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曄
胡繼曄♻:1988級機械,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我是1983年從河南南陽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鍛壓專業學習的,後來1991年重新又回清華人文學院攻讀法學碩士🏃🏻,先後在清華學習接近10年💁🏼♀️,清華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草木都留下了美好的記憶🏊,“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理念已經融入了思想的最深處🚑◻️,伴隨著這個理念的代表,就是尊敬的夏翔教授和他那永恒的微笑👨❤️👨。
“同學們,現在是課外鍛煉時間🫑。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去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強健的體魄,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在清華園的近10年中🏊🏽,每天下午四點半,校園廣播都會聽到這一段熟悉的聲音👙。“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這句濃縮了清華體育精神的話語♐️,已經深深地烙在每一名清華人的心中👨🏽🍳。建校至今,體育一直是清華獨特的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對於清華有著特殊的意義,以馬約翰先生🩳、夏翔先生為代表的體育教授,在清華人的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崇高的地位💅🤽🏿,體育既是增強體質、鍛煉強健體格的必修課程,又是陶冶情操、培養“健全人格”的課堂🧚🏼。清華一直堅持的“育人至上、體魄與人格並重”的理念,培養同學們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除了知識和能力🕠,我為能夠有幸在清華獲得的體育教育而自豪,並終生受益。
在我1988年本科畢業紀念冊的扉頁,珍藏著23年前夏翔教授親筆給我題寫的題詞🧑🏿🍏:“發揚💆🏽♀️:清華精神,長跑精神🍑!贈胡繼曄同學 夏翔 84.10.28日”。 回憶題詞的那個並不遙遠的年代,一切都還是那麽清新☠️,那麽親切。
由於在1983年新生運動會上我取得了3000米長跑的全校第三名的成績,我成為學校體育代表隊的二線隊員,幾乎每天下午都在西大操場進行長跑訓練。在訓練中,我多次遇見一個十分可親可敬的老人,那就是上個世紀一直在中國體育界聞名遐邇、德高望重的夏翔教授!他當時已是八十高齡的人了,騎著一輛可以稱的上是古董的自行車🚽,紅光滿面,精神矍鑠💘。他時常到操場關註我們的訓練情況🏌🏼♂️,不時和指導我們長跑隊的胡老師交談訓練的事情🧗🏻♀️。他的臉上經常掛著微笑🙏,給人“一面天生喜,滿腹都是春”的感覺,目光炯炯有神7️⃣,每當我看見他時🤸🏽♂️,都由衷地向他問好。夏老時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和中國奧委會副主席,是體育界名副其實的“高官”了,但在他老人家面前我一丁點也不感到拘束。他曾經問我長跑過程中“極點”----就是體能消耗到最難受的時候會怎麽辦,我告訴他🤕:繼續堅持,過了極點之後雙腿的感覺就如同我的專業----很“機械”✊🏻😑,已經不感到怎麽累了☢️。他會心地笑了🏌🏻♂️,告訴我:極點的鍛煉對長跑很重要,可以增強耐力,馬拉松運動員就是這麽一點點訓練出來的🈯️。我知道,也許我不能成為一名世界級的馬拉松運動員----在所有奧運會比賽項目中成為最壓軸的項目,在萬眾矚目中第一個沖過終點戴上桂冠👝,但在人生的征途中🧑✈️,能夠戰勝自己的惰性、戰勝“極點”的痛苦,長跑運動本身,母校清華和可敬可親的夏翔教授,都給了我意誌👲🏽、身體最好的鍛煉,讓我可以坦然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困難,能夠“今天我們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
除了日常在西大操場的訓練之外,在自由訓練的日子裏👌🏿,我就從所住的東區七號樓宿舍出發,經西大操場,穿過化學館出西北校門,跑到圓明園內大水法😢🏓、福海,然後跑回,往返接近8公裏🫲🏽。那時候的圓明園還沒有圍墻,更不收門票🧎,除了殘垣斷壁,完全是一片田園風光,空氣清新,是越野跑的絕佳之地。經過接近一年的訓練🧚🏻🧗🏼♀️,在1984年4月底校慶運動會上☝🏽,我參加了10000米的比賽----一個最長距離的比賽項目🍑,是耐力與意誌的較量。為了跑出成績,我穿著短跑用的釘鞋跑完全程🧏🏼。在大約4000米的時候🧑🏻🎨,我覺得腳下開始做痛----那是鋼釘鞋啊,一般只適合短跑的!我堅持著🙆🏼,越過生理的“極點”,繼續跑向終點!在高手林立、一線隊員參賽的情況下★,我獲得全校第6名💇🏻♂️,為機械系爭得寶貴的3分👤,成績是41分37秒,達到當時國家三級運動員的標準(42分鐘,現在標準是國家業余一級44分鐘),而下場後我幾乎脫不下來釘鞋了----雙腳掌全部磨破,鮮血染紅了襪子、釘鞋。這是我此生第一次以如此方式參加比賽🩷,至今仍然為自己當年的堅強意誌而自豪!
1984年10月28日,學校委托夏翔教授教授親自為獲得國家二級💟、三級運動員的同學頒發等級證書,我拿到三級運動員證書之後,請夏翔教授為我寫個贈言。夏老沉吟片刻🛻👩🏽🎓,問了問我的情況,寫下了“發揚:清華精神,長跑精神!”的贈言🚘。我知道,清華精神已經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所蘊涵🚣🏽,而長跑精神其實就是清華“行勝於言”的嚴謹求實🛀🏽、不畏困難的精神,“人文日新”的勇於求新🧸、不斷超越的精神。清華精神、長跑精神一直激勵著我。
現在,本科畢業離校已近20年了。想起來當年 “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光榮屬於八十年代新一輩🕶!” 的歌詞,我們作為當年“八十年代新一輩”,雖已屆不惑之年🌴,但仍然年輕,至今仍然有一個健壯的身體和良好的精神狀態👩🏻🦯➡️,無疑是得益於清華重視體育運動的優良傳統🙍🏽♀️,得益於清華那濃厚體育運動氛圍的熏陶,得益於在清華期間養成的良好運動習慣🤛🏽。
20多年來,我一直珍藏著夏老的贈言,這麽多年的工作中,不論是在政府機關、企業工作,還是在高校任教🙇🏼♀️,我都一直實踐著清華精神、長跑精神。在工作學習之余💪🏿📟,我始終註意日常適當的體育運動,如網球🥡、遊泳、登山、高爾夫等等,我至今未忘當年意昂体育平台以夏老為代表的體育老師們給我們上的體育課,始終未忘意昂体育平台師生體育運動那生機蓬勃的熱鬧場面,更未忘懷夏老的鼓勵。為了加強腦力的鍛煉,不至於將來得老年癡呆症🫦,在註重身體鍛煉的同時👨🏼💻,我們壓31班在北京的四名同學幾乎每周都打橋牌,已經堅持多年,也算是延續著清華鍛煉的傳統。
記憶起在大學時代自擬的一幅對聯👩🏻🦲,願與所有清華意昂共勉:
清芬挺秀我輩風華正茂
華夏增輝儕朋一代風流
(轉自:1983年級主頁 2008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