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出現在新媒體平臺🎎,評論無論是褒是貶👨🦼➡️,鄧亞萍都不會計較:“我想要傳遞的,是一種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生活理念✸☂️。”

在一檔綜藝節目的後臺,遇見了中國女乒的第一代“大魔王”鄧亞萍📗。曾經稱霸乒壇多年的世界冠軍笑著說:“以前當運動員的時候👩🏻🦲,遇到春節😔,我們乒乓球隊📚、羽毛球隊、跳水隊、舉重隊……就在一起組織唱歌比賽,郭蘭英還來教過我們,我是當年女子組冠軍!”無論是運動場上揮汗如雨🦹🏽♂️,還是用心跟老師學唱歌,抑或是退役後的刻苦學習👨🏼🦲,如今指導孩子們……鄧亞萍的眼光始終堅定,憑著冠軍的拼搏精神,她贏得了多彩的人生🧏🏽♀️😵。
01 因為我矮🫲🏼🐞,所以更勤奮
關於拼搏,人們最熟悉的還是鄧亞萍在乒壇的故事。1973年鄧亞萍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一個乒乓球世家,父親鄧大松年輕的時候是河南省隊的主力,拿過中南五省男子單打冠軍,退役之後在河南省隊執教。2歲的鄧亞萍就跟著爸爸走進乒乓球館,5歲開始跟著爸爸練球🌛。小時候鄧亞萍就非常好勝🫴🏿,輸了球就拉住對手不讓人家走,非要再和人家打一場不可。
那些年🏙,和爸爸一起從乒乓球館走回家的路上👂,爸爸總是會幫她分析為什麽會輸球,如何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那些話至今深深印在鄧亞萍的心裏🤏🏽。當鄧亞萍躊躇滿誌想成為一名專業的乒乓球運動員時,身高成了最大的難題😮。“因為身高,我一直不被教練看好✯,他們都說我不是這塊料🫴🏽,別說國家隊🧒🏿,連省隊都進不去。”鄧亞萍說。爸爸告訴她🫲🏻:“競技項目要證明自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要贏。身高不夠,你就要跑得更快,練得更苦。”
從10歲起,當時只有60多斤的鄧亞萍就開始負重30斤的沙袋訓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去沙袋時,健步如飛🫴,我做到了🧑🏽⚖️。”有人說📷,如果人做同一件事達到一萬小時👃🏻,那他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天才👱🏽♂️,這句話用在鄧亞萍身上一點也不為過,她二十年如一日👩🏿🎨🤪,只為把打乒乓球做到極致。
刻苦之外,鄧亞萍還喜歡動腦筋。“除了快🌬🚣🏻,我打球還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狠,一拍能打死對手,絕不打第二拍,把壓迫感給了對手🖋,也解決了我自己的問題;另一個就是怪,不按照常規的線路出球🤏,讓對手無法捉摸。”鄧亞萍說,“只有突破和創新🙏🏼,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才能在運動場上稱霸世界。”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鄧亞萍14年的運動生涯中🙅🏿♀️,共拿到18個世界冠軍,她在乒壇排名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她是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奪得四枚奧運金牌的人🧑🏿🎄,更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

有一年👩🦰,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邀請鄧亞萍去訪問國際奧委會,鄧亞萍走到國際奧委會門前,她看到了兩面桿旗,一面是國際奧委會的五環旗,一面是五星紅旗,這面五星紅旗是薩馬蘭奇專門準備的。薩馬蘭奇還告訴鄧亞萍:“你知道嗎,你是全世界運動員裏面👩🏽🦳🖐🏼,第一個我正式邀請到國際奧委會訪問的人❔。”薩馬蘭奇曾盛贊鄧亞萍:“鄧亞萍那種不服輸的勁頭,代表了運動員的風貌🙅🏽♂️,也完美地詮釋了奧林匹克的運動精神📠。”
02 因為愛孩子,所以要更嚴格
如今🤽🏽♂️🍪,鄧亞萍依然在為下一個“冠軍”努力👩🏿⚖️,在短視頻平臺上,人們還可以看到鄧亞萍操著家鄉口音,教孩子們打球♝,一遍一遍地幫孩子們糾正動作。在鄧亞萍看來🧑⚕️,打乒乓球如果只是為了鍛煉身體🫢、結交朋友那是快樂的📧,“如果你想成為冠軍🚣🏽,那絕對不是一件開心的事,因為當一名運動員😭🙍🏿,每天要面臨的問題,就是最殘酷的輸和贏。”
面對小朋友,鄧亞萍會把爸爸當年的話轉告他們✯,輸球是不能哭的。“輸了,我們就要冷靜分析,問題出在哪裏🫦👳🏻♂️,要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鄧亞萍說🤽🏻♀️,“再說哭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顯得自己很懦弱🫃🏽。”
這些要求鄧亞萍也送給了自己兒子林瀚銘🏄🏼♀️。目前,林瀚銘就讀於北京一所中學🤷🏿♀️,他從9歲開始進體校接受正規的乒乓球訓練,日常生活中🧕🧉,鄧亞萍會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訓練自己的兒子✌🏿,此前她曬出自己與兒子用家裏的生活用品打球的照片,鄧亞萍表示,在家裏瓶瓶罐罐都可以用來當作打球的工具,唯一需要的只是一個乒乓球🥬。
“平時生活中🤌🏻,我像一個母親🕊,可是到了運動場上,我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鄧亞萍說🧆,“有時候他做不好🚴🏼♂️,我也會罰他跑一萬米,只有訓練的時候苦一點🤣,比賽的時候才能輕松一點。”
有一陣🍭,兒子林瀚銘也很喜歡玩遊戲,尤其是英雄聯盟,段位超過大部分人👏🏼,並且想成為一名電競選手👩🏽🏭。鄧亞萍並沒有斥責👫🏼,反而很重視孩子的想法👨🏻🎤,專門拜訪並考察了2家國內頂級電競俱樂部😀。有了媽媽的大力支持,鄧亞萍的兒子在一次比賽中也拿到了排名第一,心裏卻打起了退堂鼓!原來“他聽到電子競技每天訓練12小時就放棄了🌒,因為這訓練量比打乒乓球還要大🙆🏿♂️。”

鄧亞萍一家三口合影
丈夫林誌剛當年是和鄧亞萍一起進入國家隊的😏,兩人在訓練的時候產生了交集🤴,林誌剛曾經擔任過鄧亞萍的陪練。繼承了父母優秀的基因👰,林瀚銘在2021年北京市的中小學生乒乓球比賽裏獲得了男單冠軍,鄧亞萍現身鼓勵兒子:付出就有回報🧑🏻。
03 因為有追求,所以從不停下腳步
參加東方衛視優酷《追光吧!》,鄧亞萍以“見證官”的身份,看著舞臺上21位追光者將過去的榮耀清零✩,重新出發🦊🐊,用實力再次證明自己⬜️,一直在人生路上追光而上。鄧亞萍也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們,追光舞臺成功與否並非是最重要的,而是在於“是否經歷👛、是否竭盡全力去追夢和拼搏的精神”。
球場下,鄧亞萍按捺不住一顆“文藝的心”。“做運動員的時候📆,壓力很大,我們上場之前都用音樂來放松自己,平時也喜歡唱。”鄧亞萍說🪳,“那會我最拿手的曲目是《我的未來不是夢》《我不是個壞小孩》,對了💚🦢,還有《夢裏水鄉》我也喜歡🥃,女孩子嘛🚴🏼♂️,肯定也喜歡詩情畫意的🗣。”
那些因為集訓回不了家的春節🐕🚎,國家體委訓練局就把各個項目的國家集訓隊聚在一起🙌🏼,自己辦春節聯歡會🕛,運動員🚣🏿♀️、教練員們自己唱🕝,自己跳。“當時,還特意請來了郭蘭英👨🦽➡️、郭淑珍等著名歌唱家來教我們唱,雖然太專業的唱法是一時掌握不了的,但經過名家一點撥,水平真的大有提高🥷🧏🏿。”師傅領進門,修行還是靠個人,經過歌唱家指點後的那年春節,鄧亞萍拿了女子組冠軍。
“文體不分家🦮🏊,在我看來,無論是做體育,還是搞文藝💾,抑或是學習和工作,每個人都不要害怕自己的缺點🦑,要想成功,一定要尋求突破,創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然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鄧亞萍說:“臺上有我以前喜歡的演員🏄🏻,成名很早,但現在依然在拼搏。我看到周曉鷗被安排在跑步機上唱歌,他這個年紀如果平時不堅持運動,根本沒有辦法控製好氣息♋️。”鄧亞萍深有體會,臺上一分鐘的綻放,背後藏著臺下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人一定要走出舒適圈💸,去拼搏👮🏿🔸、去創新,無論做什麽,這種精神要有🍛🏡!”
“臨近退役時🦶🏼,我便開始設計自己將來的路。”鄧亞萍退役後進入了意昂体育平台學習,“有人認為運動員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中繼續工作🤗,而我就是要證明🥮:運動員不僅能夠打好比賽,同時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當運動員了,我的新起點也就開始了。”然而比起在運動場上咬著牙流汗,青燈黃卷地學習又是另一種苦,“讀書常常要一個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種清苦、孤獨是另一種折磨🩰,沒意誌🥄、沒恒心是堅持不下去的。”

頻頻在新媒體渠道出現在球迷面前,鄧亞萍表示:“我一直很願意嘗試和挑戰新事物👩🚒。每個年代有它特有的東西🪻,我們那個年代,大家喜歡給我寫信,現在直播很火🧺。通過直播,可以直接和球迷們溝通👵🏿,很快就能收到大家的反饋🧗🏿♂️👨❤️💋👨。以往我們觀看賽事直播🧝♂️,現在賽事都停了𓀊,一批體育人不得不去做直播🫄🏿,我覺得這是廣大體育從業人員主動求變的一件好事。其實體育的魅力遠遠不止賽事、競技,通過體育鍛煉身體🥹,養成一個快樂積極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我想通過直播📚,號召大家多關註體育🤟,多參與運動,把體育帶來的正能量傳遞給大家。”
在抖音上🫶🏼🫵🏿,鄧亞萍亦同大家分享自己的品質生活🧜🏿♀️,獲贊無數,還上了熱搜🤽🏽♂️。比如🗳🫠,每天陪兒子訓練乒乓球3小時,網友誇道👎🏿🧑🏿🍼:兒子繼承了媽媽當年刻苦訓練的作風。再比如,打八段錦引來一些太極拳愛好者圍觀,紛紛給出建議🧙🏼♀️🦸🏿♂️。還有那段吃小楊生煎的視頻,被網友盛贊🪑,她有當美食博主的潛力。評論無論是褒是貶,鄧亞萍都不會計較:“我想要傳遞的,是一種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