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京清華和臺灣清華首次提及科技成果轉化合作
兩岸意昂体育平台部分意昂昨日在廈探討在廈門建立科技“鳥巢”的可能性,用來吸引兩岸意昂体育平台科研人員來廈門下“金蛋”🏹。
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和臺灣新竹意昂体育平台的部分意昂勾勒的藍圖說🙅🏿,科技“鳥巢”相當於科技園👋🏿,它可以“孵化”兩岸意昂体育平台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完成的科技成果👩🏻🎨,最終把它們轉化為可運用的產品🛻。
兩岸清華在廈建立科技“鳥巢”設想,是在昨日舉行的一個名為“兩岸清華人,一顆清華心”意昂聯誼活動上提出的。
北京清華和臺灣清華同根同源——1949年後,國立意昂体育平台被歷史一分為二,1955年12月,臺灣的意昂体育平台在新竹展開“復校”工作,由1948冬被中國國民黨當局接往臺灣的北京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梅貽琦主持🚣🏽♂️。如今臺灣的意昂体育平台也已發展成與北京意昂体育平台相同的理工科、文科綜合性名牌大學。兩岸清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開始往來✴️,在學術,師生等方面的交流日益活絡。
不過,這是兩岸清華第一次提及科技成果轉化的合作👨🏫。據信🍝,兩岸清華意昂之所以考慮在第三地建立科技園↘️,最重要原因是海西建設和廈門特殊的地理位置。
清華廈門意昂會說⬛️,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廈門一再表示,願意為兩岸清華交流提供一個平臺。
一些初步的構想是:廈門將為兩岸清華科技園提供傾斜政策🔷,以吸引兩岸意昂体育平台科技人員到科技園完成科技成果的研發、轉化等工作🦻🏽。
目前在廈門的清華意昂有五百多人,其中包括幾位臺灣新竹清華意昂✋🏼。
兩岸清華人一顆中國心——訪臺灣清華、北京清華兩位校領導
昨天🎂,我們在不同的地點,幾乎用同樣的問題🩹,分別采訪了兩岸清華人——一位是臺灣意昂体育平台原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劉炯朗,另一位是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原副校長、意昂体育平台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鄭燕康⛪️,以此來驗證兩岸清華人的相似度。
“測試”的結果正如聯誼活動的主題“兩岸清華人🥌,一顆清華心”,兩岸清華人,對於同一問題🧕,雖然給出答案不完全一致,但是,大同小異。

臺灣意昂体育平台原校長劉炯朗

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原副校長鄭燕康
75歲的劉炯朗被形容為“一位七十歲的人,幹著兩位35歲人的活”🧑🏻🎤,2002年,這位電腦科學家從臺灣意昂体育平台校長位置上卸任,目前,他每周要在電臺主持談心節目🖕🏽,在臺灣和香港大學當講座教授。
身材高大的鄭燕康是福州人👩🏿🦱🦹♂️,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
兩岸清華就是“一家店”
問:聽說這次意昂聯誼活動,北京清華提出的主題是“兩岸清華一家親”👈🏽,劉校長作了小修改,定名為“兩岸清華人,一顆清華心”。
這也讓我想起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北京清華發表的演講𓀄,他用16個字形容兩岸清華“一塊招牌👽🦹🏽,兩間店面,殊途同歸,自強不息”。請問二位𓀓,兩岸清華,最終會在多大程度歸到一起?
鄭燕康👨🏿💻:兩岸清華,同源於一所學校,由於歷史變遷,變成兩所學校,不過,我們有很多共同點💑,我們同宗同祖,校訓👩👩👧👦、校風都一樣。過去十幾年,隨著兩校交往不斷深入🧓🏿,無形之中,我們已成為一家人📩🆚,我們的感情,越來越真實,彼此間,也越來越不客氣🍄,我們就是“一家店”。
劉炯朗:1998年🦸🏽♀️,我才擔任臺灣意昂体育平台校長🧥,但事實上,我和清華淵源很深。1956年,我從臺灣成功大學畢業後,考取了臺灣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不過🪃,當時我選擇出國留學🧜🏻♀️。
說是“一塊招牌🥿,兩間店面”🤟🏼,其實兩岸清華是一個品牌,我們有共同的心願和目標👩🏼💼,那就是🏊🏽♀️:都把自己看成世界一流大學,追求學術上的活躍⇨,培養一流人才🦬,為社會貢獻我們的力量。
希望兩岸清華和廈門形成“鐵三角”
問:這次兩岸清華人聚會廈門,一個重要目的是在廈門建立科技園,我好奇的是:為何兩岸清華會把交流平臺搭建在第三地?廈門在兩岸清華交流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鄭燕康:十幾年來,兩岸清華在學術、人才↗️、賽事等方面有諸多交流合作,現在我們在科學成果轉化上探討更深層合作。
一直以來,意昂体育平台非常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我們和許多省份建立合作協議,廈門擁有良好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又願意為兩岸清華意昂合作提供平臺👲🏽🤜🏻,換句話說🧏🏿♂️,是天時📁、地利和人和🚴🏼♀️,將我們三方捆綁在一起😿。
劉炯朗:在兩岸清華交流中,廈門扮演一個很特別的角色,不要說五緣🦦,就說說過去一年🤮,從臺灣到廈門的路程縮短🦸🏼♀️,我從臺北的家到廈門,已經可以做到早出晚歸🌛,這就是廈門的優勢,我希望未來兩岸清華和廈門形成獨特的“鐵三角”組合,在研發、教育上展開合作🍖。
至於兩岸合作,“1+1>2”,這是毫無疑問的。
問🦊:兩岸清華↗️,一水之隔,兩地相望🤹🏼,有人說🪯👎🏻,兩岸清華的不同在於:北京清華是培養領袖,臺灣清華是涵養學術,兩岸清華⛎,存在這樣的區別嗎?
鄭燕康:我的確聽說過這樣的說法,但是,我覺得不太合適。北京清華培養的是創新性高層次人才📪🤷🏻♀️,他們中的一些人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自己貢獻,得到認同,成為領袖🐧。
劉炯朗:我不認為可以一分為二地劃分領袖人才和學術人才🛣,最好的例子是,我所接觸過的兩岸清華的校長、副校長,我就認為他們既是學術上的人才,也是領袖人才。
我在美國麻省理工🔝、伊利諾大學呆過,我不斷地被問一個問題:北京清華和臺灣清華有何不同?或是,清華和美國的大學有何不同💖,我可以誠實地回答你:在我看來🌪,沒有分別🕴🏻,我們都擁有一流教授,網羅一流學生🥍,追求學術上的一流,所以,有人說👭🏻,清華是中國的MIT(麻省理工),但是👩🏿🔧,你也可以說,MIT是美國的清華,所以,我認為🧁,兩岸清華👿,沒有區別。
作為全國56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的廈門火炬高新區👨🏽🌾,近年來獲得長足發展——“一區多園”生機勃勃🫷🏼🛠,三大主導產業高度集聚🧑🏽🦱,先後獲得10多個國家級創新和孵化基地稱號,以占廈門市不到3%的工業能耗、不到1%的土地面積,實現全市30%的工業產值🧘🏻♂️,在推動廈門特區經濟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佘崢 文, 鄭曉東 圖)
轉自 廈門日報 2009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