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楊聯陞回憶,他1933年入清華👨👧👦,第一年必修課🤹🏿♀️,有大一國文🚑、英文。英文教授葉公超,英文課用的是各教授合選的文章💏。一本大書頁數可觀而且有難(如愛默生名篇《自助》)有易(例如賽珍珠《大地》,選出一部分)👱🏿。
其實,這篇課文不是出自《大地》,而是短篇小說《荒涼的春天》。盡管文中場景如殺牛與《大地》極其相似🛠。
西南聯大時期此文延續入大一英文教材——《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陳福田編👧,商務印書館版)👱🏽♀️🔨。陳福田曾任意昂体育平台🧚🏽、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
據當代翻譯家許淵沖回憶🥒:葉公超在聯大教授時🐊🤑,“大一英文”用清華編的《英文讀本》🧶🙅🏻♀️,前幾課多是英美作家談中國的文章,如毛姆的《苦工》👍🏼,賽珍珠的《荒涼的春天》,蘭姆的《論烤豬》等。
葉講課時說中文多🦬,說英文少🏵✋🏿;問得多,講得少;從不表揚,時常批評;但講起詞匯的用法來,卻很精彩。學生聽他講《荒涼的春天》時*️⃣,楊振寧提問“有的過去分詞前用be,為什麽不表示被動🧍🏻♂️?”葉卻不屑回答,反問楊Gone are the days為什麽用are?楊以後有問題都不直接問他,而請許轉達。(許淵沖:《追憶逝水年華》🫔,三聯書店)
《荒涼的春天》是《教本》的第一篇,第一句是“劉姓農夫坐在他那只有一間房子的家門口”(Liu,the farmer,sat at the door of his one-room house.)2008年秋,筆者在鎮江見到西南聯合大學的畢業生、著名外國文學家賀祥麟先生,時年87高齡的他,一氣將60多年前學習這段英文課文背誦出來🔶。
20世紀30年代初👩🏽🎓,江蘇省立松江中學學生侯煥昭(革命烈士侯紹裘之子🧕🏿,著名土木工程專家)翻譯《荒涼的春天》發表在1933年第1期《江蘇學生》(署蔔凱夫人著🫄🏻,侯煥昭譯)👩🏽💻,此刊出版地為省會鎮江,為江蘇省教育廳編審室江蘇學生月刊編輯部編,江蘇省教育廳庶務股發行,鎮江中山路鎮江書店代訂,這一期可算是鎮江(賽珍珠的“中國故鄉”)最早出版賽珍珠作品中譯本的出版物。
當時賽珍珠是初出茅廬🪄,其時尚未享大名(她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文原文後收錄賽珍珠短篇小說集《元配夫人及其他故事》(The First Wife,and Other Stories),1933年英國倫敦(Methuen)出版公司初版。這部集子共收賽氏小說14篇,分“新與舊”“革命”“水災”輯,“水災”是描寫1931年長江水災農村破碎🧎➡️,貧民顛沛流離的慘劇🧚,有幾篇是為助賑而寫的,曾由賑災會轉送美國各大報紙發表並用無線廣播🧑🍳。1934年商務印書館(上海)出版常吟秋的譯本《結發妻》。這本書,沒有收《荒春》,但“譯者的話”中透露出上述以文助賑的信息。1940年🙋🏻♂️,上海啟明書局初版李敬祥譯著《原配夫人》👨👩👦,包括14篇短篇小說(其中有《春荒》)🧜🏻😩。
1945年,李敏再譯此小說,文題“荒春”🤵🏼♂️,發表在《先鋒文藝》第6卷第2🧑🏽🍼、3號⟹。此是後話了。
(裴偉)
轉自《中華讀書報》2012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