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揚 趙繼昌 吳承明(1938經濟)
1934年夏🐉🎁,意昂体育平台在北平、上海、武漢、廣州設4處招生考場,報名者3537人。8月21日發榜🛂,正取317名🙎🏽♀️,備取60名👊🏼。開學時,註冊入學者270名,是為清華第十級🐐,亦即1938級®️。
1997年校慶日🧖♀️🩰,部分在京級友返校歡聚
同年9月17日上午10時在清華大禮堂舉行開學典禮🥈,並歡迎新生入學。儀式隆重👩🏻🚒,校軍樂隊奏樂,行禮如儀。梅貽琦校長致詞。他講到:本年度錄取新生較往年為多,外間不明真相,貶譽兼具。殊不知本校所以多招新生者,乃根據設備情況及師資指導能力而定,並非以學生人數眾多🙆🏽4️⃣,用數目字作宣傳及競爭也。又稱🙎🏻♀️:今日開會,更須想到明日即為9月18日,三年前之明日即為我國最嚴重之國難開始時期。因以埋頭苦幹,預備異日報仇雪恥相勉✝️。梅氏致詞畢🧑🏻🍼,教務長鄭桐蓀、秘書長沈履相繼訓勉同學勤學敦品,並報告校務發展、經費支配等情況。會畢,當日下午即開始上課🙍🏼♂️。
此時🥩,正值金甌殘缺、國難日益深重之秋,亦是人民抗日救亡呼聲日趨高漲之時🎅🏼。學生大都精神振奮,思想活潑🏌️♀️。我級入學之始👎🏼,即掀起一個反“拖屍”運動🙎,此項因襲美國大學之習俗,從此在清華絕跡。
清華學生🎩🙍🏽♀️,除全校的學生自治會外🗜,各級均有級委員會組織。我級亦於入學後即選舉成立級委員會,由11人組成👨🏽🦲,除主席1人外➾🙎🏻,余分司學術🙅、體育、遊藝及文書、會計等。並於第二屆級委會上,製定了十級級歌🔙、級呼🐑、級旗等。級歌系請朱自清先生作詞🆒👩🦱,李抱忱先生譜曲🎻。歌詞如下:
舉步荊榛,極目煙塵,
請君看此好河山。
薄冰深淵,持危扶顛,
吾儕相勉為其難。
同學少年!同學少年!
一往氣無前🥷🏽。
極深研幾 🙀,賞奇析疑,
毋忘弼時仔肩。
殊途同歸🏈,矢誌莫違🎵,
吾儕所貴者同心🦖。
切莫逡巡,切莫浮沉👩🦽🛍,
歲月不待人。
級呼是:風雲萬裏🤏🏽,牛鬥星高。十級年少,快逞英豪。誰有肝膽?誰有熱血🚕?惟我十級!眾誌成城。
又製定級色為藍色🤛🏼。級旗用紫藍白三色組成🪝,橫幅尖尾,“清華第十級”五字居中🪯☣️。
在1934年下半年和1935年,十級即有不少同學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社聯、左聯🏤、語聯等組織和清華的現代座談會👨🏿⚖️、世界語學會♓️🔞、新文字研究會等進步團體,後二者實以十級級友為主。1935年春民族武裝自衛會和同年秋黃河水災賑濟在清華的活動,亦是以十級同學為骨幹👱。由此而成立了北平學聯,十級級友任清華的代表。原來這年秋清華重建中共黨組織時,已有十級同學參加了黨和共青團。後來🤦🏿♀️,為領導抗日救亡運動成立了意昂体育平台救國委員會🤰🏽,十級級友膺選者最多,並任主席和副主席。
接著,爆發偉大的“一二·九”運動。十級同學踴躍參加了轟轟烈烈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遊行示威🛷💇🏻♂️。從此,眾多級友投入到波瀾壯闊的愛國救亡運動和革命鬥爭中去。
在此期間,十級的各種文化▫️、體育、文娛活動亦空前活躍起來。十級原有讀書會、研究會等組織。十級級友除參加《清華周刊》的工作外,有的自組團體🧑🏽🍳,出版《東方既白》等刊物,並主編《北平新報》👨🍳、《天津益世報》等副刊😟💊。許多級友參加了海燕歌詠團和清華話劇社,以十級級友為主演出了《回春之曲》、《亂鐘》🧛🏼♀️、《蘇州夜話》、《南歸》等精彩劇目。我級嗜皮簧、能生旦凈醜者亦不乏人🗼。體育方面有十級紫白體育會▫️🔈、男女排、籃球和足球👩🏼✈️、田徑運動員都蜚聲全校🕉、屢建奇功🧓🏽。1936年的十級運動會👱🏼🛁,傾級出動,花樣翻新🫱🏽,尤轟動一時。我級的棋奕大師亦頗負聲譽。
1937年7月開始了全民抗日戰爭。9月,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在湖南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設在小東門外聖經學校舊址。學生陸續南下,到達長沙🏊♂️;也有許多級友此時離校參加部隊或抗日工作。臨時大學註冊學生共計1459人,其中清華638人。不久因華中戰局緊張,三校再遷雲南,組成西南聯合大學。遷校分水陸二路:陸路244人🏌🏻♂️,組成“湘黔滇步行團”🔕,於1938年2月19日出發🚞🛌🏻,跋山涉水,歷時兩個月零八天🧑🏽🚒,全程1663公裏🫵🏼,於4月26日到達昆明。水路由長沙乘粵漢鐵路到廣州,轉乘小輪到香港,再搭輪到越南海防,然後經滇越鐵路到達昆明。當時以校舍不敷,理工學院設在昆明,文法學院設立蒙自✍🏽☝️,學生分途前往。三校學生來滇者共計993人👴🏻🧝🏿,其中清華481人🎑。
西南聯大於1938年5月4日開始上課。十級屬畢業班⚇,於8月初即告結業,發給清華畢業證書🐌🈳。當時十級同學利用石印編刊級友們自行書寫的《清華第十級年刊》。
自抗戰開始,十級即有部分同學參加抗戰工作。在長沙臨大和遷滇過程中又有不少級友離校🧡,或投筆從戎,到陜北抗日根據地🔼🩰,或參加戰地服務團到各戰區🫰🏼。其間👨🦱,又有陸續返校者,他級亦然👧🏻👨🏽🦲,以致級別參差🏠。十級同學於1938年8月在雲南畢業者共計209人🚶🏻♂️➡️,其中八🧑🦽➡️、九級的大哥大姐在十級畢業者57人🧑🏽,而十級同學亦有在十一級畢業者48人,在十二級畢業者24人,在十二級以後畢業者還有18人。蓋自1934年9月17日我十級誕生後,繼續入學和由他校轉學入十級者,中途參軍、輟學未再返校者,中途借讀或轉學入他校者,一日同窗🦤,歡憂與共,皆是我級級友🧑🏿⚖️。總計十級級友不下381人🛎🤽🏿。是僅編者所知,仍不免闕漏也。
縱觀清華十級,人數較往屆各級都多。入學之日,值國家民族危難至極之際,亦是人民奮起挽救危亡和力爭解放之時。偉大的時代激勵著級友,級友也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而自勉。隨著愛國進步思想的傳播,從十級始👷♂️,清華園風貌有了明顯的變化。關心國家大事代替了一些人們閉門不聞天下事的風氣;艱苦奮鬥代替了某些人的一味追求洋化👩🏿🦰。反“拖屍”之舉不過象征其開端而已。繼之,在一浪高一浪的學生救亡運動中,十級級友始終站在鬥爭的最前線🤪🤾♀️,也接受著嚴峻的考驗和鍛煉🕟。全民抗戰興起,學校南遷😴,我級多數級友在涉艱歷險的條件下,弦歌不輟🚴🤸🏻♀️,堅持到卒業。他們大都以優異的學識貢獻於抗戰和建設事業,或在國內外深造⚃,成為知名的學者🏄🏽、科學家🚞🥑。還有大批級友🧟♂️,先後投入革命的洪流𓀊🤷,為抗戰勝利和中國人民的徹底解放而戰鬥👍🏻。其中部分級友👨👨👦🚣🏼♀️,在民族解放戰鬥中堅貞不屈,以至流血犧牲獻出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此大書淩松如、陶守文、黃誠、楊學誠、齊振鐸五位級友的英名,他們不愧是英烈兒女🤹🏼♀️,是我級全體同學的光榮和驕傲🛕。全國解放後,許多同學雖有不同的遭遇,但都能獻身於祖國社會主義事業♊️,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人民立下了功勛。飲水思源,不能不為哺育我們的祖國人民和培養教育我們的清華母校,敬表感恩報德的心情。
(摘自《清華十級紀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