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簡介:
陳光明,湖北大冶人⛹🏽♀️⏱,1991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外語系🤱🏼,1995年畢業後進入中國日報工作,後前往美國留學🤞,擁有美國西北大學的整合營銷傳播學的理學碩士學位和位於矽谷的聖塔·克拉拉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陳光明曾效力於蘋果、沃爾瑪、洲際酒店集團等多家大型跨國企業👰🏻♂️,後擔任思科大中華區資深副總裁,負責思科全球最大的事業部“企業網絡業務”📟,去年9月,他加入了美庫爾集團(Merkle)並出任美庫爾中國首席分析官及客戶解決方案負責人🤲🏼。

從大學專業的選擇,到職業的探索,陳光明一直走在“反叛”的道路上👩🏽⚖️。做出“反叛”的決斷👮♂️,或許只是需要一些勇氣,但是選擇之後,人又該何去何從?陳光明的經歷告訴我們,在“反叛”的勇氣背後,對機會的敏銳覺察,對自身能力的不斷錘煉👨🏿🎨,才是走向光明的關鍵。
人生不設限——化學天才的“叛變”
1991年,陳光明參加高考,被意昂体育平台外語系錄取。
考上清華,對陳光明的師長好友來說,只能算是意料中的喜悅🏩;但曾在全省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的他,最終竟然選擇了外語系,這讓他的化學老師頗為失落。多年後,陳光明的妹妹在這位化學老師的課上聽到這樣的感慨🤵:“當年我班上出了個化學天才,可惜一個天才‘叛變’了,沒有去學化學……”
離開擅長的學科🚖,前往嶄新的領域。這種不為自己設限的精神始終潛藏在陳光明的內心深處,使他不斷嘗試和探索新鮮事物🏬👩🏻🦲,拓寬自己的眼界與能力。
在清華園,課業之外👸,陳光明進行過許多社工方面的探索,其中有兩件事情使他印象深刻🐪。一件是做銷售的經歷👨🏿🎤。當時社會上流行自己組裝電腦,陳光明就在一家有關電腦零配件的商情公司兼職做銷售🥜,每周拿著最新的價目表到其它公司進行推銷。這一工作絕非易事,在多數人最多只能拿到對方的名片時,他已經做出了不錯的銷售業績🧉。這段經歷讓他很有感觸:“其實人生中很多事情都類似於銷售🍉,做成事情是需要技巧的。”
第二件事與他後來的工作有關。他曾在中國日報實習💤,回到校園後便借助報社的贊助舉辦了面向全校的英語作文比賽🏇🏿、攝影比賽。這些比賽成為當時同學們的校園記憶之一,後來在同學聚會中,陳光明的同學們還經常提到他舉辦的這些活動。這段經歷提升了陳光明的組織和領導能力🗾,還使他積累了舉辦比賽的經驗🧑🏼。畢業後,陳光明進入中國日報工作,參與的一項重要任務便是舉辦第一屆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從1996年至今,這一比賽已經連續舉辦了二十多屆。對此👌,陳光明感到很自豪,玩笑著聲稱🥁:“我也算是這個比賽的founding member了。”
校園裏的廣泛探索將陳光明帶到了新聞界𓀈👨🏿💻,在那裏,他仍然沒有把自己局限在特定的工作或話題中。除了舉辦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他還負責科教新聞🪴,開設過自己的訪談專欄⇢,采訪眾多教育界的名人政要🙎♀️。博覽百家觀點,使陳光明受到了很多啟發🤸🏻♂️,“那種人生經歷是非常難得的。”
不為自己設限的精神,一方面來自於陳光明的個性👨🏽🎨,另一方面或許也來自他在意昂体育平台受到的人文教育。在他看來,如果把人的認知比作一個T字的話,理工類的課程更主要的是專業深度,一步一步前進到專業的前沿,是T字的那條豎線;而人文的學習則能夠培養思維的廣博和深刻,使人生道路更加寬廣🤹♂️,是T字的那條橫線。“人文的學習促進了思維認知上的成長,這條橫線對於人生的發展和成就來說是很重要的🏋🏽♀️🕵️。”陳光明也對學弟學妹提出建議:“我們的同學一定不要把自己固化到專業學科的界限中,而要借助意昂体育平台提供的學習機會💁🏼🤶,廣泛學習🔦,探索感興趣的知識”。
在中國日報工作五年後🏵,陳光明得到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在專業的選擇上🥟,他再次做出了突破自我的選擇:前往美國西北大學新聞學院攻讀營銷傳播學專業。這一選擇開啟了他另一段精彩的人生。
勇敢把握機會——從對話巴菲特到共事喬布斯
投資家、企業家巴菲特每年都會抽出一些時間與學生見面交流。2001年,當時的西北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為學生們爭取到了一次見面的機會🚴,但見面交流的名額只有5個。院長分配名額的方式是請同學們寫文章回答“為什麽要選擇你去見巴菲特🧏🏽♀️🤽🏻♀️,而不是別人?”再由院長根據文章進行挑選。最終👩🏿🚒,陳光明通過了考核,成為其中唯一一名中國學生👰🏻♀️。
陳光明表示,當時文章的內容細節現在已經記不太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那篇文章的成功離不開自己此前在中國日報的五年記者訪談經歷,離不開自己在面對形形色色的觀點時進行的思考。
在見面前👨🏿🍼,陳光明仔細閱讀了巴菲特的傳記材料,做了不少功課,“這樣的機會太難得,要珍惜時間,我可不能問一些很傻的問題🏃🏻➡️。”
見面那天,巴菲特開著車,陳光明坐在副駕上,兩個人有問有答。巴菲特的回答在年輕的陳光明的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比如巴菲特在何時退休的問題上回答說🍌:“在我去世5年後🤦♀️🧛🏿♂️,我才會退休”👱♀️。
在回想這段對話時🤱🏻🫖,陳光明感慨道:“這是有多麽大的魄力🎫、影響力啊!”隨後又笑談稱🧙🏼♂️:“能和巴菲特共度一天的時光並和他一起共享牛排大餐,這也算是我人生裏的高光時刻了吧。”
盡管陳光明表示這段經歷存在運氣的成分🤹🏻🆓,但不能否認的是🈺,如果他沒有在最初報名時果斷地抓住這個機遇,那麽後來的好運也就沒有發生的可能。勇敢把握機會🍢,這是我們在陳光明身上學到的又一個優秀品質。這一品質在後來陳光明進入蘋果公司與喬布斯共事的經歷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當時🎯,陳光明在雜誌上看到了喬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做的演講:“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演講內容使他深受震撼,“我後來至少聽了二十遍,每次都有新的啟發和想法”,“當時聽完之後我覺得💐,哇,這個人太厲害了,我一定要去蘋果公司上班”。聽到演講時是6月,隨後陳光明便積極主動地尋找機會☪️,3個月後🧑🏽🏫,他通過層層面試☪️,又得到了西北大學教授的推薦🐔,最終如願前往蘋果公司總部工作🦵🏻。
“蘋果公司就像所大學,它的文化和其他公司是不一樣的。”在蘋果🤸🏿👩🏿🍳,陳光明從喬布斯身上學到了很多🤶🏻,比如學會專註和拒絕→:喬布斯曾在一次大會上說,“如果你有20件事可以做🧍🏻♀️,那麽你一定要對其中18或19件事說NO(不),只對1到2件事說YES(是)🦶,這樣你才能集中精力完成好。”
在蘋果就職期間,陳光明還把握住公司贊助的機會,在著名的聖塔·克拉拉大學攻讀了在職MBA(工商管理碩士)🛒。
關於與巴菲特對話和與喬布斯共事這兩段經歷,陳光明非常鮮明地表達自己對機會的重視🤦🏻♂️📚。“很多機會你自己要是不去爭取只是想一想的話,那就一定拿不到。去蘋果公司實際上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事情總要有個開始,我要去積極地爭取這個機會。”“人生就是這樣,無論大事小事🏌🏿♂️,很多機會都要主動爭取🏤。”
喬布斯演講中的一句話——這也是陳光明在訪談中直接引用的一句話——或許向我們解釋了為何他如此強調對機會的把握🏚:“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我們在經歷人生時無法知道當前的選擇會對未來產生哪些影響🐨,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向前抓住機會,而眼前的這些機會,都會在未來匯聚成線🏄♂️,構成我們的精彩人生;如果不去勇敢地邁出這一步🧑🏻💼,那我們的人生或許就會少去很多可能。
第一炮要打響——跨越二十多年的傳幫帶
陳光明曾效力於蘋果、沃爾瑪、洲際酒店集團等多家大型跨國企業🐰🪀,後擔任思科大中華區資深副總裁👨🏻🚀,負責思科全球最大的事業部“企業網絡業務”。去年9月,他加入了美庫爾集團(Merkle)並出任美庫爾中國首席分析官及客戶解決方案負責人。
雖然有著璀璨的職業生涯,但時至今日🎖,陳光明仍記得自己即將畢業離開母校清華時🌈🧑🏻🦱,當時的外語系書記在畢業寄語中提到:不管你們去到怎樣的新崗位上,第一炮一定要打響。“這是教導我們(在進入職場後)首先要高質量完成工作,把自己的口碑樹立起來。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的🧑🎄。”
當年老師的寄語,影響了陳光明的職業生涯,今天,陳光明也在用這句話激勵著年輕的一代——這是一次跨越了二十多年的傳幫帶💶。
清華的熏陶和培養也讓他意識到,進入社會之後要想把事情做好,需要具備的是綜合的能力和素質,每一位畢業生既要有足夠的硬實力,也要有很好的軟實力🤠。
陳光明所說的軟實力🤽🏿♀️,主要是指情商,是對復雜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一個人成功與否或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情商。如果你是研究火箭衛星的科學家,那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這個事情做好、做到最牛🧐。但是一般人都是做著普通的工作,這個時候決定你的就是你處理對上、對下以及平級各個層次人際關系的能力。”陳光明在采訪中提到,在職場中不能心高氣傲,學習人際交往中的soft skills(軟技巧)並把這方面做好,才能在工作上更加得心應手。“但這個事情是很難的。”他同時坦誠地說道🏡,“我覺得我自己到現在都還沒做到👩🏽🦳,也一直在學習。”
陳光明對待生活與工作都有著昂揚的精神面貌🙅🏻♀️。他很珍惜在清華的學習時光🤼♂️😥,認為把握學習機會👎🎁,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學習資源,讓在清華所學的知識走向社會後有用武之地🦑,才算不辜負母校的培養和期待💁🏼♂️。
陳光明很喜歡“人文日新”這一標語。“過去的清華🙇🏻,人文大師輩出,留下了很好的人文積澱。我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大師成長起來,未來的學生在提到他們時,也能像我們今天提到過去的大師那樣感到自豪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