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洪亮(1974級水利)
目前中國新能源尤其是風電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穩定、快速發展的時期,風力發電的前期規劃、設計👫🏻、投資⬆️、建設等方面都逐步趨向完善化。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最近要正式對風力發電的產業政策進行調整✌🏼,將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國風電的裝機規劃調整為1億千瓦。這個目標的提出對於風電業界和即將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我在很早以前就對這種趨勢做出過預測,去年上半年我曾提出8000萬千瓦的目標,當時還有些同誌覺得這個提法有些冒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更是將這個目標修正為1億千瓦以上,我特別強調“以上”兩個字,就是說只會多不會少👨🏼🚒,至於多多少,現在還沒法定論。不過我相信隨著風電事業的發展,事實將會告訴我們:只會在1億千瓦以上而不會在以下👬🏻。為什麽☮️?事實上到去年年底全國裝機是670萬千瓦,通過明後年的努力🔢,到2010年要突破2000萬千瓦以上的裝機,也就是說2010年當年投產達到700~800萬千瓦,以後十年每年保證800萬千瓦的裝機水平,10年就是8000萬千瓦🧜🏼♀️🚜,加上之前的2000萬千瓦裝機,完全可以保證到2020年實現1億千瓦的目標。對於這樣一個鼓舞人心的目標,我談一談有利的方面和應該註意的問題🌏。
風電發展有利形勢談
首先,風電的投資建設已經引起了多方關註🍪。一個重要標誌是無論整機製造業還是零部件生產🛕,介入的企業以及隊伍不斷壯大,其中不僅有國營、民營、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而且國外的基金也都紛紛湧入中國風電市場。有更多的資金進入這個行業,說明這個行業對於投資企業來講是經濟增長點,是目前投資最安全🤷🏿♀️、最有保障的行業。目前在風機製造業方面,全國已經有55家整機製造廠,有將近30家葉片廠👉🏽,當然還有多得難以統計的配件廠🆖。這些投資建設帶動了行業產業鏈的成熟及規模的壯大。尤其在目前美國🧚🏽♂️、歐盟各國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國內風電行業沒有受太大影響,這是非常值得慶幸的。
其次🪤,國家對風電的發展更加重視。首先是對戰略規劃進行調整👁,新目標的出臺對風電發展而言是件大好事👱🏼♂️;另外國家成立能源局以後對新能源的發展從戰略規劃上予以了更多關註✋,尤其在風電的大規模開發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今年下半年定標的甘肅千萬級風電廠的一期工程(380萬千瓦)📔,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而且,近一兩年內國家將要在甘肅、內蒙👨🏼💻🧑🏼✈️、江蘇沿海等地推出一連串千萬級風電廠建設的規劃,一些千萬級風電廠的項目也陸續要實施,可以促進風電的大規模開發。風電廠到千萬級別裝機是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事實證明🥻,風電完全可以做大做強。
前幾年我對特許權項目有一些不同看法,很多媒體也做過報道,過去國家對特許權項目確實不夠慎重,導致前幾批特許權項目虧損,這是不可回避的事實。但從近兩年的特許權項目來看,國家逐步改變了中標方式🧑🏿🔧。過去是以最低價中標,現在則采取綜合打分排名來中標的方式,投標的報價只占40%的權重🪡,其余60%的權重要進行綜合評比打分。打分以後,采用中間平均價為最高得分🤹🏿♂️,來確定整個特許權項目的中標價,選出中標第一人,其他投標人可采取跟標方式中標👳🏼♂️🔆。
中標方式的改變是一個突破,國家發改委沒有回避過去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進步的修正✅,因為過去實行的最低價中標方式確實有些脫離實際,造成原來的中標單位無可挽回的損失。現在采用的方式在世界上沒有先例🧟♀️,是根據國情進行的實事求是的探索🏧,是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的。同時國家這兩年吸取特許權的經驗,在許多地區提出地方指導性電價。例如在內蒙,上網電價就有0.52元💁🏼♀️、0.54元等幾種不同的價格⌛️。從我實際從業的經驗,特別是近三年以來我們公司完成的100多個項目的實踐情況來看,我覺得提出這樣的指導性定價是比較切合實際的🐕🦺,基本都能盈虧平衡,如果經營得好應該不會虧損👩🏻🦯➡️。當然我們還沒有說到CDM的收益問題,下面專門講這個問題🚘。
第三點🦸🏼♂️,我們來談談CDM🦖,就是清潔能源的發展機製問題🤟🏽。
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前,風電無可置疑地可以享受《京都議定書》帶來的額外收益。我們也做了很多CDM項目,覺得基本能夠確保風電項目每度電有0.1元以上的額外收益🙂↔️,至少在2012年前投產的項目都應該有所保障。
至於2012年以後的“後京都時代”🪰,對於“京都協議”的生效問題,現在有的同誌有些擔憂🏋️,但我充滿信心🙎🏻♀️👩🏻🦱,2012年以後CDM工作還會延續,因為《京都議定書》的問題在歐洲很多國家都引起了極大關註。在最近的歐亞領導人會議中,胡錦濤🚴🏼、溫家寶都談到《京都議定書》的必要性問題🏊🏿♂️。我們要充滿信心🫰🏼,因為環境問題是全人類的事情,這個問題不僅在發達國家已經被看作頭等重要的事情🖕🏻,而且國人的環保意識也已經大大增強🤎。
第四,從能源結構及電力生產的形勢來看🔉,風電也到了應該快速發展的階段。今年以來,國家五大發電集團出現全面虧損的局面,到今年年底,有些集團全年虧損將會達到100個億,而且他們的資產負債率都很高。在以火電為主的電網結構條件下,煤炭的價格猛漲引起了電力企業的全面虧損,在目前煤價放開而電價由國家控製的情況下,以火電為主的電力企業造成很大虧損的責任不在於各大集團,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原因造成的☎,但是這個虧損的事實不可否認。國家對此也極為關註🤛🏻🛜,電價可能會做出調整🧚🏼♀️,但是在目前經濟整體吃緊,尤其是金融市場比較脆弱的形勢下🧓🏽,對於關系民生的電價調整,國家將會非常謹慎。從兩次國家的全面調查分析來看,我國的風電資源是具備大力開發條件的👨🏻🦯。為此從長遠來看👴🏻💃🏻,在整個電力行業全面虧損🈯️,而作為環保的新能源並沒有受市場價格直接沖擊和影響的情況下👩🏽🦱,風電有必要大力✤、加快發展。即使到2020年達到1億千瓦以上🦸🏻♂️,裝機容量比重也只占電網6%~7%的比例,發電量比重只有3%。
有些人擔心風電發展太快對電網有所沖擊,我想可能會對局部造成一些影響🧗🏿♀️,但隨著電網技術特別是電網運行管理技術的開發、提高👲🏽,這些問題都會隨之解決,因此風電在電網的實際比重還會提高。
同時,通過這幾年的實踐,風電的設備製造業有了很大進步👂🏽。過去風電的設備尤其是整機都需要進口,對風電發展而言是一個很大的瓶頸🧓🏻,即使現在,也還是一個賣方市場🐕。但從今年開始🥒,國產化風機逐步趨於成熟,很多機器可以達到批量生產👉。目前各大類型風機企業已經顯現出產業化優勢,這為以後風電大規模發展打下了基礎👩🏼🦰。從現在的風機製造情況來看,主要是以下5大類企業:
第一類是許可證形式,這裏面第一集團軍多一些👩👩👦,以華銳💱、東汽和金風為代表的整機機型已經發揮出很大優勢🆓,在市場上已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第二類是委托設計機型☕️,就是委托國外有經驗的公司設計,包括廣東明陽,國電聯合動力等大概十個機型。這批機型技術含量高🈵,國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並且價格上有很大優勢。1.5兆瓦級以上的機型非常適應國內風機的使用需求,這批風機在產業化方面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第三集團軍是民營自主研發的機型🐗,以沈工大等民營企業為首🥥。這類企業自主研發的產品已經過多年拼搏✔️🙆♀️,推向市場,而且沈工大的技術在國內已經整整擴散了10家。將來也許在技術上不是最先進🟨,但相信無論是1兆瓦𓀅、1.5兆瓦🐣,還是2兆瓦📠,隨著技術發展都可以保證國產風機穩定🙎、安全運行。
第四類是中外合資企業。在中國風電產業化方面,國人最早是從中外合資做起來的,但該類形式的關鍵是國人不能掌握技術核心🧗,而且多數由外方控製。目前份額比較小,在今後風電的發展過程中也不會成為主導👩🏻🦽👨🏻🦽➡️。
第五,外資獨資企業🙍🏽♀️。該類企業起點比較高,很快就實現了本地化生產🤦🏿♀️🕐,但價格很高,競爭力不是很強,隨著前三類中國本土企業的發展,外企獨資企業在中國的競爭優勢將逐步失去。
這幾年風機廠的發展🎢,是風電產業發展的基礎工作👨🏽🎓,只有產業化搞上去了,中國風能才有可能大力發展。目前有人認為中國風電產業化已經過了頭,特別是50多家整機廠家對於中國未來風電的發展而言太多。我覺得目前大家積極參與是必要的,隨著市場發展📪,2010年左右市場可能會出現過剩,由過去的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隨著產業化的成熟,可選型號的增加,我認為更有利於風電發展🖕🏿。當然2011年以後可能會逐步出現重組、合並、改造等情況🦹🏽♂️,我想這也是一種進步和必然🧕🏼,只有優勝劣汰才能促進這個行業更加健康地發展。所以現在製造企業要有高的定位和起點,要立誌於做大做強這樣一個目標。誰有技術、價格方面的優勢👳♀️,更能適合市場需求🕺🏿,誰就會占領這個市場🤘🏿。
需要改進和加強的問題
上面談了風電發展的有利條件🤛🏻,接著我們再來討論一下目前還存在哪些需要改進、加強和註意的問題。
首先,風電的發展需要有很好的電網規劃配合,目前的電網規劃是製約風力發展的瓶頸,製約著風電大規模發展,很多有很好風力資源條件的風電廠因為沒有電網規劃,或者規劃落後而遲遲不能建設。這種例子很多,在甘肅、內蒙🚣🏼、河北的張北地區等都存在🫂。因為過去電網規劃是與煤炭和水電的發展相聯系的,對於風電的情況缺乏考慮。所以,應該呼籲有關方面把電網規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統一規劃🧖。
其次,對風電投資人而言,現在很多國有🚋🍝、民營👩🦰、外資企業都湧向風電,但很多企業存在盲目性,對風電的經濟規律、技術要求還缺乏更深刻的認識,造成一些風電廠出現虧損局面。風電廠前期規劃設計很重要,尤其是風電廠的選址和前期的技術論證,風資源的評估等問題要做更深更細的工作🙂↕️。現在做前期規劃方面的一些企業並沒有搞清楚風資源的一些規律,對微觀選址🤽♀️、風資源的評價、項目的經濟性分析都沒有做很詳細的工作🙎🧗🏻♀️,所以投資帶有盲目性。有的甚至把做CDM項目的收益拿來作為項目虧損的補缺,這是十分不應該的🧿。對CDM的收益,應該十分珍惜🧑🎨,因為這是通過潔凈能源發展機製得來的額外收益🦟,應該用來更好地擴大再生產📼,用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上去,使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有更健康更良性的發展。
再次🫳🏼,目前在風電技術領域開展的攻關是遠遠不夠的。有很多企業滿足於現狀,比如一些技術轉讓進來後,經過自己的生產、試用成功之後就覺得萬事大吉👮🏻♀️📶。我們很多技術研發的起點不是很高,有很多需要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的環節還遠遠沒有跟上🦸🏽♂️。比如低風速風機的研發,在我國目前是一個空白;比如年平均在6m/s左右的風速情況下,能夠年利用小時達到2000小時以上的機型國內還是空白;比如將來裝風機的高度達到100米~120米的情況下,安裝、檢修各方面如何能使資源得到更好地利用🪛?又比如在葉片的設計方面🍓,如何做到適應低風速👼🏼、抗低溫的狀況💇?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多方進行開發研究的重大課題。
第四👩⚕️,要提高對CDM收益的認識,CDM是清潔能源發展機製的一種簡稱。對風電來講,CDM的額外性收益非常寶貴,但是目前市場比較混亂,魚目混珠👨👩👧👧,既有真正的買家,更有很多炒家🏊。很多項目業主對炒家缺乏清醒認識,有些業主因為前期不要一分錢投入,完全由買方來承擔👩👦,事後又給一個好價錢,所以輕易就把項目賣給炒家。CDM運行時間很長🚵🏽♂️,所以潛在風險很大,許多炒家簽約以後出現了倒閉破產🏸,給CDM的碳交易帶來很大被動,給企業也帶來很大損失。所以今後要賣給真正的買家,例如政府或者受政府委托的企業。
第五🧬,目前風電行業人才匱乏,風電大發展需要一大批設計👨🏻✈️、研發、製造、建設🧎、運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而目前無論是規劃設計,還是運行管理的人才都很匱乏👩⚖️。現在高校中除華北電力大學外其他高校還沒有相關專業設置,很多企業都只是通過實踐來培養人才,對此我們呼籲,國家🚐🕵🏼♂️、社會、高校、企業都應積極努力培養人才,為中國風電事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是發展風力發電的關鍵。
(作者為中國福霖風能開發公司總經理)
(《清華人》200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