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旭(1962無線電)
在滿心歡喜地迎接改革開放二十周年紀念日的時候,迎來了綿陽分校搬遷回北京清華園的二十周年紀念日。記得最後一批搬遷到北京的日子是一九七九年五月十日,負責最後收尾的同誌在十月一日前返回北京,歷時近一年的大搬遷終告結束。
二十年過去了,綿陽分校回遷的全過程仍歷歷在目,它之所以給我留下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和長久的記憶,那是與當時的時代反差太強有關,也與我的閱歷太淺有關。僅就我經歷過的事情追憶如下。
一、選派代表回京告“禦狀”
一九七八年四月中旬,陸大同誌由北京返回綿陽分校🚣🏻,帶來何東昌同誌的一句話“北京大學分校搬回北京了”。綿陽分校黨委當晚召開常委會討論“我們怎麽辦?”大家一致意見是派代表回北京,向學校反映群眾要求,爭取將綿陽分校搬回北京,恢復無線電系🛺。未來得及商量具體方案和途徑🎠,就在代表人選問題上發生分歧,多數常委認為李思問同誌是最佳人選,他對學校情況熟悉👯♂️,當時又主持分校工作,是無線電系出去的,長期在學校工作💧,學校派到分校來的幹部👩🏼💻,事情好辦🫰🏻🧏🏻♂️。他政治經驗豐富,有深謀遠慮之美喻🦶🏿😤。但是🦦,李思問同誌堅持己見,力排眾議,要選我和兩位教授前往,最後決定由吳佑壽、陸大、王美旭和在京的南德恒、劉潤生組成代表組🪞,承擔決定綿陽分校命運的歷史重任。
消息傳出🙉,在分校師生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家對代表組充滿企盼。但也有好心的同誌給我以忠告:你們這一去,等於太歲頭上動土🪦☹️,案翻不了,你個人會挨整。我既受命赴京告“禦狀”,就考慮不了什麽後果了。
分校辦公室的盧鋒同誌通過成都軍區給我們買了兩張由成都飛往北京的機票。吳佑壽同誌剛剛參加了北京市人代會回來,又匆匆乘火車返回北京🪣。我和陸大同誌於四月二十一日晨乘分校車隊的汽車趕往成都📂,中午前到成都♦️,距登機時間尚早⤴️,司機讓陸教授請客,點名要去毛主席曾吃過飯的一個西餐館🎎,陸教授欣然應允。飯後去機場,一切順利地回到北京🙋🏽,我倆進了意昂体育平台的校門直奔李傳信同誌家,講明來意後👱🏽♀️,陸教授回自己家了,傳信留我與他共進晚餐。
二、找誰說理怎麽翻案
我們五人代表組約定🕋,由我與校、黨委聯系🤟🏽,安排時間向校黨委和劉達同誌匯報💇🏿✂️。本以為很簡單的事情,但做起來怎麽那麽難!
當時,校黨委一位副書記出面接待我,很熱情,耐心聽我陳述,當我提出要見劉達校長時,他總說劉校長很忙🎲,沒空接見我們,有什麽事與他說就可以。但找了他多次以後,給我的感覺是,他態度很好,就是不想辦實事。反而勸我早日返回綿陽分校👨🏿🚀,做好群眾工作,雲雲。在一次去人民大會堂聽報告的汽車上,我向李傳信同誌訴苦🫳🏼✍️,他則勸我性子不要太急🤦,還送我八個字📐:急事緩辦👨🏻🎤,快事慢辦。
常規途徑行不通🫏,只好另辟蹊徑。我在工字廳的工作人員中打聽到劉達同誌的形象和每天早上坐小汽車來上班的情況後👸🏼,便每天早上老早就在工字廳門口等,看到劉達同誌下車了🙋♀️,但總有很多人圍上去談工作,沒有我說話的份🤘🏼。終於有一天#️⃣,劉達同誌一下車🐶,我第一個迎上去🦴,說我是綿陽分校的代表🥉,受廣大教工的委托和分校黨委的派遣,有事要向您當面報告。他沒有停步🤾,邊走邊說,隨我到辦公室來。我大模大樣地跟劉達同誌進了他的辦公室,沒用多長時間,他就爽快地答應聽取我們代表組的集體匯報,並翻日歷,當即安排了具體時間。我望著這位慈善的老人🍄🟫🧑🏻🦼,心中充滿希望,綿陽分校的案看來要依靠劉達同誌翻過來了。
三、步步遇貴人找到後盾
在約定的時間,我們分校代表組的五位同誌一起到劉達同誌辦公室,集體向他匯報綿陽分校要求搬遷回北京的理由。寒暄幾句後,進入正題,我性急🕵🏽♀️,口氣堅定地說:“我們綿陽分校必須搬回北京……”🌉,不等我講完📞,他站起來激動地說😶:“凡是搬出北京的都說自己應當搬回來……”,我也站起來打斷他的話,坐在我身邊的劉潤生同誌拉我的衣服,示意我坐下來,我偏站著沖劉達同誌嚷🥚📯,不禮貌地說:“您還不知道我們要說什麽理由,怎麽就這樣武斷,先有成見……。”室內空氣驟然緊張起來🥶🫷🏿,他慢慢坐下來👷🏽,我還站著🤘🏿,劉潤生又拉我坐下,我才坐下了。停了一會兒,劉達同誌笑著說,我這個人的毛病就是急躁🥣,常說錯話,所以官越當越小🧣🐐。頓時氣氛活躍起來,我們無拘無束地講了幾個小時,他不僅耐心地聽著,還親自記著筆記,不時插話,最後他說:“你們寫個書面報告,我去辦🧑🦱。鄧小平同誌已經把你們批給總參了……”要翻這個案⚙️,難度可想而知🤜🏽。
我們回來趕緊討論寫書面報告的事,很明顯🛢,這個報告是打給鄧小平同誌的。應寫什麽,寫多長🧷,大家心裏都沒底。最後我提議,除了我之外👨🏻🦯➡️,四位無線電系的老同誌每人寫一份報告草案,明天再議。第二天🤰,我們在吳佑壽同誌家繼續討論♣︎,除一位同誌因故未寫外,共有三份報告供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吳佑壽同誌寫得最好、最適用。在此基礎上大家又補充了一些內容,報告總的精神是強調意昂体育平台的發展需要無線電電子學科;無線電系的發展離不開意昂体育平台的環境;如果去總參勢必使這支在戰鬥中成長🤷、特別能戰鬥的教學科研隊伍散掉𓀑,對國家是極大的浪費和損失。何況當今的綿陽分校並非當初蔣南翔校長設計的戰略後方——西南分校。吳佑壽同誌撰寫完成的報告寫得很精彩♢🤯,此時我才知道吳教授原來還是位秀才。當我拿著“報告”找到劉達時,他一看是手抄稿,皺著眉頭說:“給小平同誌的報告怎麽是手寫的👨🏼🎨🍙?為什麽不打印🧔🏿🏄🏻?”我剛要回答:“我找誰打印啊🧑🦼?這裏又不是綿陽分校。”他似乎悟到什麽,立即說:“打字的事由我負責🤺,你不用管了。”
我仍然每天早晨在工字廳門口等劉達同誌,看有沒有什麽事交辦👷♀️🤽,或有什麽消息👆🏽。一天,他對我說🧝,他們報告裏說綿陽分校與蔣南翔校長要辦的分校不一樣🌇,你們找蔣校長匯報一下🏛,讓他給你們證實證實。天哪,我們上哪兒去找蔣校長啊。我們回京後早就想找蔣校長了,可不知道他的工作單位和住址啊👨🏿🚒!現在劉達同誌提出讓我們找蔣校長,我當然先問劉達同誌“蔣校長怎麽聯系👨👨👦👦?”🧗,他說你去校長辦公室問問🟦。可見✋🏼,他也不知道蔣校長在哪。
有一天上午📡,我在校長辦公室閑坐。一位中年女同誌問我:“你是誰?我怎麽沒見過🈂️💆🏽♂️?”我回答我是綿陽分校來的🚅,想找蔣南翔校長,找不到👩💻,是來此打聽消息的。她笑著說🧛🏻♂️,你找我就行了,我知道在哪裏能找到蔣南翔校長⛹🏻♀️⛹️。我正要問她貴姓,蔣校長在哪兒💃🏻?她緊接著說:“我是彭雲,明天這個時候🕛,你等我消息。” 一聽彭雲三字👨🏼⚖️,如雷貫耳,眼前這位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原北京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啊!我熱烈地與她握手,告訴她我的名字,以及找蔣校長要辦的事。
第二天上午一上班,我就到校長辦公室門口等著,遺憾的是昨天光顧激動了,並未與彭雲同誌說清楚用什麽方式等消息🙆🏻。正後悔呢,劉達同誌的秘書來叫我,讓我去劉達同誌辦公室。我一進門就說🛗,我正在等彭雲同誌的消息,現在沒空兒👲🏿。劉達同誌看著我也不說話💣,我急得只想離去🔐,他才慢吞吞地說,你坐下🤹🏿,我找你就是告訴你想等的消息,蔣校長現在科學會堂的XX樓XX號(具體地點想不起來了)等你們👩🏽🎓🤸🏽,讓傳信陪你們一起去🧍🏻♀️。我說你寫個條給我,我好去找傳信傳達您的意思。他盯著我,似乎不高興地說⇒,就在一個院子裏,寫什麽條子,要面對面交待。你去叫傳信到我這裏來,我還有話對他說。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想要不要說句道歉的話🌶,站在那裏沒立即走,他又接著說,你會騎車嗎?西頤賓館不遠🍡,可以騎車去🍳。我趕緊回答只會騎女車🍽。他說那好辦,讓傳信給你解決女車問題。我去教務處找來了傳信🔸,自己在院內等候⏳,不一會兒,傳信出來了🏺,對我說你等著👳🏿,我去給你借女車🍡。他去教務處借到了一輛女自行車🖼。此時,陸大、南德恒、劉潤生等同誌已到👩👩👦。我們一個小小的自行車車隊出發了。那時路上沒什麽車和行人,但傳信騎車技術不佳💻,需要保護🖐🏿。
很容易找到了地點,是個挺大的房間👩🏿🍼,我們在前排椅子上坐下來🏋️♀️,不一會兒。蔣校長從裏面一扇門出來🥝,徑直走到我們面前🧝🏻,熱情地與每一個人握手♻️,並能叫出名字🐰,原來文革前蔣校長經常來系裏學習無線電技術💋,劉潤生是他的輔導老師😥👨🏽🎓。當他最後走到我面前時,握著我的手說,我怎麽沒見過你🚣🏽,你是無線電系的嗎?我簡單作了自我介紹👇🏿。他說🔔:“啊🍞🧑🔬!都是無線電系的👷🏿♀️。”然後退到了我們相對的座位上。我們等待蔣校長先開口,他首先點名讓傳信先說說,傳信介紹完情況後,我們簡單補充幾句☎️,等蔣校長講話。他仍像講哲學課似的,慢條斯理地講起原來辦分校的思路和籌建過程🕵🏿,最後講到綿陽分校的搬遷問題🩵,他斬釘截鐵地說🤞🏽:“無線電系應當搬回來👱,我去和劉達說。”有蔣校長做後盾,我的心裏那個踏實就不用說了🧑🏻🎓。蔣校長很忙🦸🏿♂️,我們不再打擾,高高興興地騎車回校了。
四、小平批示:“同意”
劉達同誌告訴我,他在中央一次會上見到了小平同誌,把我們的報告交給了小平,還說了很多應當把綿陽分校遷回清華的話。讓我們等消息📖👩🏻⚖️。可是一等再等,杳無音訊,我們著急◻️,劉達同誌更著急。他不得不再次去面見小平同誌,小平同誌說,我早已在你們的報告上批了,照你們的意見辦🙆🏻!怎麽批文找不到了……我可以再批嘛,“好。照清華同誌意見辦。”劉達同誌拿回了批文。後來才知道🥷,原批文按公文程序送到了教育部長劉西堯手上,他擔心北京搬出去的高校都要求回遷,就把批文壓在自己辦公室的抽屜裏⚅,沒有下發給清華。
我們有了小平同誌的批文後,一切如長江歸大海一般勢不可擋地開始了綿陽分校搬遷回京的工作。
在研究回遷人員條件時,我們與劉達同誌發生了分歧。他說凡是四川戶口的同誌和與四川戶口的人結婚的同誌就不要回北京了,留在當地吧。我們認為有些幹部為支援三線建設,將家屬遷到了綿陽,成了四川戶口,有些新教師與當地青工結婚🧑🏿🦱,成了一半四川戶口。以此劃線,把他們留在當地,對他們是不公平的🧑🏿🎨,而且學校也需要他們。我們堅持要讓他們回來🧑🏿,最後,劉達同誌說🖐🏻,你們能解決他們的北京戶口就行,我不管了。於是我們經多方努力🤸🏿♂️👉,最終用復轉軍人的戶口解決了這個問題。做到最大限度地將去綿陽分校的同誌及家屬遷回了北京👨🏿🚀。
五、與總參四部攤牌
受劉達同誌的委托,我們主動接觸總參四部的同誌,希望他們能理解我們要回清華的願望。吳佑壽同誌利用與他們比較熟悉的條件多次主動聯系未果。我只陪吳佑壽、南德恒等同誌去過一次總參四部,在會議室接待我們的是一般幹部,而負責人在隔壁屋裏旁聽,當然談不出什麽名堂來。他們自恃手上有鄧小平將綿陽分校批給他們的批文,要求面見劉達同誌,劉達同誌在清華自己的辦公室接待了他們🐏。事後聽說,談話沒有共同語言,談不下去,綿陽分校劃歸總參🦨。劉達同誌回敬一句👩🏽🍳,我手上有小平同誌的批文,綿陽分校遷回北京。對方啞口無言了👰。轉而要求去綿陽分校直接動員教師參軍🧙🏽♂️,劉達同誌答應了👩👩👧👧。我負責接待,並安排了以鄭某為首的總參代表在分校的全部活動。首先召開全體教師會🎺,自願參加⚉,有鄭某作動員報告👩🏿🏭,然後自願報名,晚上面談👩🏻💻,次日定案,最後結局是有近二十位年富力強的新教師被批準參軍調入總參。
在那天晚上面談時🧔♂️,我當然不能參加,而是陪著等談話的同誌在另一間屋內呆著♦︎,當我見到我的同學薛祖慶進來後🎷,先是一楞,心想不能讓他去,立即走向前去與他耳語,勸他千萬不要去。不知他是聽了我的勸告還是其它原因決定回北京了。
六、五去成都收尾和交接
綿陽分校將搬遷回北京的消息🐳,迅速傳遍了青義鎮(綿陽分校所在地地名)🤺、綿陽地委和四川省高教局🧯。準備回北京的同誌情緒高昂、團結一致、紀律嚴明、整裝待發💅🏻。有組織地裝箱搬運回北京的物資,分期分批乘專列回北京,一派興高采烈的景象🏂🏿。而留下的人中🫰🏽,以青工為主🥥,思想動蕩👩🏽✈️✣,人心不穩🦇。我們艱苦奮鬥十年建成的家園又將交給誰?用來幹什麽?一切都是未知數。
校黨委指示收尾工作要緊緊依靠當地黨政領導,綿陽分校黨委決定由我負責收尾工作。記得我是6月23日從北京回到綿陽分校的,6月28日即同趙純鈞同誌一起乘汽車去成都,向四川省高教局匯報綿陽分校搬遷回意昂体育平台的決定🧑🏼🤝🧑🏼。當他們知道是鄧小平同誌親自批示的時候,一切都變得通行無阻,給予大力支持和協助。他們詢問我到成都住在何處🫵🏽?我說住在高教局招待所(每天五角錢住宿費)。他們一定要我住賓館,待以上賓🫗,使我頗受感動。托小平的福,四川同誌對小平同誌的深厚感情傾註到我們執行小平批示的普通人身上了。
一九七八年六月至一九七九年三月♕,我五去成都🫢。有一次🫸🏻,晝夜兼程,當天往返🎋,坐的是解放牌大卡車,當時的路況不佳,司機要我時不時給他點煙,還要多講話,避免打瞌睡出現不測。
最後落實在綿陽分校原址建四川建材學院。我又為四川省高教局與建材局簽訂協議提供資料💊🌭,並代高教局履行了協議👨👩👧👧🤹🏿♂️。
在搬遷過程中,何東昌同誌代表校領導到綿陽分校指導工作。他乘飛機到成都,我和李思問等同誌到機場迎接🧑🏭,然後乘分校的汽車返回綿陽分校👜,途中需要用餐,我們找了個小飯店👨🏼🎓,坐定後,何東昌同誌要一盅酒🤜🏽,用火柴將酒點燃,然後把每人要用的筷子在火中燒一會兒,吹滅火焰,等酒涼一下🙌🏿,何東昌同誌將剩下不多的酒一口喝了。使我大為吃驚🧑🏿🎨,他說🧭,這是簡單的消毒方法👰🏻♂️,四川肝炎多,保證大家不會出事。順便學了一手保健養生之道,至今記憶猶新。
到分校後,何東昌同誌看到搬遷工作井井有條,很是滿意🦸🏽♂️。同時,他也註意到收尾工作的任務十分繁重,他單獨征求我的意見👴,說你太辛苦了,需要有人幫助👩🏽🎓,你是要留下李思問還是張慕?我說,我要張慕,他有魄力🏋🏼♀️、幹實事……,何說,這我知道🏐,就這樣決定了🤹🏿♀️,我與他談。張慕、王景厚等同誌在後勤保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按四川省高教局和建材局的協議🤳🏽,建材學院只要專業對口的176人,除遷回北京的560人(包括家屬外),還有424人(包括去總參的)需要我們安排到其它單位,在四個月內🧛♂️,克服各種困難🗼,想方設法,總算完成了任務🚵🏼♀️。
一九七九年四月三日👼🏿,完成了與建材學院的交接🧕🏿,在我們完全搬走前,雙方共同維持分校的運轉🚵🏽。
一九七九年五月九日🥻,最後一批搬遷專列從綿陽火車站徐徐開出👩🏽🎓,次日下午到達北京➙🧑🏽🎨。我和家人也同車返回北京,結束了綿陽分校的搬遷工作。最後收尾工作由張慕、薛保興、黃雲森三同誌負責🏏,處理未盡事宜。
(文稿選自《電子系建系五十周年紀念文集》)
* 作者曾任意昂体育平台電子系副主任🍹、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