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瑚*(一九三一)
1925年8月我考入清華學堂新開辦的大學部一年級,稱為清華第一級?由於身體和其他原因,中途轉到第三級,於1931年6月畢業?今年正是畢業70周年,我已是94歲老人了?

1991年作者與夫人渠丕潔
1925年意昂体育平台部初創,尚無院系建製?入學考試時,學校只列出報考12門類——國文?英文?歷史?教育?哲學?法律?政治?經濟?物理?化學?生物?土木工程?我報考了英文類(後改為西洋文學系)?我的考分英文83分,數學只23分,平均分數68分?很可能清華校方認為我報考的是文科,所以數學雖不及格仍錄取了我?
1926年2月,寒假期滿返校時,由於軍閥混戰,石家莊至北平鐵路中斷,我只好在家太原自修半年?9月初回到清華,1927年初因病又回老家晉祠養病?8月回到清華,遂升入西洋文學系二年級?我班共有5人——李健吾?喬友忠?莊愷泰?楊先乾與我?1928年開學前,同學好友竭力勸我從西洋文學系轉入政治系,兩年畢業後可以在政壇上有所發展?我當時居然接受了他們的意見轉入政治系,李健吾兄為此惋惜不已?後因學起來枯燥無味,則於1929年開學後,又轉回西洋文學系三年級,與1927年入學的張駿祥?田德望?曹葆華?葉郁生?梅嶺先及陳鐘儒等6人同班?1931年6月初,在大禮堂舉行了畢業典禮,由校長吳南軒向我們頒發了畢業文憑?
在清華6年,得益於名師的教誨?我的國文是由新來校的朱自清講師講授?他中等身材,面色白皙,雙目有神,性情溫和,彬彬有禮,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寫得一手優美的白話文,文言文也寫得一樣好?他講的國文,文言文?白話文並重?我們每兩周作文一次,他批改得特別仔細,使我們的作文大有進步?
“西洋文學概要”是美國人翟姆孫教授擔任的?他沒有為我們指定任何課本,而是邊講課,邊補充材料,講了8年8遍,終於在193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的《西歐文學史》,翟姆孫先生從古希臘?羅馬文學講起,通過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一直講到19世紀末年,對歐洲各國各個時代的重要文學運動與重要文學家及其主要著作都曾涉及?他講得比較慢,所以我們記得比較全?凡講到重要文學運動或重要文學家時,他都指定參考書中某一章讓我們課外去圖書館借出閱讀,以補筆記之不足?他還常在課上進行臨時測驗,出個題目,讓我們用英文答,時間限定20分鐘?某次課堂出題,讓我們分析評論德國大文豪歌德著名長篇傳奇中女主角媚農時,我一時來了靈感,寫了一篇答案,竟得了個E?使我受到很大鼓舞?當時我系教師都
采用美國大學計分法,即“最優”用E
Excellence表示,“次優”用S
Superior 表示, “良”用N Normal表示,“及格”用P Pass表示,“不及格”用F Failure 表示? 這門課我學得最好,考試成績也最優?
我班的“英詩”課是吳宓教授講授的?吳宓教授中英文造詣均深,他當時在天津《大公報》上主編文學副刊,每周一期,發表了很多為藝術而藝術的評論文章,我是每期必讀的?他在清華孤身一人住在工字廳西北角屋子裏?“英詩”這門課,我們用的課本是美國大學通用的《十九世紀英詩選》,其中長篇詩多,短篇詩少?他先講了英詩格律,然後開始講正文?他的教法很簡單,先指定課外預習若幹頁,上課後我們提出問題,他解答?有時他不指定預習的詩篇,就在課堂上自己邊念邊
講起來?我自己買了本《英詩寶庫》
golden treasury,這是一本著名英國短詩選集,如《唐詩三百首》一樣,我曾涉獵過一遍,還能背下十幾首,不懂的地方曾請教過吳師?
西洋戲劇由系主任王文顯教授講,他曾用英文寫過兩出三幕劇《委屈求全》與《北京政變》和五個獨幕劇?後來李健吾兄譯成中文,由某出版社出版了《王文顯先生戲劇選》?1934年,由健吾兄導演,曾在東城青年會禮堂與清華同方部各演出過一次《委屈求全》?王師講這門課,他從古希臘?羅馬戲劇講起,通過中世紀的宗教劇,把重點放在17?18?19三個世紀的英?法?德?意?挪威等國的大戲劇家身上?對莎士比亞,他僅作了簡要的介紹,因為他準備在四年級必修課《莎士比亞》堂上再細講,對於法國大悲劇家拉辛與大喜劇家莫裏哀,以及德國大戲劇家萊辛?席勒,意大利大喜劇家哥爾道尼,挪威大現實主義戲劇家易蔔生以及英國戲劇大師蕭伯納等等,王師都做了詳盡闡述?王師還指定我們讀了莫裏哀的《吝嗇鬼》?易蔔生的《傀儡家庭》,對兩劇王師都做了詳盡的分析?
清華一向註重正式體育課,也註重課外各種體育活動?每次畢業或全國運動會,清華學生的成績總是名列榜首,這不能不歸功於體育部主任馬約翰教授與郝更生教授及徐文講師?馬師是美國檀香山福建華僑,曾獲得美國某大學的碩士學位,他身材粗壯,性情溫和,雙目炯炯有神,一年四季穿著運動服,即使在數九寒天,也是上套毛皮夾克,下穿短褲?長統毛襪與運動鞋?一年級馬師教我們班?天暖時,在大操場上教我們各種體育活動,如跑步?跳高?跳遠?柔軟操或打籃球?排球;天冷時,則在體育館裏操作各種體育器械,或打籃球,或遊泳?他要求每生必須至少能遊20米?馬師上體育課要求嚴格,不準嘻嘻哈哈?他還常講體育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兩種精神,他常用兩個英文字表示,一是sportsmanship,二是teamwork?前者是競賽精神?競賽道德?競賽守則之意,後者是各守崗位,各盡全力,不突出個人,處處顧全大局的整體精神?馬師還常說這兩種精神同樣適用於個人的生活與工作?可惜70多年來,自己並沒有將馬師的諄諄教導完全貫徹到自己的生活與工作中去,愧對馬師也
回想在清華學習的6年中,恩師的教誨和清華的精神一直是我一生的座右銘?70年來,我一直從事著教書辦學的工作,盡管歷盡風雨坎坷,但是為了民族振興?培養人才矢誌不移,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雖不能親去母校參加校慶,但是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時時縈繞在心,在此我衷心祝願母校在科教興國和創世界一流大學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 作者為北方交通大學教授🆓,曾任山西大學校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