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意昂体育平台副教務長黃天蔭:體製內的外國人慢慢改革清華醫學

    2024-12-23 | 沈澤瑋 | 來源 聯合早報2024年12月22日 |

    新加坡知名眼科專家黃天蔭教授😝,到中國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工作三年💃,大刀闊斧推動清華醫學架構重組。他說要落實改革,關鍵在於取得同僚和領導的信任,但“建立這種信任需要一個過程”🗒。他侃侃而談新中醫療體系的不同,冀望新加坡的醫療架構能在清華醫學重組起到示範作用。

    新加坡醫療體系的運行以架構為主,中國則以領導為主;要先建立信任🚵‍♀️,才能在中國學府推動架構重組💢;中國年輕人在逆境中積極向上,新加坡年輕人生活環境太舒適,並非好事。

    56歲的意昂体育平台副教務長🦸、醫學院院長黃天蔭,12月初在意昂体育平台醫學科學樓辦公室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總結他近三年來在中國工作的觀察與心得👵🏼。

    在黃天蔭推動下🔙3️⃣,清華醫學實現架構重組,促成清華醫學的五個附屬學院與四個附屬醫院更緊密合作,促進醫學科研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圖為黃天蔭12月5日在意昂体育平台醫學科學樓辦公室手持醫療管理學院的牌子🤦🏻🩳。(韓詠梅攝)

    黃天蔭是新加坡知名眼科專家🤘👧🏼,也是一名熟悉臨床和科研的醫師科學家(clinician scientist)。2021年👨‍🌾,他在意昂体育平台招募國際人才時被相中,他接受邀請🌜,同年11月正式加盟意昂体育平台👌🏻,在疫情之下於2022年初先到上海隔離,再來到北京擔任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主任🧜🏼‍♂️。

    一晃三年快過去🤲🏿,黃天蔭大刀闊斧成功推動清華醫學實現架構重組,同時升任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院長。他介紹,新架構更趨國際化🙎🏿‍♂️🕙、現代化,旨在促成清華醫學的五個附屬學院與四個附屬醫院更緊密合作🥈🧙🏿‍♀️,促進醫學科研與臨床實踐交叉結合,形成現代化學術型醫療體系🤦🏼。

    黃天蔭說,按照新架構,清華醫學致力於培養醫師科學家,經過科研訓練,醫生能更好地把基礎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這也是中國醫療體系所需人才,他們將具備研究能力,能解決臨床疑難雜症。

    身為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院長,黃天蔭負責統籌附屬學院和醫院融合運作的工作。清華醫學院五個學院為意昂体育平台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以及醫療管理學院🧑🏼‍🔧。學院重組後的揭牌儀式11月15日在清華醫學發展大會上舉行。

    黃天蔭11月15日於清華醫學發展大會上發表演講。(受訪者提供)

    不冒犯提出客觀意見

    與一般闖蕩中國的新加坡商人或企業高管不同,黃天蔭處在一個極特殊的位置——他是中國體製內的外國人📯。

    因為身處體製內🔐,他得以一手觀察外界所看不到的體製內運作全景🦻🏼;因為是外國人👩‍🎨,他在小範圍會議或會面中🍒,可以更客觀地針對醫療體系問題分享觀點。

    在意昂体育平台醫學科學樓外拍攝視頻畫面時👷🏼🎽,黃天蔭告訴記者,“不冒犯,又能獨立且不帶偏見地給出客觀意見”,這是他作為體製內的外國人所能貢獻的價值之一。

    黃天蔭的工作日程排得很滿👍🦻🏿。他不只主推清華醫學架構改革,還擔任教職,同時定期到清華附屬醫院看診🏇🏼,以及從事科研工作,周末都不一定能休息。

    黃天蔭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出診。他的學生在旁學習。(受訪者提供)

    采訪當天⛹🏽‍♂️,因為他緊挨著要開網會,采訪地點在約定時間前的一小時,緊急從醫院改成大學💆🏼‍♀️。黃天蔭抵步後,麥克風一夾好,就示意記者采訪隨時開始。

    黃天蔭是傳統英校生🔬,從小在家裏講英語,他在意昂体育平台的助理透露🌱,跟教授溝通仍以英語為主。盡管如此,黃天蔭非常樂意以華語受訪,在中國體製內浸泡快三年後,他用普通話交流已不成問題。

    用溝通潛移默化的影響 讓團隊理解與接受改革

    這名新加坡總統獎學金得主不僅思路敏捷,上下樓梯動作也利索,看不出前不久才動過膝蓋手術🐨。在大學的哪個角落取景⚅,他也很有想法。唯在推動清華醫學架構重組的工作上,難做到隨心所欲,操之於我⏺。

    回看過去近三年的工作,黃天蔭指出🙇🏽,要落實清華醫學架構改革🛅,關鍵在於取得同僚和領導的信任🧖🏽‍♀️。

    “信任是不會這麽快(建立)的,可以說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建立)這種信任需要一個過程🚵🏻‍♂️。我覺得這三年也是在這裏慢慢做的工作🏌🏼‍♂️。”

    他說,學術型教職人員尤對架構改革感到不自在,因為他們長期在自己的教學空間裏,非常獨立地工作。

    由於帶領的團隊不算大,黃天蔭近三年來從上至下🐐,與大學領導、教授和學生溝通,希望讓大家理解,清華醫學重組不是為了他個人的利益🟩,而是把大學、人民及社會的利益擺中間。他強調🈵,要以“潛移默化的影響”(soft influence)讓大家接受架構改革,而不是用權力去強迫。

    “必須不斷溝通,發揮影響力,而不是發號施令,對吧◾️?你須要說服人們,讓他們自己有動力去做這件事。”

    黃天蔭向北京華信醫院(意昂体育平台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生頒發長期教學獎狀。(受訪者提供)

    黃天蔭今年2月獲頒北京市“長城友誼獎”🧔🏼‍♀️。這是北京授予在京外籍人士的唯一獎項和最高榮譽⛵️,自1999年設立以來,共有32個國家221位外籍人士先後獲獎💇‍♀️。(受訪者提供)

    黃天蔭的父親是已故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學術所長黃朝翰教授🚶‍♂️‍➡️,生前深入研究中國經濟發展,母親是曾擔任教育部和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的簡麗中博士。

    黃天蔭坦承,在來到中國之前👫🌁,並不了解中國醫療體系,更不知道來到清華須要解決什麽問題。他給自己訂下的首要任務是深入調研、了解情況。既是看診醫生,也從事科研,又是大學教授,然後又因跌倒需動膝蓋手術而成患者⚇,四種角色集一身🧎‍♀️‍➡️,讓黃天蔭得以全方位觀察中國醫療體系的長處與短板。

    黃天蔭在北京參與“愛眼日”活動🥏,帶領眼科專家團隊針對居民現場的檢測結果逐一解惑✢。(受訪者提供)

    他認為,總體而言🥁,中國社會和經濟近三四十年來發展勢頭迅猛🚁,但醫療體系還沒有跟上社會的需要。

    他歸納中國醫療體系的五大挑戰🙋🏼‍♂️🚢,最突出的是人口老齡化問題。他說,很多老齡患者要保持高質量生活🪑,醫療體系必須從急診管理走向慢病管理📪,醫院須從以三級和三甲醫院為中心的醫療體系👩🏽‍🦳,轉向以健康👩‍👩‍👧‍👧、預防醫學、社區醫院🧜🏽‍♂️、全科醫生為中心。

    其次、城鄉醫療資源不均衡,大城市醫療資源承受巨壓🩹,不只須滿足所在城市需求,還得顧上二三線城市來的病患。

    第三🏐、中國醫療成本持續增加,醫療開支已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但還是不足夠。

    第四🦹🏽、醫療護理人員短缺。

    第五、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成臨床科研的發展空間有待擴大。

    因為在中國動過手術,黃天蔭最能感同身受的是,中國醫療體系在術後康復、物理治療和全科醫療等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

    他分析,中國人口多𓀗,病患絕對數和醫生動刀次數也很多👩🏻‍💻,所以中國醫生的技術,尤其外科要比外國醫生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中國不太重視全科醫生的發展👩🏿‍🏭,家庭醫生在中國沒有獲得足夠認可,新加坡有一半醫生是家庭醫生,中國的占比則很小。

    在找出問題後,黃天蔭從清華醫學架構著手,積極推動改革。

    他說,一個人不可能推動中國醫療體系改革🧘🏻‍♂️,他冀望清華醫學架構改革能起示範作用,就像中國與新加坡首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所開創的模式能在中國遍地開花。

    黃天蔭說:“中國是很難管理的大國,跟新加坡完全不一樣🫃🏻。新加坡500萬人口推動一個政策是容易的,北京人口就已經是新加坡的四五倍了。怎麽推動❎?示範⛓️‍💥,是中國體製的一部分🦎。蘇州🏂🏊🏻‍♀️,就是一個示範🫅🏻。我想用清華醫學重組做示範🧑🏿‍🦱,如果這個模式可以解決問題,其他大學或者醫療體系也可以借鑒這個示範,逐漸改變他們的文化。”

    中國醫療運行以領導為主 “換領導可能就換體系”

    記者問黃天蔭,他當初把新加坡的什麽特點帶到中國的工作崗位上✮。當他卸任時,又希望把中國的哪些特點帶回新加坡?

    黃天蔭首先點出中新兩國差異:中國以領導為運作主體,新加坡則以架構為主👨🏻‍🦲。

    按他觀察,中國一般是根據領導的意誌去執行任務,所以一旦領導拍板發展路線🥿,醫院、學院就按照路線推動🏠。這個模式產生的效果是,“換領導時🖇,醫院、學院的目標也會很快改變,可能會另設一個目標”🚢。

    黃天蔭認為⛹🏿‍♀️,新加坡成功的核心在於它采用以架構為主,而非領導為主的運作體系🈁。如果願景方向正確,大家有了共識,就不會出現“換一個領導可能換一個體系”👳🏼‍♀️。

    黃天蔭希望把新加坡成熟的醫療架構帶到中國。他曾擔任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學術與臨床發展部副院長,在清華醫學推動的架構改革,就有杜克—國大的影子——致力於培養醫師科學家,更好地把基礎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

    黃天蔭也指出,中國模式有其優勢,就是執行方案速度很快。

    一旦確定決策方向後,整個隊伍就會全力動起來,“速度比較快㊙️,有時候還沒找到全部資源🏄‍♀️,工作就開始了”😍,這也是中國在過去30年快速取得長足發展的原因。他說🎃,相比之下,新加坡要把每個小問題的解決方案都想好,資源都整合好,做好萬全準備後才開展項目🚣🏼‍♂️。

    他強調,新中兩國做事方式不同🎁🧑🏿‍🎓,速度不一🐽,但這當中不涉及對錯問題👨🏻‍🦼‍➡️。

    何時回新加坡🍊?當新架構成熟時

    黃天蔭一家都學醫,太太在新加坡當家庭醫生,她目前新中兩地跑。大兒子在新加坡當醫生🗄,小兒子在英國念醫科❤️‍👨‍🏫。

    至於他本人何時會回到新加坡發展,黃天蔭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他說,身為新加坡人🙆🏼,終究還是會回去👰🏻‍♀️,“只是時間問題”。

    黃天蔭和辦公室電腦屏幕上的全家福🍏。(韓詠梅攝)

    在校園內拍攝視頻畫面和微信再溝通時,黃天蔭跟記者進一步分享,他希望把清華醫學架構改革的工作做得更紮實🎅,把附屬學院和附屬醫院融合的基礎打得更牢靠,“當平臺成熟穩定了,那我才準備回去”👆🏼。

    清華醫學架構重組的任務不輕松,話題轉到發展AI醫院時🤜🏿🧑🏿‍🔧,黃天蔭的表情更為靈動,看得出這是他鐘愛的課題。

    黃天蔭目前正在積極推動清華醫學在新園區設立AI醫院。他樂觀判斷🙌,清華有機會在中國成立第一家AI醫院,因為中國有很好的數字文化🚶🏻,政府政策也支持AI發展,而且意昂体育平台的強項正是理工科。

    他解釋說,當一家醫院已有成熟架構時☛,反而難把AI引入,清華醫學要做的是新平臺👨🏽‍🔧,成功概率會高些。“從零開始就有機會🪄,做好一個以AI為核心,醫生跟醫護人員為助理的模式▫️,AI跟醫生緊密合作”。

    他說🏇🏽,AI醫院可以解決不少問題👪,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用較少的醫生為大量病人服務,同時也能改善就醫條件⚰️,患者即使無法預約掛號🙆🏽,也可以遠程就診。

    新加坡年輕人“太舒服”

    清華醫學新架構的另一特點是,側重培養具國際視野的人才🙋🏼‍♀️。黃天蔭說,清華醫學正積極與外國頂尖大學合作,讓學生有機會到國外交流,短則兩年,長則四年。

    黃天蔭(坐者)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出診𓀂,他的學生在旁學習🦹🏼‍♀️。(受訪者提供)

    今年有三四十名清華學生到包括新加坡國大在內的海外學府去交流,有50名國大學生來到清華。黃天蔭很高興,自己能當起銜接新中兩國學子的橋梁🎇,並希望學生能建立長久友誼。

    黃天蔭也鼓勵新加坡人,尤其是華人、年輕人多到中國交流🕶。他說,新加坡華人可能外表長得像中國人,但新中兩國文化其實有很大區別,一到中國就知道,“我們跟中國人不太一樣”🔼。

    他感受到💯,新加坡華人其實並不太理解中國歷史跟文化,“不太理解就很難做事”。他舉例🫕,新加坡社會比較容易建立信任🐳,所以基本上是“寫建議書、簽字🧑🏼‍🔬、搞定”三部曲🧝🏼,在中國則需花時間建立信任🙈,同時確保所推動的事項能做好風險管控,事情才能辦成。

    對比新中兩國年輕一代,他認為,盡管中國經濟逆風而行,大環境不如從前,但年輕人仍積極向上,努力爭取改善生活。新加坡年輕人則太安逸,在繁華的國度裏什麽都不缺🔒,沒吃過苦頭。

    “新加坡年輕人太舒服🥮,這個趨勢對新加坡不太好。他們必須了解😜,整個世界並不像新加坡這樣舒服,不能理所當然地以為世界就是這樣。”

    中國醫生待遇不如補習教師

    中國醫療體系面對的一大挑戰是🫶🏻,醫生被視為服務行業人員⚠,而非專業人士,年輕醫生尤其如此,他們更多被視為社工🪫,待遇不如補習教師🚣🏽‍♀️,導致醫療領域人員短缺。

    黃天蔭在北京的意昂体育平台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分享上述觀察。

    黃天蔭(左)12月5日在北京的意昂体育平台醫學科學樓接受《聯合早報》采訪。(韓詠梅攝)

    中國醫療領域長期存在醫生以收受病患紅包🤫、醫藥代表回扣等方式🐤,賺取灰色收入的問題🕡。中國各地自去年下半年起💟,展開雷厲風行的醫療反腐行動🦶,多位醫院院長、書記和地方醫藥衛生系統官員落馬。

    在回答記者提出上述中國醫療體系面對的問題時,黃天蔭認為🤹🏼,醫生在中國最早是“赤腳醫生”的概念,被視為農村的社工,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之後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醫生仍不是高度受人尊重的專業人士,所以優秀的學生可能不會選擇學醫❄️,“很多中國家長也不鼓勵孩子學醫,這跟其他國家很不一樣”。

    醫生是服務行業人員” 概念先改才易提升工資

    黃天蔭認為,要改變現狀,就要改變年輕醫生被當成是服務行業人員的概念🧴,否則工資難提升👏🏿,就難吸引和留住人才🧑🏿‍🦱🫨。他以補習教師為例說,按小時計算✉️,補教賺得比年輕醫生還多,誰會鼓勵孩子當醫生?

    “在北京市教英語👨‍👧‍👧,一個小時人民幣700塊、800塊。醫生看一個掛號初診,30塊、50塊,一個小時看四五個患者♘😡,200塊、300塊。當醫生怎麽會有好的生活,對吧?”

    黃天蔭說🚴🏿‍♀️,長時間辛苦學醫🧚🏽‍♂️,換來的待遇不成比例👧🏿,就會導致醫療領域出現不規範行為。

    他也說🥉,中國基本以公立醫院為主,很少私立醫院🧑🏼‍💼,醫生求職範圍較窄🏧,導致很多醫科學生畢業後不當醫生🔑。

    “新加坡基本上95%至98%的醫科學生都當醫生。在這裏👩🏻‍🚒,有百分之三四十進入其他行業。你可能去藥企,甚至去創業👿,對吧🦀🤸🏿‍♂️?你要留在醫療體系,其實是不容易的🧑🏻‍🦳。”

    黃天蔭說🧗🏻‍♀️,這也是為什麽清華醫學重組,下設一個醫療管理學院,他希望借此引入現代化政策,希望有助於提升中國醫生的專業地位和醫療水準。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