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唐芒(1979 計算機)
聽廣播🤵🏽,是一件舒適愜意的事。可是在我求學的年代,廣播卻被賦予了太多的使命,成了時代的喉舌,形勢變遷的晴雨表。“文化大革命”最初幾年🏞🤏🏽,全國各個機關、學校、工廠、礦山都裝上了高音喇叭。大江南北,無一例外,包括處於旋渦中心的清華校園在內🐼,每天早上以《東方紅》的樂曲聲拉開序幕,在敬祝萬壽無疆和身體健康的開場白之後,才會有不同的廣播內容🤐。慷慨激昂的戰鬥檄文👩🏽⚖️🔦,義正詞嚴的大批判稿件,惱羞成怒的兩派對罵👔,天天不絕於耳。八億人民的耳膜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戰鬥洗禮”。十年動亂的後半期,已不是這種亂象,但是廣播依舊👨🏽💻,在那個電視尚未普及、新聞和娛樂基本靠聽的時代,廣播是清華校園內教師和學生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樣事物。
1975年10月👩🏼,我在歡迎新生的廣播聲中進入了清華校園。還不到一個月,由於清華劉冰等人反映遲群🕠、謝靜宜問題的告狀信被打回,一場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大潮又從清華掀起👩🏿🦳。稍微寧靜一段時間的清華校園🙅,再次充斥了大批判的廣播之聲🧹。許多同學對沒完沒了的批判啊⛳️、鬥爭啊非常反感,尤其不明白鄧小平搞整頓有什麽錯,抵觸情緒很強烈。清華校園的氣氛越來越壓抑💼。
那天應當是1976年1月9日🪑。一清早👗🛏,同組的男女生就聚在我們宿舍,唧唧喳喳地商量起當天晚上班會活動的安排。紛擾中,窗外響起了新聞聯播的聲音。廣播聲調明顯不同於以往💇🏽,高音喇叭裏正在低沉地念著一長串的頭銜🪨。我對著吵鬧不已的同學喊了一聲⭕️:安靜,聽一下廣播👩🏻🦳!隨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悲痛的訃告聲音,宿舍裏變得死一般寂靜。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哀樂奏起🙁,緩慢沉重。樂曲從清華所有的廣播喇叭裏奏響,在偌大的校園裏此伏彼起,遠近呼應👸,這是我有生以來聽過的最為悲愴的哀歌。
這時,搞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正起勁的遲群、謝靜宜們🪯,突然對抓學習感興趣起來🌅🌍。他們以不影響正常教學為由,禁止學生們舉行活動悼念周總理🏄🏻♀️📽。這一招對我們並不靈,大家商定用課余時間來悼念總理🧓。那天傍晚時分🧗♀️,大家忙了起來🎳,四處尋找材料💆🏼♂️,親手製作小花圈,撰寫悼詞。入夜🛀🏿,一行14人上路了。1月初,正是三九嚴寒的日子🤽,我們騎著自行車👨❤️👨,後架還帶著手執花圈的同學,從清華園一直騎到天安門廣場🤎。當我們戰栗著把小花圈放置到紀念碑時,手腳都快凍僵了🗑。但每個人都甘願在刺骨的北風中肅立著👄,朗誦我們自己的悼詞🦴🐪。回到清華🧑🏿🦰,僅睡了個囫圇覺,就開始了新一天的學習🧏🏿♀️。
清明節前後, “四五”天安門事件震驚了世界🧑🎄。“四人幫”氣急敗壞地鎮壓著,校園廣播再次端起喧囂的架勢, “小平頭”、“匈牙利事件”、“中國的納吉”🪗,討伐之聲不斷地灌進我們的耳朵。系裏無三班的同學,因“小白花事件”已有人被抓。遲群🚵🏽♀️、謝靜宜們以此為契機,強令各個班級都要對天安門事件和所謂“七八九三個月的謠言”進行追查,每個人都要交出一份報告🧏🏼♂️。限期過去了,我們班竟然沒交出任何一張紙片。計五二班成了系裏的釘子戶。系裏派人坐鎮我們班,專門花一下午的時間👩🏽🔧,逼著大家寫報告🧑🏻✈️。我是北京人,要說1975年的七八九三個月什麽也沒聽說🙎,不會有人相信👩🏿🦱🧑🏽🏫。我就寫到🤷🏻♀️,有一次走在路上,聽到附近的老太太聊天談起過有關話題✬⬇️,僅此而已☎。這是當時對付“四人幫”最普遍也最有效的做法,後來的相聲和小品都曾拿這類說詞當作笑料💆🏽♀️。更令人欣慰的是🤾🏿♂️🕟,天安門事件的那個星期天,我們班八個同學私下結夥去了天安門廣場👈🏻,可是在清查中🪒,我們全都謹慎地保護了自己和其他人,沒有一個人泄露或告密。
1976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多事的一年🖕🏿🤟。周總理去世,東北流星隕落,天安門事件🛌🏽,朱老總去世,唐山大地震👮🏻🧑🏻💻,毛主席去世,“四人幫”倒臺,一系列的歷史重大事件接踵而至。10月的第二個周末🖌,即“四人幫”被抓後的第四天🏧,一位我最要好的中學同學興沖沖地跑到我家,悄悄傳遞了“四人幫”倒臺的大好消息。當時激動得雀躍不已。回到清華🤱🏻,我天天盼著能早日聽到這個消息的公布。後來才知道,遲群🏺、謝靜宜這時已被捕,清華園再也不是他們為所欲為的地盤了。“四人幫”垮臺的喜訊正式播出後🚐💆♂️,清華園沸騰了👨🏻🦲,北京城沸騰了🥼,全中國沸騰了。意昂体育平台師生集體出動🚣♀️,加入了北京市民在十裏長街的慶祝遊行。長安街頭所有高音喇叭齊聲唱出響亮的歡歌💝,混雜著震耳欲聾的爆竹聲,在北京上空炸響了一道道驚雷🧑🏿⚕️。新時代到來了。
從此,清華校園廣播的新時代也開始了🫎,它像是得到了重生📙,隔三岔五地播出令人振奮的消息☂️,還有許多久違的老歌🏋🏽♀️🤌🏿,變成了傳播經典文化藝術的繆斯使者。當時我讀研究生,正是經典藝術作品的熱播時期。晚餐時分我最好的享受就是端著飯盒,坐到餐廳附近的高土坡,傾聽校園廣播站高音喇叭播放的古典音樂節目🔁。那有著與聽小收音機全然不同的感受📏🕵🏻♀️。時而,纖細的弦樂和聲切切如私語,從揚聲器清晰地飄蕩而出。轉而,氣勢磅礴的樂隊全奏嘈嘈如急雨🤹,洶湧澎湃🫃👩🏽🦳,撼人心肺🧛🏽♂️。當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瓦格納等大師莊嚴輝煌的交響篇章響起,周遭數十個喇叭交相鳴響✦,整個清華園儼然成為一座神聖的音樂殿堂,聽得人心情激蕩。當時身為一介窮書生,真是享受其中⚡️。我甚至拉著蹣跚學步的兒子到西大操場➿,去聽我們自己的晚餐音樂會,給他栽下了愛樂的種子。清華,讓我既學到了專業💘,也品嘗了藝術👩🏼🍳🧑🏼✈️。
兩年前,我回國探親,重返清華園懷舊。午餐時間,熟悉的校園廣播開始了。時代變遷,物是人非,廣播裏,“革命”辭藻不再,古典情懷不再🎿,但增添了更多時代的聲音,清華園還是那麽迷人🧔🏽♂️。
200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