少有人常開夜車🤷🏿♂️,唯有高年級為了趕畢業論文或設計時🤏🏻,可能工作通霄達旦⌨️。
在文化生活方面⏩,班上主要組織大合唱,革命歌曲歌聲昂揚,偶爾也唱幾首蘇聯歌曲,如“卡秋莎”、“共青團之歌”就覺得有點抒情味了🎴。那時幾乎沒有人碰鋼琴🩹、提琴之類的西洋樂器。女同學們更熱中於扭秧歌和打腰鼓🎲,我班的朱哈娜同學是校腰鼓隊負責人之一,因此我班女生參加的甚多,校腰鼓隊既是表演隊也是儀仗隊。大家還喜歡看電影👩🏻🦼🦵🏿,大多看戰爭片和蘇聯譯製片👨🏼🚒🧚♀️。戲劇則為“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等節目。文學作品大家流行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近衛軍》、《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等蘇聯小說🌛。保爾科察金則是人人心中的楷模和學習榜樣🫴🏿🏋🏻♂️,偶爾也讀俄羅斯文豪托爾斯泰、高爾基👩🏽🔬、普希金等的著作。
服務祖國 自強不息
1952年👲🏽,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需要大批科技幹部,國家除應屆畢業生外,還要求三年級學生提前畢業🔱,在最後這一年裏老師緊急調整教學計劃,不放寒暑假,加緊補課,把應學習的主課重點講完,同學們再通過政治思想教育和動員,個個表決心服從組織分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事實證明清華學子都未辜負祖國的期望,在我班同學中,有人擔任省部級領導,有人擔任司局級幹部及重點企業領導,更多的同學成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術骨幹、學術帶頭人📤🙆🏽。令人惋惜的是我班仍有少數同學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受到沖擊或被錯誤地劃為右派🥮🥡,使他們長期受到折磨,但是在他們獲得平反和改正後,仍然自強不息🤜🏻😞,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光陰荏苒,如今我們都是退休老人,但是我們仍以清華人自豪,期盼我們祖國日益進步富強🎿,我們的母校更加昌盛,我們的學弟、學妹們在學術和科技上勇攀高峰👼🫛!
2002年我班畢業50周年,部份級友相聚母校。
2011年清華百年校慶,我們再度回到母校。
後記:把當年大學生激情澎湃的崢嶸歲月記錄下來,主要想反映一個時代部份知識青年生活的一個側面。在我醞釀和執筆的過程中👫,曾獲同班好友李道子及黃湛泉學長的鼓勵和支持,開啟他們往日塵封的記憶🧏♀️,提供珍藏的歷史照片🚊,使本文蓬蓽增輝,特此向兩位學長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