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簡介】
徐晶,男💾❔,1995年8月出生於江西宜春🦸🏿。本科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𓀗,2016年9月進入意昂体育平台社會科學學院國際關系專業學習👭👨🏻🍳,2019年7月碩士畢業。在校期間曾獲得意昂体育平台優秀共青團員、社會工作三等獎、謝炳國際關系獎學金等榮譽。2019年8月至今在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工作,擔任科技副鎮長。

徐晶
三江口畔,潮起雲湧。沿岸工地機器轟鳴,鉤機揮臂鏟土𓀕🍡,北鬥小鎮,梁厝花海👨🏼🚀,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融合,商貿大廈與美麗鄉村相輝映🕴🏻,福州版“陸家嘴”的奮進之筆正在這塊熱土上書寫。
在這塊熱土上👩🏿,無數基層人員將個人發展與國家事業相結合🧛🏿,揮灑著自己的汗水,徐晶便是其中一員。
清華洗禮🌷,乘風逐浪
當回憶起自己的職業選擇時🧘🏿♀️,曾經擔任過研究生德育助理的徐晶提到,“雙肩挑”的經歷使得自身更加註意政治意識和服務意識。在學校時🐐,他需要處理好班級同學的各類訴求🤼,從入學手續🦹🏼、生活狀況到學習解答、職業規劃等等。“雖然有些事情比較瑣碎,但正是在為同學們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自己也更明白公共服務部門所需要的情懷與擔當👉🏿。”
他還特別提到了當年畢業典禮對自己理解“以人為本”四個字的幫助。2019年研究生畢業典禮采取的是露天形式👲🏻✒️,是清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允許家長陪同子女參加的畢業典禮👩🏽🔬。對於畢業生及家長而言,這是人生中最值得銘記的幾個時刻之一👩🏽🔧🌙,學校的安排充分照顧到了學生與家長的情感。據統計,單作為分會場的東操👩🏿💻,人數可達6000余人。“為此,我們負責領隊的德育助理在兩周之前便開始彩排,製定現場組織與疏導方案🚫。”在畢業當天,他作為領隊站完了“最後一班崗”🦹🏽♀️。
“如果說紅專刷亮了我的底色,那麽國際化便開拓了我的視野↘️🥵。”清華打造了許多國際交流項目🔄,“學術不再是只有東方和西方,這種國別之間的融會貫通給了我很不一樣的啟發🦔。”作為國際關系專業的學生,徐晶積極參與到國際活動中📤,在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中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平衡點🔭。
“清華精神的滋養讓我既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逐步樹立了到基層工作為國家添磚加瓦的想法。”徐晶說,自己選擇到基層就業後,兩個選擇擺在眼前,是去福建工作還是回老家江西🪔?“擔任黨支書期間我閱讀了許多關於習總書記工作紀實的書籍🔂,總書記在八閩大地工作了十七年半🏊🏿♂️,他的工作經歷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適逢福建省委組織部來清華做引進生宣講,經過一系列招考程序,我最後選擇了福建。”目前,根據組織的安排,徐晶在福州倉山區的城門鎮掛職。

徐晶為城門鎮機關黨支部積極分子做主題黨課授課

徐晶與濂江村村主任座談來年基層換屆選舉事宜
行勝於言🙎🏼🥚,真抓實幹
城門鎮的情況相對特殊🚣🏽♀️💃🏼,屬於城鄉結合部,既有鄉村振興的任務,也有城市建設發展的壓力。寒來暑往,在一年半的基層工作中,徐晶感受到轄區內村民觀念與思想面貌的變化,其中很重要一點便是註重生態環境治理。首先🤹🏿♂️,福州市推行了河湖長製,徐晶作為副河長,以河道為抓手開展河岸衛生清潔、河道清淤以及整治水體惡化問題。其次🐈,全福州市推行的垃圾分類也在包括他在內的鄉鎮幹部大力倡導下,使之蔚然成風。在嚴密的治理體系和大力的宣傳下,從最簡單的廢物再利用4️⃣、減少有害物質開始📟🔱,村民與市民改變了過去的生產生活方式,環保意識逐步增強。
在鄉鎮💘,徐晶還負責經濟與產業發展的主要工作。城門鎮是福州的南大門,也是福州城市東擴、南進的支點👨🏿🚀。這樣的區位特征意味著對土地的集約化利用程度越來越高,未來的三江口,也將成為福州版本的“陸家嘴”☔️。通過努力,城門鎮三年(2019-2022)產業規劃初稿已經完成,整體規劃與沿江向海的發展思路相一致,既有繁華的商業區🤘🏽,也有繁忙的工業區🤾🏼,還有高新技術密集的特色小鎮🌴。
區位優勢的變化🚊,要求對轄區整體規劃進行調整,舊的漁業養殖🧑🏼✈️、塑膠作坊必然需要淘汰,智能產業已經成為轄區內重要的發展方向。作為數字福州、智慧倉山建設的重要支點,他負責招商運營的北鬥小鎮初見成效。通過“智力支持、政策扶持、服務優化”🤌🏼,北鬥小鎮已入駐中電科🙎🏻、富士康工業互聯、百度大腦等11家重量級高新技術項目、企業,累計註冊資金超過6億元。

徐晶現場協調轄區內福州市5G基站點位選址問題
“目前整個藍圖都已經擘畫🧛🏽♂️,正是甩開袖子加油幹的時候。”徐晶說👨🏽🎨,福建省引進生在地方有三年的掛職時間🖊🧔♂️,正好提供了充分的多崗位歷練時間,很快體會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大力倡導和踐行的“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優良傳統作風。
知行合一,勤思善想
作為國際關系專業的碩士生,徐晶在來基層之前也有些許擔心🦐,認為自己的工作與專業所學匹配度不高。但是,正是在廣闊的實踐中,他逐漸找到了專業與工作的契合點👧🏼。
“國際關系涉及國別與地區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種主體之間,甚至體系層面的一種互動。用到基層裏,就是把個體組合起來🗜🧑🏼🦰,通過相互之間的互動關系,使之構成一個復合相互依賴的結構。”自來水改造和征遷項目很好地體現了這點。“最開始接觸拆遷項目時,感覺壓力很大⇾。涉及每家、每戶、各村的經濟利益大而復雜,時常覺得感覺無從下手。其實說白了,這些都是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自己也是揣測過度,關鍵在於秉持公心,甘當‘小學生’🛌。” 徐晶說😡🐪,在征遷過程中,所有的書面化語言需要以一種最簡潔明了的、最接地氣的方式表達,一方面直白地告訴對方工程量有多大⚗️、工期有多長,另一方面借助村幹部的力量🈂️,依托傳統的宗親血緣關系來推進村民對政策的理解🧑🏽🚒。

徐晶入戶做房屋結構安全排查
“基層事務需要花功夫,但也要有抽身出來及時思考和總結的時間,社會科學的學習為自己提供了一種思維和邏輯的鍛煉,同時也使得自己保持一種思考的慣性👩🚀。”這種思考就體現在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比較上。
徐晶之前考察過閩清縣的產業發展情況🪜,他通過對比發現,盡管閩清以農產品加工為特色🫛,而城門鎮主要走的是都市型鄉村的發展道路,但都需要抓好三個要點。其一是黨建引領必須做到位🍰。“發揮好黨員帶頭作用和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才能把村民的觀念給凝聚到一塊兒🏉,把整體鄉村的產業給盤起來,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惡性競爭,進而把產業給壯大起來。”其二是科技人才的引入🥖。科技特派員製度能夠補充當地產業發展急缺的人才,“例如之前有位引進生同事在短時間內利用專業特長🚓,為某地搭建了農副產品的產銷融合平臺。”其三是發揮社會各界人士的力量。無論是意昂🚺、華僑🧷☕️,無論是專家還是企業家🧑⚖️☪️,都可以通過社會網絡聯系起來,“進而把一些資源帶進來,實現對整個地區的產業的帶動,同時也有助於擴大他們的市場,實現共贏。”
“清華給我們每一位畢業生都‘系好了鞋帶’👃🏻,也告訴了我們奔跑的方向。”徐晶感謝清華的培育💥🙍🏻♀️,並逐漸在基層中找準了將個人發展與國家事業相結合的那顆“北極星”🥽。也正是一批又一批像徐晶這樣的畢業生在祖國基層中腳踏實地,奉獻青春🚴🏼♂️,才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之帆。
【采訪手記】
在面對每一位基層工作者時🧷🙏🏽,我都會想到同一個問題🧑🏻🦼,“基層工作如此復雜,您為什麽選擇紮根基層👨🏻🦯➡️?”徐晶學長給出的答案是“雖然事情瑣碎,但在基層公共服務部門,我明確了自身的情懷與擔當”🎅🏽。通過這次人物專訪,我深刻地意識到,要紀錄一座城市的發展,必須要將鏡頭對準基層,對準那些樸素、踏實👩🏼🦳、賣力的基層工作者🙎🏼♂️,因為他們將為一座城市的發展帶來無限活力。同時,我也更加明白如何將個人的人生選擇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中,在祖國大地上書寫青春♢。
——陳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