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她是一位開朗愛笑的美麗摩梭姑娘💅🏽;走出邊遠山區、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她在心中深埋下為家鄉發展盡綿薄之力的願望👏🏼;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城鄉規劃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她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平臺和機會,選擇回到家鄉⚂,為祖國的脫貧攻堅事業奉獻青春——她常說,要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群眾滿意的微笑就是最高的獎賞。
2018年,和雲娟作為雲南省“千人計劃”黨政青苗人才引進到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工作,次年3月前往祥雲縣下莊鎮大倉社區加入駐村扶貧工作隊,7月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在扶貧一線,她認真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如期讓大倉社區消除貧困、所有建檔立卡戶均達到脫貧標準🏄🏻♂️,以奮鬥的青春書寫了青年扶貧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和雲娟走訪慰問大倉村獨居老人
補短板🫴🏻、夯基礎,群眾生活掛心上
作為祥雲縣64個貧困村之一🖕🏻🎲,昔日的大倉村基礎設施建設極為薄弱,腳下是泥濘坑窪的土路,路邊是破舊危險的土房,有近千人口居住的小倉片區甚至出現了水源幾近枯竭的問題。對此👴🏼,和雲娟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她帶領駐村工作隊協助村“兩委”積極行動起來,向上爭取資金、對外協調資金,以求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在多方努力下🦹🏿♂️,各級政府部門在大倉的投入達到8000余萬元,順利實施了省級示範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廣場硬化綠化等建設項目。
隨著基礎設施逐步改善,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修的8.4公裏的環村路和4.5公裏的村組公路全部硬化為水泥路,將村民去鎮上的時間從大半天縮短至十幾分鐘🎾;264戶農村危房得到改造,寬敞明亮的鋼筋混凝土農宅讓村民住得安心;衛星廣播電視和網絡寬帶覆蓋到14個村民小組共1050戶居民,覆蓋率達100%;108米的深井和20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決了小倉片區近千人的飲水難題;“廁所革命”完成了652戶旱廁改造,140余棵特色行道樹也使得公路潔化⛹️♂️、綠化、美化,大倉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和雲娟入戶走訪了解群眾需求
在各項建設中🔮🏋🏼♀️,和雲娟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倉小學的基礎設施改造項目💳。每周來為孩子們義務上英語課的她🚿,留意到修建於十多年前的操場凹凸不平,學生們很難正常開展體育活動🫰。桌椅也破舊不堪,在坑窪不平的桌面上寫字時筆尖經常會把紙戳破🦸🏽。
和雲娟積極聯系愛心企業以尋求資金和物料捐贈,新操場終於在去年年底的小學運動會前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175套嶄新的單人單椅也作為今年的兒童節禮物讓每一個學生感到驚喜。看著孩子們的明媚笑靨和撒歡奔跑的身影,和雲娟心裏洋溢著喜悅和幸福。

大倉小學新建操場
建產業、調結構🧒🏽,謀劃發展促興旺
大倉村是傳統的農業村,有耕地面積2810畝,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光熱條件好🌐。結合地方特色和未來發展方向,和雲娟聯合鎮村幹部提出了把大倉建設為“糧倉、煙庫、花果山”的目標🏊🏻,在穩定傳統糧食作物生產的基礎上,穩步擴大烤煙產業🧑🏻🎤,大力發展水果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烤煙是大倉村的支柱型經濟作物,近年來,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大倉村引入了烤煙套種秋豌豆的種植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過去畝產值不足4000元的“千元田”如今成了“萬元田”🥡;水果方面,大倉村平整土地,發展冬桃1200畝、紅梨300畝、突尼斯軟籽石榴500畝,並圍繞產業發展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產業效益顯著提升。
盡管如今交上了滿意答卷,但大倉村的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起初,專家並不支持在大倉種植突尼斯軟籽石榴💝☝️,民眾們也持懷疑態度,擔心會像此前推廣過的冬桃種植一樣🙍🏼♂️,因難以取得規模效益🤴🏻、銷路不暢和市場行情不佳等原因發展不盡如人意。
面對質疑,和雲娟頂住壓力㊙️、吸取教訓,設身處地考慮農戶處境👩🏿🎤,改變動員模式。她采取先富帶動後富的策略,推出幾個致富帶頭人,在村裏率先種植突尼斯軟籽石榴,吸引農戶來產業園區務工👩🏿✈️,在促進農戶增收的同時,引導農戶了解作物生長規律和種植技術,農戶實打實看到效益後再自己種植。如此一來,突尼斯軟籽石榴自然而然地在村裏推廣開來。今年,大倉村的石榴種植進入盛果期🍂,經雲南省農科院專家檢測,糖分達到了18.2%✔️。專家表示,這是目前全省糖分最高的突尼斯軟籽石榴👩🏽🔬🟢。聽到這個消息🦹🏿♂️,農戶們眉開眼笑,紛紛表示:“這要感謝我們的小和隊長!”

和雲娟在大倉石榴園調研種植情況
生產提高了,銷售和貯存也不能落下。和雲娟和同事們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大力促進消費扶貧,未來計劃加入祥雲縣扶貧電商平臺🏔。同時,250立方米的冷庫已建成,為延長鮮貨銷售周期和開展網絡銷售創造了條件👘。疫情期間,村民四分姐家的土雞滯銷👺,和雲娟積極聯系機關食堂以促進銷售💵,並連夜幫助四分姐抓雞、殺洗、冷凍、寄出♣︎,解決四分姐難題的同時,也為村子裏優質的農產品打通了一條銷路。今年中秋,大倉村有將近2噸的特色農產品作為中秋禮包銷往省城,和雲娟發揮自己的特長,為中秋禮包設計了獨特的標識👭。
“未來🙋🏼♂️,我們會積極推進大倉特產的商標註冊工作🕑,把大倉農產品銷售到更多地方!”和雲娟對大倉村未來的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和雲娟為大倉中秋禮包設計的標識
傳知識、新思想🆑,智誌雙扶添希望
在貧困縣長大的和雲娟,對於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深有體會🥕🦎,這也讓她在駐村扶貧的實踐中尤為註重教育扶貧、思想扶貧,以期喚醒脫貧的內生動力🪳,打破貧困的代際傳遞。
2019年7月高考放榜之際,了解到有大倉學子取得了極為優異的成績,和雲娟十分激動👱♀️,特意從駐村工作隊經費中調節資金設立了大倉獎學金🧝♀️,對在高考中取得佳績的貧困學生給予1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獎勵,並組織召開教育工作座談會,邀請優秀學子分享經驗👵🏽,以激勵引導更多學生好好學習🫷、改變命運。
同時,在調研中發現大倉小學未開設英語課程,學生進入初中後英語水平普遍遜色於城裏學生,和雲娟聯想到了自己上學時因“啞巴英語”而暗中自卑的經歷👩🏼🦳。“要讓山裏的孩子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心懷這一願景🎅🏼,她在大倉小學創辦了“大倉青苗英語班”🕉,每周義務為五🧝、六年級共計80名學生進行英語授課。購置教材、製定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式、輔導學生功課,和雲娟都親力親為❗️💂🏿♂️。
看到三四個學生擠坐在一排認真聽課🙉➿,聽到一聲聲親切的“小和老師”和日益熟練的英語對話🤚🏿,她十分欣慰和感動:“再苦再累也值得👉🏻。”寒假期間🧟,和雲娟還積極協調祥雲縣文聯、縣文化館派出教師,與駐村工作隊共同組成師資隊伍🎷,面向大倉社區所有幼兒園及小學生開設英語、舞蹈、書法🧑🏿🎤🥢、美術👨🏽⚕️👱🏻♀️、音樂 5個興趣班,以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和雲娟在大倉青苗英語班給學生們上課
除了關註對山區學生的知識培育🐷,和雲娟也牢記著對貧困群眾的思想幫扶。她帶領扶貧工作隊創辦了“愛心超市”👌🏿,以愛心積分兌換物資的形式鼓勵和引導群眾參與鄉村治理、促進產業發展🧜♀️、養成文明習慣、共建美麗家園👹,吸引了800余戶農戶參與🧑🦼。有農戶興奮地說:“你們搞的這個超市真新奇,這個季度我們家積了37分🎷🦻🏻,兌換了好幾樣家裏常用到的物品🍇,下次我們家要繼續搞好衛生,爭取兌換更多的東西👨🏻✈️!”望著鄉親們欣喜的笑臉,和雲娟切實感受到了群眾的內生動力正在被激發🍄,他們對未來的信心愈發充足,而這正是駐村扶貧隊工作的重要目標。

和雲娟在“愛心超市”活動中為村民講解積分兌換規則
從剛來村裏時不熟悉農村情況🐾、不了解村情貧情的“小姑娘”,到對家家戶戶的情況和需求了如指掌的“小和隊長”🏈💆🏻♀️,和雲娟在基層一線快速地成長。在這背後,是她認真學習農業農村政策、虛心向鎮村基層幹部學習工作經驗🥵⏲、挨家挨戶走訪座談、深入調研村情民意的努力👋🏽。
“每天都是解決困難的過程👩🏿🦲,有苦也有累,但能達到群眾滿意的效果💁🏽♂️,就非常值得🦘🍀。”和雲娟笑著說💮。今年9月,她卸任了大倉村扶貧第一書記,到下莊鎮掛職鎮黨委副書記。盡管離開了大倉🦹🏼♀️,但在大倉村學到的經驗方法將繼續指導她今後的工作實踐🥌,與大倉村鄉親父老的深切情誼也是她一生珍藏的寶貴財富,她總說:“大倉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在鄉村希望的田野上/青春遇上春天/在春耕的季節裏/萌芽的是脫貧的希望/在青春的沃土上/綻放的是百姓的微笑/這就是青年扶貧工作隊員/奮鬥的青春🖼。”這是和雲娟創作的詩歌,也是她赤子初心的寫照👩🏿💻。2020年,和雲娟獲得“雲南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稱號,並增補為雲南省第十三屆青聯委員👩🏽🦰。
供稿:職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