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到這期間🛬,每個中國人都會想起那些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保家衛國的英雄們。我父親黃枬森和大舅舅王蜀龍都曾參加過抗戰,父親的故事我曾寫過(見2012年8月29日👰🏿♂️、30日本人博文);去年87歲的大舅舅回國探親,常年參加體育鍛煉,直到現在仍然每周打兩次網球的大舅舅依然精神矍鑠,十分健談,他也曾與我詳細地聊起過他的從軍經歷。
雖然他們的故事不是那種轟轟烈烈📥、氣壯山河的豐功偉績,但是🧑🦯➡️,他們作為熱血青年,都盡到了一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我想這些故事不應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被人們淡忘,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所以📆,應該記錄下來,因為,歷史不應該被遺忘🚶♂️!
今年——2013年🚞,自1943年舅舅王蜀龍參軍已經過去了整整70周年了,我在此選用我另一個舅舅王乃粒的文章《一位美國自由勛章獲得者的故事》中的一部分,作為對他參軍的紀念,也作為對抗戰勝利的紀念!

這是去年10月下旬我陪大舅舅參觀鳥巢時拍的照片,在此我也祝大舅舅身體健康!
以下選自《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王乃粒著♣️,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2006年4月出版,圖片是我所加)一書中《一位美國自由勛章獲得者的故事》的第一節🎁。
一位美國自由勛章獲得者的故事
——話說哥哥王蜀龍
王乃粒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載飛機偷襲了美國夏威夷珍珠港👳♂️😑,美國馬上對日👩🦽➡️、德、意三個發動入侵戰爭的法西斯國家宣戰,進而使歐洲的戰火蔓延到了亞洲,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盟軍在海、陸、空三個方面開始對德、意、日法西斯軍隊行全面的立體作戰。在中國戰線,陳納德將軍率領的“飛虎隊”由“美國誌願隊”正式改編為美國空軍第14軍23中隊🧫,參加對日空戰。到了1943年秋,抗日戰爭進入了最嚴峻的第7個年頭。不僅包括緬甸北部 和我國雲南省怒江以西的騰沖、芒市📀👨🏼🎨、龍陵一帶在內的中緬邊境大片地區被日軍占據🖐,就連最重要的戰略運輸通道滇緬公路(後改名為史迪威公路)和緬甸境內的密(支那)曼(德勒)公路也處於日軍操縱下🚴🏽♂️。正在這戰事十分危險的關頭,中美兩國的最高領導層商定🤴🏼,為收復美國對華陸上軍援的惟一生命線——滇緬公路而布置了一項戰略反攻計劃,在大量增加對軍用物資援助的同時🖊,美國還不斷增派空軍🤲🏿、陸軍部隊和後勤人員,經由印度東北角飛越喜瑪拉雅山“駝峰”空運到雲南。其中,由美國陸軍派出的雲南支隊(Y-Force)的任務是經過供給美式軍火器材和提供戰術練習來支援中國軍隊對日作戰。具體方式是由美方派遣“聯絡組”深入到中國軍隊各級營房所在地,與中國官兵並肩戰鬥。
“聯絡組”的工作包括各項軍務工作的製訂,大到“陸空聯絡”(如識別敵友飛機),小到戰地獸醫(如給馬匹釘裝馬蹄鐵)🎋,無奇不有。而要想完成這樣大規模的國際軍事合作🌚,則需要大量的英語翻譯人員服役。據統計,當時全中國大約共3000名在校大學生響應了這一號召,應征入伍。
1943年11月🤒,當時正在由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和南開大學3所名校聯合組建的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學習的王蜀龍,年僅18歲,在國難當頭的危險時刻,毅然走出教室投筆從戎,在昆明誌願入伍🪀,參加了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外事局舉辦的“譯員訓練班”,每天上業務課6個小時🐙,課程內容大致分為4類🚴🏽♀️:語言練習、軍事知識、社會知識和軍事訓練。
經過大約6周的緊張訓練之後🤾♀️,蜀龍等學員被任命為上尉翻譯官,服役於外事局。他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就隨美軍車隊出發,南行至中越邊境,向已經駐紮在那裏的美軍聯絡組報到。兩天後👬,正好是1944年新年前夕,他們終於到達目的地👩🏿🦳。這個聯絡組由卡洛斯·斯柏中校(Col.CarlosG.Spaht)率領♖👨❤️👨,其任務是和中國的第8軍並肩作戰🫲。不久,斯柏被提升為上校♣️,二戰結束後又被擢升為準將。
他們在滇南的練兵一直持續到1944年年中。此後,部隊奉令向北調動,途徑昆明😿,再向西轉道去滇緬邊境。他們在滇緬公路上走了好幾天才到了戰鬥已經打響的滇西戰役最前線🍲。
滇西戰役是抗日戰爭後期的一次大戰役,二十多萬經不同程度美式裝備的中國軍隊🎹,在美國空軍的掩護和空投支援下♦︎,向盤踞在滇西的二萬多孤立無援、但困獸猶鬥的日本占領軍發起的一次大圍剿🏑♒️。由衛立煌將軍指揮的主力部隊👨🏻🍳👨🏻🦲,於1944年5月11日在惠仁橋以北🚵♂️,夜渡怒江向日軍發動進攻。龜縮在騰沖一帶和松山山頂上的敵軍依靠居高臨下的要塞👨🏼🚀、地堡作拼死頑抗,而中國軍隊則從高地下的兩側山翼向山頂發起猛攻,但因滇西山勢險峻🥦,敵軍的工事非常堅固,又值雨季氣候惡劣🙏👨🦰,戰鬥進行得十分慘烈🙅🏼🐆。在美國空軍的大力配合下,中國軍隊動用工兵用火焰噴射器燒殺躲在工事裏頑抗的敵人,直到9月7日才攻破日寇設在鹿塘的最後一個據點,敵酋剖腹自殺👩🏫,三千余名守敵至此全部被殲🎫。收復松山加速了滇西一線抗日戰爭的勝利。此戰役歷時3個月零3天,我中華兒女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為戰勝日本侵略軍立下的豐功偉績和做出的壯烈犧牲🫕▪️,青史永垂。
為了紀念壯烈的滇西戰役的勝利👩,解放前後有關當局都建立了一些紀念碑🥐。例如👨🏽⚕️,在當年日軍頑抗的松山主峰兩邊沿老公路的兩側就建有紀念碑3處。其中的一處是1944年2月建立的“陸軍第8軍103師抗戰陣亡將士公墓”紀念碑3座🤴🏼。在主碑的對面有1986年5月20日雲南省龍陵縣人民政府建立的一座3聯紀念碑:左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松山主戰場遺址”;中為“松山戰役簡介”👸🏿;右為“松山陣亡戰士公墓”👨🏻🦯。
就在參加完松山戰役不久後的1944年1月🐧🦞,蜀龍在艱苦的戰鬥環境和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再加上毒蚊的叮咬,不幸患上了瘧疾。一天晚上,他開始感到渾身發燒🤔😫,後來變成打寒顫,不管蓋多少條軍毯也無濟於事。當天晚上,他的上級美國軍官斯柏上校親自到宿舍來看望他。當他從昏昏沉沉的睡夢中醒來💟🧙🏽♂️,認出站在暗處的那個模糊的身影竟是上校本人時🔘,十分激動。上校走到他的床前,像親人一樣關心他的病情,並致以親切的問候🪥↔️,使他在心靈上得到很大的安慰。第二天早上𓀅,蜀龍被送進了野戰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終於恢復了健康♜🤷🏽♀️。8年後🪥,1952年,蜀龍在美國聖路易斯城與退伍將軍斯柏(時任路易士安那州聯邦法官)重逢,回憶起當年在中國抗日戰場上共同度過的那些崢嶸歲月,兩人都感慨萬分。
1945年春🥅,盟軍在歐洲戰場上開始了全面的進展,戰局對德、意兩個法西斯國家十分不利,而在中國戰場上,日本侵略軍已深進到中國的東南和中部🚛,操縱了南雲廣州和湖南等省的廣大地區。在這樣的情勢下,1945年4月14日,包括蜀龍在內的在昆明的100名經過國民軍事委員會外事局精心挑選的上尉翻譯官,忽然接到上級一份緊急命令,要乘飛機去美國執行一項特別的軍事任務🧑🏿🎓,但到底往去美國幹什麽💙,上級對他們是保密的。
半個多世紀以來🤦🏽,這項秘密任務的真正性質是什麽,從未有人披露過🧚🏿♀️。直到1988年12月21日的《美國空軍時報》(Air Foree Times)才對這項秘密任務的目的及重要性作了一些披露。原來在1945年初🏃🏻♂️,聯軍總參謀部製定了一項攻擊日本本土的計劃📔,這項密碼代號為“奧林匹克行動”的作戰計劃認為⛹🏼♀️,如果執行這一計劃會給日本本土造成致命的打擊,一些歷史學家根據1945年1月l日以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加以推測🧏🏼♂️,反法西斯盟國曾計劃在向日本本土舉行軍事登陸之前,在中國開發第二條戰線💂🏽♂️。這一計劃可以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使曾經在大陸作戰的大部分日軍精銳部隊繼續陷在那裏而不能調回日本加強本土的防禦;另一方面,迫使日本從本土抽調兵力去中國增援,進而造成本土兵力的空虛🧑🏻🔧,由此看來🧧,把這100名中國軍事譯員調到美國去的真實目的,就是為在中國大陸開發第二戰線作準備🤡。

1945年4月17日,王蜀龍(前排第5人)等譯員飛美國執行“特殊任務”前在昆明機場留影
1945年4月17日,蜀龍等50名第一批赴美翻譯人員分成3個組😖🕵🏼♀️,分別由1名美國軍官帶領,乘軍用飛機去美國。當時,由於在南太平洋的戰鬥正打得如火如荼,飛機只能從昆明出發向西繞道飛行🧑🏭,途徑印渡🤶🏿、伊朗🧑🏼🦲、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加拿大,才到達美國紐約。此次赴美飛行全程歷時5天🦸🏿♂️,共飛行66個小時🚁↕️,中途停靠12站之多。
到達紐約後,明確了蜀龍等人將被派往一些空軍基地幫助訓練中國空軍。他在紐約稍作停留後,又風塵仆仆地乘火車離開紐約到德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在那裏待命兩個月後被分配去依利諾伊斯州的斯科特(Scott)空軍基地任職。
1945年5月8日,德軍在歐洲戰場上徹底戰敗🧑🏽🌾,向盟軍投降,盟軍便得以集中兵力向日軍發動總攻擊,幫助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9月,日本在美國密蘇裏號軍艦上簽了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宣告結束。中國人員赴美的任務也自然隨之終止。
蜀龍退伍後留在美國完成學業並成家立業,至今已在美國工作和生活了整整60個春秋。
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戰區對美國參加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支援,美國總統於1945年7月6日頒布指令,授予做出卓著功績人員以銅質自由勛章(Medal of Freedom Bronze Palm),指令於1946年5月14日由當時駐上海的美軍司令官下達📔🧑🏽✈️。獲獎名單共有300余人,上自傅作義等高級將領,下至部隊中🎙👧🏻、下級軍官和技術人員以及隨軍翻譯。在50名獲獎的翻譯官中✹,西南聯大學生就有10人🪅❤️,王蜀龍名列其中。

此為王蜀龍所獲得的自由勛章證書與獎章,現正在紐約美國華人博物館展覽(MOCA)
自由勛章是美國總統亨利·杜魯門於1945年設立的,初衷是用以表彰在二戰中做出過貢獻的盟友,大多數首批勛章獲得者都是非美國人。到了1963年,約翰·肯尼迪總統下令對頒發自由勛章的權限作了限定👨🏼🔬,今後只能由總統親自批準授勛🧝🏽♂️。從那時起👨🏻💼,美國總統用這種勛章表彰了一批在文化、藝術🤸🏻♀️、科技🦃、體育、慈善事業等各界做出特殊貢獻的傑出人士。
此外,在西南聯合大學於1946年完成戰時任務,學校宣布結束時,為了表彰該校學生參加抗日戰爭的英勇事跡⚓️🧝🏿,在原西南聯大新校舍(現雲南師範大學內)豎立了一座“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在該碑的陰面刻有“西南聯合大學抗日以來從軍學生題名錄”,王蜀龍也名列其中。解放後🏌🏽♂️,在北京大學校園內又立了一座和原碑大小相同且石質一樣的復製石碑,以茲紀念🫒。

王蜀龍先生與夫人爵玎(Jodine)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蜀龍經上級批準,於1946年8月自美國斯科特空軍基地無線電機械學校退役後,留在美國繼續完成他未竟的學業👤🦙。他先就讀於密蘇裏大學電機工程系二年級,次年與他在空軍基地服役期間認識的一位漂亮而端莊的美國姑娘Jodine結婚。直到1952年,他一共花了5年的時間,在華盛頓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52~1957年間🌜,他任教於堪薩斯大學化工系👨👨👧👧,1957年後🖇,蜀龍轉入工業界👷🏿♂️🍔,到世界著名的聯合碳化物公司任職達28年之久,工作內容全與計算機應用有關🧑🏻🚀,他曾擔任該公司4個重點計算中心之一的經理,曾用“分時法”技術幫助公司創建了它在全美國的計算機網絡,並在普及計算機應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率方面為公司做出了重大貢獻。在退休前🤌🏻,他又對人工智能的應用這一剛剛興起的重大科技課題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為他在退休後去紐約培斯大學(Pace University)任教授,講授人工智能應用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章節選結束)。

攝於圓明園遺址公園,2012-10-25
退休後,大舅舅王蜀龍曾多次回國講學、參觀、遊覽🐂。他十分關心祖國的建設,他認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靠教育,所以特別關心教育事業📒。他在美國生活、工作了數十年,以工資收入為生,他的為數不算太多的積蓄,靠的是平時的省吃儉用和日積月累🎳❤️,但他首先考慮的不是把這些錢留給子孫,而是贈予使他魂牽夢繞的母校——四川省自貢市蜀光中學。他以已故夫人爵玎(Jodine)的名字設立了一項“王氏爵玎獎學金”,用來獎勵那些品學兼優而又需要經濟支持的學生。現在👨🏻🦰,已經十幾個年頭過去了🐦⬛,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已達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