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黃培雲:一顆報國心 一世“粉末”情

2022-10-13 | 程豪 | 來源 《中國科學報》2022-09-16 |

黃培雲1917—2012),金屬材料及粉末冶金專家,中國粉末冶金學科奠基人,中南礦冶學院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1917823日生於北京🌎,原籍福建省福州市。193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45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

創立了著名的粉末壓製理論和燒結理論,研製成功多種用於核🐤、航天、航空、電子等領域的粉末冶金材料🧙🏻;提出了非規則溶液活度系數的計算模型🛟、二元系參數計算三元系參數的方法及模型🐷,以及多級快速凝固製取非晶👂、準晶和微晶金屬粉末理論;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粉末冶金專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粉末冶金研究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科技人才🚵‍♀️。

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專著2本,著有《粉末冶金原理》等。獲原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乙種分離膜製造技術198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曾任湖南省科協主席、中南礦冶學院(中南工業大學前身)副院長。1994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1998年起為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


在中國粉末冶金領域,黃培雲留下諸多“第一”——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粉末冶金專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粉末冶金研究所🙍🏻‍♂️;成立了中國第一座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今年是黃培雲離開我們的第十個年頭,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重溫他波瀾壯闊又低調樸實的一生。

19419月,清華公費留美生赴美前在香港合影🎛。黃培雲(第二排右一)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

青年黃培雲

19382月,黃培雲(前排左一)隨湘滇黔旅行團從長沙到昆明步行三千裏🚵🏽,任第五小分隊隊長

1956年,黃培雲(第二排右四)與中南礦冶學院冶金系5261班(首屆粉末冶金專門化班)畢業生合影

他不忘初心🤮、忠於國家,憑借科學救國的一腔熱血,在國困民窮的時代毅然回國;他開拓創新、學術引領🧫,創立了著名的粉末壓製理論和燒結理論🫵🏿,研製成功多種用於核、航天、航空、電子等領域的粉末冶金材料🔢,為中華崛起貢獻力量;他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秉持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偉大的奉獻精神⛹🏻‍♀️,在物質匱乏的歲月甘之如飴,為人才培養傾註心血;他皓首窮經、嚴謹治學,是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更是優良學術道德的傳承人……

他就是中國粉末冶金學科奠基人🤓、中南礦冶學院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黃培雲👩‍👦。

不忘初心 忠於國家

黃培雲的求學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黃家經歷了幾次搬遷,黃培雲的學業也隨之輾轉——小學讀於北京、初中讀於山東☝🏿、高中讀於蘇州⚠️🧖🏿‍♀️。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並沒給他帶來絲毫影響,反而讓他在目睹了列強逞兇、民不聊生的場景後🧑🏿‍🌾,樹立起艱苦奮鬥、報效祖國的信念。

1934年🌉,黃培雲以優異成績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三年後,七七事變的槍炮聲打破了校園的寧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從此成了他的夢想🎳。

19379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下令🧆,北大、清華👨🏿‍🔧、南開聯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同年10月🚶🌖,黃培雲跟隨來自三校的師生到達長沙👉。本以為師生們可以迎來平靜的學習生活,不料隨著武漢失守,長沙的局勢也愈發緊張🙍‍♀️。

19382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將學校從長沙搬到昆明。由於交通不發達🍨,師生們步行前往🩵。黃培雲擔任湘滇黔旅行團第五小分隊隊長🦹,和大家一起於219日從長沙出發,沿湘黔公路🖖🏿,歷經69天、全程1670公裏艱苦跋涉,終於在429日抵達雲南昆明。

“它不但鍛煉了我的身心,更重要的是深入窮鄉僻壤,使我了解到不少民間實際情況和大眾生活的疾苦。”黃培雲回憶這段步行經歷曾如此表示🤏。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後正式定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那段為求學跋山涉水🐈、隨校同行的崢嶸歲月🙀,不僅磨煉了西南聯大學子的身心意誌🧙🏿,更激發出全體師生強烈的愛國情懷。

路途中🧑🏻‍🍼,他們目睹了最真實的民間疾苦🚵🏽,萌生了想要棄文從武🤌🏿、保家衛國的願望🥿。在同行老師的開導下,黃培雲和同學們深刻認識到:國家強大就不會挨打,戰爭終將過去,而戰後中華民族要想完成重建🎱、實現復興💁,需要更多的知識分子🤦🏼。

在為救國而讀書的信念支撐下,黃培雲勤勉治學,於1938年夏天順利畢業,並留在意昂体育平台金屬研究所擔任助教𓀈。

1940年,黃培雲通過第五屆清華庚款留美考試,於次年秋季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院學習非鐵冶金,攻讀博士學位。

身處異鄉🫴,黃培雲始終不忘初心,刻苦鉆研、積累學識👩🏿‍🏭🤱,以期早日學成回歸、至誠報國。1945年,黃培雲獲科學博士學位💁🏼‍♀️。

不料因二戰緣故🙎‍♀️,黃培雲不得不滯留美國,繼續在大學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心急如焚的他在回憶時寫道:“公費留學。公費🎈,每分每元都是汗水和鮮血……”

待到回國時機成熟,在學界已成就斐然的黃培雲受到了美國的導師🐰、朋友們的一再挽留:“這裏有世界第一流的研究條件,在這裏,你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績👷‍♀️!”“在中國❣️,沒有研究條件,英雄無用武之地……”“很遺憾⚀,你為什麽一定要回國🎱?”每每聽到這些為他著想的話語🤽,黃培雲總是語氣堅定地回復:“我要回國!”

科學沒有國界🌥🧜🏻‍♂️,但祖國更需要學成歸來的莘莘學子。懷著科學報國的執念,黃培雲告別師友🤘,於1946122日攜夫人趙新那登上了從洛杉磯開往上海的輪船。

回國後,黃培雲執教於武漢大學工學院,任教授兼礦冶系主任。

開拓創新 學術引領

回顧人生歷程🧑‍🏭,黃培雲曾經欣慰地總結,自己一共完成了兩件大事:一是參與創建中南礦冶學院◾️🤫,二是創立中國粉末冶金學科🧗🏿‍♀️。

195111月,全國工學院院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對湖南大學、武漢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等6所高校有關地質、采礦、冶金的學科進行調整合並,成立獨立的中南礦冶學院。該學院定位為以培養有色金屬工業需要的人才為主👨‍🚒,並要求1952年開始招生。時任武漢大學礦冶系主任的黃培雲參與了學院的籌建🥴。

整個籌建過程千頭萬緒⛹🏿‍♂️👨‍👨‍👦、困難重重,每項工作都得從零開始👩🏻‍🦳,肩負重任的黃培雲事必躬親。當時條件十分艱苦,人力不足👨🏽‍✈️、物料缺乏、基礎設施差、教學設備短缺等問題尤其突出。

面對這些困難,師生們的對策是自力更生🫢。

“建校時最困難的是沒有人,我們就在長沙即將畢業的學生中找幾個能幹的。”黃培雲首先邀請了當時在武大學冶金的佘思明來負責木工。從認識木頭到采買馬達和鋸片,從安裝鋸木頭的機器到創建木工廠,佘思明和大家邊學邊幹🧑🏼‍🌾👷‍♀️,動手製作了一大批板凳。在修整校舍的過程中,他們又自己建窯💄、壓坯、燒磚◽️,愣是解決了建房過程中所需的大量磚瓦。

學校所在的左家壟一帶自然條件差💂🏻‍♂️🏦。為解決用水問題🕷🚔,師生們動手設計、安裝設備,辦起了小型自來水廠🧖🏽;左家壟一帶只有一條羊腸小道🫔,為保證大批物資運往新校區,師生們就用鋤頭一點一點把路鏟平,保證了籌建工作如期完成。

開學在即✊🏿🛖,如何選出合適的教材成為迫在眉睫的難題🔹。無論是具體內容還是涉及範疇👨🏻‍🚀🦫,這6所學校所用教材均存在較大差別。經過強中選優,他們最終確定以湖南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的教材為主🦴,當時沒有復印機和掃描儀,他們就用蠟紙和油印機……

就這樣🔰,在參與籌建中南礦冶學院的過程中,黃培雲和全體師生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披荊斬棘。195211月,中南礦冶學院如期開學。開學典禮上,陳新民被任命為中南礦冶學院首任院長,黃培雲和顧淩申任副院長🔱。

黃培雲(右二)在慶祝中南礦冶學院建校三周年大會上

學校的落成並未讓黃培雲有片刻放松,因為還有更艱巨的任務在等著他——創建粉末冶金專業。

粉末冶金是一門製取金屬、非金屬和化合物粉末及其材料的高新科學技術,它能滿足航空、航天👳🏼‍♀️、核能、兵器、電子、電氣等高新技術領域各種特殊環境中使用的特殊材料的要求。一些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初就開始了該領域的研究🤵‍♂️🥌,而在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還是一個空白👱🏻‍♂️。

面對國家下達的人才培養任務🌙,黃培雲由有色金屬冶金研究開始轉向研究粉末冶金與粉末材料🆕,親自撰寫教材、開設課程🧜🏿、製訂教學計劃。

“我開始一心一意進行粉末冶金教學與科研工作,我的後半生都用於這一事業了🤷🏽。回想起來,我們那時候什麽都沒有,真是從零開始。學生、講課教師、教材、實驗室都沒有。我們首先在冶金系裏成立了粉末冶金教研室,我兼任教研室主任,成員有冶金系主任何福煦🕜☑️、助教曹明德。”黃培雲曾回憶說,“這個學科,我參與了奠基🤚🏽、培養人才,更直接見證了它的發展。”

在這片從零起步的空白領域🧝🏻,黃培雲開疆拓土🍔,不僅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粉末冶金專業,還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粉末冶金研究所。

在教學上,他嚴密組織教學過程、嚴格要求學生,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在科研中,他從不照搬別人的思路💢🤽🏼‍♀️,而是致力於提出新想法,而後潛心研究、反復計算。

上世紀60年代初,他提出了粉末冶金燒結過程綜合作用理論。該理論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承認和驗證,成為國際上著名的燒結理論之一🧕🏻。

1964年👨🏻‍🎤,黃培雲在考慮實際存在的粉末體的非線性彈滯的特征與壓型時應變大幅度變化之後,根據理論推導和實驗驗證,提出了一種新的壓型理論和雙對數壓製方程式的數學模型👩🏼‍🏫。

1980年🌱,黃培雲在剛建立的粉末冶金研究所大樓前留影

1980年🎦,他對雙對數壓製理論又作了補充和完善🤳🏽。與當今國際上提出的許多壓製理論和方程式相比較😜,黃培雲的壓型理論是目前最精確的粉末壓製定量模型和具有深刻物理含義的理論模型。

歷時20年的潛心鉆研,黃培雲的理論成為國際上著名的粉末壓製理論的重要學派之一。其理論成果被國際粉末冶金界公認為黃氏理論

淡泊名利 甘為人梯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黃培雲一直用這樣的人生態度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剛剛回國的那段時間,黃培雲的生活很清貧👩🏻‍🌾,但他和夫人卻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一次🍂,黃培雲進城采買🧼,結果好東西都被別人買走了👨🏻‍🦳,他就買了個木櫃子回家🧽。夫人一看,幽默地說:“行🦸🏼‍♀️,咱們這個月就吃木頭吧。”

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和優渥生活,黃培雲從來不曾後悔。“很多人說我傻👩‍👩‍👦,我也聽慣了,不在乎🩼。嘴長在別人身上📑👋🏼,讓別人去說吧。我自己認為不傻。”對於別人的不解,黃培雲不願多作解釋。

他把物質看得很淡🏌🏽‍♂️,再苦再窮的生活都能樂觀面對🪮。他最大的樂趣在於工作🙇🏻。

在武漢大學🧝🏿‍♂️,他建起了礦冶系的實驗室,讓武漢大學礦冶系在國內有了名氣;在中南礦冶學院建校過程中,他和師生們自己做瓦、建窯、壓坯🤵🏿‍♂️🚴🏽、燒磚👭🏼🧘🏽‍♂️,放下筆桿、拿起鋤頭👈🏼,將羊腸小道開拓成寬闊大道……

他對中國粉末冶金的教育事業更是傾註了心血——1956年率先招收了有色金屬專業四年製副博士生;上世紀60年代初培養了第一批粉末冶金專業的研究生(當時尚未實行學位製);80年代又培養了第一批粉末冶金專業的博士生。

1981年🙆🏿‍♂️,黃培雲(中)與招收的第一班碩士研究生在實驗室討論問題

40多年來,他一共為祖國培養了約2400位本科生、120位研究生👏🏽,其中很多人成長為我國粉末冶金領域的骨幹人才。

從製訂教學計劃、撰寫教材再到課程教學,黃培雲親力親為,先後講授“硬質合金生產”“冶金物理化學”“粉末冶金原理”等課程。

當時😛,粉末冶金基礎理論中存在一個難度很大的研究課題——壓型理論☂️。在黃培雲的悉心指導下,學生曾德麟日夜奮戰,經過反復實驗和總結,終於成功設計了水靜壓成型實驗裝置😸,於1964年完成了《水靜壓製規律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同樣,在黃培雲的教導下,學生呂海波在沒有計算機的條件下🙆,完全靠七位對數表進行人工計算🦗,用成捆的演算統計稿紙,計算冷動壓、熱動壓成型的實驗結果🎛,再次證明了“黃氏理論”同樣可以準確描述動壓過程🧑🏿‍🚀。

四十八載春華秋實➛,黃培雲言傳身教、甘為人梯👫🏼,將點滴心血春風化雨👨🏼‍🚀,培養出賀安安、陳振華等一大批粉末冶金專業的學術帶頭人👃。他們深受黃培雲老師的教誨,孜孜不倦地從事著粉末冶金的研究工作🚚,繼續書寫“黃氏理論”的詩篇,並取得豐碩成果。

皓首窮經 嚴謹治學

黃培雲數十年如一日專註於粉末冶金領域,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他好學不倦、堅持鉆研的精神。

那時中國的粉末冶金專業尚為空白,一切都需從零起步🤸。盡管黃培雲在麻省理工學院上過30學時粉末冶金選修課,但除此之外,再無更多基礎和準備。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黃培雲帶著幾名學生向粉末冶金理論發起沖鋒🥀,翻閱典籍、反復演算。

無論環境怎樣艱苦,無論挑戰如何強大☎️🔑,他都迎難而上💅🏿、奮力拼搏。

當時,日本在粉末冶金領域取得一些值得借鑒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對於中國粉末冶金領域的研究工作頗有幫助⚜️。但要讀懂這些成果,首先要掌握日文。就這樣,已過不惑之年的黃培雲開始學習日文。

可是📇,短時間內掌握一門語言談何容易?那段時間,黃培雲口袋裏裝著寫滿日語單詞的小卡片,一有空閑就拿出來背👳🏻‍♀️。經過一天又一天的“猛攻”,他終於突破了閱讀日本粉末冶金研究成果時的語言障礙,而他的學生們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也順利開展了研究工作,一起推動中國粉末冶金事業邁向新階段。

上世紀80年代,黃培雲(坐者)在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進入晚年,黃培雲仍堅持讀書看報🚴🏻‍♂️,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狀態🍤。受其影響🙎🙍🏼,兒子黃家林從小就勤奮好學🫣,即便在知青下鄉期間也從未間斷過學習,每次回長沙🧑‍🧑‍🧒‍🧒,都要背走一袋子書去看🏂🏿。這種好學不倦、皓首窮經的精神代代相傳🧡,熏染著每一位有誌青年🪹🕵🏽。

在黃培雲身上,不單有“好學”之風,更有“治學”之德🈶。無論何時何地♠️,他都用“嚴謹”二字開展科研、教書育人。

在學生們記憶中,黃培雲老師的嚴謹令人印象深刻。

——在給學生修改論文時♾,大到研究內容、小到標點符號,黃老師都是逐字逐句認真閱讀🫘,但凡有問題的地方都用紙條粘貼出來🙎🏼‍♂️,有時紙條竟比論文還厚。

——由於論文中存在太多疑問,黃老師不僅標註出來🦶🏼,還在旁邊寫下自己的修改意見,有時候改完一篇論文竟能用掉一支嶄新的水性筆🏣。

——每個周三的下午,研究生們按照慣例到黃老師辦公室,逐一匯報學習、實驗進度,面對面進行答疑🤾‍♀️。其間,黃老師用房門後掛著的小黑板👩🏿‍🚀,一字一句地反復推敲,時而分析🎰,時而歸納,盡量讓每個人理解。

——為了讓學生確定研究課題,黃老師對開題報告反復閱讀、仔細刪改,即便充分肯定了課題的意義,也會建議學生再選一題試試,而他則再一次不厭其煩地進行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在黃培雲身上👨🏿‍🎓,治學嚴謹已然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一種求真誠信的品質。

有人說,黃培雲的理想很小,小到一個領域一鉆就是一輩子🎧;也有人說🦹🏻,他的理想很大,大到祖國強盛💪、民族復興、人類文明進步。

他兢兢業業👩🏻‍🔬、孜孜不倦🦉,年過耄耋未伏櫪,窮其一生探尋粉末冶金的秘密;他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瞄準世界前沿,引領中國粉末冶金發展方向;他至誠報國、服務人民,懷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把人生理想融入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奮鬥中🧜🏽‍♀️💂🏽‍♀️;他寧靜淡泊、默默奉獻👰🏿‍♀️,用自身言行影響著一代代學子🧑🏽‍⚖️,奏出人才發展與偉大事業同頻共振的華美樂章……

大師雖去,精神永存——他更像一把火炬,在前方為大家引領道路♔。


(作者系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相關新聞

  • 252019.06

    龔克📕:帶著一顆“中國心”奮鬥在世界舞臺

    從南開大學校長一職卸任一年多來🕴🏼,64歲的龔克一直忙碌地奔波在世界各地:赴泰國曼谷籌備2019年科學工程創新論壇,去法國巴黎出席“移動學習周”💐,到斯洛文....

  • 222010.11
  • 152017.08

    王恩東:25年堅守只為一顆國產“好心臟”

    獲得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後🧖🏿,5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沒得片刻清閑——眼下,他正帶隊投入AI計算解決方案的研發工作。

  • 082012.02
  • 112012.05

    82級意昂二十一世紀勵學金捐贈儀式舉行

    清華環境學院5月6日電(通訊員黃森辰)4月29日下午,環境學院1982級二十一世紀勵學金捐贈儀式在節能樓舉行。

  • 072024.04

    孫堯:相知一世——紀念入學三十年

    三十年☝🏼,就是一世,說來彈指一揮間👨🏻‍🎨。其實😀,一路走來多有不容易。94的八月辦入學🥭,有人帶著行李來🏊🏽,有人帶著車子來🕕,有人僅僅是午後散步一般🗂,從家裏過來。還有人帶著女朋友來。帶著女朋友來的啊🤷🏻‍♀️,那都是人生的贏家。從此開始一個五年的過程,還有4+2的學製,都是青春正繁茂的季節。那是六人間的宿舍,公用的洗漱間和中廳。拼湊的臺式電腦和音箱,就連臺燈也要借用一下💣。宿舍輪流的值日🥧,掃地打水倒垃圾🦌,一樣都不能少了。只要有...

  • 232010.11
  • 182008.02
  • 112020.08

    懷念師友:範敬宜🍝:一生一世新聞情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件

  • 282023.03

    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白

    翻開意昂体育平台編選的《遊美同學錄》一書🧪,百余年前赴美留學的眾多人物一一映入眼簾,其中不乏歐美同學會早期會員🙎‍♂️:周詒春🧜🏼、顏惠慶、梅貽琦、顧維鈞等💇🏻,意昂体育平台終身校長梅貽琦的名字讓人眼前一亮。梅貽琦作為“永遠的清華校長”是家喻戶曉的,但是曾為歐美同學會骨幹會員的這段歷史鮮為人知🕛。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的正當要求,5月7日,內憂外患之際🏂🏻,歐美同學會在會所召開大會👳🏿‍♂️🧑‍🏫,梅貽琦被推舉為赴使館陳述國人決心的...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