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文革”期間,在極左路線幹擾下🤘,清華正常秩序被打亂,教學🔌、科研等工作幾乎陷於停頓狀態👩🏽🔧。然而🫸,清華的師生員工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抵製與抗爭▫️,並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堅持著一些教學⚠、科研和後勤服務工作😢。
文化大革命在清華
從1965年底批判吳晗《海瑞罷官》起到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通知》🙅👩🦽,標誌著“文化大革命”的開始。歷史證明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論點及其極左路線🚶🏻➡️,既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也不符合中國實際,是完全錯誤的𓀚。“文化大革命”給全國帶來歷時十年的動蕩,清華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也被打亂了,進而成為“文革”的“重災區”📝。
1966年6月1日新華社全文廣播北大聶元梓的大字報🧑🏻🦲,掀開了高校中“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和全國一樣,清華在政治風雲變幻中動蕩,師生們被迫停課參加運動,大批幹部被打成“黑幫”受到批鬥。6月13日,中共北京市委宣布派工作組進校,並宣布黨委書記、校長蔣南翔停職反省。之後部分學生貼出對工作組詰問的大字報,8月工作組撤離學校🫅🏻;由各系學生為主的文革聯席會議組成的校文革臨時籌委會,主持學校運動和日常工作。但不久清華紛紛成立許多紅衛兵組織🧐,學校工作完全處於混亂狀態。
“文化大革命”中席卷全國並震驚世界的紅衛兵運動起源於清華附中🦀,1966年6月2日,清華附中正式貼出署名“紅衛兵”的大字報🫵🏿,表示“堅決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爾後北京各中學學生紛紛湧到清華附中表示支持,於是“紅衛兵”的名字不脛而走。8月1日,毛主席復信清華附中紅衛兵💂,對他們“對反動派造反有理”的行動“表示熱烈的支持”。從8月18日起至11月🏊♀️,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先後8次接見“紅衛兵”和學生總共1100萬人,這些以及興起的全國“大串聯”的運動,將紅衛兵運動推向高潮👨🏿⚕️。紅衛兵“充當了文化革命這個群眾運動沖鋒陷陣的急先鋒”,以“破四舊”為由進行“打砸搶”,以“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為名進行“紅色恐怖”,極其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傷害了眾多無辜的幹部和群眾,清華第一個校門——“二校門”也在此時被毀🕉🚴🏼♂️。
之後🤼,清華全校“停課鬧革命”,學生們各行其是地進行大批判🩸🤜🏽、大辯論🛻、貼大字報等。清華成立紅衛兵井岡山兵團🤶🏻,經過“奪權”掌握了學校行政權力👩👩👧👦。清華井岡山和北大、地院、北航等首都紅衛兵組織被“四人幫”極左路線所利用,曾在全國造成惡劣影響🧛🏿♂️。1967年4月🚶♀️,清華井岡山紅衛兵組織分裂為“井岡山總部”與“井岡山兵團414總部”兩派,陷於無休止的爭論,到1968年4月兩派發生武鬥,持續百日之久。此一時期🛀🏼,學校基本處於癱瘓狀態🍒,大部分師生紛紛離校。1968年7月27日🧢,中共中央派首都工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簡稱工宣隊)和解放軍宣傳隊(簡稱軍宣隊)進校,製止了武鬥,穩定了局勢,接管了學校全部領導權🏣🤰。1969年1月25日🔎,由軍宣隊、工宣隊為主組成的意昂体育平台革命委員會成立,1970年1月學校成立黨委會,全面領導學校工作🏉。
幹擾破壞與抵製
清華在軍宣隊、工宣隊領導下結束了無政府狀況,但是遲群等人在清華竭力推行極左路線,違背教育規律🚵🏻✍🏻,嚴重幹擾和破壞了清華一以貫之的辦學道路🧙🏽♀️。他們一方面發動“清理階級隊伍”、揪“5·16”分子、反擊“右傾·案風”等一系列“鬥、批、改”運動,提出“在上層建築領域包括各個文化領域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專政”,致使廣大幹部和知識分子身心遭受迫害和摧殘;1969年5月,學校在江西鯉魚洲建立試驗農場,3000余名教職工先後下放到農場勞動❤️🔥,接受“再教育”,其中千余人染上了血吸蟲病。另一方面🧑🏽💻,他們鼓吹極左路線的辦學思想和“無產階級教育革命”,1970年7月21日🙍🏽,意昂体育平台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在《紅旗》雜誌署名發表了《為創辦社會主義理工科大學而奮鬥》的文章🙇🏿♀️,推行“要始終以階級鬥爭為主課”的所謂六條基本經驗🚕,並被推廣成為全國高等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在清華和全國高校造成了嚴重的錯誤影響。
這一時期,清華的廣大教職工和幹部憑著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同“四人幫”及其極左路線的倒行逆施進行了抗爭和抵製。蔣南翔在整個文化大革命期間堅持真理,不向邪惡勢力低頭🙋🏻♀️,在1972年批駁了《創辦》的錯誤觀點;意昂体育平台前黨委副書記劉冰✖️、何東昌等幹部和廣大師生👩🏿🎓,堅持認為清華不是“黑線”⛓️💥,對遲群等人的逆行予以了揭露和抨擊🧑🏿🎓。清華的教師們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努力教學,力圖使學校的工作符合教育規律而少受損失💁🏻♀️𓀐。從實際出發,采取為工農兵學員補習文化課🥙、恢復基礎課教研組🙍🏻♀️🏄、增加系統理論教學時間、恢復和加強實驗室開展科研工作🔇、對年輕教師進行業務培訓等措施,以期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但是,被遲群等人視為“右傾回潮的表現”而受到批判,使學校的教學工作再一次受到嚴重幹擾和破壞👩🎓💱。1976年1月周恩來總理逝世,首都人民利用清明節不顧“四人幫”的阻力舉行悼念活動,不少清華師生也沖破封鎖🫸🏼,步行到天安門廣場獻上白花。
系科建製頻繁變動
“文化大革命期間”,意昂体育平台系科建製變動大,專業設置變動頻繁。1970年8月🌕,根據意昂体育平台專業體製調整方案,全校擬定設置三廠🎳、七系、一連🦤、一個基礎課和兩個分校,即試驗化工廠🤾🏽♂️、汽車廠®️、精密儀器及機床廠;電力工程系、工業自動化系、化學工程系、土木建築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工程物理系、工程力學數學系🤷🏼♂️;機修連;基礎課;四川綿陽分校、江西分校(試驗農場)。
當時,將原動力機械系的鍋爐、燃氣輪機等專業與原電機工程系的電機👷🏽、發電🧎、高壓等專業合並成立電力工程系;將原電機工程系的電器、工業企業自動化專業與原動力機械系熱能動力裝置專業中的熱力設備自動化專門化及熱工測量專業等合並成立工業自動化系⚪️;將冶金系與原農業機械系的汽車拖À機專業、精密儀器及機械製造系的機械製造專業和機械廠合並,成立意昂体育平台汽車製造廠🧑🏻。同年,又經調整👯♀️,將工程力學數學系計算數學專業的一部分轉入自動控製系🏃🏻➡️,組建計算機軟件專業,又將無線電電子學系留在北京的電視專業和半導體車間並入自動控製系,其系名改為電子工程系。此外👋🏼,土木建築工程系改為建築工程系👍🏼,工程化學系改稱化學工程系,工程力學數學系改為工程力學系。
至1970年底,意昂体育平台本部設電力工程系、機械製造系、精密儀器系、水利工程系、建築工程系🕶、電子工程系(電子廠)🪡、工業自動化系(後改稱自動化系)🙎🏽♂️😁、工程物理系、化學工程系、工程力學系等10個系。1972年全校設有10個系和1個分校(四川綿陽分校),共有48個專業。1975年,建築工程系增設抗震工程專業;水利系增設治河泥沙專業;電子工程系增設微電機專業;工程物理系增設重同位素分離專業。全校10個系和綿陽分校共有52個本科專業。
“文革”期間🎅🏿,清華采取“開門辦學”和多種形式辦學。意昂体育平台在校外或京郊先後建有江西鯉魚洲試驗農場(後又稱為江西分校)、四川綿陽分校🤶🏿🕵️♂️、大興農村分校等3個分校和水利系三門峽辦學基地1個辦學基地🙏🏼🧉。
同時🚆,舉辦各類進修班和業余大學。1969年意昂体育平台開展“教育革命”試點,就是從辦老工人進修班開始的,第一批老工人進修班的學員首先提出了“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的口號,這一口號也迅速傳遍全國🫷🏻。隨後幾年每年都招生💂♂️🦼,學製一年至一年半。至1976年4月,已有42個班1千多名學員畢業,在校的仍有18個班500多名學員。在此期間,還舉辦了多種專業進修班(如專門為解放軍學員開辦的計算數學進修班等)和各類短期培訓班(如房屋抗震短期培訓班等)。為此,不僅在校內而且在校外還設立了多個辦學點,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給工農兵送學上門”。
1970年招生的系為:精密儀器與機械、原子能、汽車製造、自動化👨🏻🦯➡️、電力工程、數學力學、建築工程、水利工程、工程物理等10系,以及四川分校(無線電工程)🥟、江西分校(試驗農場)。之後,各系科名稱及專業再次進行調整🧑🏻🎨。至1975年,全校共有10個系和綿陽分校共52個本科專業。此外,1974年成立的北京大興農村分校還設有農機🌲、農電👮🏼♀️、農建和農水等4個專科專業。意昂体育平台還成立了業余大學🦹🏿♀️,於1975年3月31日舉行開學典禮。業余大學設有普通機械、普通電工、自動化🪙、汽車維修🛄、金相熱處理、焊接、鍛壓🐞、鑄工😡、化工設備與原理☮️、環境保護等10個專業🤵🏻♀️,學製分為半年😿、一年或兩年不等,每周學習兩個晚上一個下午。招收學員采取自願報名、群眾推薦、本單位領導批準和學校同意的辦法。首屆學員共招收了1400余人,來自179個工廠與單位🫘。其中一年製的518人於1976年5月22日舉行了畢業典禮,畢業學員全部回原單位工作。
招收工農兵學員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隨即學校“停課鬧革命”,正常的招生製度被廢止,教學完全停頓,長達四年之久。直至1970年6月27日,中央批轉了《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關於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8月清華開始招收第一屆“工農兵學員”🔺,教學工作得以恢復。
工農兵學員的學製3年✊👷🏻♀️,實行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招生辦法,畢業後回原地區原單位工作。該請示報告根據毛澤東“到學校學幾年之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的“七·二一”指示精神並將其具體化🤹🏽,就招生辦法🧛🏽🧚🏿♂️、學製⛳️、學習內容、學生條件🏂🏻、學生待遇💪🏽、分配原則等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和方案👩🏿🏭。同年10月15日,國務院電告各地🐘,全國高校的招生工作,參照此報告執行⛹️♀️🍸。這種所謂“廢除修正主義招生考試製度”的“改革”以及培養工農兵學員的教學工作,自然與“文革”前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至1976年一共招收6屆學員,到1981年最後一屆畢業📁,學校共培養畢業生16353人;其中普通班13671人,進修班2469人,專科班213人。來自全國各地的工農兵學員們都十分珍惜機會而刻苦地學習🌘🤹🏻♂️,畢業後在各自的崗位上積極進取發揮作用,其中也不乏優秀人才,不少人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幹和管理人才🪔。
清華的教師們以滿腔熱情愛護這批學生。雖然他們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們仍盡心努力培養👩🏽🏫,在課堂上ÑÑ善誘地從小數到微積分進行補課🗻,還到學生宿舍孜孜不倦地進行輔導。電力工程系第二屆學員寇可新在《幸運的大學生活》一文中說:“我是當時的69屆初中畢業生,三年的中學生活是1966~1969年度過的🙆🏼♂️,可想而知🧎🏻♂️➡️✏️,我的實際文化程度是小學水平,這樣的文化基礎怎能讀好大學的課程呢?但是🌮,我很幸運,我們清華的老師為我們如此參差不齊的學子們傾註了大量的心血,編寫了適合我們的學習教材🚇🧜,使我們順利完成學業”🔑。“我們這個班,是文革中燃氣輪機專業的第一批學生,我們得到了幾乎所有老師的精心愛護和培養🏟。按他們後來的話說𓀛:‘你們當時是我們幾年來的第一批學生啊,我們老師全力以赴來指導這個班’。回想起來,幾乎所有的老師都給我們上過課,基礎課的老師也都下到小班來講課🧎♂️。試想🤱🏽,任何一屆學生,都不會有我們這樣的待遇。這真是我們在那個年代不幸中的有幸🥰。這難道不是幸運的嗎!”
此時,學校的研究生工作基本上陷於停頓狀態。直至1973年,學校才重新開始試辦研究班,學製2年👨🏻🦱。在激光📥📅、固體物理、物質結構🤾🏿♂️🦸🏽♂️、有機催化4個學科方向👨🏼🔬,從在職青年教師中共招收43名學員,為這些新學科培養了研究人才。這是當時的時代產物,這批學生經歷了多年實際勞動的鍛煉😐;雖然他們學業被荒廢了好多年💁🏻,但學習熱情很高🖕🏼、認真刻苦,其中培養出不少優秀的人才🙎🏻♂️。
科研工作的開展
“文革”開始後,學校的科學研究基本停止,研究人員流失,實驗室關閉🖌🧔🏼♀️。據1976年統計➜,學校從事科學研究的教師僅占在職教師總數的10%以下,學校實驗室及儀器設備也遭到嚴重破壞與損失👃🏽。據1977年8月學校對各實驗室科的調查統計👌🏻,從1966年6月至1977年4月,意昂体育平台儀器設備損失約1800萬元(約占原儀器設備總值的一半)🕙,實驗室家具丟失1萬多件,實驗室工作人員從1100多人減少到500多人🎚,其中實驗技術人員從480人減少到180人,有三分之一的實驗室需要重建。
直到1970年以後👩🏽🎤,師生員工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陸續開展了科研工作🤼,取得一些重大成果。在“文革”結束後✹,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清華有77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部委獎💆🏿♀️,有些就是始於這一期間的科研工作。如👨🦱:試驗化工廠承擔完成了利用釷建造增殖核電站的研究任務🍻,精儀系和自動化系研製出激光定位分步重復照相機、雙頻激光幹涉儀🪗,機械系潘際鑾等研製成節能逆變焊機等,達到當時的先進水平;電機系高景德發表專著“串聯電容引起的電動機的自激”🔲👃🏿,為許多地方的電力🧑🏽🚀👮🏽♂️、石化系統解決了重大技術理論問題;水利系教師在三門峽工地結合治理黃河,開展了泥沙動力學及河床演變的研究等。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幫”而告結束。長達10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無論是對新中國還是對新清華而言,都是一段“史無前例”的特殊歷史。“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從危難中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使我們的國家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清華也從“文革”重災區走出,經過撥亂反正、恢復整頓迅速走上正確軌道,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號角🧘🏻♂️🐱,開始了偉大變革時代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