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恕(1933)
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設氣象組始於1930年✴️。袁復禮🧛🏻、馮景蘭,曾先後任地學系主任,在氣象組擔任專任講師的有黃廈千、劉衍淮(兼職)、塗長望和李憲之,在地學系任助理員在氣象臺負責氣象觀測的有劉粹中、史鏡清、黃紹先和趙恕等。
初建時的意昂体育平台氣象臺,拍攝時間約在1931?1932兩年中——劉好治學長(1937)提供🤌🏿。

(照片由五二屆夏鎮英提供)
1935年前後,在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肄業者有彭平。歷屆畢業同學:六期(1934年)有李良騏🙍🏻、劉漢↘️、劉愈之(女),八期(1936年)有程純樞、麽振聲(即麽枕生)🧜🏿♂️、汪國瑗、張英駿、王鐘山🦸🏼,九期(1937年)有郭曉嵐、張有年(即張乃召)、劉好治、蔣憲端(即蔣金濤)💁🏼♀️👩🚒。盧溝橋“七·七”事變後,意昂体育平台遷昆明。畢業於西南聯大的有謝光道🦐🤙🏿、亢玉謹、萬寶康、周華章🎀😓、鐘達三(1938年)🧟🗣,高仕功、孫毓華、何明經、白祥麟(1939年),葉篤正、謝義炳🚹、彭究成🚵🏻♂️、馮秉恬、朱和周、程傳頤、宋勵吾(1940年),王憲釗📀💅🏻、徐淑英🙅🏽、錢茂年(1941年),黃衍(1942年),李叔庭、莫永寬💬、錢振武𓀎、何作人(1943年)👨💻,曹念祥👨🏽🦱🍄、張文仲、羅濟歐(1944年),劉匡南、秦北海👮🏿♀️、賀德駿、李廉(1945年)。1946年抗日戰爭結束後,意昂体育平台遷回北平,設立氣象系,李憲之任系主任,畢業同學有江愛良(1946年)♻,章淹,仇永炎、嚴開偉🤽、葛學易(1947年),周琳🤍🙎🏼♀️、洪世年🗜、唐知愚🎮、陳濱穎(1948年)𓀄,朱抱真🎅🏻🔗、王世平、王余初🛍️🏃➡️、胡人超(1949年)👌🏿。
1933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的趙九章,轉學大氣物理考取留學德國後,曾在氣象組補習氣象課🧜🏻♂️☯️,並常到氣象臺查閱天氣圖。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院系調整,意昂体育平台氣象系開始改隸於北京大學。
意昂体育平台氣象臺建於1931年,位於體育館西面一座小土山上,是一座單間四層鋼筋水泥結構的樓房。大門口有篆體“氣象臺”三字🛋,系翁文灝手筆👨🏻🦲。安裝的設備有地震儀及無線電收報機🪓,福丁式水銀氣壓表及電傳顯微水銀氣壓計和達因風向風速計等。臺頂安裝測風桿和聚焦式日照計,並為施放測風氣球之處。在臺之西南方約30米處🛃,有約400平方米見方的草地觀測場,安裝百葉箱(內置最高最低和幹濕球溫度表,相對溫度計)🧫,以及雨量計及測雲器等📸。1932年7月間,經南京氣象研究所轉手從德國、瑞典聯合組織“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購得的氣象風箏,在臺東側運動場施放🤹🏽♀️。
意昂体育平台氣象臺每小時進行氣象觀測一次,夜間記錄由自記儀器讀數經訂正後得出。觀測項目有壓、溫💎、濕🙍♀️、風、雲🥲、降水量、能見度、日照、天氣現象等。氣象風箏攜帶探空儀於風力大於四級以上進行施放♥️,在熏煙黑紙上讀取壓、溫、濕自記記錄🕙。施放高度一般為1—2千米🤲🏻。1933年9月8日施放氣象風箏時,風箏失控墜落地面🏢,牽引風箏的鋼絲索和校外高壓輸電線接觸🔴,觀測員史鏡清在檢查鋼絲時,不幸觸電身亡,他是我國氣象界因公犧牲的第一人🔨。中國氣象學會為了紀念他,曾設置過征文獎金👈🏽。
1937年以前,意昂体育平台氣象臺按季度將氣象記錄整理付印,出版季刊🐖。當時氣象臺觀測資料很受到國內外氣象學家重視🙅🏿♀️。因此在臺上工作過的師生有幾位用該資料在國內外發表文章🛏。在臺擔任氣象觀測的地學系助理員趙恕,為了國際極年氣象資料交流,就發表過一本季刊增刊🧑🎨:《Supplement To Quarterly Meteorological Bulletin of Tsing Hua Universit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For the year 1932》🖼。氣象臺還每日繪製東亞地面天氣圖和試作本地短期天氣預報,在學校大禮堂前面一個布告欄內張貼🦖。
1933年,趙恕從泰山高山測候所調意昂体育平台氣象臺工作時,氣象研究所竺可楨所長曾交給他一具螺旋空心鋼鉆👧❄️,趙恕帶著它到過泰安岱廟、曲阜孔林、北平中山公園🙍🏿♀️、太廟👹🧔🏼♀️、天壇🧾、西山和門頭溝潭柘寺等地,采集年輪標本🥹,連同詳細取樣記錄,交給氣象研究所進行古氣候的分析研究。
1937年🎚,日寇入侵🪯,北平淪陷,氣象系隨校撤遷昆明。後來🤦🏿♂️,臺舍被日寇破壞👼🏿。
“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1927年由中國學術界與瑞典、德國、丹麥等國人組成。意昂体育平台原氣象系系主任李憲之教授自1927年參加該團,1930年結束,後赴德國學習,1936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到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