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錫芬(1950機械)
(一)我愛繁星*
小時候念過名作家冰心女士的《繁星》後,我就在心底埋藏了一顆熱愛繁星的種子。北京的夏日🧞♂️,家人在庭院裏乘涼時,奶奶喜歡對著我們講“牛郎織女天河配”的神話故事🤟。說完還不忘指著滿天星鬥,為我們找到那三顆燦爛的星鬥🚵🏻♀️,牛郎肩挑自己的一兒一女在天河一邊,遙望天河另一邊的織女。織女一人在蹺首遙望自己的夫君和心愛的子女。天河隔在中間🤘🏼,霧色茫茫或隱或現地夾雜許多星體,這也就是地理書中講的銀河🧯。祖母那矍鑠慈祥的目光🧑🏻⚖️📐,知天知地諄諄善誘的話語,多熱的天從不赤臂而端莊地穿著她那一身夏布衣褲🛎,乘涼到一定時刻,即返屋休息👨🏿🏭。至今,奶奶那慈愛的面孔,仍雋刻在我的心中。高中我離家在外求學,就因那時兵荒馬亂,放假也不能回家和父母相聚。雖然人長大了👶🏿,但心靈仍滯留在童年🤽🏽,想念父母之情不能自己。夏日到操場,冬日在天井,目不轉睛地遙望晴空,眨眨繁星傳送著兒在外思母情。想得出慈母一人🪴,在居家後院環視繁星👨🏿🌾⚓️,苦苦地尋找遠在外兒郎的呼喚聲。蒼蒼歲月🧜🏽♀️,一個又一個地奪走了我的親人:奶奶,爸爸,媽媽™️,你們一去不復返🧚🏻♀️,只能夢中🐼、書中再相見。春夏秋冬,日日年年,我仍是獨自一人👫🏼,仰視夜空,思緒萬千,在浩瀚的星海中尋找你們留下的愛的蹤跡。北鬥七星🤾🏽♂️🏀,東方明珠,西方巨鬥🤸🏿,襯著皎潔的明月,不時向我傳來親情的信息🤲🏼🚵🏽♂️。我愛繁星🎉:這吉祥如意的星譜。
(二)天邊的祝福*
洛杉磯清晨五點,天朦朧亮。
在我這書房兼臥室的南向玻璃窗外,寒風瑟瑟。銀白色的三十五片百葉窗,經我調理,葉片像鱗片般的傾斜出三十度角,透過鱗片縫隙🤷🏽🔻,窗外的晨曦夜色🫵,盡收眼底。真好像一幅中國古代水墨畫。
南鄰緬僑南墻外的幾棵大橡樹,刻畫出“茂密森林盡染,幽谷郁郁蔥蔥”的景觀”🙆🏽♂️;“叢林”外東南角上空🧜🏼♂️,有顆星光耀眼的明星,那是北京人常說的“啟明星”,它帶來妻子來自天邊的祝福。
庭院深深🖨,鴉雀無聲,我目不轉睛🌞,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愛妻呀👩🏿🎓!你那聰慧的身影永遠寯刻在我們的記憶中❎。
十裏堡那個家沁透了你的汗水,養了老🗂,養了小;八裏莊那個家你看著孩子長大成人,送老人走完最後一程👨🏿⚕️;興隆那個家👋🏻,我倆共度了金婚🧥:這辛勤敬業的五十年,艱辛茹苦的五十年👩🍼,織造了我們淡美的詩篇🎩。
你工作過的紡織廠裏,人人都誇贊你的技術和為人,你情同姐妹的同事👉🏽,同窗好友🙇🏼,個個都是貼心人🏉。你這一走🧑🏿⚕️,家如撤走棟梁柱,友如雁失群,再也不得見你那秀氣的彎眉,通俗不飾的發型,不得見你那黃綢衫黑綢褲的倩影,以及搖拽的步子。
猶記得第一次見面時,你穿的是米黃色的風雨衣ℹ️🙇♂️,毛蘭舊布褲🤵♀️🩹;一九五八年喜生大兒郎🫱🏻,這些點點滴滴♟,將永遠刻在我的記憶中。
此時,耳邊輕輕地響起🌤:“望穿秋水👩🏿🚒,不見伊人的倩影。更殘漏盡🧏🏻♀️,孤雁兩三聲🤹🏼。往日的溫情🍕,只換得眼前的淒清。夢魂無所寄🥨,空有淚滿襟。伊人呀🍎!你幾時歸來呀?只有你留下的兒女呀👈,來安慰我這破碎的心。”東南方曙光中遙遙飛來幾只“雄鷹”👨🏿🍳,個個金光閃閃👩🏻🍳,那是洛市過往的民航機,它們天天批批強勁地平安地飛翔,運送著民生需要的物資和來來往往的旅客📩📮。我雙手合什👍🏿,恭目祝福🧜🏻♀️:“旅途平安📋🖍!“遙想愛妻只是去天國遊歷吧。
(三)烏鴉反哺,羊羔跪乳
六十年代大陸困難時期,物資極端缺乏,家中缺糧少油,副食水果很難入口🦹,大兒托人從外地帶來大米🚴♂️、國光蘋果,東西不在多少🥧,價值不在是否貴重,重在兒心👩👧👦。妻子和我感到莫大的寬慰🦻。寬慰之余,自省吾身🚕,深感內疚💪🏽,自責對父母盡孝甚微。雖對老母也做到養老送終⬆️,病期照料🏟,但對老父則猶感不足矣📜🧑🏽🌾。
高僧堪補卡特仁波切在講解莊嚴寶論概說中說道:“眾生都有佛性🕷,對於自己的親人🪼,子女或眷屬都有慈悲心👳🏻♂️,就算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眾生🚵🏽,他也仍有很細微的慈愛心來愛他的親人🧝🏼,這就是佛性的表現👨🏻🦱。”
我的父親佛性甚高,是我祖母的大孝子,對待自己的子女也是慈悲為懷,只講奉獻🍩,不講索取。記得他年老落葉歸根,還要和我母親回山東老家同去侍奉他那年邁的嬸母。父親71歲從老家給我來信,思念兒孫🤪👩🏻🎤,信中有“老年將至”的辭句🧠,即預示了自己在世時日可數的“惜別”心境🎀。但那時我受的“教育”是“鬥私批修”,個人事再大也大不過工作,就沒有深刻領會老人那種惜別的心態,而強調工作忙沒有抽出時間去探望一下老人🤦🏼♂️🤸🏻,一直到老父73歲辭世。現在思之,我這木瓜般的腦袋,哪擺正真忠真孝?愧甚🐃。
父親遠在家鄉還關念著我的工作和兒媳的身體,拿到我和妻子的照片,在鄉親朋友中,頻頻誇贊,今日思之,無地自容,“極左”割裂親情,“無知無道”,致我終生的遺憾。自愧不如烏鴉和羔羊。烏鴉還為年邁老鴉啄食返哺,羔羊還要跪著吃奶示孝。
(四)找回那份不該丟失的叔嫂情*
這次歸國探親,在北京和在京兒孫🖕🏿,侄男侄女及各家老小,歡聚一堂共渡新春。也專程去遵化老家探望了92歲的大姊,順訪了大嫂的弟弟🛒🏄🏻♂️,我的同班學友全麟,在他家玻璃板下,找到了我大嫂19歲的婚前照。這是我意想不到的莫大收獲。回想起我家興旺時期🤌,父親從銀行退休😮,待遇豐厚,家道小康🗽,居所五道院26間房🧘🏽♀️,雇有長期褓母💆🏽♀️,大嫂19歲進家門,她是我家的長媳,最受老祖和公婆的寵愛,在家中晚輩她的地位也最高🔒,全主家務,對我這小小叔子更是關愛倍至的🤛👀,有老嫂裨母情🧑🏼🚀。大嫂大我十歲🏌🏽♀️,她能代替婆婆和祖母把全家大小事全管起來🧜🏻♀️,大到宴客主廚,小到兄弟姐妹上學或生活小事的解決🚵🏽♂️。記得在日寇侵華時期,日寇搞細菌戰,遵化受災🍤,我不幸被傳染了傷寒病,大嫂就不分晝夜的代替媽媽照顧我👩🏿🎤,直到我病愈。至今猶記得大嫂住東廂房,也住過正房我和奶奶住屋的裏間,經常陪我喜戲玩耍。她生我的大侄女青君🧑🏻✈️,戲稱叫我”三爸爸”。我上初中🧚🏼♂️,大侄女三歲🌴,我教她耳、口、鼻🏃➡️、眼、手好多英文單詞,我念哪個單字,她就手指那裏,大嫂誇獎我,說我是好老師,叫我“小才子”。她坐月子營養品任我吃🕺🏻。大嫂炒菜肉下鍋,肉熟我是第一口🪦。我直到初中畢業才離開這個家♦︎。蒼蒼歲月📯,社會變革,經過抗日,土改,政治“洗禮”🤳,波及各家大戶,乃使家道疏離,同堂無第😨,紛紛各奔前程,而終老不果。嗚呼哀哉!父母離世四十年了🧑💻,我的大嫂離我而去也小20年了,說不盡的往事,找不回的親情🧏🏽♀️,使我痛在老朽余年,這次歸國探親,春節包門大歡聚中🤜🏿,包門子子孫孫,各個容光煥發親情無限👨🏻💼👨🏼🦳,不論在美在加在中求學做事各有所成🧑🏼⚕️。在會見堂孫女和她小女兒時,使我喚發出一種特殊的親情🎛,久久不得拂去🐁。大嫂!你寬心吧!小弟在此有禮了。我嫂在天有靈🥴,冥福🕺🏻,冥安❤️🔥。
(五)“失而復得”*
來美第一年,一次在oak公園晨練🐝,插在燒烤亭電箱的放錄機,我回家忘了拿🤣,丟在那裏🏒,回來再找🤹🏻,不見了。我以為丟失了🧑🏿🦳,第二天,公園清潔員朋友給我送來了👨🏿💼,我“失而復得”。
今年3月6日自京返美出關,行李包驗後🧑🦼,手提包忘在地上👍,出關後發現,要回去拿🫱,不讓再進,只準留個電話,說找到通知你🪀。就這樣,我的手提包,“失而不復得”了。
手提包中:呢大衣👨🏻🔬,禮帽,照相機,血壓計,救急藥👨🏽🦳,本人小照,通信錄及清華意昂會徽章,個人手刻名章數枚。
“復得”“不復得”,前者反映美國人的友善🙋🏽♀️📤,後者反映美國把門之嚴📷🆚,都是美國文化的一個側面。
其實,“復得🎶,不復得”並不重要,物的得失,只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但重要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
我來美兩年多了🙏✖️,過著持綠卡人的生活,體驗最深的是人與人的關系🫴🏻:鄰居行人相遇總是那麽友好的一聲“你好🥾!”“早安!”商店店員總是那麽友好的相待,司機總是讓路請你先行👨🦳,鄰居總是慷慨相助。有人問我“在美國到底是誰幫你最多?”我的答案是🏃♂️:“社會風氣👨👦,生活習慣🧘🏼♂️,法律和政府,給人們較多的幫助”🥲💁🏽♂️。但這次我丟包“失而不復得”,也覺得美國行政太死板、機械🤞🏿𓀀,中國就比較靈活、實際,百姓有求工作人員常常給以幫助,還設有“失物招領處”🤵♂️💆🏽♀️,常常使人“失而復得”
(六)八十五學拍戲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青年藝術家邀我參加他的電視作品“真實生活”。我和我的外孫女主演。劇情是👲🏻:外孫女大學畢業工作後🗿,用自己掙來的工資,給外公買來一臺Ipad電腦,並教外公使用🫵🏼⏩,可是外公老用不好,連續兩三次,外公就把電腦放在一邊了,第二天外孫女又來看,就顯得不高興了,有些埋怨情緒,恰好外公正在喝茶,就端起一杯說:“青青𓀙🧑🏼✈️!你喝一口嘗嘗什麽味道呀⚜️💾?!”青青說🛠:“苦味”☪️,外公說:“對了,這是大自然的味道👰🏿!”正好外公坐的書桌面向大海,外公站起來,叫外孫女說:“青青!你過來,你看見大海了嗎?”青青說🧑🏽🎨:“我看見了!”外公說🧜🏽♀️:“咱都閉上眼,仔細聞聞大海是什麽味道!”“聞到了嗎?”青青說:“聞到了🚔,”“什麽味道?”青青說:“鹹鹹的🪨!”外公說🧑🏿🦳:“那就對了🧙🏽♀️,這也是大自然的味道呀🏋🏻♂️!”外公攤開宣紙,讓青青硯墨,教青青怎樣寫大字。最後還說🧙🎤:“大自然可愛🖕🏼,色🧑🚒😿,香🏂,味實實在在;高科技難學🧑🏻🎓,我八十五了🏃🏻,還是要和我外孫女好好學習學習的🚣🏻♀️。”我拍完這戲👨🦳👰🏿♂️,深深感知美國文化給青年🥮、老年帶來的豐盛美餐。深秋了,金色楓葉,葉落歸根,飄飄然🧖🏿♂️,我的青年朋友,輕輕駕馭送我回家👨🏿🦳。
(七)親民方式有別
今年聖誕節前,一個星期四的晚上8點半左右🏋🏼♀️,市長帶領他的屬下數位🚵🏼♀️,還有三輛拖車🗣,滿載聖誕庭院裝飾彩燈,五顏六色的花鳥駿獸和挺拔的樹影,在門前停展👱,輕松的音樂伴奏,一行人進院給我女兒家送“holiday decoration award” 獎狀來了,參觀庭院的彩燈👷🏿♀️,鼓勵大人孩子的努力,和全家老少一起拍了照,聖誕老人還送來了聖誕糕餅🧑🏼⚕️,真是開心極了。這種親民方式,我們那裏少見,頂多讓基層居民委員會幹部給你送個獎狀或口頭表揚表揚🧖🏻♀️。
(註✍🏽:有*者已在《世界日報》刊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