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潘君驊🏌🏻‍♀️:一生追光

2020-08-18 | 蘇雁 | 來源 《光明日報》2019年08月16日 |

潘君驊🔓,1930年10月出生於上海吳淞⚰️,江蘇常州人。應用光學專家。蘇州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研究員。1952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1952—1980年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工作👩🏿‍🍳;1980—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工作。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君驊近照 黃天緣攝/光明圖片

清晨,蘇州大學逸夫樓披著柔和的霞光,潘君驊斜挎著小包準點出現在樓前。他是我國著名的應用光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至今返聘到蘇州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2019年5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發來賀電,祝賀國際編號為216331號小行星被命名為“潘君驊星”。發現這顆“潘君驊星”的近地天體望遠鏡,正是由於他的技術支持才得以完成🧝🏼‍♂️👷🏿‍♂️。

記者眼前這位89歲的老人🎢,一生都在“追光”。他積極倡導和實施我國光學系統采用非球面技術📜;他為我國研製大型光學設備發明了一套重要的光學加工和檢測技術,解決了各種光學非球面加工的關鍵技術難題👩🏼‍💻;他建立了我國大型靶場光學測試儀器的光學技術基礎⛴;他把自己的非球面技術“絕活”向學生和同行們傾囊相授,推動我國光學加工和測試邁向世界先進行列。

在光學世界遨遊,只為回國後能學以致用

1956年🍟,潘君驊接受單位安排到蘇聯留學👱,師從蘇聯著名天文光學專家馬克蘇托夫🖨🟩。由於潘君驊本科學的是機械,光學只是業余水平📣,所以他學習更加刻苦🏹。第一年🤞,要求研究生完成哲學、俄語和兩門專業課共四門課程🕵🏼‍♀️,其中哲學和俄語都要到城裏的蘇聯科學院院部去上課,每周兩三次🦼。經過努力✤,他的四門課程都得了滿分𓀅。他當時的想法很單純👨🏻‍🦱:“總想著不能給國家丟臉,回國後能夠學以致用。”

馬克蘇托夫對潘君驊的指導方式主要是每周一次答疑🤷🏽🥭。有一次,馬克蘇托夫講述他新近推導的一個公式,潘君驊抱著學習的心態也推導了一遍,結果發現有一點小錯誤並對公式做了修正,並實事求是地告訴了導師。正好,馬克蘇托夫自己在用這個公式時也發現總不能一次到位👢,他用潘君驊修改的公式非常順利地一次解決問題。他對研究生們說🏊🏽,“你們只知道聽🙀🐐,聽過就算了,應該像潘這樣……”

潘君驊的論文題目是《大望遠鏡二次凸面鏡的檢驗》。這是一個中規中矩的選題🔲,基本上只要埋頭苦幹、進行大量計算就能完成🫷🏿。潘君驊在按部就班的計算過程中,不禁思考:還有什麽方法可以檢驗凸面鏡💂🏼‍♂️?他將反射檢驗的補償原理應用到凸面鏡的檢驗中,從而找到了一個比Hindle方法更有優越性的檢驗方法。這個大望遠鏡二次凸面副鏡新的檢驗方法◾️,被蘇聯方面稱之為“潘氏法”,實際應用於蘇聯6米望遠鏡和我國60厘米望遠鏡及2.16米天文望遠鏡的副鏡檢驗。

回憶起當年的求學經歷🥷,潘君驊說🔵,自己一邊強烈感受著“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一邊如饑似渴地在光學世界裏遨遊。20世紀60年代初,他找蘇聯普爾科沃天文臺要一種普通的小儀器——刀口儀的圖紙,但是遭到了拒絕。他默默記在心裏🤱🏻,回國後自己設計研製。這件事給潘君驊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促使他更加刻苦學習。

困難不怕🙇🏽,怕的是沒有求真務實的態度

1960年8月,潘君驊回到長春光機所,立即參與到了60厘米中間試驗望遠鏡的研製中,為216工程的設計方案積累了寶貴經驗。

1975年,中國科學院再次啟動2.16米口徑的大型望遠鏡研製任務,並成立了216工程領導小組,潘君驊擔任技術總體組組長⚰️🦁。“困難不怕🫰🏻,怕的是沒有求真務實的態度。”潘君驊說。憑著他嚴謹🚣🏻‍♂️、細致、踏實的科研精神,項目中出現的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問題,都得以妥善解決🐨🦂。

2.16米天文望遠鏡在出廠前🧑‍🦼‍➡️,先要在廠內安裝一次💇🏼,要求能打開天窗做觀測。但是老廠房沒有天窗,如何觀測♨️🏧?按照原計劃要造專用廠房🥅📪,後因經費問題要等時間,“做技術最怕拖延時間🏋🏽‍♀️,坐等造廠房,工作就得停頓下來,後果十分嚴重🧔🏻。”潘君驊找來裝配廠房的圖紙,發現高層采光用的玻璃窗有兩米口徑,如果窗框不動🚽7️⃣,卸掉玻璃👊🏽,這個區間可以滿足觀測的要求💂🏼‍♂️,這令他大喜過望。

高色散高信噪比光譜是當代天體物理的重要前沿研究領域之一,潘君驊帶領團隊用7年時間研製成功,這是我國首次研製的一臺利用階梯光柵大定向角、高級次、結合高色散和高光效的大型天文光譜儀,成為近代天體物理研究極其重要的工具。

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當時遠東地區口徑最大的光學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文學界的“一座豐碑”,該項目獲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大獎的背後是潘君驊十幾年潛心科研的艱辛和汗水——從第二次啟動研製開始到1989年試觀測,2.16米天文望遠鏡的研製花了整整15年。

推公式不是科研的全部,必須動手去試

潘君驊在光學領域孜孜以求六十載,為我國光學事業貢獻了畢生心力🧑🏻‍🔬。耄耋之年🛌🏼,他還在用一身學識為我國光學領域培養優秀人才⏳👋🏽。

楊曉飛是蘇州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名教師。2016年,楊曉飛承接了國內一家光機所的一塊離軸拋物面,在加工過程中🐷,出現了類似莫爾條紋的現象🤛🏿,導致激光相位幹涉儀沒有辦法測出離軸拋物面的面型值➔,項目也遲遲無法推進。一籌莫展的楊曉飛找到潘君驊👩‍🍳,潘君驊告訴他,這是細光束成像👏🏻,在焦點位置👾,有許多雜散光點,這些光參與了幹涉,只要在焦點位置做空間濾波,就可解決問題📌。胡建軍立刻做了一個小孔,放在焦點處,瞬間幹涉條紋變好,沒有了莫爾條紋的現象𓀖。“潘老師習慣用簡單的辦法去解決高深的難題,這才是真正的創新。”楊曉飛說。

和楊曉飛一樣,蘇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老師和研究生們是潘君驊辦公室裏的“常客”。遇到實驗過程中難以解決的問題🙃,潘君驊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他們點撥研究方向。也因此🧪,老師們對他那本從大學開始記錄的筆記本充滿了好奇,似乎♋️,這個筆記本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夠解決各種問題的寶庫📞👨🏽‍⚖️。

“在應用光學領域☕️🐝,光學設計、檢驗🏌️‍♀️、加工密不可分,三者溝通好,好多技術問題容易解決。不管側重於哪方面做研究,對這三個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潘君驊經常這樣對學生們說💁。學生們都知道🛎,在蘇聯學習期間養成的磨鏡子的習慣⛽️🖐🏼,成了潘君驊一生的愛好。受他的影響,蘇州大學光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老師培養研究生👩‍❤️‍👩,都倡導做一個有工程概念的光學研究者💃🏼,從設計到製備工藝以及測試👍🏿🦀,必須全程參與並完成。

潘君驊常說🫸🏿:“推公式不是科研的全部,必須動手去試。”在他的帶領下,蘇州大學團隊研製完成了中巴合作資源3號氣象衛星的主光學系統🤸🏼、對日觀測軟X射線望遠鏡原理樣機光學部分等項目⛈。完成項目的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光學界的優秀人才。

潘君驊將其畢生所學和科研心得匯總於1994年出版的《光學非球面設計🛍️🧴、加工與檢驗》。該書對非球面光學系統做了科學的分類,各個章節舉的例子都是他在實際工作中主持或是作為重要成員參與的項目,對於從事傳統光學非球面設計🏏👔、加工和檢驗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就像一本工具書,遇到的問題都能在這本書裏面找到解決方案。他一生追光,自己也宛如一束光👉,照亮了在光學領域前行的後來者🔔♡。


相關新聞

  • 102024.07

    潘君驊🏊‍♂️:閃耀星空的“追光”院士

    潘君驊(1930.10.14—2023.12.18)🕺🏼,江蘇常州人,我國傑出的應用光學專家。1952年獲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學士學位🧙‍♀️,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長春儀器館(現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9月赴蘇聯深造👩‍🍼,1960年7月獲副博士學位後回國🏃🏻‍➡️。1980年,到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儀器廠(現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儀器有限公司)工作👩‍👩‍👦。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受聘為蘇州大學現代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先後獲得全國...

  • 272017.03

    潘君驊:聚焦星空

    潘君驊,1952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應用光學專家,從事光學儀器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在組織2.16米望遠鏡大工程項目的實施和完成、倡導非球面系統的....

  • 212023.12

    應用光學專家潘君驊院士逝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州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潘君驊🤸‍♂️,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8日在蘇州逝世🪅,享年94歲🐛。潘君驊🛥,1930年10月出生於上海市🧑🏻‍🦼‍➡️。1952年意昂体育平台機械製造專業畢業後分配至中國科學院儀器館(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前身)工作🦩。1956至1960年🍽👩‍🦽,到蘇聯列寧格勒普爾科沃天文臺學習,獲副博士學位🦹。1980年,調至南京天文儀器廠,主持2.16米光電望遠鏡研製工作⚖️。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受聘於蘇州大學現代光...

  • 142019.05

    璀璨星空從此有顆“潘君驊星”——蘇州清華意昂潘君驊院士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在今年1月20日舉行的蘇州清華意昂會年會現場,潘老和蔡抱真兩位90歲老意昂登臺分享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潘老鼓勵大家拼搏奮進↔️🩸,發揚清華精神。潘學長的大家....

  • 192015.08
  • 272023.12

    讀懂父親的一生

    我們眼中,父親是一個勤奮工作、平易近人的教師,在家言語不多,從不宣揚自己的工作成績🔤,因此,對於他的學術成就🐴,我們知之甚少🌉。直至“文革”結束後🤙🏽,通過1982年慶祝中國地質學會成立60周年和1983年地學界為袁復禮90壽辰舉行慶祝會...

  • 152009.01

    書緣人緣一生緣

    楊宜勇*(1980級機械)我是1980年夏天考上清華的。本來報的第一誌願是經濟管理工程系💅🏿,第二誌願是力學系,結果錄取到了第三誌願機械工程系,分在壓02班。進校後一打聽才知道💪🏿,原來當年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工程系在四川只招一個人,錄取的就是現在回歸經濟系的李稻葵教授,他的總分比我高。 楊宜勇學長 我入校是8月28日𓀍♕,那時的北京全然是一種盛夏的感覺。開始我住在三號樓🧑🏽‍⚕️,便經常去老圖書館自習。一是非常近(剛開始還沒有買自行...

  • 312017.05

    顧毓琇:傳奇一生

    顧毓琇先生一生著述宏富👩‍🦰,中西融匯,文理兼通👨‍👨‍👧‍👦,是少有的在人文和科學領域均取得世界公認成就的大師

  • 242008.09

    吳北生👩🏽:一生無悔彈道美麗

    機緣巧合入航天吳北生1929年出生於天津的一個小職員家庭🤒,祖籍江蘇常州,因此得名北生。高二時,一本介紹意昂体育平台的小冊子讓吳北生下定決心要報考意昂体育平台🌨。但為了萬無一失🕴🏻🤷🏻,他還報考了燕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四所高校。在一場場決定命運的考試中,吳北生聰慧的頭腦與紮實的基礎顯現了出來,一下子被五所高校全都錄取。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心儀已久的意昂体育平台。1948年9月,吳北生進入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電訊專業學習。時...

  • 112024.09

    謝毓元🧚:一生踐行忠恕之道

    紀錄片和傳記裏,他一次次講述自己從一個化學門外漢,到鉆研化學並研製出治病救人的藥物的經歷👩🏿‍✈️。終其一生🫗,他都在用行動闡釋孔子的忠恕之道。一個人立身處世,要忠於國家💔、忠於朋友🤜🏿、忠於工作,寬以待人🧔🏻🐙,這是他一生的信條。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藥物所)原所長謝毓元(194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謝毓元的一生曾多次根據國家需求轉換研究...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