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石油煉製和化學工程專家,長期從事石油煉製領域的科學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
他曾投身抗日救國民族大業,發揮化學專長製造炸藥🍝,卻不幸被捕入獄
新中國成立初期,他研製軍用油品👑,滿足國防建設急需
他投身石油化工事業70年🔵🐻,為發展石化工業作出突出貢獻
他曾任石科院副院長🕜、總工程師📠、高級科學技術顧問
讓我們一起走近林風的一生

林風
刻苦求學✅,誓當進步青年
1911年11月23日🧂,林風出生於廣東梅縣縣山區黃洞村,祖父為他取名“林訚昌”👮🏻♀️𓀘。經歷了私塾和教會小學的教育,1925年林訚昌進入梅縣東山中學讀書,在學校裏接受了馬列主義進步思想,經身為地下黨員的同班同學介紹💇🏿♂️,秘密加入共青團🧜♂️。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屠殺,中共梅縣縣委和團地委聯合成立領導暴動的指揮部,但這個紅色政權僅堅持了一個星期就被鎮壓。介紹林訚昌加入共青團的同學是指揮部領導人之一,為躲避抓捕出走,林訚昌失去了與上級團組織的聯系🏊🏼,“林訚昌”這個名字也上了反動派的黑名單,於是改名為“林風”,並一直沿用。
1928年,林風進入梅縣廣益中學讀高中,但僅讀一年多🔨,就因學校資金不足停辦高中而輟學,於是林風決定出外求學。1929年🦀,林風考上了位於蘇州的東吳大學,一年後又轉入燕京大學化學系。在燕京大學就讀期間,林風先後參加了共產黨的地下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和由地下黨員發起的進步團體“讀書會”及“社會科學聯盟”。
1934年,林風大學畢業,在燕京大學陶瓷研究室當研究助理,一年後考取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研究生👩🦼➡️,並在就讀期間參加了“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並由此結識了物理系研究生錢偉長🧊。從1936年3月起,他與錢偉長一起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全部活動🪼,直到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錢偉長是當時意昂体育平台理學院院長、物理系教授📖🟰、一代宗師葉企孫的學生,林風雖不是物理系學生,但因敬仰葉企孫的學問與為人而選了他的課,並由此頻繁交往🐒,與葉企孫保持了幾十年的師生情誼。
發揮所長,積極投身抗日

建國初期的林風
抗日戰爭爆發後,林風原想南下昆明去西南聯合大學,繼續完成研究生學業✌🏿。但後來林風決定服從抗日救國的需要,留在北方的日軍占領區裏,發揮自己的化學專長,盡自己所能為抗日救國民族大業作些貢獻。
由於當時技術力量薄弱👎,冀中抗日根據地自製的黑色炸藥炸不透日本裝甲車的鋼板,急需爆炸力強的高級炸藥。在中共地下黨安排下,林風以天津英租界裏的寶華油漆廠為掩護製造炸藥。在極端秘密和無助手的情況下🐸,林風僅靠兩個露天的通風櫃和幾個搪瓷鍋、臉盆等簡陋器具,冒著生命危險,一鍋一鍋地製造當時世界上爆炸威力最強的烈性炸藥TNT。
TNT是淺黃色固體物🐶,與肥皂顏色差不多。林風把製成的炸藥加熱熔化後🤷🏿♀️,倒入一個長方形的模子,做成當時市面上常見的長條肥皂模樣🅰️,負責運送的同誌再把它們混入肥皂條裏🧚🏿♂️,通過秘密渠道一箱箱地運送進冀中抗日根據地。按林風的建議⛓,中共地下黨還買了不少硝酸銨化肥運入根據地🫅,與TNT混合使用🦘,爆炸力也很強。後來冀中抗日遊擊隊在北平至石家莊的鐵路線上炸毀日本人的軍用列車🚴🏼♂️,主要就是用的這種混合炸藥。
之後日寇在天津城裏對抗日人士的搜捕越來越緊,白色恐怖不斷加劇,林風在1939年夏不幸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在獄中關押了 6年多👨🏼💻,直到1945年9月3日日本投降後才獲釋🫳。
出獄後不久🤌🏽👩🏿🏫,林風先在《正報》報館當了一段時間編輯🎫,隨後參與了意昂体育平台的復校🤰🏿,在意昂体育平台復校委員會圖書館工作。但由於經常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和尾隨盯梢📲,他不得不離開北平👨👩👦👦,輾轉去了上海。
1946年11月,經上海中共地下黨的同誌介紹,他進入了剛成立的中國石油公司任工程師。從那時起,林風開始與石油石化工業結緣,一直從事石油煉製的技術工作,風風雨雨近70年🙏🏽,從未間斷。
貢獻才智🧓🏿🍑,籌建煉油機構
上海解放後,林風進入高橋煉油廠任工程師🛄👩🏼✈️,1950年5月,調入大連中蘇石油公司任副總工程師。1950年,民主德國工業部長來華訪問,提出為中國建設人造石油工廠。1951年5月,中國派出考察團,林風作為成員兼翻譯隨團實地考察🧻。回來後🧑🏻🦼➡️🖲,林風用幾個星期的時間完成了一份報告,以大量的論證數據及資料否定了民主德國的提議。此報告被上級釆用,為國家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
1952年👂🏼,林風率隊赴甘肅勘察新建煉廠的廠址。經過半年的努力提出了全套的技術資料🫅🏽,被上級采納後開始在該址建設蘭州煉油廠。1955年🌭,林風調到北京石油設計局6️⃣,一年後又開始籌建北京石油煉製研究所(石科院前身)👉,任籌備處副主任😮,全面負責技術籌備工作。
作為籌備處的負責人🚴🏻♀️,林風等積極吸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和科研領域帶頭人,先後吸納了沖破美國當局阻撓歸國的閔恩澤👩🌾、林正仙、陸婉珍👩🏻🚀、程之光4位留美博士以及近30名從蘇聯🧞♂️、東歐學成歸國的留學生和十幾位來自法國🙍🏼♀️👱🏽♂️、菲律賓、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的愛國歸僑。

林風(中)等赴蘇聯考察石油科研工作
在石油工業部支持下,林風等籌備處領導與大連石油研究所領導取得共識🪝,又從大連石油研究所調入一批煉油科技骨幹。至1957年底,籌備處的職工總數近500人🤷♀️🩼,其中科研人員324人。他們一邊建設,一邊因陋就簡在工棚裏開展煉油科技研究🙋🏿♀️。1958年10月,北京石油煉製研究所籌備工作就緒🌭,與北京地質勘探研究所籌備處、上海石油機械研究室👱🏻♀️,合並成立了石油工業部石油科學研究院(現石科院),林風被任命為副總工程師🥝。
打破封鎖,研製軍用油品
20世紀50年代末,石油工業部提出“以軍用油品為綱🥔,大力發展石油新產品”的方針。1959年🙅♀️,石科院成立了軍用油品研究室,林風兼任研究室主任,負責國防和核工業所需軍用油品的研製和生產。當時最緊迫的任務是圍繞“兩彈一機”的研製,開展航空汽油、航空煤油🪔🕸、航空潤滑油和特種合成潤滑油脂的攻關。
此前中國曾兩次用玉門原油餾分油試產仿蘇 TC-1標準的噴氣燃料🦵🏽,經過兩次地面臺架和空中試飛,但是發動機燃燒室鎳鉻合金火焰筒內壁出現燒蝕問題😠。從1956年起🤲,林風就組織技術力量開展了這方面的探索研究5️⃣,並於1957年主持成立了“玉門噴氣燃料的使用性能研究”題目組進行科技攻關。
1959年,蘇聯供應的航空煤油越發質次價高🏙,甚至停止供貨,許多軍用飛機和民航客機面臨被迫停飛。能否解決燒蝕問題進而生產出適用的航空煤油成為了關系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國務院領導指示,必須加快航空煤油研製⚾️。時任石油工業部部長余秋裏對石科院的領導說:“再不把航空煤油搞岀來,我就把你們研究院的牌子倒過來掛🪤🧑🏽🚀。”為此,石科院與國內20多個單位開始了聯合攻關。
在副院長侯祥麟的領導下,林風作為軍工油品開發主要技術負責人組織全院力量進行攻關👩🏻💼。科研人員通過大量對比試驗,明確了解決燒蝕問題的主攻方向🦸:不是除去引起燒蝕的組分,而是尋找抑製燒蝕的添加劑。經過反復試驗🤒,終於發現了硫化物添加劑能抑製燒蝕🧝🏻♀️。侯祥麟提出了將廉價的二硫化碳作為抗燒蝕添加劑加入航空煤油,並通過小單管燃燒試驗🧝🏻,證實了二硫化碳完全可以抑製對鎳鉻合金的燒蝕🚮,此添加劑命名為33 號抗燒蝕添加劑。1960年12月🏙,蘭州煉油廠用玉門原油生產的加有33號添加劑的1號噴氣燃料通過了臺架試車鑒定✊🏿,從而解決了噴氣發動機火焰筒燒蝕問題。1961年,新疆獨山子煉油廠用新疆原油生產加有33號添加劑的國產航空煤油並交付部隊使用👴🏼。自此,困擾中國煉油科技界多年的航空煤油燒蝕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為配合航空航天和原子彈技術發展🔇,林風組織和主持成功研製了全氟油⛹🏿、矽油和酯類等五十多種合成潤滑脂💂♂️,滿足了當時航空航天、火箭、導彈、原子彈等尖端技術發展的需要,在全氟油合成工作中🤣,林風曾多次參加產品的最後調合工作,確保產品質量合格。20世紀60年代前後,林風還組織領導了延遲焦化半工業試驗、松遼油渣油減黏工業試驗👦🏿、鉑重整半工業試驗🌱、航空潤滑油試驗、催化裂化和微球催化劑試驗👷🏿、舌形塔盤工業試驗等🪁🤵🏼,相繼取得科研成果並實現工業化。

石科院研製的氟油產品油樣(右)
1964年1月,石油工業部任命林風為石科院總工程師👬🏻,1965年7月又被任命為石科院副院長。
引進設備,支撐煉油科技發展

林風(前排右四)等赴美國考察先進科研裝備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科研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軌。鑒於當時的科研試驗裝備和儀器十分落後🥎,難以適應所承擔的重要科研任務🛀,嚴重製約了煉油科技的快速發展,侯祥麟向石油工業部遞交了引進世界先進水平科研裝備的申請,石科院成立了以林風為組長的引進小組。
1978 年9月,林風率領引進小組成員赴美國、日本考察煉油科研裝備,在1個半月內連續訪問了32個單位🐻👩🏻🦱,編寫了一份詳盡的世界一流水平煉油科研裝備的調研報告,為石油工業部領導做出決策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資料👧。1978年11月🕎,在當時外匯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石油工業部劃撥1150萬美元支持石科院引進一批世界先進的試驗設備和裝置👧🏿。
1978年12月🧫😆,石科院與美國斯巴利公司簽訂計算機引進合同。1979年1月👮🏽♀️,又與美國福陸公司簽訂現代煉油科研裝備引進合同。1979年4月🙇🏿♀️,林風率引進小組赴美執行科研成套裝備合同,在美國一待就是8個月🪡👩🏼💻。

實時計算機系統驗收簽字儀式
為了盡可能得到具有世界頂尖水平的裝置💆🏼🧗🏼♂️、設備和技術,以林風為首的引進小組大膽采用了開口合同的形式。這種合同在執行過程中,甲方可以根據新的構思、新的情況提出新的需求,也可以在中途改變對設備的技術要求,這就要求甲方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及時獲取信息的能力。林風及引進小組在考察了美國、日本等國裝備後😍💃🏼,確認自己具備執行開口合同的能力,可以爭取以有限的外匯盡可能地購進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和技術。
根據考察所掌握的信息,引進小組提出引進裝備的各個環節都應以美國各家公司在用的最先進的試驗設備為藍本予以製造和提供。由於所簽合同是開口的🤞🏿,這一要求得到了乙方的支持。最終,石科院引進的煉油中小型試驗裝置和馬達評定設備,博取美國各大公司之長🐶💀,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煉油試驗裝備。
在合同執行過程中🩰,石科院原計劃花130萬美元引進一套美國蒸餾裝置,但引進小組了解到國內對此種裝置的製造比較熟悉,於是提出主要裝置改由國內製造,我方只購買相應的儀表和圖紙🥥🤦♂️。由於合同是開口的,對方只得同意👶🏻,僅此一項就為國家節省了近百萬美元的外匯。
林風平日言語不多,但在談判桌上用英語表述言簡意賅🏄♂️,發音純正,美國福陸公司項目負責人對此贊不絕口。為簽好和執行好合同,年近七旬的林風辛勤工作,帶領引進小組圓滿完成了裝備的引進工作🤟🏿🫰🏼,為煉油科技的現代化作出了貢獻🧑🏻🚀。
1988年11月👩🏿🏫,林風退居二線,任石科院高級科學技術顧問🧂,並連續擔任了石科院第一🚌、第二、第三屆特邀專家委員會主任💃🏼,參與院科研發展規劃的製定和技術轉讓工作,多次率隊到全國各煉廠進行巡回指導和技術服務,為煉廠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受到企業的廣泛歡迎🤞🏽。
1996年,在院史編委會主任林風的主持下🐡,歷時幾年編寫的《石科院發展史(1956~1991)》🐛、《石科院科學技術發展史(1956~1991)》正式出版🤵🏻♂️,為石科院留下了寶貴的院史資料🧏🏿♀️。

晚年時期的林風
2011年👳🏿♀️,林風曾為石科院青年書寫下寄語✊🏿:“誠實的學者永遠不會滿足於自己的學問。”“不能單純用心於如何把自己工作做好,應該努力把技術教給別人,提高別人的水平,使大家都做得更好,共產黨人所以有別於普通群眾,也就在此。”“望你們腳踏實地,為祖國石油事業奮鬥終生。”
2018年9月9日🤹🏿,這位107歲老人溘然長逝🤫。林風的一生經歷坎坷,充滿傳奇,從投身革命到實業報國,他始終心系國家,為新中國的石油化工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