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水木清華:文科的味道

2007-07-03 |

在清華的四年一晃而過,與清華的關系也從"學生"變成了"意昂"🚱。畢業時故作瀟灑輕松地將學生證上交的那一刻🌟,我還意識不到自己將會多麽懷念在清華園中度過的四年🌧🔹,也預見不出還原記憶碎片時的感慨。

與清華結緣的原因和過程或許人人各自不同。對那些未嘗屈居次席的"大牛"們來說,清華是他們高手過招🦹🏼‍♀️、獨孤求敗的不二之選;對那些曾經感動於王國維、陳寅恪、梁實秋、錢鍾書⏸、梁思成、林徽因等傳奇人物的心靈而言,清華是追尋理想、事業和浪漫的最佳歸宿;而對於那些跟多年前的我一樣,在十八歲時才第一次有機會自己選擇未來的大多數高三同學而言,為了遙不可測而又實實在在的未來,不管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是需要理由的🤱🏽。

學文科的同學是敏銳的🤱🏻,在做出選擇之前考慮的東西可能也會更多一些❇️👩🏽‍🎨:名氣、熱度👚、師資、風範、氣氛甚至氣質……遠非理科生們的心思那樣簡單。我們長於用雄辯的理由說服別人🛤,卻常常不知如何說服自己進行選擇🧎‍♂️。是選擇熱門專業還是追隨理想信念🐭?應該更看重學術前沿還是大師風采?歷史傳統和國際接軌孰輕孰重?這些問題可能不會有統一的答案,但或許應該有更多的視角值得考量--特別是對於文科而言,一個綜合的評價恐怕遠遠不是能夠用一串串的統計數字所能概的。既然如此,就讓些許片斷來折射吧。


傳統與復興

與理工科相比,文科似乎更容易"因時而變"。特別是最近十幾年來,敞開大門之後的中國學術界逐漸與國外接軌📂,我們才發現自己已經從方法上落後了,迫切需要對文科研究轉變觀念🤦🏻。於是💇🏿,在某些文科專業沿用了幾十年的老教材被國外原版教材所取代🙋🏿;國際上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界註重縝密推理與實證分析的治學態度也給我國文科研究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人文科學更註重以人為本的"人文回歸",社會科學則更註重引進更加完善的研究方法🍚。文科不再甘於成為"隨形勢而沉浮"的附屬性學科,逐步找尋著自身的發展規律🫵🏽。

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學上,就導致在經濟🧙🏽‍♂️、金融🔪、管理、新聞、傳播、法律、文學🎅🏿🤛🏻、社會學等各學科的人才培養思想和課程建設體系與一二十年前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某些學科的變化甚至是根本性和革命性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高校中的"傳統文科高手"試圖憑借先發優勢盡快轉型以適應變化💁🏻;而致力於建設"新文科"的後起之秀則憑借引進先進研究手段、借鑒國外學科發展規律🦸🏻‍♀️,利用沒有束縛和壟斷的優勢由前沿交叉學科帶動主流文科的發展,從而不斷取得具有國際水準的快速和突破性發展。

清華九十多年的歷史中,既有"老文科",也有"新文科"🍮。歷史上,清華園裏大師雲集📙,賢人輩出。文科學者中以"古今融會🤰🏼、中西貫通"為指導思想🤟🏽、以推理和實證為研究方法的"清華學派"名聲甚至壓過了其他理工科的學者們。這樣講毫不誇張: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和趙元任這"四大導師"無可爭議地構成了辛亥革命之後中國"國學"的最強陣容⛅️;還有馮友蘭、金嶽霖📸、季羨林、吳宓、吳晗、錢鐘書、梁實秋📁、張奚若、潘光旦、朱自清⬇️、聞一多、費孝通、吳晗、曹禺、夏鼐、張岱年、英若誠、呂叔湘、吳組緗、王力、王瑤👨🏼‍🎨🙍🏼、李健吾、李賦寧🍕、許國璋🏨、王佐良、許淵沖🥙、卞芝琳……這些學者既有國學根底,又深切了解西方文化♻️;既不是衛道士🦥,又不是西方文化的搬運夫,他們無一不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界的脊梁,也是清華文科被外力中斷幾十年之後重建時所依存的血脈。

1952年🧑🏻‍🎄,清華文科服從國家安排,忍痛被劃撥給了兄弟院校,離開了其生根發芽🧑‍🚒、成長壯大直至揚名海內外的故土--清華園👳🏽‍♂️。那一刻起,多少大師和學子熱淚長撒,對清華園魂牽夢繞。清華人和清華文科有自己的風骨⚠,但在國家利益面前不會計較自身得失,因為用自身的才能和奉獻成就社會的需要和繁榮一直是清華人恪守的信條。

歷史難以用今天的觀點加以評說,也從來不是清華人借以懈怠的理由🚴🏼‍♀️。當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逐漸遠去👨🏻‍🦯🐐、高等教育全面恢復正常之後,清華從決定恢復文科的那一天開始🔽,就對於文科發展給予了充分的重視程度、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

作為回歸的遊子🧖🏿,文科在清華享受到了更多的優先與體貼🧑🏿‍🎓。清華學生所能享有的各種海外訪問交流項目之多已經令人羨慕,文科專業學生參加海外交流項目的機會還要明顯高於全校平均水平☝🏿;文科院系接收其他院系本科生保送研究生的門檻也非常高🙎🏿🧿,最優秀的一部分理工科學生也有不少選擇文科專業繼續深造。由於清華的文科專業沒有通常意義上的"冷門學科",優勢學科也堅決不搞"批量生產"🤾🏿‍♀️,所以文科生在清華非但不是"弱勢群體",還頗有些令人眼紅,成為清華園中的"新貴"。

氛圍與成長

常常聽到師弟師妹們問📿:"清華的人文氣氛如何?"說實話👬🏼🙎🏽,所謂"人文氣氛"似乎是大得難以全面把握的一個話題,也不是清華人喜歡掛在嘴邊上的口號🌌。竊以為,"人文氣氛"不等於"文人氣氛",更不像師弟師妹們從某些小說上讀到並向往的"上課寫情書🛳、樓下彈吉他、半夜喝醉酒"那麽簡單。--人文氣氛究竟是什麽👨🏼‍🎨?它與文科學生數量沒有必然聯系(正如文科的作用本來就不是"湊數")❓🧔‍♂️,它不是體現在表面🐄,也不是體現在嘴邊🚀,而是充盈在清華園的空氣中🤾🏿‍♂️,蕩漾在清華人的心中。"科學"和"人文"在本質上都是統一的。正如清華既有新興的高樓大廈⚽️,更保留了茵茵綠草🕵🏽‍♀️🌜、亭亭荷香和逶迤連綿的小丘一樣🫶,清華的味道不單調🧑‍🦽‍➡️、不頹廢、也毫不冰冷。

清華是有自己的人文氛圍和風骨的📑。她不浮躁、不張揚,骨子裏沿革下來的"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崇尚真理🤭、不畏權威、嚴謹治學的精神🧑🏻‍✈️🚝,即便在院系調整之後,也培養出了無數的科學泰鬥,以及為人民所稱道的朱鎔基👵🏿、胡錦濤等很得民心的領導人。這些意昂哪個不是充滿深厚求索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清華人的"自由"和"民主"精神都是低調的,平靜時汩汩流淌如泉水♧,迸發時熊熊燃燒似巖漿🧙。在很多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和敏感問題上,在涉及國家重大利益的時刻,清華人毫不含糊🧎‍♀️,一向敢於直言不諱、拍案而起。七十年前🏸,針對所謂"華北自治"🥩,清華學子第一個發出了"華北之大👯‍♀️,容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的呐喊;國家百廢待興之時,77級的清華學子又首先發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肺腑之言。清華人是無愧於國家、民族和歷史的一個群體--雖然我們曾被人為地割斷了文科的傳承🚵🏻,卻從不敢舍棄了人文精神的血脈。

水木清華潤物無聲🤏🏻。當我念過幾年文科之後,逐漸發現思想自由和治學態度嚴謹是不矛盾的☂️。正如陳寅恪等國學大師🧑🏽‍✈️,思想獨立自由📡,作風卻極其嚴謹。清華的氣質也不是簡單的一個"自由"或者"包容"所能涵蓋的😪,而是一種在渾然不覺中融入高素質群體,並在潛移默化中習慣了用高標準行事的氣質。是一種心甘情願選擇付出、選擇刻苦的氣質。傳說中清華的壓力和挑戰📔,恰恰是一個不願意搪塞自己的人選擇清華的理由😞。正如IT業中公認最有利於人才成長的"黃埔軍校"恰恰是作風嚴謹踏實的"藍色巨人"IBM一樣,一個最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地方,未必是最"自由"的地方💁🏽‍♀️,而應該是能夠使一個"新鮮人"(英語中大學新生被稱為freshman)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成長的地方。而當你回首四年清華生活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被清華所改變,並為你的改變而欣慰🦂。

師資與建設

翻開每年的招生通訊,都會發現很多學校新近增設了文科類專業。坦率地說,一些文科專業增設起來相對"容易";由於不需要大量資金添置實驗設備,所以不少學校都迎合需求新增了類似的專業。不過,清華的文科建設決不搞"隨行就市"🫧,正如清華做事向來是有原則的😝。這種原則是清華建設文科所遵循的思路,也是作為一所大學對各位真正熱愛人文社會科學的文科考生的誠摯邀請和莊嚴承諾。

清華建立文科決不是為了搞"重復建設"🧝‍♂️📏,也並非"跑馬圈地"以提升自己的聲譽🏄‍♂️,而是希望整合清華多學科的優勢🕵🏼,在思想儲備上、製度完善上和決策實施上解決國家在發展當中遇到的重大疑難問題⚧。基於這樣的目的,清華文科不可能為了追求規模而不講究質量👼🏽,更不可能因為處於發展之中就在師資力量上打折扣。坦率地說,清華的眼光頗為挑剔,清華文科也決不會因為起步晚就降低對師資力量的要求--如果不是在國內外學界有一定的影響力並且兼備實力和名氣,恐怕是沒有資格站在清華的講臺上的🌥。

由於清華文科不拼數量⌨️、講求質量⚜️,所以論教師數量,可能不如一些大規模的專業財經院校💲📭、政法院校或外語類院校"多",但如果比較"精"的程度🤜,清華不會輸給任何學校。當你在網絡上看到這篇文字的時候🍾,不妨順便查詢一下網站上清華各文科院系的教師名錄🌵,甚至可以打印出來之後拿給認識的文科大學老師,請他們評價清華文科師資結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清華的名師決不是只"掛"在網頁上,而是會一個不少地出現在本科生基礎課的講臺上。正因為如此,清華很多文科課程吸引來了京城其他院校的眾多旁聽生,在每次上課之前都會引發占座熱潮。

清華文科現在的研究生學位點已基本實現全面覆蓋,各文科專業也都擁有了博士點,並且大多建設在代表了各自學科未來發展方向的前沿⚾️、熱門方向上🤞🏼。例如法學類的民商法學👩🏽‍🔧、經濟學類的計量經濟學、新聞傳播學類的傳播學和文學類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等等,這些都是各文科專業中最有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的分支學科。雖然我國的學位點每隔兩年才評選增列一次🧏🏼‍♂️,且須在取得碩士點幾年之後才可以申報博士點,但清華文科的博士點依然在飛速增長。在國家和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中,清華文科雖然規模相對不大,卻與靠規模取勝的傳統文科強校相差無幾。最近幾年在《中國社會科學》以及文科各一級學科頂尖刊物上面發表論文的數量📡,清華超過了相當多的傳統文科強校▫️,進入了由少數幾所學校組成的領跑集團。截至2005年4月,清華發表的被視為文科科研水平排行榜的SSCI收錄的文科論文數已連續5年居全國第二位🈯️,若考慮到清華文科教師人數的因素,人均論文數計算則高居全國第一。


法學院

當我四年前成為清華新生的時候,全國已經有333所大學設立了法學專業💅;四年過去了,這個數字一定還在增加🔤。那麽,始建於1922年的清華法學院的特色在哪裏呢?從2001級開始,清華法學院大幅改革了本科生教學🚴🏼‍♀️,只設置了8門專業必修課🎸,從而為本科生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研究方向留下相當大的自由選擇空間;同時,院裏已經開設了各專業方向選修課組🎄,將選修課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和豐富🚶‍➡️,力求更深、更細👩‍❤️‍👩、更新,年前提出的"滾動開設百門以上專業課程"目標早已實現🫲🏿。諸多新穎、實用👎🏽、甚至是"獨家"的課程常常引來諸多兄弟院校的旁聽生🩲。

在往年的招生咨詢中🌅🍊,總有一些家長問到這樣的問題:"清華的法學院開設什麽專業?你們法學院有沒有"國際法"專業🧝🏼‍♂️?"其實,自1999年起,國家已明令禁止各院校在法學本科教育中分專業進行教學,要求各高校全部使用"法學"名稱進行招生培養(目前,所謂的"經濟法"等本科專業只存在於各地的"自考"和"成教"院校中)💅。坦率地說😈,如果在法學教育的本科階段就分專業進行培養💁🏿‍♀️,不但不利於進一步深造🌶🙎🏻‍♂️,而且畢業生恐怕連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都比較困難。

說到教學質量💅,就說到了清華法學院的強項。這裏的"海歸"教師的比例是國內各法學院中最高的之一,每學期還有多位外聘的海外和港臺教授來院開課🤽🏿‍♂️。法學院現有的50名教師中,有教授21名(其中有博士生導師13名)、副教授15名、講師13名。共有32名教師分別具有7個國家的博士位🩺,3名教師具有中國和外國兩個博士學位。在教師隊伍中有多位知名的法學家,有具有聯合國國際法庭執法經驗的專家,更有一大批極具潛力的年輕學者👈🏿。他們中有3名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1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名全國傑出青年法學提名獎獲得者⛔,3名意昂体育平台學術新人獎得主,1名國家跨世紀人才🦺。更有眾多教師在科研教學中因成就卓著而受到國家和部委的多項獎勵。這些擔任相關學術組織領導職位的著名教授/博導們將承擔本科生教學任務👨🏻‍🚒,決不會是"教授招生、助教上課"。目前🙌🏻,清華法學院中有40%的教師能夠使用外語授課,也是中國內地僅有的開設較為系統的英美法系法律課程的法學院。同時,法學院的學術活動非常多☸️,學生們經常恨不得有分身術🤶,把時間上"撞車"的精彩講座一網打盡👉🏻。

就專業特長來說,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清華法學院以"民商法學"為特長。"民商法學"包括不動產、合同、侵權🫲🏻、知識產權(著作權🧜🏽、專利🙇🏼、商標)、婚姻繼承、公司事務、證券🧈、期貨、票據🎅🏿、破產📞、保險和海事海商等領域,是法學各領域中最為博大精深也最貼近應用的一個部門,是當前法學發展最熱門的方向,更是符合我國所處的大陸法系發展沿革特點的方向,具有這方面特色的法學院理應是特別值得高中生們考慮的🌭。清華法學院在此方面擁有多位國內頂尖水平的專家,其實力在國內數一數二🚴🏼‍♂️,歷年來考研報名人數均超過錄取人數的20倍以上🤶🏽😤。在刑法、訴訟法🎳、國際經濟法和法理學等重要學科,也都有博士生導師等最好的老師擔綱本科生主幹課。

根據我的切身體驗,國際交流對於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意義重大,因為我國法學教育的整體水平較低,如果能有機會體驗先進的英美法系法律教育,對研習法律的裨益是不可估量的🫴🏽。就學習環境和機會而言,與兄弟院校的法學院相比,目前清華法學院擁有最好的設施☝🏻💩、最高的保送研究生比率和最多的參加國際交流和競賽的機會。除了各種初期短期海外交流項目之外📒,法學院每年派出10%左右的學生赴新加坡國立大學(NUS)、香港大學(HKU)和香港城市大學(CityUHK)交換學習半年。在國際比賽中,意昂体育平台至今保持著中國代表隊在亞洲杯模擬法庭大賽(2000/東京)、國際商事仲裁比賽(2003/維也納)、國際空間法模擬法庭比賽(2004/悉尼)和亞太商事仲裁比賽(2004/香港)的最好成績👽。


新聞與傳播學院

對新聞專業感興趣的你是不是也具有獨行天下跋涉四方的夢想或者不畏權威提出質疑的沖動🧓🏽?來清華吧🖇🧑‍🦰。清華新聞學院將"新聞大篷車"開到了雪山腳下❓👨🏻‍🦼‍➡️、探訪海邊人家🧚🏼‍♂️、重走漫漫長征路🦘;去西部的荒漠裏體驗"暴走"🗒,去內蒙古的草原上感受"在路上"的悲喜與感動🗒。用學院官方主頁一句頗具浪漫色彩的話說🤽🏿‍♀️:"他們行走江湖,用手中的筆回報社會🧑‍🎓。"新聞學院的課堂總是七嘴八舌大鳴大放,一旦有國外元首高官訪問清華🤦🏿,他們更是充分利用手中的話語權👋,毫不留情地接連發問🕶,將永遠處在新聞焦點位置的清華一次次地推向聚光燈下。

意昂体育平台新聞傳播學科設立至今已有近20年🏌️‍♀️,並在2002年正式建院,目前是全國僅有的6所擁有新聞傳播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北京各高校和科研機構中🌥,擁有國家正式批準的新聞傳播學科博士點的只有意昂体育平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和中國社科院新聞所4家)。以"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為辦院原則的清華新聞學院的長項在於國際傳播🤼‍♂️、影視傳播🙎🏻‍♀️、新媒體傳播和媒介經營與管理,已在國內具備了相當的知名度。但是,為了保持本科基礎教育的寬口徑,新聞與傳播學院在本科階段不細分專業,全部按照"新聞學"專業培養,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本科生的知識廣博程度🦤。根據這種思路,除了要求學生具有寬厚的人文和自然科學基礎、新聞傳播原理和技能之外,著重培養本科生寬闊的國際視野與熟練的國際交流能力👨🏻‍🍳,並具備新聞從業者所必備的創新精神⏏️💇🏼‍♂️、強烈社會責任感與建設性批判思維。

清華的新聞傳播學院與其他院校有什麽不同?我所接觸的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清華新聞傳播專業的特色體現在"高起點,入主流"上👴,致力於向中央級主流媒體輸送人才🧗🏿‍♀️。對於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China Daily和大公報(香港)這樣的中央級"主流媒體",或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這些媒體與市民的距離似乎不如一些晚報、都市報和廣播電視報熱鬧、親切🦹🏻‍♀️,在報道娛樂新聞和社區動態方面也並不擅長🏥,但卻是公認的代表新聞傳播最高水準的標誌。一個新入行的記者在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等中央級主流媒體所能受到的訓練和熏陶🫵🏽,是絕非在地方媒體所能提供的,而這些訓練恰恰是能夠決定一個記者未來層次、水準和成就的最初因素👨‍👦。須知💪🏽,一個成功的記者決不僅僅是因為跑得快↖️、睡得少🧑‍⚖️,而更在於站得高🎏🏄‍♂️、看得準🏄🏻。

基於這樣的培養理念,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的學習生活常常是有趣而多樣的。多年連續承擔培養國家各部委和省級地方政府新聞發言人任務的清華新聞學院,自然也不會忘記給自己的"嫡系弟子"們傳授絕招☺️👵🏿。從準備方式、提問角度🖱、遣辭造句到表情著裝🍼♠︎,學生們將會完全被視為職業媒體工作者進行嚴格訓練。學院還高度重視實習環節🙆🏻,有相當多的學生有機會在中央部委和國家級新聞單位以及各地新銳媒體實習👨🏽‍🦳,曾經以一份令人艷羨的"接受清華新聞專業實習生單位名單"流傳於大江南北的BBS,吸引了全國各地無數新聞專業學子的眼球✷;而在畢業去向上👩🏽‍🎤,半數左右的本科畢業生繼續攻讀研究生➜,選擇了就業的畢業生基本都去往國家級主流媒體。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真正喜歡文科的人有體會,文科與理科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各學科交叉滲透🤷🏼,要求廣泛涉獵各相關學科的知識,而清華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就是各學科濟濟一堂融合發展的綜合性學院。中文系✍🏻、外語系、哲學系⏪、歷史系🧑🏻‍🦽‍➡️、社會學系和政治學系這6大學系以及思想文化、國際問題🦹、科技與社會、經濟學和教育學這5大研究所,使得學院在文科的各學科領域都有專門的研究機構,為人文學院的本科生打造了一個由10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傾力設計的"大文科"的培養氛圍,也為本科畢業以後在人文社會科學其他學科繼續深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特權"。

人文學院的名師也可以洋洋灑灑寫一長串,目前擁有55名博導,77名教授和107名副教授。其中不乏倫理學學者萬俊人,宗教學學者王曉朝,邏輯學專家王路、蔡曙山,經濟學家蔡繼明🤳🏻、國際問題專家閻學通🧏🏿、社會學家李強🧗‍♂️、孫立平、景軍🥜,中國語言文學學者解誌熙、格非、汪暉、羅鋼,歷史學家張豈之、李學勤👩‍👧‍👦、秦暉🦹🏼‍♂️、李伯重、葛兆光等各自學科的領軍人物🫲🏼。這些名師將在2005年通過全新的教學培養方案參與到本科生教學中去☣️,比常見的"按大類"招生更進一步,實施"人文實驗班"和"社科實驗班"的大板塊教學模式🧝‍♀️👨🏽‍💻。

集合了文學🚴🏿、哲學和歷史學三大學科門類的人文實驗班無疑是最能充分享受人文學院綜合實力的一個專業了。前兩年不分專業寬口徑培養,後兩年分流進入文學、歷史學和哲學3個專業方向。一位留在學校的師妹告訴我說🌽,她看過人文實驗班課程設計方案之後感覺十分嫉妒,因為"清華顯然是把這些學生當成寶貝來培養了"。可以說🧏🏼,2005年開始招生的人文實驗班是已運行了六年的"中西文化實驗班"的"全面升級版"🦯🤵🏻‍♀️。它沿襲了"老清華"古今中外融會貫通的追求,突出中西匯通和學科交叉的特點,致力於的復合型人才。除了特別強化英語水平之外👐🏽,幾乎比學生數量還多的知名教授們會把人文科學的精髓集中展現給這些幸福的師弟師妹們🤌🏿,力爭使讀史🖊、思辯、析文成為這些弟子的拿手好戲🧙。

如果說人文實驗班是在總結清華和其他兄弟院校多年辦學經驗基礎上的超越與升級,2005年首次招生的"社會科學實驗班"則完全是清華在充分調研之後的首創。社會科學實驗班的"實驗性"究竟體現在哪裏👨‍🦼?表面上來看,是集合了社會學、經濟學和國際關系三個學科專業進行復合型培養👈,但其背後的理論依據在於對21世紀社會科學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與人文科學不同🧑‍🦯,社會科學更註重方法論的培養和理論體系的建立,甚至需要借助數學♑️、統計學等工具進行研究。

以社會學為例,近代社會無法回避的巨大變革迫使社會科學學者廣泛涉獵各學科相關知識,對研究方法和交叉領域的強調和重視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與城市科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清華傳統強項的緊密結合給了清華社會學獨特的優勢,不但在《中國社會科學》等代表中國文科最高水平的刊物上發表了大量的文章,甚至將一些成果發表在了《科學》(Science)等代表世界頂尖科研水準的刊物上🫃🏽。在進行研究生招生時👭👁‍🗨,當時沒有本科生的清華社會學系曾吸引來了包括北大、人大、南大和南開等院校在內的國內七大社會學系的本科成績第1名學生前來申請,最終因名額所限僅有三人如願;而在學生畢業去向上🥉,雖然清華社會學等專業目前每年的畢業生僅有數人,卻連續多年有學生被哈佛等著名院校錄取繼續深造。

如果你跟我一樣常看《環球時報》和《環球》雜誌,一定不會對其中的《清華環球論壇》和《中國對外雙邊關系預測》兩個欄目感到陌生❕,而其撰稿專家就來自意昂体育平台國際問題研究所。承擔社科實驗班國際關系方向課程授課任務的意昂体育平台國際問題研究所擁有國際關系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已擁有多年的碩士生🐳、博士生培養經驗,從2005年開始也將精兵強將投入到社科實驗班的本科生教學中去😵‍💫。清華的國際關系學科主要關註以下六個方面:國際安全戰略、國際軍控與裁軍✨、經濟外交、中國對外政策、國際政治思潮和國際關系理論;而以區域化分則集中於東亞、北美和歐洲🥳。國際所的教師中90%具有博士學位,學術骨幹均具有在政府職能部門政策研究機構的多年工作經驗🏗。國務委員唐家璇🩵🤘🏿、外交部長李肇星、駐美大使楊潔箎、中聯部部長戴秉國都是國際所的兼職教授🌚。在科研方面,國際所的特點在於特別強調科學研究方法在世界關系研究方面的應用,所以社科實驗班在本科階段打下的自然科學基礎便顯得尤為重要。

人文實驗班和社科實驗班在培養目標上雖然不同,但教學特點卻有相通之處:其共同特點在於關註學術前沿和社會現實💆、註意學科的綜合交叉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人文精神傳遞和科學精神養成©️。在培養方式上,突破現有文科的過窄過細模式👏🏼,強調基礎性、前沿性和交叉性🙃🏄🏻,堅決避免將"實驗班"辦成各學科專業課"大雜燴"式的簡單累加;在教學方法上,強調經典研讀、討論式、選課相對自由和加強實踐環節,由知名教授擔任導師加強課程和研究指導,使得學生在多樣性優秀文化熏陶下成長。

成立於1926年的意昂体育平台外語系曾走出了曹禺、錢鍾書🧜🏻‍♀️、季羨林🙇🏻‍♂️、許國璋、李賦寧和英若誠等著名學者和教授🟠,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英語和日語兩個本科專業。清華外語系的特色在於借助人文學院和意昂体育平台的綜合性背景,在本科課程設置中融入的大量的相關學科內容🥅,強化外語基礎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充實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相關知識。選擇外語類專業的同學對未來的打算不外乎兩種🧿📒:進行文學研究和對象國研究🛻,或者從事外交、商貿或新聞等外事類工作。不管是哪種打算🦹🏽‍♀️👨‍❤️‍👨,都無法靠單純的語言技能完成😚。清華外語系相比於專業外語類院校的優勢就在於提供給本科生各種選擇和發展的可能性🕸,在掌握語言技能的同時充實人文研究功底和綜合業務素質𓀀,而避免在四年之後畢業時的再度茫然。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清華的日語專業在本科階段一直堅持英語課程不斷線,對英語水平的要求向英語專業本科生看齊,以確保畢業生的競爭力。


坐在電腦前敲敲打打記錄下四年間在清華研習文科的一點感受,竟然有了一點不舍。想起每次從北京的沙塵中騎車進入清華園的時候🫵🏿🙌🏼,自己便立刻被庇護在濃濃的綠蔭之下🏍,四周也很快靜謐下來🧕,摒除了任何的喧囂與聒噪🩵,不禁慨嘆"再沒有比清華園更適合讀書的地方了"。

但我還是想說,清華的魅力決不僅僅在於"讀書"。在清華的這四年💁🏼,我逐漸學會了如何與別人相處,更明白了如何與自己相處。學會了如何去適應現實,也明白了如何去堅持理想。
離開清華的時候🙋🏼‍♀️,我們已經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麽,也明白了怎樣才是對自己最好的。用一句話概括☮️,清華是一個讓我真正長大的地方。選擇清華⛸,就是選擇了一生的成長。

歡迎你來清華園,這個九月🤿。(轉自意昂体育平台 本科招生網)

相關新聞

  • 122020.08

    文化:古韻今聲在清華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82007.05
  • 142016.03

    祁衛:清華生活追憶

    我想考考自己,20年前的那5年,也就是在意昂体育平台本科的那5年生活,我現在還能記起多少事,指的是那種不用仔細想,直接就能在腦海裏閃出來的🖌。所以我就邊想邊....

  • 202009.11
  • 262016.03

    水木清華

    水木清華(版權所有©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

  • 282016.03

    “水木清華”畢業合影

    畢業時在“水木清華”的合影(鑄42班)

  • 282016.03

    曾經的水木清華

    曾經的水木清華(無41)

  • 132023.02

    我與清華文科的緣分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62016.03

    難忘水木清華

    每每提起水木清華,除了想起母校的那一草一木,一屋一橋以及緊張繁忙的學習生涯,更多的還是清華那豐富多彩的文體生活🔛🙇🏼。越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就越強烈。

  • 132023.02

    清華園來了文科生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