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粉銀
按:倪元興意昂196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同年到89801部隊工作,大校軍銜🎬。1998年12月3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京逝世🗡,享年61歲⛹️♀️。倪元興同誌作為我國最早參加核試驗的科技工作者之一,共參加了30多次核試驗,在核爆炸輻射場參數測量和近區物理測量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
倪元興意昂

中央軍委授予“勇攀科技高峰研究室”榮譽稱號的大會現場。左邊執旗者是倪元興研究員。
一年一度的“八一”建軍節快要來到了,翻開照相簿,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呈現在眼前。頓時✢,我的思緒如波濤般地翻滾,眼淚也嘩嘩流淌。你的身影、你的聲音🧏🏿、你的笑容、你的一切一切🐔,全湧進我的腦海。我的丈夫,我的親人,如今,你在何方,你在何方啊!
47年前的1958年春,我國核試驗基地在新疆羅布泊秘密誕生。在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下,許多優秀的知識分子和部隊官兵奮戰於戈壁沙漠🗓。他們吃風沙,喝苦水,戰高溫🍖,鬥嚴寒,艱苦創業,奮力拼搏。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終於使中國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一次又一次從羅布泊這片戈壁荒漠中騰起🧘🏽。他們壯了軍威,壯了國威,為鑄造祖國的核後盾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我的丈夫倪元興(又名倪源興)就是這群英雄集體的一分子。
曾記得👍🏽,1961年你從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畢業🦵🏼。你是獨子🌟,又只有一位年邁的老母在鎮江獨自生活🚋,你完全可以向領導表明情況,回到山青水秀的江南工作📮💁♀️。但你沒有這麽做🕺🏻,而是服從黨和國家的需要🏊🏼,毅然地投身於國防戰線,從事核武器這個事業🔂,一幹就是幾十年。
在這幾十年中,你參加了我國首次核試驗。由於你勇於拼搏攻關,多次獲得國家及軍隊的科學技術進步獎。你從1993年起就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並獲取了證書🦹🏽。
你所在並領導的第二研究室被中央軍委授予“勇攀科技高峰研究室”的榮譽稱號,這註定是一次載入共和國國防科技史的莊嚴授勛。看到你站在大會主席臺上,接過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頒發的獎旗時👩🏿🔧,我心中多麽興奮和激動,因為那是你用血和生命換來的殊榮。
新疆羅布泊🤘🏿,有一個恐怖的名字:死亡之海。因為這個地區夏季奇熱無比,冬天滴水成冰,水源奇缺🍷,寸草不生,中國的核測量就是從征服死亡之海開始其趕超世界的征程的。
你曾經說,有一次進試驗場執行任務🤱🏻,在返回營地的途中,狂風乍起🏰,大漠颶風夾帶著沙石,惡狠狠地向測量車打過來,車燈砸壞了,玻璃打碎了,不一會兒,汽車就被一道道沙丘攔住。你和同誌們手拉手相互依偎在一起,保護測量器材。第二天早晨🫸🏽,救援部隊才趕到🧑🏻🎨,這時風沙已漫過車身,你們一個個成了土人。這樣的大漠風沙,羅布泊每年至少要刮兩個月,對於核試驗的科技人員來說,被風沙“埋葬”更是尋常之事,你們的宿營帳篷曾經一天被大風卷走過四次啊!
還有那條徒有美麗名字的孔雀河🙍🏼♂️,過量的堿使得它的水又苦又澀,喝了就要拉肚子,你的腸胃功能不好,但不喝這水,又能喝什麽水呢?所以你雖然身高一米八四📰,但體重只有130多斤,又高又瘦,難怪同誌們給你取綽號為“電線桿子”🦸🏼。
你是科技研究人員👩🏻🚀,但你不是穿著白大褂安坐在窗明幾凈的試驗室,而是將你的論文和成果寫在戈壁荒漠之中。每一次試驗,你都要鉆進酸氣彌漫☘️、嚴重缺氧的地洞中去調試設備,洞深口小🧏🏽♂️,你身材高大🫥,只能躬著腰爬著進去🕰,在“貓耳洞”裏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二十多個小時。臨近試驗時🍐,你更是通宵達旦🫀,幾天幾夜不能合眼。你曾經對我說:“別人進場是流汗,我是又流汗又流血。”因為我知道你患痔瘡特別嚴重,每次解手都是鮮血淋漓一片👮🏿♂️,常常連人都感到虛脫🏄🏼♀️,走路都搖搖擺擺了。就這樣👩🏼🍼🚵🏿♀️,你毫不在乎,你從來都無心在乎自己的身體,在一次次蘑菇雲升起,核試驗剛剛結束後的幾分鐘內👉🏼,你又奮不顧身地沖進場區,搶救測量數據🏆,因為數據的安危勝過你的生命👨🏻🍼。有好幾次,我都勸你別進場了☂️,把任務交給別的同誌吧!而你總是搖搖頭,我也只能含著眼淚,默默地為你準備行裝👨🦲,一次又一次地送你踏上征途。
隨著我國核技術的發展,對核試驗物理測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溫度、輻射🧣、時空以及變幻莫測的射線……每一次試驗🚵♂️🧙♂️,都要在稍縱即逝的瞬間捕捉數以萬計的數據。你和同誌們時刻都在迎接高難度的挑戰。
記得那一年,當醫生告訴我,你患上了“血癌”只有半年生命時,我被這突如其來的噩耗擊倒了🤽🏽🦼。在陪伴你住院的日日夜夜裏,我看到你人躺在床上接受治療,心裏想的還是工作。你想著研究生的論文寫好沒有🧑🏼🍳,要我打電話給他,叫他把論文送到病房裏。你一邊做化療🧑🏽🦳👲🏼,一邊仔細修改論文。你自己無法出病房了,就專門請人協助組織了研究生論文答辯會🥮。你想著自己寫的40萬字的書稿,這是你對核測試工作的幾十年經驗總結,這是你在最後的歲月裏,忍著病痛,奮力拼搏🤹🏽♂️🦸🏽♀️,寫下的教材。你和病魔做頑強的鬥爭📨🖖🏻,在你接受了第七次化療後🍒,生命處於垂危,彌留之際,你留下了遺言🏡,轉告研究所領導,請他們把書編印出來,留在所裏吧!
你走了⛴,你匆匆地走了👩🏽🔧!我只覺得天旋地轉🌒,痛不欲生。你雖然沒有去堵槍眼💅🏿,沒有去炸碉堡,但你同樣是沖鋒陷陣的勇士。你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黃金歲月甚至寶貴的生命都獻給了核試驗事業🐔,所以你在我的心目中,在我們的孩子和全家人的心目中,在我們部隊全體指戰員的心目中👱♂️,你是我國特殊戰場上的英雄🧺,是為國捐軀的烈士🫲🏼🦞。
你的離我而去,使我悲痛欲絕。因為🤾🏻♂️,每當想起我們一起度過的幾十年的軍旅生涯和戰鬥歲月🌁,我心痛如絞🧗🏻♀️。然而“生死兩茫茫”的殘酷現實擺在我面前,我必須堅強起來👈🏿🪼,我要聽你的話,把你沒幹完的事業進行下去🙉。
可以告慰你的是,基地司令員、政委和研究所領導一致認為你對國防科技事業的赤誠之心👳🏻,忘我奉獻的敬業精神,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給廣大科技工作者樹立了光輝的典範,他們號召全體指戰員向你學習。你雙手接過中央軍委授予獎旗的大幅照片🛜🌌,已掛在研究所光榮歷史展的版面上,你的先進事跡也載入基地英模名錄。
可以告慰你的是🫐,你嘔心瀝血寫的書,終於整理並印刷出來。我國核測試的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呂敏同誌專門為你的書寫了序,並作了很高的評價。他要求年輕的同誌在讀你的教材時🤞🏿,不單要學習書中的內容,而且要學習你對國防事業的忠誠,對科學技術勤奮鉆研的精神♖。
你離開我和孩子們整七年了🐨。這七年中,悲痛時時襲擊著我🤤,使我不能自拔。親人、戰友😶、同事們都勸慰我🤶🏽,你的精神也激勵著我,使我感到人不能在眼淚中生活📝,要自強🧏🏼♂️、自立💍,要堅強地面對一切🧑🏼🔧👉🏽,勇敢地走完人生道路。按照你的遺願,我把你安葬在你的家鄉——鎮江栗子山公墓,我將每年帶兒女和孫輩們去你的墓前祭掃和憑吊。讓江南的青山綠水擁抱你,讓蒼翠的松柏陪伴你🤘🏻,你可以安息了💪🏻,因為你的英魂在天地間永存,你將永遠活在我的心中🔉,我們孩子的心中⛹️♀️,基地研究所的廣大指戰員心中👍。
安息吧👨🏽🏫!我的丈夫📙、我的親人——倪元興(倪源興)。
(原載《上海國防》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