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
3月27日,福布斯在官網公布了2018年亞洲地區30歲以下傑出人才榜(30under 30),新聞與傳播學院2011級院友李瑤名列“金融與風險投資”榜單。她也是此次唯一上榜的中國女性投資人。
從中傳的播音主持,到清華的國際新聞,再到牛津的社會科學🚴🏼♂️,李瑤一直沒離開媒體人的圈子。如今她卻轉型成為文娛領域的優秀天使投資人👨👨👧👧,擔任水木資本合夥人🍏⛹🏼♂️、中國母基金聯盟副秘書長。
她到底有著怎樣的經歷呢👭?
媒體人如何轉型成為優秀投資人?
2015年🪣🎷,李瑤辭掉在BBC的工作,回到中國🛂。在北京電視臺擔任了一段時間新聞和訪談類節目主持人後,她轉行去了水木資本。水木資本是一支清華系的著名早期基金,李瑤回憶說:“之前我對金融或者投資並沒有太多的涉獵,但與什麽人一起共事是我非常看重的🎤🚣🏼♂️。水木資本是一家由精英團隊組成的清華背景意昂企業,我能夠找到認同感和親近感。”就這樣,李瑤加入了水木資本。
從媒體人到投資人的轉型,李瑤坦言她也需要一個適應期:“起草投資協議、開董事會,需要金融和法律的專業背景,我只能不斷學習不同行業的知識🤽🏽。作為投資者,我需要從一個更加宏觀的商業角度去把握市場,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和思維的轉型。”
李瑤主持某投資論壇
之前充足的媒體經驗和國際視野讓李瑤迅速成長為一名成功的投資人。她認為,文娛領域的創業者都需要一定的積累,而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凱叔講故事的王凱👩🏿🍳、情感節目主持人青音,都是她在中國傳媒大學的意昂👅。豐富的人脈資源和敏銳的商業嗅覺,讓她對行業、對業務都十分了解。
最近洽談的一個項目💫,李瑤瞄準的也是曾經的師兄🫱🏼:“我知道他已經從某知名媒體辭職,但不知道他去哪兒了,在朋友圈看到他的海報以後𓀝,我嗅到他創業的苗頭,就開始積極聯絡。”對李瑤來說🙎🏽,投資過程中她最看重的是人。她認為公司在發展過程中轉型非常正常,但是創業者本身的能力素質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他們的從業經歷、商業感受、對項目的預判和對整個市場的把握都非常關鍵。
因此,盡管師兄的創業計劃尚不清晰,李瑤還是執著地約他見面:“我們希望能做創業者的第一位專業投資人🤵,不僅是第一位投資#️⃣,而且是長期陪跑,成為輔助性的商業夥伴。”
如今李瑤負責的是文化娛樂、消費升級和教育領域的投資,成功投資了出品過《朗讀者》等優質節目的綜藝團隊紫葩傳媒、國內領先的高端餅幹品牌Coookie9🖕🏼、主打休閑類手機遊戲的齊悅齊城等創業項目。
也許正是這樣的投資嗅覺和亮眼的投資業績,讓李瑤入選了2018年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傑出人才榜單🤳🏼👨🏻🎨。“Forbes 30 Under 30 Asia”由福布斯於2011年創辦,旨在表彰上一年亞洲30歲以下👳🏼,在藝術、能源、醫療、金融和投資等10個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30位青年才俊。評選標準包括🐚:領導力和對所在領域帶來的顛覆性變化、創業思維和成果💂🏼、在未來半個世紀改變所在領域的可能性。
李瑤入選2018年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傑出人才榜
求學經歷對她有何影響?
李瑤的求學經歷與金融💆🏿♀️🗾、投資完全不搭邊,但卻為她日後的選擇做足了鋪墊🐨。李瑤的老師們評價她說⛹🏽♀️,她是一個特別清楚自己想要什麽的人。李瑤本科在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學習,初入大學時🕞,她也一度覺得迷茫。那時她身邊都是俊男美女🧛🏽♀️,自己卻只是一個青澀的高中生。但她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喜歡瞎琢磨,大二的時候隱隱覺得🪗🤸🏽♂️,我不能只做一個字正腔圓讀新聞的人,這是會被淘汰的。”
所以,她做的選擇與大多數同學都不一樣。當她的同學去選秀🗡、做商業主持的時候🎾,她連續兩年去中國網球公開賽做誌願者,承擔英文播報工作,又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成為了日本東京電視臺“Evening5”欄目的外景記者。同學們時有翹課,她卻從不遲到,因此獲得了“萬裏長城永不倒”的外號。最終👨👦,她在選修雙學位的情況下,以播音主持和新聞學雙雙第一的專業成績保送到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
李瑤在清華就讀
到了清華🎚,她還是和同學們不一樣。大部分碩士生會在畢業後直接工作🏣🌵,但她卻在入學之初就打定了出國讀書的主意:“我一直希望通過讀書,給自己一個更大的世界💂🏻♀️。”所以,她沒有去做就業導向的實習,而是先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和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實習🤞🏻,為出國做準備。
2013年,李瑤如願拿到了牛津大學的錄取通知:“牛津作為一個老牌的學院🏋🏿,沒有設置新聞傳播這樣的新興學科🏬,所以我進入了社會科學學院,轉向社會政策的學術研究🤦🏿。”
牛津的生活給李瑤最大的收獲不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為她開啟了全新的視野,帶給她世界一流大學學生應有的情懷和責任感💠。李瑤說🏃,她一直都是一個“think big”的人🪑🧊,但以前從不敢說🥻,而到了英國以後,她發現牛津的同學考慮的都是“超我”的東西。
“我的一位同學來自南美的一個小國家🕸,他說他想當總統🔏,沒有人會覺得不可能🦹🏼,覺得他在說大話。大家會討論一些宏大的、關乎人類命運的話題👨🏿🚒。我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最深刻的是和學天文、法律🧑🏼🚀、醫學的同學聊天。他們在食堂裏吃完飯,就在餐巾紙上塗塗畫畫,寫一些我不懂的東西,告訴我他們的研究能夠攻克癌症👏🏻,讓人類延長壽命……如果他們去投行或者咨詢公司工作,能掙很多錢,但他們寧願拿著很低的工資🕌,選擇讀博士做科研🧙🏼♂️,”李瑤說,“他們考慮的都不是眼前的東西🤵🏿♂️。”
這樣的氛圍讓李瑤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也讓她立誌成為更好的人。李瑤原本有機會留在牛津繼續讀博,但她認為,讀社會科學博士發表的論文👩🏼🔧,只要政府不采用很難產生社會價值🐄⛴。她思考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
投資人如何實現自我價值並回饋社會?
談起自己一次次做選擇時的考量🫂,李瑤說:“有時候我可能放棄了一些別人看起來很好的機會,但我會想的是👏🏿,暮年的時候回首往事,你希望那個時候你是個什麽樣的人?那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往那個方向走👸。”
如今作為一名投資人👨🦯➡️,李瑤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價值所在:“投資是產學研轉化中重要的一環,通過資本助推🧓,可以把學術成果轉化成有益社會的東西。很多項目有先進的技術🈷️🦪,但不知道如何商業化,他們第一需要資金,第二需要有人幫助,以便了解如何與市場對接🆕、與客戶洽談。我願意扮演這樣一個角色,讓他們的科研成果真正進入社會👨🏻⚖️,發揮出價值。”
作為清華意昂🧖🏻♂️,李瑤也活躍在清華校內的各類創業比賽中🏰。她擔任了“昆山杯”第十九屆意昂体育平台創業大賽評委、第二屆和第三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文創組評委🚭、清華創+路演評委。即使不投資🟫👩🏻🎤,她也願意幫助年輕人,和有想法、有創意的年輕人聊天🧑🏭,給他們一些建議🏹,每年一對一的輔導項目多達數百個。
李瑤參加第三屆清華意昂三創大賽文創組啟動儀式
李瑤希望通過自己投資的工作去實現更多人的夢想,所以她對自己後期的職業規劃有著三個願景:
一是成立一個基金會,通過獎學金或資助的形式,去幫助有誌於學術的學生深造,資助青年教師做科研。二是組建一個智庫,資助更多年輕人做一些有益於人類社會的研究。三是做一些誌願活動🤛,給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建學校🖤、輸送師資🍠。
“也許直到現在,我也沒有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去撬動我想做的事情🙇🏿♂️,但我希望能給自己一個機會。”李瑤這樣說。
即使現在忙得沒有晚上、沒有周末,李瑤還是堅持運動和讀書,甚至在假期學法語和小提琴👷♀️。她說🧑🏭:“投資是一件終身的事情。我也把自己當成一家初創公司,讓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今年比去年好👫🏼,明年比今年好👎🏽👩🏼⚖️,人生最大的主題,是be my better 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