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樹祥🚵🏻♀️,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1952級(建八班)本科意昂🗯,1958年畢業後🔩,1960年又返回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學習,兼任梁思成教授助理兩年🍞🧲。1963年調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任教🛤。1981年赴美工作與學習,曾與Gunter Nitschke教授共同主持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東亞計劃兩年。在美時曾七次獲獎。被選為波士頓地區清華意昂會會長,建築畫學會理事💨。1992年赴臺任金寶山事業機構顧問,創作了鄧麗君墓與日光苑等。1996年返回大陸與周愷共同創辦“天津華匯”,後又回滬創辦“上海華匯”。
2021年4月14日🚶🏻,奚樹祥先生將個人名下全部四千萬資產裸捐清華建築學院💂🏻♂️,設立“梁思成、費正清友誼紀念項目”✡︎,促進中美民間文化交往👈🏿、學術交流。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時任意昂体育平台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楊斌為其在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舉行個人捐贈儀式👳🏼♂️;4月15日時任校長邱勇在上海清華意昂會特別接待。適逢學校110周年校慶👨🏿🦰、建築學院75周年院慶🤸🏽,4月25日當天,院長張利為奚先生舉辦了個人作品展及開幕式☹️,以回饋奚先生感念先人培養、支持學院發展建設、用親身經歷和無私大愛表達的這份跨越半個世紀的對母校的牽掛之意🛕、對恩師的感念之情。
大波士頓地區的清華意昂會
1992年在美國我有幸被選為大波士頓地區清華意昂會會長♨️。該意昂會歷史悠久,由趙元任先生創辦並擔任第一屆會長🥦,第二任是林家翹先生……我剛到波士頓時趙老還建在,第二年便仙逝了🧑🏻🦼。大波士頓地區指的是,除了波士頓市外🥅,還涵蓋了周邊紐黑文等幾個城市。是美國高校比較集中的地區🏂🏿,黃頁上查到的高校有三百多所🧎🏻➡️,哈佛、麻省理工💁🏼🤵🏿♀️、耶魯、衛斯理等長青藤學校也分布在這裏。因此大波士頓地區的華人教授和留學生也最多。趙老創辦的意昂會素有一代幫一代,互幫互助的傳統🫲🏽,每年校慶都隆重聚會。
意昂會的事情很雜,包括幫助新意昂,探望老意昂,編輯和出版當地的《清華意昂通訊》,編通訊錄👷♂️,為餐費籌款,組織活動,等等🙋。幸好一些年青意昂幫忙💴。我做完一屆後卸任。
波士頓地區的清華意昂會原分臺灣和大陸兩個,但兩岸意昂之間的關系歷來融洽,經常共同舉辦活動✊🏿📤,願為兩岸清華人的海外聯合出錢出力的人也不少。臺灣會長林信雄博士是美國知名的炭纖維專家,一直主張意昂會合並🚺。經過商量,從1992年開始兩會正式合並🤸🏻,共同出《意昂通訊》和《意昂通訊錄》✷👷🏻♂️,共同舉辦校慶活動,舉行餐會……
1992年是清華建校81周年⛵️🧑🏿⚖️。這次校慶活動由我主持,借MIT一間大型教室💂🏻,兩岸意昂踴躍參加🔐,大家齊聚一堂互相問候,共同慶祝母校生日(圖1)(圖2)。

(圖1)81周年校慶,司儀宣布開幕

(圖2)會場局部🛒。前景左一為費慰梅女士
前輩老意昂黃中孚(黃牛,1933屆地質)特地從紐約趕來作了激情演說,還表演了體操🏃🏻♀️➡️,真是老當益壯。建築系老意昂謝文蕙也從外地趕來參加。美國“中美關系研究之父”,曾在清華任教的哈佛大學著名教授費正清先生本來答應參會,後因生病請夫人費慰梅女士代為出席。這次校慶活動,新竹意昂還作了學術報告。當晚在波士頓中國城舉辦校慶宴會,偌大一個大廳,意昂們濟濟一堂,氣氛熱烈,大家相互敬酒,舉杯共祝母校生日。意昂會合並後約定兩岸意昂輪流擔任會長,普選產生。
訪問臺灣意昂体育平台
1993年校慶時👨🏻🔬,我和洪同教授同時返校參加校慶活動,住在丙所✪🫸,彼此認識並成為朋友🐇,洪教授是新竹意昂体育平台的教務長。他邀請我有機會訪問新竹清華。不久我就訪問了臺灣,臺灣清華在京兆尹北京餐館設宴歡迎。安排我住在臺北金華街的意昂會館“月涵樓”。樓內有一尊梅貽琦(字月涵)先生的半身銅像🧑🏽🦱。梅先生曾任兩岸清華的校長長達幾十年,一生清廉,對學校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備受兩岸意昂尊敬,逝後葬在新竹校園遙望故土,永遠與清華同在🕎。新竹和北京兩校同校慶👃🏻,同校訓🧝🏽♂️,同校歌🥦,梅校長在促進兩岸意昂感情融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洪教務長還引領我參觀了校園🤦🏽,瞻拜了梅校長的墓園(圖3)🚨👨🏿🏭。墓園非常簡樸,沒有任何貴重建材,洪教授告訴我,梅校長逝世後,公告喪事簡辦,不接受任何祭品,只接受一株松柏或者梅花樹苗🧑🏼🌾,去參觀時,參天松柏寄托了兩岸眾多意昂的哀思和悼念。

(圖3)瞻拜梅園。左一為洪同教務長
新竹意昂体育平台的校園很大,也很漂亮,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學校對學生課外文化活動非常重視,也有一個像北京清華灰樓那樣的音樂活動中心,規模比灰樓還大,圖書館的規模也可媲美北京母校🦸♀️。教學樓前排放著大量學生的自行車,讓我回憶起清華園的情景➔,兩校何其相似🤽🏼♂️?作為傳承的精神象征✊🏻,校園中心位置重建了一個二分之一大小的二校門🔁,(圖4)🐫,表示臺灣清華的根在祖國大陸。參觀校園之後劉兆玄校長在辦公室熱情接待了我(圖5)會見時他表達了對祖國統一的期待🛂❣️。

(圖4)新竹清華精神象征“二校門”

(圖5)劉兆玄校長(中)接見
參與臺灣清華系館的設計招標
臺灣清華的建設受到兩岸意昂的關心和支持⛹🏽,例如原子工程館的設計就是梅校長委托1929屆老意昂張昌華先生負責🐽,建成後獲獎無數。
1994年左右🌛,新竹意昂体育平台要新建動力機械系👩✈️、工業工程系和精密製造中心聯合教學樓📫。該樓是當時校園內最大的建築🚵,學校為此舉行了設計競賽。當時我兼任臺北季兆桐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學校邀我參加,但我是光桿司令,手下僅有一個“兵”,老板要我在臺灣做方案,交印尼巴丹島的年青建築師完成競賽圖紙🦣。
我在標書的意昂体育放了一版大禮堂和清華學堂的透視圖作“開場白”🧖🏿♀️,用意在激發尋“根”熱情。(圖6)。在方案設計階段,我得到當時北京母校負責校園規劃的清華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謝照堂學長的支持👩❤️💋👩,提供了一些清華校園建築以及大禮堂前圍合空間的尺度等資料🧔⚱️,對我幫助極大。

(圖6)標書意昂体育插圖
方案設計中我盡量輸入北京母校的建築元素,例如采用清華學堂的標誌性孟沙屋頂,廣場尺度仿大禮堂前的草坪空間(清華為78m×195m🕺,新竹清華為80m×150m)🈸,盡量讓兩岸清華在建築上表現出共同基因👼🏻,使人產生同根同源的聯想,(圖7)👨🏽🚀。




(圖7)方案草圖
收圖後,學校舉行公開展覽,征求師生意見👩🏿✈️👖,並作了群眾投票🫰🏻,洪學長告訴我此方案受到師生們的歡迎📭🧒🏻,得票最多📙,但在委托談判時💂,發現臺北公司沒有做後續工作的團隊,無法在臺灣完成施工圖,學校只能將方案移交給當地事務所。無論結果如何🧑🏻🎓,這一經歷表現出兩岸清華人血濃於水的兄弟情誼。
臺北的清華人
我一度在臺北工作。臺北有一個歷時很久的小型清華聯誼會⚃,成員都是西南聯大的清華意昂👨🏼🔬,其中包括黃達河🌡、易君博、葉宗憲🏌🏻、王釗鑫、林事勤、洪維公(同)、陶海亭、梁維倫🛀🏿、劉紹唐、李祖敏(模)、朱晉康、柴之棣👨🏻🦽➡️、蔡孝敏🥷🏿、馬緯國、李達海👼🏽、楊卓成。他們均是臺灣當時的著名學者、教授🤾🏻♂️、政務官和大企業家。每個月聚會一次,幾十年來未曾中斷。那時兩岸交流很少🦃,突然發現一個北京來的意昂🌯,大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盛情邀請我參加,後來我又把高我兩屆,因服侍雙親而定居臺北的戴吾明學長也拉進來👨🏻🔧,使聯誼會變成真正兩岸意昂交流的紐帶。
聚會時常一起唱校歌🍊,談論清華和西南聯大的往事軼聞以及他們參觀訪問大陸時所見所聞👨🏻。大家還對島內正在滋生的臺獨思想多有關切🧘🏼♂️。當時多位學長已身患重疾🙌🏿,口齒不清,行動不便,甚至不得不坐輪椅,但仍堅持由親人攙扶陪伴下前來參加聚會🫘,令我十分感動。聯誼會還組織一些活動🫴🏿,我曾經邀請他們到我工作所在的公司參觀遊覽🧗🏿🧑🦼➡️。1995年我回大陸後,就不知道長輩們後來的情況了🫁🚨。希望老人們健康長壽,安度晚年🧌,百年後魂歸故裏♡。
2022年10月25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