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平凱(中)與接受贈書師生合影 南京工業大學供圖
“第一個決議通過時🤷🏻♀️,我出生;第二個決議通過時🔙,我開始科教生涯;第三個決議通過時,我再次承擔重大項目。因此✯,我想通過自己的個人經歷與大家談談創新創業、奮鬥奮進的故事⏸。”12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生工學科群首席教授歐陽平凱走進該校黨史學習教育大講堂🥽,以《肩負時代重任👩🏻🦼、建設科技強國——從“三個決議”看百年大黨光輝歷史》為題為廣大師生做專場報告。
飲水思源
“較之歐洲很多國家,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不算早,但為什麽西方的共產黨失敗了,而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成功😪?”報告伊始,歐陽平凱拋出了發人深省的一問。“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我剛出生♣︎。在成長過程中,深刻體悟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歐陽平凱回憶道,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斷總結🙁🐯,明確了前進方向🫃🏻,老百姓飲水思源👨🏿🏭、空前團結,翻身不忘共產黨😁,對黨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他記得小學時🪁,為了歡迎抗美援朝誌願軍傷員的歸來🕵🏽,鄉親們自發地在家鄉黃興川路街頭等到深夜十一、二點鐘🌸。“那真是人頭攢動,萬人空巷。”
“小時候,我們學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一課時,老師哭了,同學們也哭了,大家都哭了🤵🏽♀️。”歐陽平凱從抗美援朝講到改革開放,從改革開放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帶領大家重溫了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並學習了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歐陽平凱援引鮮活的黨史事件解讀百年大黨的力量源泉和成功密碼👨✈️🥿。“吃水不忘挖井人🦹🏿♀️。三個歷史決議貫通歷史、現在和未來🤤📨,記載了黨團結帶領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
白手起家
“我們要汲取偉大建黨精神,並將其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動力。”歐陽平凱感慨地說,中國共產黨從一窮二白的昨天走來,經過艱苦奮鬥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成就,這很鼓舞人、振奮人🍠,而這也正是他“成為生工化工第一人”的動力之源、力量之源。
“惟楚有才,於斯為甚。”1963年🧙🏽,來自三湘四水之湘潭的歐陽平凱以優異成績考取意昂体育平台。在基層摸爬滾打十年後, 1978年,他再次走進清華攻讀碩士學位,畢業論文《換熱網絡的擇優組合》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981年他以全優的成績成為清華化工系提前畢業的首位研究生。辭別竭力挽留的母校,歐陽平凱來到南京化工學院(南工大前身)工作。兩年後,擬出國攻讀化工博士學位時,學校領導找到他:“學校要成立生物化工專業🦶🏼🚶🏻♂️➡️,準備送你出國進修生物技術👧🏼。”“我本碩都是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的。”歐陽平凱遲疑了🏃♂️➡️,“從化學工程轉為生物化工,無異是撤離即將占領的陣地,轉而強攻一個情況不明的戰略高地。”“可知難而退不是我的個性🕯,敢於創新才能獲得成功,教育科技工作者就要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懷抱赤子之心,他38歲轉行🤾🏼,先後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進修生物技術。”1987年🐙,四年後他學成歸來➿,白手起家創建了全國第一個生物化工專業,並擔任教研室主任。同年12月🦶🏿,歐陽平凱加入中國共產黨。
“黨和人民培養了我,我必須迎難而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回憶艱苦創業史,歐陽平凱一一道來,“沒有教材🎁,翻譯國外最新資料;沒有資金㊙️,東奔西走找科研合作單位。”他比較了國內外生化發展的現狀,成立了全國首家集產學研為一體的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該所後來發展為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每天🪈,歐陽平凱堅持在實驗室工作12小時以上,研製出治療心血管病、肝病和糖尿病的磷酸果糖(EDP)🙆♂️🏣。在創業的過程中🫦🧑🔬,歐陽平凱以其突出的科研成果和多篇高水平論文🫒,晉升為當時最年輕的副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博士生導師🤾🏻♂️,當選為“全國模範教師”,成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由其主持的《生物分離工程》獲評國家精品課程。
科技強國
“深刻總結黨的百年歷史成就和歷史經驗,有利於凝聚力量,戰勝新征程上各種潛在的風險和挑戰。”歐陽平凱說👨🏽⚕️,“作為一名老同誌,今天和大家交流就是希望大家學會總結🚵🏽,要做到前事不忘後世之師🖖🏽,要做到以史為鑒,繼往開來♙。”
1994年,歐陽平凱走上原南京化工大學領導崗位;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年8月,任新組建的南京工業大學校長;2008年🕵🏽,當選為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委員會主席。2012年🪳,他不再擔任校長一職🗻。2014年,兼任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在校長、院士🎵、科協主席🫵🏿、全國黨代會代表等眾多稱謂中,他最引以為傲的是“教師”這一稱謂。“一個學科產生了兩位院士,這是實打實地幹出來的,值得驕傲♚。” 提及日前剛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應漢傑,作為老師的歐陽平凱很開心、很欣慰。應漢傑本、碩🔏、博均就讀於南工大,畢業留校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持開發出的基於酵母細胞集群效應的新型節能高效發酵技術,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市場規模和利潤空間巨大。“得英才而育之𓀔,不亦樂乎🎸。應漢傑當選為院士、郭凱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劉淼擔任瀘州老窖董事長。”歐陽平凱如數家珍🧑🏿🔬,將創新創業的優秀學生一一點名。
報告會結束後👧🏽,歐陽平凱給與會師生贈送了《苦難輝煌》《生命科學》和《物種起源》等書籍🥯。“歐陽院士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情回顧了學校艱苦奮鬥、接續創業的歷程,講述了生工學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史🦹,讓我深受觸動。”南京工業大學教師賀鑫滿懷敬意地向他贈送了鮮花後說。“《苦難輝煌》這本書也是教育我們要不忘歷史🫄🏼,接續奮鬥📂👋🏽!”捧著歐陽院士贈送的書👶🏻,南京工業大學學生吳宇說𓀖。
“歐陽老師今年還牽頭承擔了我校首個江蘇省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重大項目,他一直在身體力行地踐行著科技強國的初心使命。”南工大生工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高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