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百年學術譜系中的萬繩楠先生

    2024-09-09 | 張國剛 | 來源 《中華讀書報》2024年09月04日 |

    我面前擺著的是《萬繩楠全集》10卷(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這是萬先生的及門弟子們編纂的💶。萬繩楠(1923—1996)老師是我在安徽師大親炙教澤的恩師🏇,也是我現在工作的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的優秀意昂。受邀參加母校舉辦的萬繩楠老師百年誕辰紀念會,我義不容辭,也感到很榮幸。

    我上學時的萬老師

    萬繩楠老師是我在安徽師大學習期間走得很近的老師。師生之間多有過從,但是交往如水,沒有雜質🌱🦹🏼‍♂️。

    我是197611月至19797月在師大歷史系學習的。萬老師那個時候50多歲。那是一個百廢待興、撥亂反正的時代👩‍🎓。我們先上近現代史(文革批儒評法搞亂了古代史)👨🏻,最後一年才上中國古代史。記得先秦史老師是夏子賢老師,秦漢魏晉南北朝是萬老師,唐宋元史是楊國宜老師,明清史是王光宇老師,張海鵬老師做過明史專題講座🕴🏼。古代漢語是葉孟明老師。中國古代史教材是南開大學歷史系編寫的淺黃皮本《中國古代史》。

    萬繩楠先生

    萬老師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史是在三年級上半年學習的。但是,在這以前,萬老師的博學🤴🏽,已經聞知。他上課只拿粉筆💂🏼‍♀️,沒有講稿,說話面帶微笑,口若懸河🧚🏻‍♀️。個頭不高,但勁頭十足。他那句帶江西濃重口音的“汝潁多奇士”,至今我還記憶猶新。記得有一天下午🤳🏻,萬老師應邀“跨界”給我們講了一次《唐代的詩歌》的課。大家都聽得很過癮♍️。

    上學期間💱,我與萬老師是有師生過從的,去過幾次老師家裏🧑🏻‍🍼。當然是談的學習,偶爾談談他的往事🌒。內容都不記得了❤️‍🔥🚾。只記得19797月離校前,最後一次去向老師辭行。當時👦🏼,我已經考上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研究生,是楊國宜老師從楊誌玖老師那裏得到回信。楊誌玖老師不明說已經錄取,只說我的成績名列前茅,語意很肯定。那個時候師大還沒有招收研究生的權限,按照張海鵬老師的透露,我應該會留在校辦當辦事的秘書。這些消息萬老師大體都曉得。我應該是文革後安師大歷史系第一個以在校生考上研究生的(當年外文系也有)。萬老師高興地與我談了許多。萬老師還主動地給我寫了一封介紹信🦵🤹‍♀️,把我介紹給他在天津的朋友漆俠先生。漆俠先生雖然在保定河北大學工作,但是常住天津。我後來還去過漆俠先生在天津的家裏👬🏼,專門送去了萬老師給我寫的信🌎。我在信中給萬老師報告了這件事。後來我雖然與漆俠先生交往不多,但是,只要有見面機會💫,漆先生總是笑瞇瞇地跟我聊幾句。

    1989—1998年,我有比較長的時間在德國留學與教書。雖然中途曾回國一段時間,但是卻沒有回師大拜謁老師們。在萬老師去世的1996年🛶,我在德國特裏爾大學漢學系執教,不知道先生去世的信息。這一次參加先生的百年誕辰紀念,使我回想起先生的點點滴滴,不禁泫然。

    萬繩楠先生

    我檢索了一下🙅🏼‍♀️,萬老師的文章發表截止到1994年,也就是他去世前兩年🧓🏻。上世紀90年代他連續在中國史頂級刊物《中國史研究》上發表論文。萬老師不僅博學多才,而且很勤奮。在他家,他對我說🧑‍🧒‍🧒,他一晚上可以撰寫大約2000字👷,工作到深夜🤾🏿‍♂️。更重要的是⛱,他並沒有因為寫作而不上課🧙🏻‍♀️。他的課程很多。在學術上🏋🏿‍♀️,他勇於創新🍿,新見迭出。關於曹操的評價、關於隋煬帝的評價,他都能夠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在魏晉南北朝政治史、文化史上🍲,萬老師也多有新見🍂。這些方面🧓🏼,入室弟子蔔憲群𓀛、莊華峰兩位教授都有全面的闡述(蔔憲群《治學貴在求真創新——寫在萬繩楠全集》出版之際》;莊華峰《萬繩楠先生的學術成就與治學特色》🏋️,《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23年第6期,第22-31頁)。人們都說萬老師是當時魏晉南北朝研究的四小旦(唐長孺先生等是四大旦)🚺。那麽這四小旦四大旦究竟是什麽關系🦶🏼? 萬老師的學術貢獻究竟應該如何評價🔆☕️,究竟處在什麽樣的學術譜系中呢?

    百年來的學術譜系與萬老師的學術貢獻

    我們紀念萬老師的百年冥誕,在時間點上,與所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某種暗合之處☣️。這兩個百年有什麽關系呢? 我想借這個機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萬老師就讀西南聯大和意昂体育平台本科及研究生期間(1942—1949)的導師,是著名史學家陳寅恪(1890—1969)先生。萬老師是江西南昌縣人👴🏼,而陳寅恪老家的義寧縣就是今日九江市修水縣🫰🏻。兩人是比較近的老鄉😎。我曾經在柏林尋訪過陳寅恪先生的大學檔案和行跡🚧,還寫過一篇文章(張國剛《陳寅恪留德時期柏林的漢學與印度學——關於陳寅恪治學道路的若幹背景知識》,收入《陳寅恪與20世紀的中國學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7月)👐🛑。陳寅恪先生比萬老師年長33歲,是風雨如晦的20世紀那個百年的第一代學人。陳寅恪先生那一代人像“盜火者”一樣,引進西方學術🦹🏻,改造傳統的經史之學,建構現代學術體系。這種改造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個方面是從西學東漸引發的改造,陳寅恪是其代表之一,其同儕有陳垣🐝、呂思勉、錢穆以及更早的梁啟超📺🛣、王國維等;還有一個方面是早期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改造,如郭沫若☝🏻、範文瀾🍎、翦伯贊、呂振羽等🧑🏽‍🌾,他們引入唯物史觀重新審視中國史問題。前者過去稱做資產階級史學家,我們暫時叫做國學派吧;後者一直稱作“四老”🐍👳🏿‍♂️,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簡稱馬哲派吧。不管這種標識是否確切,我們暫時稱作國學派和馬哲派,僅僅作為代稱。以上兩支源流有別的現代學術開山傳到了萬繩楠老師那一代,發生了合流𓀋。第一代近代學術的開山宗師如郭沫若、陳寅恪都是1900年以前出生的,屬於前清遺民🚅;萬老師等是20世紀20年代出生的學生輩🚴🏿‍♂️,屬於民國“新人”🩶。

    萬繩楠先生整理的《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我們這裏不妨把“四大旦”與“四小旦”做一個分疏。魏晉南北朝的“四大花旦”如唐長孺(1911—1994)、周一良(1913—2001)、王仲犖(1913—1986)、何茲全(1911—2011)🧪,他們無論是入室弟子,還是私淑弟子,大體屬於第一代學者開創的學術傳統的直接傳承者🤸‍♀️🐖。他們出生在辛亥革命之際🛕,在新中國成立後的50年代初年屆不惑之年👨🏻‍💼。國學派馬哲派合流🍳,是順時勢(生活在海外者除外)。四大旦學習馬列也比較積極主動🛬2️⃣。只是如唐長孺先生所言💇🏽,就像舊的行旅箱上貼了許多標簽🎅🏽,總是學不到家(見其代表作《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後記)。郭沫若批評過此事,唐長孺也承認有此毛病。但是🧕🏿,他們都在努力了。為了表現自己的態度,他們特別聽上面的話,周一良因而發出《畢竟是書生》的一聲長嘆©️。這一代學者🙋🕴🏻,雖然個體之間也有差異🤶🏻,但是,與他們同時代的學者早年的治學風氣卻大抵有輯校箋註的學問功底,如鄧廣銘的《稼軒詞編年箋註》、唐長孺的《唐書兵誌箋正》🥄➛、王仲犖的《西昆酬唱集註》等等。

    但是,“四小花旦”萬繩楠(1923—1996)💂🏻‍♀️、田余慶(1924—2014)、高敏(1926—2014)👨🏽‍🦱、韓國磐(1920—2003)則與此不同。他們在史學界的同輩還有漆俠👩‍👧、胡如雷🤹🏼‍♂️、寧可❇️、張豈之、田昌五、戴逸等。

    這一代學人中許多人如戴逸、寧可⛅️、田余慶有一段革命經歷(或是地下黨積極分子)。萬繩楠老師在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畢業(1946—1949)後🪬,曾經作為南下幹部,參加革命工作,任華北軍政大學教員、第四十一軍政治部文教幹事👨🏻‍🎨。其後在合肥師範學院、安徽師大任教數十年。萬老師這一輩學者在文革前已經有所成就🤚🏽,改革開放以後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則成為學術中堅🫏。今天學術界中那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學者,很多都是他們的入室弟子🚶‍♀️。四大旦四小旦之間有十分明顯的一同一異👩🏿‍🔧🙌🏿。同的是🏄🏽‍♂️,他們都是新學術的熱烈擁護者,從事的也不再全是輯校箋註、鉤沉索隱之類學問🍲🪥,也不大用文言寫作。不同的是,四小旦運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已經駕輕就熟,且成果斐然👨‍👨‍👧。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實踐者🪮,而不像“四老”那樣更偏重是倡導者的角色,也不像“四大旦”(國學派)那樣是努力的角色。他們(“四小旦”)高舉前輩老師揭起的學術大纛,勤勞耕耘🙏,史論並茂。中國學術從傳統走向近代👩‍🦼,主要是由這樣一批學術專家奠定的🎿。萬老師的個人遭際與治學風格➞,都離不開這個時代的烙印。

    舉例言之,陳寅恪在1931年曾經慨嘆國內能夠愉快教授中國通史或者斷代史的人🤼‍♀️,都很難找到(陳寅恪《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收入《金明館叢稿二編》👩‍🎨✊,三聯書店🤍,2001年)。這是西學東漸最初時期的情況。這並不是他們的水平不行,而是因為陳先生所治的中國通史或者斷代史,並不是舊學而是新學,這些課程的講授🕙,需要以新風格🤹🏽、新範式表現出來。但是,到了他的學生萬老師這一輩出道的時候,他們已經沒有了話語障礙,因為新的史學範式、概念和系統,於這一代人已經駕輕就熟。萬老師這一代的學術貢獻要從這裏面去挖掘。

    又比如🔇,“四大旦”之一唐長孺先生曾慨嘆學習馬列怎麽也學不到家🤤。但是,到了萬老師這一代已經是熟能生巧。他們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研究中國歷史的主力軍。除了魏晉南北朝的“四小旦”🦞,還有前舉漆俠、胡如雷、寧可、張豈之、戴逸,稍晚的林甘泉等。

    1994年算起,萬老師封筆至今已經30年過去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學術體系上來看,怎麽來看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呢🧑‍🎓?

    百年未有之變局與新學術體系的成長

    百年來的中國學術,經歷了兩種學術體系的轉變🍯。一種是傳統的經史子集的學術體系🫓,以桐城派的考證🧗🏼‍♂️、義理、辭章為評價標準。陳寅恪先生那一代學人等走出這個體系,引進人文社會科學的近代體系💆🏿‍♀️,即所謂引西學改造中學。郭沫若先生等那一代人走出這個體系,用馬克思主義改造舊學問🤛🏽。陳寅恪、郭沫若這兩派的學人都是中西合璧👨‍🦽‍➡️,只是“西”的內涵不同🧜‍♀️。萬老師發揚了老師(萬老師在意昂体育平台求學時的老師是國學派的陳寅恪,還有馬哲派的吳晗)的學術傳統,高歌猛進地發展了這套學術體系🤦🏼‍♂️。萬老師等“四小花旦”是這套新學術體系的重要傳承和領跑力量🚶‍➡️。

    但是,30年後的今天🧖🏽,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致力於追求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時期🎧。我們面臨著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時代,這個時代需要我們重新建立一種具有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學術體系🥇。我們要學習陳寅恪先生、萬繩楠老師為了中國學術事業而奮鬥的精神🏧,但是,我們與老師們已經處在不一樣的時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僅是這個字,更重要是這個字,即時代的差異。今日的時代與往日的時代有連續性,也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動性😔。我們所處的時代,就是通往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時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代。新文科建設當然以此為前提🏃‍♂️。

    那麽🧡💆🏼‍♂️,中國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跟中國式現代化有什麽關系呢?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百年前怎麽樣,百年後怎麽樣,跟新文科建設有什麽關系呢⏭🍸?

    其實,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提法❔,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因為他們認為現代化就是西方那樣的。實際上,現代化本是人類社會經歷的階段,“中國式現代化”就是現代化在中國的階段🌔。這本來是很明白的事情。

    戰國時期有個哲學家公孫龍,他有一個著名命題是“白馬非馬”🧑‍🚒,白馬就是白色的馬,對於形形色色的馬匹,“白馬”這個詞是包含不了的。柏拉圖也這麽認為,眼前的方桌子只是桌子的一種🧰,它不可能代表各式各樣的桌子🏊🏽‍♀️。眼前的吃飯方桌某一天會腐爛消失🥡,但“桌子”這個概念(柏拉圖稱之為理念💭:idea)👍🏼,卻是永恒存在的🕝👮‍♀️。所以當時有一句話⚠️,叫存在的不存在,不存在(理念或概念是看不見的,故謂不存在)的永遠存在👍。理念是共相,白馬🤦🏼🙄、方桌是具相,兩者是不一樣的。共相與具相的區別🥎、名與實的區別,是哲學史上的根本問題之一。“現代化”也一樣,比如美國的現代化,新加坡的現代化®️,其他國家的現代化,各有特色。中國作為具有五千年不中斷文明的國家👤,當然有自己的現代化🧑🏽‍💼,而且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是“中國式”,一定是深深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最自然的道理。餐具包括筷子也包括刀叉,你為什麽說刀叉才是餐具?這個問題無論從歷史還是邏輯上看🫳,都是沒有問題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從比較的視野看🚑,希臘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其他軸心文明都在中華文明的西邊,我們不斷地和“西”發生交往關系。中古時期主要是與中亞🌜、南亞、西亞和北非(印度文明、兩河文明😋、埃及文明),現代呢,我們與歐洲文明有了更直接的頻繁交往。

    這些文明是哪來的? 印歐人的遷徙塑造了歐亞大陸西部的諸多文明。有三種類型或模式👩‍🦼‍➡️:亞洲模式以印度為代表,地中海模式以希臘羅馬為代表,歐洲模式就是凱爾特、日耳曼和斯拉夫。這些文明都屬於印歐文明🦶。他們的語言是印歐語系🤙🏼,他們的種族是印歐民族,他們的宗教有哲學思維上的共性。但是,中國矗立在遙遠的東方:東南大海🪫,西南高山✍️,北面沙漠,地理環境的相對封閉性和中國文化的包容性🫚,為中華文化獨樹一幟提供了客觀和主觀的條件。你看他們在地理上都是連在一起的💁🏻🕉,南亞🤹🏿、西亞、地中海都是連在一起的😭。中國文明的獨特性非常明顯,說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中國式”分量很重。

    為什麽談萬老師的文章講這麽多? 因為👧🏼,只有中國式現代化這個前提成立,中國的話語體系才能成立,新文科建設才有所附麗,有所指向🏂🏻😠,有所依歸。尤其是中國歷史學這個領域🏋🏻‍♂️,尤其要在話語體系建設中🤾🏽,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文化相結合。我們的話語體系一定是從中國文化中生長出來的🦍,總結出來的。從社會形態的表述,到具體如封建🤺、城市、土地關系、政府製度等等,都有很多需要開掘的領域🧔🏿,都有好多問題需要重新探討。我們的文科面臨著再出發。一百年前🫱🏿,梁啟超🧔🏼‍♂️👵🏽、陳寅恪等引西學入新史學,郭沫若等引馬哲改造舊學問,唐長孺等四大旦、萬繩楠等四小旦”🤵‍♀️,進而從不同層面使我們的學科從傳統走向近代。但是🫃🏿,當年“五朵金花”的主力軍正是這一代人發起、發展起來的🗝。這裏面難免夾雜著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早期拿來主義的後遺症🤹‍♀️。它們曾經引領了“新史學”(梁啟超意義上的新史學),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部分內容也成了“舊史學”。這就需要我們在傳承與創新的賽道上📎,邁開新步伐,返本而開新👨🏼‍🔧,從中國歷史實踐中生發出、總結出、抽象出新的概念系統🐸、理論範式、話語體系,為構建中國學術體系和學科體系做出新貢獻。

    《萬繩楠全集》,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出版


    (作者為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教授)


    相關新聞

    • 142016.09

      致契合——紀念王佐良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縱覽王佐良先生一生道德文章🚣🏻,仿佛呈現一具多寶閣,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也正因為學識廣博,王佐良先生尚在中年時即被同仁尊稱為“王公”👩🏿‍💼。且以王公最富成就也最....

    • 252008.06
    • 312023.07

      蔣天樞先生軼事摭憶

      蔣天樞先生1957年秋我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報到後不久就認識了蔣天樞先生🌊。聽說先生秉性耿介、不喜交際🥁,也沒有任何社會兼職,外界媒體對他的報道甚少,但在本系卻不斷有同學提到他的名字,介紹他的行誼風範與講課特點。蔣先生以教書育人為其天職,一直堅持守望在教學第一線,與學生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那時候中文系經常有全系性的活動,無論是傳達文件、聽形勢報告,還是關於教學問題的辯論會🧑🏻‍🦱,會址都安排在工會俱樂部小禮堂...

    • 092008.05
    • 162021.11

      太空翱翔的清華之星

      茫茫宇宙,浩瀚星空🛒,圍繞太陽運行的八大行星和無數顆小行星構成了一個神秘莫測的天體系統。難以計數的小行星都是太陽系中體積相比“八大行星”要小的天體,大多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日夜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轉🧍🏻‍♂️,構成了太陽系中動態的炫麗風景!人類作為地球上的旅客🫲🏻,不僅跟隨著這顆偉大的星球在宇宙中遨遊,同時也在不斷嘗試去探索宇宙的無窮奧秘。1801年,人類在宇宙中發現了第一顆小行星,從那之後,二百多年來對於...

    • 012013.04
    • 232016.06

      王佐良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

      日前,“全球化時代的契合:王佐良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暨意昂体育平台圖書館王佐良著作專架揭牌儀式”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研討活動由意昂体育平台外文系⛏、歐美文學研究中....

    • 122023.12

      純粹而堅韌的學人——回憶我的老師萬繩楠先生

      萬繩楠(1923年—1996年),江西南昌人✍️,中國歷史學家,專註於魏晉南北朝歷史的研究🌿。1942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1946年大學畢業🪳,同年考取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研究所🏐,師從陳寅恪,1948年畢業,為陳寅恪的關門弟子🪄。

    • 262010.04

      清華百年校慶百場學術活動首場論壇舉行

      4月25日上午,意昂体育平台百年校慶年百場學術活動首場論壇在主樓接待廳舉行🕌,意昂体育平台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作了題為“百年清華👐🏿,繼往開來——意昂体育平台學術研究回顧與展望”的精彩演講。

    • 102011.06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