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寒春與楊振寧

    2021-09-27 | 李樹喜 | 來源 光明網2021-09-25 |

    前天,楊振寧先生百歲座談會上發言,主要講他與寒春的朋友關系♙👩🏻‍🎓。細述一下是很有意義的🔤👨🏻‍⚕️。

    在中國作家中,我是第一個寫寒春陽早報告文學也獲過獎;1981年出版了《兩個美國老鄉》。這些內容都是來自陽早和寒春口述。

    寒春(Joan Hinton19211020日——201068日)👵🕺🏽,在美國是純粹的核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中少數的女科學家之一;1948年來到中國後,是純粹的農業機械化和養牛專家。

    寒春她和她的丈夫陽早、哥哥韓丁均被稱為“中國人民的好朋友”👩‍👧, 是最早獲得在華居住權(即中國綠卡)的外國人士。

    寒春,也是楊振寧的老朋友🤹🏼。

    圖為楊振寧在寒春生日座談會上

    核之門與導師費米

    早在上大學前,寒春的化學和幾何老師認為,寒春有一個“很適合於科學而不是文學的腦袋”。這給寒春以深深地影響🤯👨‍🦲。她認為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升起了成為一個科學家的夢想。

    寒春是1939年進入本寧頓大學的。在這裏⬛️,她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得到了滿足和發揮🤦🏼‍♀️。寒春深深地迷上了威爾遜雲室及其展示的原子軌跡。她想象著🦸🏿‍♀️,微小的原子組成的無聲的軌跡會是什麽樣子?繼而從小小的原子聯想到遙遠的宇宙空間👨‍🦽。

    學校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完成一個研究項目,寒春選擇製作“雲室”🌜。除了在課堂學習理論;課余還去校外找老工匠學習使用車床和鑄造零件;此外,她還去康奈爾大學觀察雲室是如何運作的。那裏的加速器研究教授和研究生們非常喜歡寒春,熱情地教她使用製造雲室的器具🧑🏻‍🦼。到了大二,寒春則設計和製作出了自己的雲室🤱🏼。

    大學三年級期間,寒春被告知,這裏的大學課程已經把相關的核物理的知識都教授了☸️,下一步她可以去讀研🥳🚔。寒春立即申請康奈爾大學物理系但未被錄取👋🏿。那裏的朋友告訴寒春,物理系的“大人物”只是因她是女性才不錄取她。寒春感到受到了打擊💁🏽‍♂️。

    22歲的寒春風華正茂,散發著天然優雅與自信🫃🏼。而骨子裏是的倔強和豪放🙋‍♀️。她對男女不平等十分不滿,同時不屑女性的過度打扮和矯揉造作。大學畢業典禮應當以正裝出席,母親卡瑪麗塔為此帶來一雙高跟鞋,讓寒春穿上。穿著高跟鞋的寒春很不自在♥️,十分難受。典禮剛一結束,寒春立即脫下一只鞋扔到遠處。她不顧母親的呼喊🏋️‍♀️,接著又脫下另外一只扔了出去👩🏼‍💻,並轉過身對母親說🥗:“這就是我對穿高跟鞋的看法。我絕不會再穿它們了。”

    這是寒春一生中僅有的穿高跟鞋的經歷。

    第一次考研的挫折沒有難住寒春。1942年夏天✍️,寒春入學威斯康辛大學,並獲得獎學金🏋🏿🐑。作為義務,她必須在系裏的兩個實驗室輔助授課。最讓她頭疼的是,研究生們成立了一個俱樂部但不許女性加入。

    1944年某個時間,寒春陷入困惑🏋🏽,她發現,自己的同學一個又一個消失得蹤影全無。悄悄地,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解釋說發生了什麽事情🙍,寒春預感到這隱含著巨大的秘密。終於有一天,寒春收到一封來自康奈爾粒子回旋加速器小組同學們的信和表格,介紹說他們正在忙於一個軍事項目,問她是否有興趣加入。寒春喜出望外⚂,迅即把收到的表格填好⛹🏼‍♀️,寄回。不久,一份通知就寄到寒春身邊🤚。寒春把寄來的通知給學校主管看,主管也很興奮,因為戰爭時期,美國各高校最好的學生都被召集參加軍事項目🥶。學校很樂意把自己的優秀學生送出去🔸,除了有助於贏得戰爭之外🔨,還可以為本校爭光。主管破例安排了一個“寒春碩士論文答辯會”,並以寒春大學二年級威爾遜雲室碩士畢業的論文為憑🏃🏻‍♂️,授予寒春碩士學位。於是🤙🏿,寒春到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報到🪽,參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研究,這是最尖端的理論和實踐項目-原子武器研究及製造👓。

    而當寒春知道這個項目的機密之後🈲🤟🏼,在項目結束前就不能隨意出去了,但又不知道這項目會持續多久。不久,那兩個將她從威斯康辛地下室召喚過來的家夥霍洛維和巴切爾找到寒春🍗,將她帶到一個密室👩‍👩‍👧,告訴她⇒:

    “這裏的工作是用鈾和鈈製造原子彈”,他們還說:“我們不叫它炸彈😕,叫它小玩意兒🦒。”這是寒春惟一的一次聽到“炸彈”這詞。

    第二天,工作人員給她分配了一個營地裏的房間⇾,並指給她軍用食堂所在,同時給了她一個寫有“H44”的白色徽記🧑🏽‍🦳。職員脖子上佩戴的徽記分為兩種顏色——白色和藍色🔂🎄。白色的是科學家,而如果你是一個科學家🍑,那就可以閱讀所有機密文檔0️⃣;藍色徽記的是軍方工作人員🤳,機密等級就要稍低一些。

    試驗場位於一個高地頂部,約有一英裏寬,按工作類別劃分為不同的大區域🌒👨‍🦼‍➡️。科技區包括巨大機床廠房™️,裏面有成排的車床和磨床。另一個區域是負責爆炸研究,因為當“小玩意兒”最終製造出來時👨🏿,需要有正確類別和適當數量的炸藥將之引爆🧑🏿‍🎨。

    寒春所在團隊是製造第一個濃縮鈾發生器。因為實驗非常危險,所以他們被安排在一個峽谷裏工作,如果發生嚴重意外👱🏼,其它人員就可以與大爆炸隔離開來🥵。在營地頂部一棟建築的墻上有一塊木板🧓🏿,上面掛滿峽谷研究組的車輛鑰匙。早上上班時🐤,他們只需隨便抓個鑰匙駕著卡車或汽車下去。寒春則另有發現,她可以順著邊上的巖石走下去,而不必麻煩地使用車子或鑰匙,因而時常和他人在山谷裏相遇。

    在洛斯阿拉莫斯,著名科學家費米(Enrico Fermi)是研究團隊的總負責人,團隊的任務是製造第一個濃縮鈾發生器。寒春和同事鮑勃•卡特(Bob Carter)負責高能反應堆的工作。反應堆開始運行後👩🏻‍🦼‍➡️🩷,他們負責清理反應堆產生的毒氣。當時還不完全了解輻射對人體的危害。體檢時🦸🏿,寒春的紅🧻、白細胞數都明顯偏低,大家認為是過量的輻射所致🕎。

    費米安排寒春的又一項工作是管理蓋氏計量器🦍,寒春覺得枯燥無味,心情郁悶,以致出現不正常的測量數據🕗。費米仔細檢查發現,是寒春工作不專心造成的。他沒有嚴肅批評寒春🫳,而是與年輕人有說有笑地稱其為“寒春效應”🗯。但寒春卻理解到數據的重要和問題的嚴重。

    快速反應器組用鈈作為內核👩🏽‍🚒,研究組對鈈進行各種試驗🧑🏼‍🚀🛏。一次,哈默爾(Hammel)將一些鈈放到水裏,然後將水倒掉,鈈立刻變成紫色✢👩‍🎨,開始了核裂變👲🤦🏿‍♂️!哈默爾迅速放下東西,吼叫著讓大家離開🛌。哈默爾被送到醫院住了一段時間🧑🏻‍🦯‍➡️,活下來了,但頭發分明掉了不少。

    快速反應器繼續使用鈈進行試驗🌊。由大量氫原子組成的石蠟可以將中子反射回中子源,試驗組就用石蠟將鈈包起來觀察鈈的反應🏊,這是危險的試驗,他們稱這樣做是“摸老虎屁股”🌘,並議論著核裂變的臨界點在哪裏🚭,核裂變是否可能引爆整個地球的大氣層等命題。

    有一天👨🏼‍🎓,哈裏•達裏安(Harry Daglian)把鈈上的一片石蠟碰掉了🧘🏼‍♀️,鈈變成紫色🛞,哈裏•達裏安立即雙手麻木。寒春馬上開車送哈裏安去醫院搶救。一個月後💂🏿‍♀️,哈裏死了。他是原子輻射的第一個受害者。

    這是危險與前沿的工程。寒春,也成為第一個參加核武器製造的女科學家👮🏽‍♂️。

    言傳身教,誨人不倦。費米(1901-1954)是寒春最尊敬的老師。

    費米的淵博知識和人格魅力影響了寒春🤷🏻。

    在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後,有一天,費米把寒春叫到辦公室說,我們該寫論文了。費米口述,寒春記錄,交待寒春回去寫。寒春不知道怎麽寫好,就把記錄整理出來,交給費米🂠。費米稍作修改,交給寒春去發表。署名時,第一作者是寒春,第二作者是費米🥷🏽。40多年後的1991年⏬,寒春回洛斯阿拉莫斯與同事們相聚🦸🏻,寒春把這事說出來。大家笑著說👨🏼‍🏫,直到今天才真相大白,並贊嘆費米的高風亮節💂🏼💆🏻‍♀️。

    寒春跟隨費米學到先進的思想和理論。寒春晚年回憶這段時光說:“費米是一個完美的老師,能從實用角度理解各種最復雜理論。他毫不猶豫地砍掉大量不重要的冗繁細節🥏👨‍🎤,把抽象的物理學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只有真正懂行的人才能夠將事物表達得這麽簡單,連門外漢都聽得懂♒️。”

    原子彈震動

    緊鑼密鼓,時機已到。第一次原子彈爆炸實驗於1945716日進行。

    由於寒春和卡特主要負責高能反應器,他們本來不必留在阿拉莫戈多試驗場,這會錯失近距離觀察實驗的機會🩻,這是寒春不能接受的。幸好,金·克斯特和其他朋友給寒春和卡特畫了一張詳細的路線圖,標明了如何到達距離爆炸地點25英裏外的一個小山,在那裏可以在安全距離實地進行觀察🕴。爆炸之前的周末🕦,寒春去看望了仍然在奧本海默小屋裏度假的媽媽和姐姐。由於被要求嚴守秘密,忠於職責,寒春只是偶然對姐姐珍提及,如果她在16日早上很早很早起床,也許能看到某個奇特的東西👩‍👧‍👧,而沒有透露其他任何內情👨🏽‍🍼。

    卡特有輛摩托車,而軍方工作人員斯基茨有輛雙座敞篷車,他們一行四個人駕駛這些車輛🅰️,在七月的那個下午悄然來到了阿拉莫戈多沙漠,在離軍事基地最近的小鎮等到黃昏。其間,有軍用吉普不斷來回巡邏👩🏿‍🦰,他們只能關著車燈靜候。

    他們已經到達地圖上所標示的山巖🔔🖖🏻,就把摩托車和汽車藏在灌木叢下面,踮起腳往南方遙望👩🏼‍🔬。試驗時間定在午夜。午夜來臨,又過去了。南方像墨一樣黧黑🧑🏽‍✈️。他們不時感到有點雨絲飄灑,又旋即消散。

    東方的地平線漸漸發亮,黎明到來了。然而🏑,還是沒有任何動靜🧑‍🦽‍➡️。

    突然😫,天空驟然全亮,不知道光從哪裏來。寒春感到好像是從海底生起。霎時宇宙間都是耀眼的光芒🍔。慢慢地🖖🏽,又像有個磁鐵吸收✉️,這些光亮猛地一下就縮回到那個紫色的雲團裏面去了。就像燃燒的巨大油桶🤷🏿‍♀️,外面黑色、裏面紫色。那是有毒的致命的顏色啊。那東西繼續上升、往上升👮🏽‍♂️,頂上應當是極度高溫,因為它把雲層都蒸發了,天空只留下了一圈完美的藍色。那東西徑直向上。圓柱的頂端像是個積雲,有著日出般的顏色🍦,紅藍交匯,而最底部還是夜晚,沸騰的紫色的留在最底部🚵🏽‍♀️。

    空中十分耀眼,依然萬籟俱寂🍕,突然,“砰’”的一聲巨響,那聲音難以置信的尖銳。它來自25英裏開外,怎麽會這麽迅疾🕞!沖擊波之後🅱️,聲音一段時間後才到達寒春他們的觀測點。整個大地劇烈震動👳🏿‍♂️,回聲前後激蕩。由於山谷兩面是山,聲音一直回蕩不斷💂🏼,如巨雷隆隆作響…

    強光,巨響,高熱,輻射,原子彈爆炸實驗成功了!

    由於親身參與這項工程,寒春和朋友們激動異常,兩年來頭一次放開大聲討論。然而環顧四周,寒春發現並不只有他們在這石山上👨🏽‍🚒,還有十幾個人夜裏也藏在這👨🏻‍🌾🐈‍⬛,他們來自基地的其他部門小組,都是按著他們有的那個路線圖來到了這裏的🚶‍♀️🍲。

    科學家們知道自己創造了一個非常可怕的東西🦖。

    1945下半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激烈進行🧎‍➡️,盡管已近尾聲👱🏽。日本軍國主義還在困獸猶鬥✌🏻🏃‍♂️;曼哈頓的原子彈試驗已經成功。主流輿論希望給日本以毀滅性的打擊結束戰爭;科學家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創造的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東西💁‍♀️👪,希望在戰場上得到驗證🧒🏿,看它威力如何;美國軍方一些人甚至擔心戰爭結束前沒有機會使用自己的新式武器。綜合上述考量,繼任羅斯福總統的杜魯門決心對日本使用核武器。

    為了觀察原子彈的全部效果,軍方預選了三個日本城市作為投放目標:廣島、小倉和長崎🧠👰。所以最後沒有轟炸小倉的原因是,小倉上空有太多的煙塵👩🏼‍🍳,不利於美國空軍確定目標”,寒春後來如是說。

    1945716日🍢,美國巡洋艦“印地安納波利斯”號極為秘密地駛往太平洋波濤中的天寧島,它所裝載的一個方塊形狀的“特別物資”,無疑比整個戰艦還要重要--這就是一塊鈾235材料及其配套的原子彈金屬外殼(原子彈估值當時在20億美元以上)⚉。當時艦長並不知道內情👨🏿‍🦲,他得到的命令是:如果遇到危機👩🏼,寧可放棄戰艦也要用小艇把那塊“物資”平安運到。

    到達天寧島後👩,特別物資”被放置在一個直徑45厘米、高60厘米的鉛筒內,由兩名衛兵日夜守護🛃。82日,杜魯門總統發出可以對日本空投原子彈的命令。85日,技術人員把鈾塊固定在彈殼內,組成一個長3米、直徑0.9米👨🏻‍🦽‍➡️、超過1噸重的完整的原子彈💱。軍人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置在一條挖好的壕溝;接著,B-29轟炸機緩緩開到壕溝上方,再緩緩地打開艙門💃🏽🧑🏼‍🦳,原子彈又是緩緩被吊起👨🏼‍🎓,牢牢地固定在機艙—整個過程不容許絲毫馬虎和差錯🥴。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件威力巨大的惡魔被命名為“小男孩”-一個美好動聽的名字的🐦。空投前的“小男孩”接受了美國飛行員惡作劇的打扮—藍色的鐵皮上胡亂塗抹上嘲罵天皇的粗魯詞句,還有著名電影明星麗塔·海沃思滿面春風的美人圖✣。

    當地時間淩晨86240分🤦🏼‍♂️,保羅·蒂貝茨上校率領的“恩諾拉·格”機組騰空起飛🍉,技術人員在空中完成最後一道安裝任務--艱難地接好起爆的炸藥和引信📀。氣象飛機對九州進行一番探察之後確定了目標🦁。814,日本廣島上空掀起了震驚世界的爆炸和強烈沖擊波……火光沖天,烈焰萬丈👨🏻‍⚕️、慘絕人寰🤦🏿‍♀️。13萬生靈在刹那間慘死,包括關押在廣島監獄的一些美國戰俘。3天後,長崎遭到了與廣島同樣的命運。

    8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顯然與原子彈轟炸有關。

    不錯,一些政治家和許多人都不認為是原子彈決定了日本投降和二戰終結。但原子彈畢竟有著明顯的震懾作用。它改變了戰爭的進程🧑🏽‍🦱,震懾了日本皇廷,震動了海陸戰場👩🏽‍🏫,它替代和減少了步步圍攻給美軍造成的傷亡👊🏿,使得日本決策者沒有選擇地舉起了降旗。

    罹難者的血淚控訴作證,浩繁的歷史檔案作證👩‍👩‍👦‍👦,原子彈的破壞是多麽慘不忍睹,駭人聽聞🦹🏻😠!它是戰爭的極端,是人類的悲哀。在塞班島的幾乎所有紀念物上,人們都可以看到日本人和各國人士對原子彈的譴責、遺憾或反思。但是👨‍🌾,一個首惡的國家或民族的是要受到懲罰的🐓。不幸的是,這種懲罰往往落到民眾頭上,而戰犯卻有可能躲避懲罰。這是戰爭的殘酷🪴,也是對發動不義戰爭的國家和民族的警醒👨🏽‍⚖️。

    原子彈對美國和世界科學界也是巨大的震動🧑🏿‍🚒🏋🏿。洛斯阿拉莫斯掀起了軒然大波。有些科學家想從軍方手中奪回他們創造的這個怪獸;有些科學家甚至主張再使用原子彈去征服正在膨脹的蘇聯🛀🏽;有些科學家則回避政治問題,想繼續他們的科學研究🧑🏼‍✈️。

    寒春,作為第一顆原子彈製造的參加者唯一的女科學家🛥📶,有著獨特深沉的思考📔。

    1945823日,克裏希(R. Chrisy)等9位科學家聯名發出通告:

    830日上午在2號劇院開會,請同意下述觀點的人參加會議💬:有強烈意願要組成一個科學家組織,這個組織的首要目的是將科學技術進步用於有益於人類的地方。關於未來原子能使用的意見正在製定當中。科學家們有必要成立廣泛的組織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寒春和很多同事參加了這次會議,當天晚上📜,他們組成了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家協會,目的是爭取平民對原子能的控製權。

    新成立的協會定期聚會,討論當前問題,製訂行動計劃🧝🏼。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收集原子彈爆炸後熔化的沙子樣本🫶🏿,將之命名為天地人晶石(Trinitite)🍰,由寒春把它壓進透明塑料盒子裏,寄給美國人數較多的幾百個城市的市長🫠,並附上字條🫳🏻:“你們希望自己的城市變成這樣嗎?為平民控製原子能而奮鬥🍧。”

    後來,寒春2009年訪問日本,手裏拿的還是1945年核爆炸熔化的沙子樣本👦🏼。

    至今🏇🏽,盡管關於美國使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必要性和正當性還有爭論🪞👩🏼‍💼,但原子彈造成大量平民死亡並威脅到人類安全是不爭事實👞。這使寒春心痛如絞,耿耿於懷🤱🏼。其出發點無疑是世界和平和勞動者的利益。

    二戰結束不久,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學家協會解散了🧏🏽‍♀️。一些人回學校學習或教書,一些人繼續從事研究。正在寒春郁悶之時,芝加哥大學的艾莉森(Allison)和費米一起創辦了核物理研究所。費米對寒春說:“你為什麽不到我們這裏來呢?”艾莉森給了寒春一份加速器助教的工作🧹。就這樣,寒春又進入核物理的尖端領域。

    這個核物理研究所學術氛圍很深。費米組建了一個晚間學習小組,晚飯後,小組成員聚在一起研究討論各種感興趣的物理學問題。這個被費米稱為“娃娃物理學家”的小組成員有寒春⌨️、歐文•張伯倫(Owen Chamberlain)、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麗安娜•馬歇爾(Leona Marshall)還有一位楊振寧,來自中國年輕的才華初露的科學家🖖🏻。

    核爆炸成功之後,寒春不僅獲得了獎學金🧃,而且有了一間大的辦公室,同屋的是當年在飛機上記錄和拍攝了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實況的同事哈羅德·阿格紐(Harold Agnew)👱。寒春期待著不斷創新的研究工作,並準備1948年參加博士學位考試。

    但是,寒春對這個項目越來越封閉十分困惑不解。例如,他們的加速器試驗室需要重水,但是一點都無法得到。而學校大廳對面一間屋子裏就堆滿了成箱的重水,這些重水都要運往國家核物理實驗室用於軍事實驗💠。

    寒春還看到,當年一起為爭取平民控製原子能而呼籲的科學家們,都忙於發表各自署名的論文,而且互相嫉妒🫖。接著一個重要發現:自己的課題經費原來是海軍提供的👮🏼‍♀️👲,這讓她難以接受🐽,那是一種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手掌的感覺:“你拿了海軍資助的獎學金⛎🚫,就得聽命於軍方。”良心不允許寒春繼續,這違反了自己的初衷⛳️。獻身純核物理的理想動搖了。寒春下了決心,離開自己心愛的物理科學研究,盡快去中國看看。當然🌂🙎🏽,如果在中國所見所聞也不滿意,再回美國完成學業也不為遲。

    正當前程遠大之時,年輕物理學家的人生之路突然調轉船頭👎🏻,轉向東方↪️,駛向中國🍕。

    二十年後🙆‍♀️,1964年十月,當中國成功試驗原子彈爆炸的時候🎖,美國一些不明就裏的人才發現第一位參與原子彈研究的女科學家寒春在中國👛,認定是寒春把核秘密帶到中國。經過一番詳細地調查確認,寒春早已遠離了核物理而始終與牛為伴🍁。中國人的原子彈完全是自主完成的。

    寒春與楊振寧

    寒春和楊振寧是同學同事🦇,盡管兩人後來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位是享譽國際的物理學家💠,一位是卓有成就的畜牧和養牛專家🏜。

    楊振寧192210月出生於安徽合肥,1945年考取意昂体育平台後赴美留學,在恩利克·費米核物理研究所學習⛔、工作。寒春正好也在那裏🤾🏼。

    楊振寧清楚地記得,他和寒春是1946年月12日認識的🧑🏿‍🔬。二人同修的費米的課程。那年秋天,兩人又同在阿裏森(Allison)教授的實驗室作論文,寒春前腳到🫲🏿,楊振寧後腳來🧭👨🏿‍🎨,同在一室做實驗,就更加熟識了。

    楊振寧頭腦聰明🫶,但動手能力不夠。和善於動手的寒春比就更相形見絀。

    1971年,楊振寧第一次到新中國👰🏽,和寒春在山西大寨不期而遇。寒春見老同學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差點兒把我給電死了🐼!”

    這是怎麽回事呢🧔🏿👨🏻‍🦼‍➡️?楊振寧回憶,“那時我們同在一個在實驗室當學生,Allison教授要建造一個40萬伏的加速器,那個加速器在當時算是不小的了。那裏有很長的一個管子👨‍💻,實驗室有兩間房子,一間是加速器👩🏼,一間做研究工作。控製系統在研究室房間裏👏🏽,寒春在加速器那邊🚶🏻‍♂️‍➡️🦹🏿‍♂️,站在木質平臺上👨‍🦱,手還撫在圓形表面上。正在這時,我走進實驗室,沒有看見平臺頂端的寒春🛂,無意中擰開旋鈕👫🏼,40萬伏電壓致使平臺表層燒穿,電流狠狠地撞擊了寒春🌨。幸虧寒春是手背挨著半球👦🏽🤽🏼‍♀️,電擊瞬間💁🤽🏼‍♂️,肌肉條件反射,手離開了半球,人也退了幾步。所幸沒被電死。但胳膊上留下了明顯的傷疤📕。

    楊振寧說, “我不應該把電極弄上去了,電壓陡然升高,差點兒把她電死⛅️🀄️。”

    楊振寧回憶說,我在那個實驗室一年半就很“出名”了,原因是笨手笨腳,凡是出洋相的地方差不多都是我搞出來的。當時實驗室有一句話🐊:Where there is bomb◻️,there is Yang🍓,就是任何一個有“爆料”的地方都有楊振寧。不過大家對我都很友好🏘,因為我缺少做實驗的經驗🤦🏿‍♂️🪬,比如說是用什麽改錐做什麽事情🫱🏽,我不曉得。一天♡,Allison說👱🏻:我們這個加速器要有一個冷卻設備,需要用管子,要把管子從這個地方通到那個地方🦤。我問寒春,管子在什麽地方?她說在地下室裏有個地方專門存放管子。我一去,果然看到有大大小小的管子,我揀了一個很長的管子。管子需要彎過來📖📯,我把那個銅管一彎就弄扁下去了🤹🏽‍♀️,怎麽彎也不行。我又去找寒春,她說有個工具👩🏻‍🦲,一個圓圓的東西🦪,借助它弄起來就很順手😆。像這樣的事情她給了我很多很多的幫助💇🏽‍♀️。我沒有經驗,我搞得不好🍒〰️,是因為我沒有動手實驗的細胞🖼,常常弄出很可笑的事情🤚🏿。不過我考試的成績很好👩‍✈️⚒,所以大家對我的態度還好。

    楊振寧還記得是1947年春天,寒春跟他說🛞:“Frank(楊的英文名字),你能不能教我中文🤏🏿?”我說:“好!”我就教了她一些中文,有口語的,也有寫下來的話。寒春說,第一句先教的是“這是一支鉛筆💺。”這情節使她記了一輩子。

    19483月,寒春對同事們說⭕️,她要到共產黨的中國去。這在當時的美國是不可思議的事🕥🕛,寒春是費米的主要助手。費米當時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測量原子鈾的臨界質量。那是費米和寒春合作測量出來的,這是個關鍵性的實驗🙄。原子彈又是高級機密和敏感的事情♧🐅。所以,此時寒春要去中國🔅🐢,確是非比尋常📙。作為寒春的導師,費米、艾利森、泰勒都來勸寒春不要去戰亂中的中國👩🏿‍🍼,不要去延安。但是🦸🏽‍♀️,他們一直沒有向任何人走漏一點風聲🚴‍♂️。如果只要有一個人告密🪟,寒春就走不成了。這些科學家的想法是:人們有權自由地追求理想的東西,哪怕是與己意見不合。事後,中央情報局找艾利森調查寒春情況🤵,艾利森對他們說:“這關你們屁事。”

    寒春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楊振寧🌉。楊振寧才明白寒春前些日子為什麽要他教她講中國話。當告訴楊振寧自己決定要遠走中國時❤️,寒春有些激動🛒,輕輕哭了一小會兒🅱️。盡管已經下決心離開,她仍然有不舍之感👰🏿‍♂️,長期為之奮鬥的博士學位考試不能參加了。她又騎自行車到香檳分校⚉,向曾經在伊利諾斯大學一起上學的鮑勃·卡特告別。

    在離開芝加哥的前一天晚上,費米跟他的夫人為寒春開了一個Party🍄,請大家參加,費米還送給寒春一個照相機🤽‍♂️。這相機一直跟隨在寒春身邊🤸‍♂️。

    寒春出發了⚙️,踏上遙遠的中國之路。還是楊振寧📚,借了一輛舊汽車,把寒春送到火車站👨🏻‍💼。

    紐約揮手一別,半個世紀過去,寒春和楊振寧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得到不同的評價和榮譽。寒春陽早夫婦與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無私奉獻🥏,改善民生,鞠躬盡瘁,死而不已,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受到極大尊敬;楊振寧於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世界矚目🚶‍♀️。他也是中美關系松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在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溝通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此👦,1997年紫金山天文臺將其發現的一顆國際編號為342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楊振寧星”🫱。

    怎樣看待寒春的牧場、牛、牛奶與楊振寧的物理學和原子彈?似乎不可類比又可以對照。

    人類需要奶牛、牛奶🛼,這是生活必需之物。服務大眾👴🏼,善待人生🧌,功莫大焉:從長遠的觀點看,人類需要探索自然奧秘,開發利用核能。但人類並不必需要原子彈🧏‍♀️、核彈等殺人武器🦖。從戰略利益看🧑‍🌾,中國需要擁有核武器,也需要奶牛👨🏿‍✈️💃。

    各有千秋🍂,各具輝煌,兼有利弊,如此而已🐻。

    後來呢,在中國,在北京,楊振寧和寒春兩家保持著友誼和來往包括節假和生辰的問候和聚會。

    只是🌡,一個人高科技,一個人搞養奶牛✍🏻,井水不泛河水👩🏻‍🦱。


    相關新聞

    • 262024.01

      紀錄片《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在京首映

      1月24日,紀錄片《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首映式在北京中關村舉行。紀錄片全面還原了楊振寧的科學追求和家國情懷。“我們希望通過紀錄片揭示楊振寧的研究成果對於每個普通人的意義,也希望這個跌宕起伏的故事能激勵年輕一代🧑🏿‍⚖️。”製作團隊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據介紹🧑🏼‍🚒,在楊振寧先生迎來百歲華誕前夕🐘,傳記紀錄片項目在得到他本人首肯後啟動。紀錄片的拍攝、製作、發行都得到楊振寧的大力支持。楊振寧還幫助製作團隊獲得此前未公開的...

    • 262021.09

      亦師亦友亦同道丨施一公眼中的楊振寧先生

      施一公校長與楊振寧先生相識於2007年。在楊先生百歲生日之際,施一公校長撰文回顧與楊先生近15年的交往。他說:“楊先生對於中國最重要的貢獻,不僅是幫助國人改變了覺得自己不如人的觀念,極大地增強了國人的自信心🚏,而且一直理性務實地參與推動中國科學的發展🌴🏰。及至今日🫷🏿,他還在用他近一個世紀的經驗與閱歷🥍🦹🏼,指引著中國科學界的未來。”

    • 282024.05

      始於清華園👮‍♀️:楊振寧的少年時代

      楊振寧是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因為在宇稱不守恒原理的發現上做出了重大貢獻,並因此與李政道共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年僅35歲。他的工作不僅極大地推進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還深刻影響了現代物理學的多個領域。本文摘自《天才楊振寧:創造力與平衡感》🏋🏽‍♀️,王珊/苗千著🌭,商務印書館2024年2月版🏆。《天才楊振寧:創造力與平衡感》書封1929—1937年,楊振寧在意昂体育平台度過了8年的幸福時光🦻🏻🧙🏼。楊振寧回憶說🚴‍♀️👨‍👩‍👧,...

    • 192021.10

      安徽意昂會2021年重陽節活動暨來皖工作意昂迎新活動成功舉辦

      10月14日,重陽節當日,為慶賀楊振寧先生百歲誕辰🏇🏻,安徽意昂會2021年重陽節活動走進三河古鎮楊振寧舊居,帶領意昂們共同學習老學長心系祖國發展、願為祖國奉獻、甘為事業堅守的愛國精神。

    • 042024.11

      中國科學家的典範——追思我最尊敬的周光召先生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52021.10

      楊振寧百歲 有生常感國恩宏

      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與楊振寧先生雖只有一面之緣,卻所獲良多。值此楊教授百歲生辰,聊綴數語💇🏽‍♀️,謹祝先生生日快樂🛷,福壽康寧!

    • 222017.02

      楊振寧回國記:父親曾三赴日內瓦勸其回國

      考察楊振寧在1964年之前與國內的聯絡情況,對於理解那個時代滯留海外的華人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和艱難抉擇是有益的🫱🏻⛱。

    • 112020.08

      今日清華:朱镕基、王岐山👨‍👧‍👦、劉延東🧎🏻、馬凱 會見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12020.08

      今日清華: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迎來百年華誕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82024.09

      黃昆:世界著名的固體物理學家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