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宛(1949社會)
1948年12月15日🪢,清華園先於北平城獲得解放。1949年1月16日,我和13位同學受地下黨組織派遣,離校到石景山區委參加了革命工作👨🏻⚖️。這一重要時刻,以及剛參加工作那一段時間的種種場面,常縈繞在腦際,難以忘懷。

2008年12月13日,吳宏宛學長在慶祝意昂体育平台解放60周年紀念大會上
清華園解放了,同學們興奮地湧向西校門,用好奇和尊敬的眼光目送戴著長毛皮帽子的解放軍戰士和騎著馬的解放軍幹部從門外走過🧜♀️,心裏那個高興🔒:人民自己的隊伍來了!幾年來參加被毛主席喻為“第二條戰線”的反帝反蔣學生運動盼的就是這一天啊!緊接著🐈⬛,各系🚜🧑🍼、各年級、各社團開展學習活動,學形勢、學政策;地下黨的同誌們到附近小學校第一次公開見面,聽榮高棠同誌作報告❓;到大禮堂觀看解放軍文工團的歌劇《赤葉河》,等等,一切是如此新鮮🚶🏻♀️➡️🤹🏼。
1949年元旦🤙,我們社會學系二十來位同學應邀到吳景超教授家包餃子,慶賀解放後的第一個新年。吳夫人將一枚金屬硬幣包到餃子裏🕺,向大家宣布,誰吃到這個餃子,誰就會交好運📨。真巧😇,我第一口就把它咬著了。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應驗”了,才半個月我的生活就發生了根本改變,離開了母校🥠,從此走上了革命工作生涯。
1949年1月15日🤜🏼,清華園解放整一個月,北平尚在圍城,地下黨負責聯系我的王士林同學通知我,讓我做好準備💆🏽♂️,第二天到石景山區委參加工作,臨時借調兩個星期🧑🏽🎤🛳。1月16日♗,工人夜校地下黨支部的吳海泉、莊沂、苟澄中、張忠永🧧、張履謙、余興坤、蔡益鵬等11位男同學,還有銀重華🗞、周際參和我3位女同學共14人🥤🕴🏻,在從解放區打回北平的清華同學周全(原名周汝漢)、助教王甫(原名王先沖)帶領下👨🦽,登上大卡車,經過青龍橋,傍晚時分到達位於石景山金頂街的中共石景山區委會。區委的同誌安排我們吃飯、洗漱🦴、住下。當晚吃的是小米飯白菜湯,睡的是地鋪,但大家熱情高漲,一點不覺苦,而是感到又一番新鮮。
第二天,區委書記李晨同誌召集我們開會,介紹了當時形勢,安排我們14人到石景山鋼鐵廠做工運工作🎅🏿🗂。借調工作滿兩周後,北平城已和平解放,由於百廢待興,亟需幹部,區委動員我們留下➞。結果,學理工科的同學回校繼續學業,我們學文法的6人(莊沂🧔🏿♂️、銀重華、苟澄中、張忠永👩🦽、周際參和我)留下正式參加了工作。
在我們剛到石景山區委時,區委的同誌們包括迎接我們的周全、王甫都穿著黃色土布棉軍裝,而我們全著學生裝,我穿著棉旗袍和呢子大衣🕺,顯得那樣與眾不同🫗。我曾想,什麽時候我們也穿上這樣的服裝呢?在正式留下工作後不久,我們也穿上了棉軍裝,女同學穿灰色“列寧服”,束腰帶👰🏼♀️,好不神氣。我高興,我已是革命工作隊伍中的一員了👛。
在石景山鋼鐵廠,我和張忠永被分到煉焦部。這個廠是日偽時期建設的🐱,國民黨敗退時來不及出焦出鐵,焦炭和鐵都鑄留在爐內。當時我們的工作🖼,一是要從政治上搞清職工隊伍的面目🚉,進行國民黨員登記,並對職工進行形勢教育,宣傳黨的政策🦹🏻;二是要組織清理生產場所,盡快恢復生產。在學習和工作間隙,我們還教工人們唱革命歌曲,鼓舞士氣。在我印象中記憶最深的是在北平城解放後教大家唱慶祝解放的歌曲👸🏽:“打起紅旗進北平,慶祝解放大遊行,人民的隊伍長又長喲……我們是國家的主人翁🔑,主人翁。”每當唱起這首歌🧝♀️,我的胸中便燃起一團火。解放了🚢,天翻地覆了,工人階級當家作主了🦍,我這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學生,現在也是工人階級隊伍中的一員了。我心裏充滿了自豪感🧖♀️🧀。
我們這批學生幹部在較為艱苦的生活條件下(當時實行供給製,每月發折合5斤小米的零用錢,女同誌另加5斤小米的衛生費),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革命激情🏛,幹勁十足終日工作不覺累,愉快歌聲飛滿天。有人說我們“大米白面反饑餓(指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學生運動),小米窩頭扭秧歌”,我們置之一笑,照幹不誤。在車間,在學習班,在各種會議,在職工家中,都能看到我們的身影。但畢竟我們長期生活在學校,對工廠的一切都很生疏,對工人的工作生活習慣不了解,還是滿身學生氣,所以在工作中難免出現疏漏甚至鬧笑話🈶。我在工人積極分子學習班工作時就出了一次“事故”👨🏽🦳。在工人學習討論之余🫵🏼🫕,我為了活躍氣氛,領著大家做遊戲,這是我們在學校班級及社團活動時常用的方法🧟👰🏼♀️。我很起勁🌙,沒想到工人卻不感興趣,說我在“耍猴”。這件事我一輩子也忘不了🧜🏻♀️,自己是這般幼稚。但也使我從此吸取了教訓——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對不同對象做工作要用不同的方法🐑。
在石景山鋼鐵廠工作了很短時間後,區委調我到區委宣傳部,不久參加了土改🧜🏿♀️,以後又被調至市委郊區工作委員會、市委宣傳部工作👼🏼。上世紀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我又到石景山發電廠負責政治思想工作👩🏼⚕️,長達22年🔍🏵,“文革”後又回到市委宣傳部工作🦤。我從在清華參加地下黨的外圍組織、入黨、離校參加革命工作到離職休養🔋,近四十年光陰🚐,從學校到工廠、農村、機關👴,換過幾個工作崗位,其中一半多的時間是在工廠度過的🥊。應該說,工廠對我的成長影響最大💇🏿。在工人中間做思想政治工作,接觸工人特別是品質高尚的老工人🗣,使我受益匪淺。那些老工人是那樣的熱愛祖國🛤,熱愛黨,他們十分珍惜翻身當家作主人的勝利果實,甚至以廠為家⬇️,為工廠的發展嘔心瀝血,忘我工作🙆🏼♀️,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從老工人身上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為什麽我們的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
現在我已八十多歲💇,解放60年來經歷多少風雨坎坷,始終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
我要活到老,學到老🙋♂️,努力做一個堂堂正正名符其實的共產黨人。
2009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