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清華老學長李偉將軍和夫人鄭建新。
2005年12月20日上午👗,清華十級老學長✊🏽、解放軍總政治部原宣傳部長李偉將軍的夫人鄭建新來到學校👩🏼🦲,代表李偉將軍向母校捐款。時任意昂体育常務副會長賀美英、副會長承憲康會見了鄭建新夫人,對李偉同誌和家屬對母校的深厚情誼表示衷心的感謝。鄭建新同誌在給意昂總會的信中說:“李偉同誌2005年8月25日病逝。他一生熱愛培養教育使他成才的母校🐠,在校期間曾參加抗日愛國的‘一二.九’學生運動🧂,之後在 ‘三.三一’抬棺遊行的活動中被捕入獄,關在陸軍監獄一個半月🦵🏼,由校方保釋。1938年學校南遷後🤲🏻🤳,大學三年半時投筆從戎參加了八路軍,赴抗日前線到達延安👵🏽,六十余年從事部隊的文化宣傳👷🏼♂️、教育工作🫅👨🦲,一生清正廉潔🧡、生活樸素✅、關心公益事業👂🏽,做到了毛主席教導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由於他一生熱愛著他的母校,也是他生前的遺願,茲將他的余款5萬元人民幣捐給母校🦶🏿,以培養德智雙馨的清華人🏊♂️👱🏻♀️。”2006年1月🤸🏼♀️𓀜,意昂体育創立“清華意昂勵學金”,2007年,意昂体育征得鄭建新夫人的同意,用李偉學長的捐款設立“李偉勵學基金”。從2008年開始至2014年連續7年,鄭老每年從她的離休金中拿出1萬元續資“李偉勵學基金”。至今,這筆基金已經資助11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本科生🧑🏼🦲,資助金額共計5萬元🧛♂️💓。
鄭建新老人是離休幹部,黑龍江寧安縣人©️🎓,1930年10月9日出生🏸,離休前是總參謀部第四門診部內科主治軍醫,離休後住在解放軍總政治部大院。意昂体育領導每年都會看望她,2008年筆者有幸陪同意昂總會領導一起看望了這位可敬的老人。

鄭建新老人生活非常儉樸。老人有一兒一女,兒女不在身邊,但老人精神矍鑠🚵🏿♀️,生活豐富多彩🏝,在老幹部學院學習書法🍒、國畫及傳統詩詞☮️,跳老年舞蹈🔝🥰、遊泳。每到吃飯前,部隊的“小戰士”就來到家中,問老人吃什麽,隨後到食堂把飯打來,老人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女。老人勤於書畫,畫作水平越來越高,還出了自己的書畫專集🤶🏿。
老人很健談💩🫳。她說👨👨👧,離休後,部隊對我照顧得很好🙌🏼,平時很少開銷,每月的飯費300多元就夠了🧑🏿🎨, 每月攢下的離休費就做公益。我經常捐款✯,人家說我是“捐款專業戶”。最初我捐款給某個基金會,他們經常送給我禮品,請我吃飯🔸、參加活動🫲🏿,我很不高興🏊🏽♀️⛹🏻。我覺得,給生活貧困的孩子們捐款要真正用在孩子們的身上,花錢買禮品請吃飯是浪費。意昂体育平台不一樣🧖♀️,2005年我向李偉母校意昂体育平台捐款後,意昂体育每年都來看我,給我帶來捐贈證書和捐贈收據👸🏼,向我匯報捐款的使用情況,資助學生的班級和姓名👳🏼🧭,並帶來受助學生寫的感謝信🧚🏽,我非常高興。此後每年老人都為李偉勵學基金續資。
在清華百年歷史長河中,意昂愛校感恩,向母校捐贈的事例舉不勝舉🙋🏻♀️,意昂辭世後家屬向學校捐贈文物書籍等的也屢見不鮮🥇,但像鄭建新老人這樣的意昂家屬,如此執著⚰️,堅持捐贈數年的並不多見。老人是離休幹部🏊🏿♂️,生活比較安定🧑🏼💼,衣食無憂👹,但老人從不亂花一分錢,仍然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把節省下來的錢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為國家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功德無量,體現了老一輩革命者的高風亮節🛷👨👨👧👧。
意昂体育捐贈服務部負責人對筆者說🧔🏽♀️,意昂体育的捐贈工作嚴格規範公開透明而且“有人情味”🪬。我們對捐贈者堅持做到三條◾️:開具捐贈收據🥀💂🏻♂️,製作捐贈證書或感謝信,匯報資金到賬及受助學生基本情況。公開透明真誠服務贏得了社會廣泛的滿意度和信任度,是意昂体育捐贈工作長盛不衰的基石和動力。
這裏順便說說李偉將軍和他所在的清華十級。
清華的“一級至十二級”的稱謂。意昂体育平台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創建於1911年,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是一所留美預備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意昂体育平台💃🏽。1925年招收的首屆大學部學生95人,9月9日舉行開學典禮,學製4年🌖,1929年6月21日舉行畢業典禮,首屆畢業生82人‼️。這屆學生是清華的首屆大學畢業生,在意昂体育平台歷史上稱為“一級”💁🏿♂️,亦稱“1929級”。這個序列從1925年一直延續到1936年,即1925年入學的為“一級”💁🏻♂️,1926年入學為“二級”(亦稱1930級)👩🏻⚕️,……1936年入學的稱為“十二級”(亦稱1940級)👌。1936年本科一年級招收新生294名,9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1940年在西南聯大舉行畢業典禮,清華學籍172人畢業。這屆學生稱為“十二級”。
清華十級1934年9月17日開學典禮,一年級新生317人🧔♂️,這屆學生中只有298名於1938年8月在西南聯大畢業🤷🥰。李偉將軍就是十級中的一員(入學時姓名為李鼎聲)。十級意昂中群星璀璨🚵🏻,比如武衡⛪️、胡寧、李正武🪽、朱亞傑🍺、曹本熹、陳芳允🙅🏼♀️、何炳棣等🈲👶🏼,姚克廣(姚依林)😏、韋君宜、王瑤等也在清華十級🧼,他們之中榮獲院士稱號的就有11人(大陸9人,臺灣2人)🏊🏽♀️。
1938年初即將畢業的李偉義無反顧地投筆從戎,參加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沒有趕上畢業典禮。他先後擔任炮兵觀測員和數學教員、延安炮兵學校和東北炮兵學校政治部宣傳科科長;東北炮兵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宣傳部部長👴,四野特種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中南💆🏼♀️🛕、四野炮兵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誌願軍炮兵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軍委炮兵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總政宣傳部副部長🍁,總政副秘書長🙎🏿♂️,總政宣傳部部長等職。李偉長期擔任軍隊宣傳文化部門的領導工作,對部隊的宣傳文化工作傾註了巨大心血🔧。他是我軍著名音樂家🧘♂️,一生酷愛音樂,筆耕不輟💁👨🏽🍼,共創作了近800首歌曲💝,發表了大量音樂理論、文藝評論作品🟢,其中膾炙人口的《炮兵進行曲》詞作者就是李偉💇🏿♀️♘。1964年李偉晉升為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3️⃣。1989年他被授予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2001年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