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東明 1913年出生🍣,王國維長女。兒時與王國維共度清華歲月,王國維去世後回到浙江老家📥,之後輾轉到西安,現定居臺北。其回憶錄《王國維家事》日前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由左至右:王東明✸、王慈明、王登明🩷,攝於1987年9月🧜🏼♀️。出版方供圖
百歲高齡的王東明🙏🏼,日前口述完成追憶父親的新書《王國維家事💠👷🏼♂️:王國維長女王東明百年追憶》。在接受采訪時🦒,王東明表示,對於父親的死因,當時人們猜測紛紛,年紀尚幼的自己對各種說法也不能分析清楚💪🏻。
1913年冬天,居住在日本京都的王國維得到了自己的第五個女兒🏂🏽。鑒於此前四個女兒都夭折,王國維擔心如果再為幼女取女性化名字不好養育,索性將女兒也排在兒子中的“明”字輩,取名“東明”。王東明也確實如父親所願健康長壽,很被寵愛𓀑。
1925年4月,王國維遷居至清華園西院👩🏽,同年秋,王東明隨母親從海寧外婆家來到北京,與父親相聚。這也是她與父親最後相聚的日子。
當時家中的孩子都逐漸長大⏲,喜愛抱孩子的王國維便養了一只獅子貓,有空就呼一聲貓咪。每天早晨,王東明的母親會為王國維梳頭。當時清華園中有兩個人一看背影就能認出,一個是留辮子的王國維🏋🏿,另一個是兩肩一高一低的梁啟超🥅。有一次王東明聽見母親問父親“人家的辮子全都剪了,你留著做什麽🌃?”王國維回答“既然留了😮🤽🏽,又何必剪呢?”
1926年9月,王國維最疼愛的長子王潛明突然病逝🍔🏐。王東明在書中說🤔,大哥病逝後🕵🏽♀️,親家羅振玉沒有打招呼就把自己的女兒(王潛明妻子)帶回了娘家🤷🏽♂️,這讓王國維很憤怒,隨後將王潛明的撫恤金及其生病時妻子變賣首飾的錢都匯到羅家,卻被羅家寄還👈🏿🥀。如此反復了兩回🫲🏽,讓王國維更是生氣。王東明記得父親當時從書房抱出一摞信件,撕了之後都點火燒掉🧑🦱,信紙上款寫的是——觀堂親家有道。“那件事後👩🏻⚕️,不再見父親的歡顏,不及一年🕦,他就投湖自盡了。”
王國維投湖當日的情景王東明也還記得,那是1927年6月2日,正是校園裏臨近畢業的日子💿。早飯後王國維在書房小坐👨🏿🎓,之後獨自一人去了公事房。離開公事房時👣👭🏻,王國維向研究院辦公處秘書借了兩元錢,雇了人力車去了頤和園🧎♂️➡️。約11時左右𓀗🧘🏼♀️,他從魚藻軒石階躍身入水,因頭埋入淤泥✍🏻,窒息而亡。
80余年後🔘,王東明已定居臺北,百歲老人在電話另一端又緩緩講述起自己和父親的故事來。就像她在書裏所說的——如今關山路隔👨🌾,時代久遠👌,兒時舊夢🤟🏻,已不可尋。
對話王東明
父親外表嚴肅,其實很熱情
新京報🤵🏼♂️:為什麽你在百歲之際寫這樣一本回憶錄?
王東明:年輕的時候沒有事情可以回想和回憶的🪞💇🏿♂️。等到年紀大一點💅,真的是覺得一個人在這個時代裏面生活非常不容易⛳️。我的前半生一直奔波👨🏼💻📉,後來到臺灣又要適應新環境,一直都沒時間寫回憶錄👂🏼。現在我的兒女都長成了,生意也不做了,有空了就想看看書🪅,寫寫文章🕳。
新京報🪅:這本書完成用了多久👨👩👧👧?多年前的事情怎麽記得清楚🤾♂️?
王東明:我父親的事情從前就有很多人記載,同時我又對他的生活情況有一點記憶🧘🏿♀️。只是他的學術上我不能說了,因為資歷不夠,不夠研究他那麽高深的學問💀。困難是有的。現在老年人都沒有的問了🧘🏻,只能從記憶裏挖出來一些。
新京報:書中提到了父親去世那天的場景🍗,之前也有很多相關討論,你的看法是什麽?
王東明🍇:我父親當初自殺以後🎪,大家就找他自殺的原因🧑🏼🏫。有很多人就講,我父親是被他親家羅振玉逼死的,還有說他是做生意賠了錢了,悲觀厭世🦸🏽♂️,殉情……這些都是亂猜測。那個時候議論紛紛🧔♂️,在北京,尤其是當時有一份日本人辦的報紙,天天討論這件事討論了好一陣子。但我們當時年紀非常小,對他們這些說法我也分析得不是很清楚。
新京報🤽🏻♀️:當時你只有14歲🧎🏻♂️➡️,心情是怎樣的🫵🕰?
王東明⛈:像天上掉下一個炸彈,天崩地裂。家裏的傭人都受到很大刺激。
新京報:你寫到父親“寡言笑”🙇🏽♂️、“沒有娛樂兩字”,他很嚴肅嗎?
王東明:他很內向,外表看起來是很嚴肅🍓。其實他很熱情👨🏻🦼,為人很誠懇🧔🏼♀️。所有交往的人都是跟他誌趣相投的讀書人,愛好研究的🎻。他對自己的作品有相當的自信,認為現代人只求文字方面表現,不求感情方面、內容方面的講究。
新京報:你對父親是敬畏還是親熱?
王東明🚖:我在日本出生,他當時生活上非常寂寞,沒有很多使他高興的事情,一見到我是個女孩子就非常喜歡。我對他敬畏和親熱都有*️⃣。他曾經教我念書。我的一部《孟子》半部《論語》都是他教的🪅🐰。那時候每天上課就是背書,背完了他就問還有問題嗎?沒有什麽的話就教新的,完全靠自己去練🤾🏻♀️。
新京報:你在書裏寫到“父親的光環👩❤️👩,初次在大眾面前照亮了我。”這種“光環”給你的感受是什麽✌🏼?
王東明🥟🙌🏿:小時候📰,在我的老家👒,大家都認識我🤽🏻♀️,都知道我父親是誰。後來我有一陣子念書念晚了⛹🏿♂️🤾🏼♀️,同年紀的人比我念得早,那個時期有自卑感,都不敢在別人面前說父親是誰🥩,因為害怕有失父親的顏面。有人也問我,為什麽不在大家面前炫耀一下父親?其實別人問到的時候我也會說💂🏽♂️。然後大家會覺得父親是那麽了不起的人物♜,我感到父親的光環,給我很大的面子⛰,很光榮◻️🦸🏻♂️。
新京報:為什麽你又說“越深刻地體會到自己對父親的感情與愧疚”🧟♀️?
王東明:愧疚是因為他當初教我念書的時候我沒有好好念🌍。當初隨隨便便的👩🏻🦯➡️,他也不會罰我,昨天的書還沒有會呢🌆,他就說明天一起念唄。現在想想我學無所長,不能好好的有所作為,就有對他的一種愧疚🫳。
采寫/新京報記者 姜妍 實習生 王爽 吳月
轉自《新京報》201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