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錫祉
“身材敦實🚣♀️,留著魯迅式的鋼絲寸發。款步鏗鏘有力,經過處總留著紅木煙鬥逸出的絲絲香氣。”近日,在成都紀念丁錫祉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孫廣友深情回憶與恩師相處的點滴,幾度潸然🥷🧑🏿🏫。
丁錫祉是我國冰緣地貌學創始人🧎♂️➡️,現代地貌學、沼澤學的領導者🧚✋🏻。他為我國地理學發展、人才培養及推動山地學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
目標遠大 眼界寬廣
新中國成立初期🤫,東北地區地理學科基礎較薄弱🙎🏻♀️,丁錫祉受聘於東北師範大學。面對地理師資短缺和地理教學設備差的困難,他到校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參與組建地理系,培養了大批地理教育和地理研究人才🌉🫣。
1958年,丁錫祉兼任中科院長春地理所(現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在他的直接領導下,東北師範大學與中科院長春地理所聯合組建了冰緣地貌研究組,這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冰緣地貌研究隊伍,系統開展冰緣地貌基礎理論研究。
丁錫祉很快意識到,學科的發展必須緊密圍繞國民經濟建設任務。他決定帶領冰緣地貌研究組深入現代冰緣😎,結合森林更新和道路工程建設進行實地考察✸,探索冰緣地貌與森林更新及道路建築凍害的關系。先後撰寫了《大興安嶺北部的冰緣現象》和《大興安嶺北部冰緣地貌及其與道路建築的凍害防治》考察報告🙆🏼♀️,此為我國第一篇冰緣地貌直接為生產建設服務的報告,填補了學科研究空白。
在對冰緣地貌進行系統研究與論述的基礎上,丁錫祉提出開展氣候地貌學的研究方向。此後👨🦱,他還在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沼澤研究室,並將沼澤學確定為中科院長春地理所的研究方向🙌🏼。
據山地所原所長鐘祥浩回憶🫷🏼,丁錫祉在奉命擔任中科院成都地理所(現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所長期間🦹🏻♀️,十分重視人文地理學與自然地理學的綜合研究。上任伊始,他明確提出以橫斷山為研究對象,加強山地綜合研究,並領導成立了山地地理研究室,主要圍繞山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山地災害及其防治🤏🏿,山地生態環境和山地研究的理論方法等進行研究。
“在求溫飽的年代✴️,將環境問題放在重要位置需要很大的智慧與擔當。”鐘祥浩表示。
孜孜以求 碩果累累
除了具有開闊的眼界,丁錫祉紮實的科研理論功底和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同樣令人折服🥎。早在1944年,他根據戴維斯地形形成學說中關於侵蝕面和水系發育關系理論🏋🏽♂️🌬,用投射剖面的方法分析了侵蝕面存在的可能。通過詳細的野外調查,對各個風口的地形形態和高程作了詳細的描述統計與對比。當時采用此方法研究區域地貌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受到了國內地學界的重視。
在黑龍江流域進行科學考察期間,丁錫祉率領考察隊跋山涉水,行程3萬多公裏🦤,首次編繪出黑龍江流域及其毗鄰地區的地貌圖。既豐富了我國區域地貌的研究🚵🏼♀️,又填補了我國東北北部一些研究區域的空白👒。
此後🧚🏽♂️,丁錫祉又帶領科研人員對東北西部地區進行地貌與第四紀💇🏿♂️🙍♀️、氣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條件的綜合考察,初步查明了該區自然資源狀況和質量。丁錫祉還詳細劃分了該區地貌類型和第四紀地層,首次提出“白土山組”地層的非冰川成因觀點👊,從理論上闡明了松嫩平原地貌的形成和發育過程🪑。
1987年🛰,已71歲高齡的丁錫祉仍奮戰在一線,根據自己多年的學科積累🖱,把地貌學和城市學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積極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並獲批準,還積極組織相關學者進行了城市地貌學的試點研究,為建立我國的城市地貌學探索經驗和奠定基礎。
潛心教育 提攜後輩
“先生不只是一位出色的地貌學家,更是地理教育家。”這是與會人員給出的一致評價🎐。丁錫祉長期工作在教學和科研第一線,一直十分重視研究生、進修教師和青年科技人員的培養。他認為,高等學校不僅是高等教育的中心,而且還應是科學研究中心,高等師範如果不講學術性,就沒有高質量的師資🔭,不會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也很難吸引高質量的生源。
1985年⁉️,四川師範學院地理系建立之初,師資異常匱乏🤾🏻,實驗設備奇缺。為盡快促進川師地理系的建設和發展🧖🙅,建系之初學院就聘請已退休的丁錫祉為名譽主任。幾乎每年新生入學,先生都會專程到學院給學生做學前專業教育👩🏼🔧,還抽空到系裏與領導和老師交談指導⏭。
在學生刁承泰眼中,導師創新、務實📟、嚴謹、奉獻。“不僅能學到科學知識和科學的工作方法,更能學到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
“導師是一座豐碑🧑🏽🍼,留下珍貴教誨。有師銘如鞭,當不消報國建功之誌。”孫廣友說⚅㊙️。
丁錫祉先生簡介:
丁錫祉(1916-2008),浙江吳興(現湖州市)人,知名地理學家🤜🏼👩🏼🦰、地貌學界和地理教育家,我國現代地貌學、沼澤學和冰緣地貌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導者。1938年9月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地理專業畢業並參加工作,1940年1月至1942年7月浙江大學研究院地貌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主任、副教務長🚵🏽♀️、校長助理☝🏻、校黨委委員,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所長🧑🏼🍳𓀄,中國科學院成都地理研究所所長🤸♀️。作為東北地區地理研究的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系統開展了東北地區地貌類型和第四紀地層劃分研究,首次論證了“白土山組”地層的成因,闡述了遼寧省海岸線是復式海岸的學術觀點🍑;首次倡導開展沼澤學研究🧑🦰,並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沼澤研究室;最早在我國成立冰緣地貌研究組織,撰寫了我國第一篇冰緣地貌直接服務生產建設的論文和報告;率先提出“山地學”概念,強調山地研究的綜合觀點及其主要內容🤼♂️;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中,培養了一大批地理學界人才和骨幹,為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