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柴金如:翠湖三人屋

2008-07-17 |

柴金如    

  抗戰後期,林語堂從美國回到昆明西南聯大🧫👴🏿,看望當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的同學和同事。那次林語堂到聯大👤,給大家講了一次話,其中有兩句話在師生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句話是“不得了”,另一句是“了不得”。第一句是指物質上👨🏻‍🦰,第二句是指精神上🦹🏽。這是對當時聯大的高度概括🤽🏽‍♀️,也是對當時聯大師生的高度贊揚。話說得很幽默,也很深刻。    

  進了新校舍,一棟一棟用鐵皮做屋頂竹泥砌墻的教室赫然映入眼簾,好窗戶有窗格而無玻璃,甚至沒有完整的窗紙,冬天的風呼呼地從這邊的窗戶吹進,又從另一邊窗戶吹出。教室的地是不平坦的土地,學生坐的右邊有寫字板的木椅不整齊地擺放著。冬天上哲學課時, 金嶽霖 教授講起“三段論”來不時要扭動他圍了好幾圈毛圍巾的脖頸,實在不耐煩了,他會半笑地說一句🌤:“我一忙小動物就活動起來了。”上經濟學課時👨🏼‍🎤, 陳岱孫 教授不管窗紙被風吹得多麽響,他只管擺著一副嚴肅的面孔講他的“邊際效用”。“第一碗肉效用價值最高,第二碗肉還很高,第三碗肉……”這時同學們的嘴裏流不出口水來🕥,肚子裏卻咕咕地響個不停🤦🏻,只是風吹窗紙的聲音蓋過了咕咕聲。你要是到食堂去看看,同學們在飯碗裏仔細地揀著小石子,那紅石子幾乎染紅了米飯🧑🏼‍🌾。你再註意看看學生們🛥,盡管肚子餓得咕咕叫🤹🏻‍♀️,卻沒有一個人大口吃菜大口咽飯的。往新校舍西邊走走,一排又一排的學生宿舍擠在一起,茅草屋頂和灰色的竹泥墻,裏面一個擠一個的雙層鋪,中間放著搖搖晃晃的長木桌,剩下的地面僅能供人走過💆🏼➜。你要是看到 華羅庚 教授到學校去,當時他的腿還沒有條件治療🥃,一腳東倒一腳西歪地走著,叫人看了為他難過𓀗🙋🏻‍♀️。就是在這樣的物質條件下教授們盡心講課,學生們用心聽講。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一代又一代國家棟梁👉,就這樣培養出來了🐎,就連日後的諾貝爾獎獲獎人也培養出好幾位👡⛹️‍♀️。    

  我不能忘記這所大學,它確實既不得了🛖🦍,又了不得。它是20世紀中國的驕傲。我幸運,我曾是它的學生。半個多世紀倏然飛逝👮🏽‍♀️,我仍常思念它。    

  那年聯大校慶我回到昆明,又回到難忘的翠湖🚷,只是微風吹拂的垂柳不見了,微風吹皺了的湖面看不到了☝🏼,到處是商業性的娛樂設施和沒完沒了的攤販🕣。我無心看下去🪡,徑直走進那石塊鋪 成的 先生坡。我很快看到了我曾和兩位聯大好友住了幾年的地方🫥𓀓。    

  那個不大的院落還在,依然幹凈安靜🙅,只是大門和磚墻都顯得陳舊了許多👩🏽‍🔬💏。我高興地看到了那間三人屋🐨,房門鎖著。我從窗紙破處往裏看👍🏼,空空蕩蕩👉,什麽家具都沒有了💇🏼,只看到墻角處冷冷清清地放著一把鐵鍬和一小堆幹草🤦🏼。    

  我想起了屋裏原來的樣子🐰。一進門就是一個小巧玲瓏桌邊呈金黃色的綠色圓桌🙎‍♀️,“一二·一”前後,我們幾個“民青”成員曾多次在這間屋子裏圍著這張小圓桌開小組會😵。我記得,我還在窗下伏在那張小長方桌上常常寫到深夜,那是根據 卞之琳 教授的意旨翻譯一本戰爭小說,作為畢業論文。我忍著精神上的壓力以一個人的精力完成了兩個人的工作👩🏼‍🔧,使我順利地在聯大畢業💆‍♀️,並為我日後的翻譯工作做了一點初步嘗試。還有🧚🏿,我曾伏在那張小長方桌工作了一整夜,寫出那篇檄文性質的文章,作為罷課委員會的正式文件油印,廣為散發⚄,並抄成大字報在昆明的大街小巷到處張貼。    

  我對這間房子依依不舍🐳,當然還有一些原因🧨,其中並非不重要的一個是這間房子濃縮了我的大學歲月🚹👩‍🍼。    

  我特別不能忘懷這三人屋裏居住的另外兩位好友。一位是我們的陳大哥。他比我們大幾歲,本在香港一家銀行工作。抗戰開始以後🕣⏏️,他拋棄舒適的工作,千裏迢迢🤱🏻,來到條件艱苦的昆明西南聯大就讀🌲🧑🏻‍⚖️。他仍不安於現狀💁,就在那年3月成立了一個三月社,把一些進步同學組織起來,定期討論重大的時事問題。其中有不少是地下黨員⇒。隨著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又報名參加了遠征軍的翻譯隊伍。到日本投降再回到昆明的時候,他的英語已朗朗上口。接著🧝🏿,辦了近年來馳名國內外的《英語世界》🧑🏼‍🎤。文革期間👨‍👧😻,不顧腿疾發展至失掉一條腿🙍🏼‍♂️,住在三樓一間十幾米既是臥室又是辦公室又是書房的小屋裏。每天要從那窄小陡彎的樓梯獨腳上樓下樓外出從事他繁忙的工作🧶。他就是這樣一個不知困難不知疲倦的入,這個人就是報刊上經常介紹的陳羽綸🦮。    

  住在翠湖三人屋的另一位好友,叫鄒斯履,他和我同歲🍊,身材瘦小,我們通常叫他“小鄒”,早在重慶南開中學我們就同班🧘🏿‍♂️。我住到三人屋後,只見他每天早出晚歸,回來時拿了一份《紐約時報》給我看。上面刊登了一篇報道,題目是“史迪威去職內幕”🙆🏽‍♀️🚣🏻‍♀️,裏面揭露了蔣介石表面上“國共合作”實際上排共擠共的真面目。那時我正擔任我們46屆外文系系刊《生活》的主編,看到這樣好的材料自然十分高興🕵🏽‍♂️。於是我們兩人開始譯出該報道🎉。從這次合作才看出🐨,他的中英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值得我學習。為了加快速度🕵🏼‍♂️,後來索性由他口譯我筆錄。我們一直工作到深夜才完成◼️。第二天我們的《生活》就出版了🥫。很多同學圍著我們的《生活》搶看那篇報道,連花白頭發的教授們也把脖頸伸得很長看那篇報道。我們看在眼裏,樂在心裏。小鄒一大早起來告訴我👱🏻‍♀️,他要走了🦯,不讓我告訴別人🛌。我自然明白這話的意思🫰。以後一直到解放後在北京,我們才又見面。那時他在中南海一個重要崗位上工作。    

  這兩個好友給我很多幫助🧑🏼‍🚀,影響至深🧑🏻‍🔧。回憶起聯大的歲月👮🥺,確實難以忘懷翠湖畔那個發生過許多許多事的三人屋。 (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 供稿)

(轉自👌🌯:《中華讀書報》 2008年   6月   11

相關新聞

  • 242012.11

    翠湖三人屋 ——柴金如

    抗戰後期,林語堂從美國回到昆明西南聯大,看望當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的同學和同事❕。那次林語堂到聯大,給大家講了一次話🛗🧑🏻‍🦳,其中有兩句話在師生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句....

  • 242012.11

    聯大憶舊 ——柴金如

    抗戰後期,林語堂從美國回到昆明西南聯大,看望當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的同學和同事。那次林語堂到聯大🎣,給大家講了一次話🤴,其中有兩句話在師生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句....

  • 042021.11

    原子彈爆炸前的“三人簽字”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72022.03

    柴金如意昂逝世 享年98歲

    西南聯大1942級意昂柴金如因病於2022年3月7日去世,享年98歲🫣。柴金如,1923年生,籍貫河北曲周,生於山西太原🐦‍🔥。1942年由南開中學考入西南聯大文學院外國語文學系,1946年畢業。1952年入歐洲共產黨情報局機關刊物《爭取持久和平🧖‍♀️!爭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翻譯部任翻譯。1956年轉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任編輯組長🚵‍♀️,編審。1979年調外交部任內刊主編。1981年調聯合國經濟社會委員會任譯校。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歐行...

  • 092015.12

    一屋三院士,解讀清華史上學術最牛寢室

    2號樓474房間當年的三位室友如今全部當選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 292010.06
  • 292016.03

    三亞意昂會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一🦸🏿‍♂️、三亞意昂會簡介 三亞意昂會最早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現有意昂50多人。三亞意昂會依托三亞獨特的地緣優勢和熱帶資源🧙,自成立以來以滿足學校和意昂的發展需求...

  • 082014.07

    意昂柴之棣先生逝世🧑🏻‍🦽‍➡️,意昂會唁電

    驚悉柴之棣意昂仙逝,不勝悲痛。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謹對柴之棣意昂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並且向柴之棣意昂的夫人及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

  • 122020.10

    黃維樞👐🏿、王如璋夫婦訪談|用一生詮釋清華人的風骨

    黃維樞、王如璋夫婦簡介黃維樞👩‍🎤,1935年出生於江蘇南通,畢業於江蘇省南通中學🧺,1956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工業熱工專業,後因蘇聯專家變故☂️🤸🏽‍♂️,於1957年新學期開始時轉入電機系高電壓技術專業和王如璋學長同班。1962年畢業後被...

  • 272019.02

    “西南聯大意昂——馬如瑛🪲、李淩及子女晶磊英紅獎學金”捐贈儀式在雲南師範大學舉行

    2018年11月1日下午,“西南聯大意昂——馬如瑛、李淩及子女晶磊英紅獎學金”捐贈儀式在雲南師範大學呈貢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402會議室舉行👨‍🦽。雲南師範大....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