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新中國第一個新礦物(香花石)的發現者——孟憲民

2014-09-25 |

孟憲民,地質學家、礦床學家。對湖南臨武香花嶺錫礦作過深入研究🪂,領導並促成了新中國第一個新礦物――香花石的發現👷🏻🧑。深入研究雲南個舊錫礦礦床成因🦵,並指導采礦豎井的建設。參與雲南東川銅礦成因的研究💎,對擴大礦山遠景很有意義。他最早在我國倡導使用微化學試驗的礦物鑒定法🏙。最早開始進行對礦床同生論和層控礦床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工作,成績卓著🧁。

  孟憲民,字應鰲🍮。1900年2月2日出生於一個職員家庭,父名孟進👌🏻,曾擔任過書記員,替人謄抄文件。孟憲民1905年到1908年在家鄉讀私塾。後隨父親到湖北漢口,上四明小學。1912年,小學畢業,考入文華中學。1918年🧑🏼‍💼,中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高等科👷。1919年🙋🏿,積極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1922年夏,畢業於清華學堂,赴美國留學。他最初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立礦業學校學習。他刻苦努力,兩年讀完地質課程,於1924年畢業。畢業後,他到美國蒙大拿州的標特(Butte)銅礦參觀考察。緊接著於同年底回到科羅拉多州立礦業學校⚓️。經多方努力,在該州虎城鉛鋅礦業公司找到實習機會,任井下采樣員和化驗員🍌,工作一年多。1926年夏🤦🏽‍♀️,他進入美國麻薩諸塞茨州理工學院研究生班繼續深造🍄,受教於著名礦床學大師W.林格侖(Lindgren)教授,致力於礦床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於1927年夏獲碩士學位後回國。

  孟憲民回國不久,正逢北京大學地質系李四光教授受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之托💇🏽,籌建該院地質研究所🕣,孟憲民應李四光之聘,任該所研究員。他進該所一個多月後,赴廣西中部調查地質,繼赴湖北南漳、當陽、遠安一帶進行煤田地質調查🕚。1929—1933年,他到浙江紹興、諸暨🧣、蕭山、嵊縣、青田、昌化✍️,安徽蕪湖、繁昌、銅陵、宣城及湖南臨武、常寧等地進行地質礦產調查,撰寫發表了6篇研究報告(獨著3篇🤷🏼‍♂️,與人合著3篇)。1934年,孟憲民應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丁文江之請求🏝,調查雲南個舊錫礦✔️,並參加了中緬邊界南段未定界的勘察工作,至1936年春結束在雲南的工作回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錢昌照與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李四光商洽,請孟憲民再去個舊錫礦📊,任錫礦勘探隊隊長,後勘探隊改為工程處🏋🏽,孟憲民為主任🪨,為該礦的探🤦🏻‍♂️、采、運做了大量工作👨🏼‍🦳。1942年,他再赴雲南,重點作東川銅礦的詳查勘探👍🏻。1946-1952年,孟憲民任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教授👨🏻‍⚕️。1952年🤘🏻,地質部成立。孟憲民調任該部地質礦產司副司長。1956年地質部礦物原料研究所成立🔓,孟憲民任副所長🏋🏿,後任所長。1959年,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成立,孟憲民任副院長、院黨委委員,一直從事地質學、礦床學研究工作,直到1969年在北京逝世。

  孟憲民早年加入中國地質學會,一直積極參加學會活動與工作。他於1938年、1942―1944年、1948年任《地質論評》編輯;1941年、1945―1947年、1949年、1950年任《中國地質學會誌》編輯🧑🏻‍🎨;19521956年任《地質學報》編輯委員會主任⚆;1957-1962年任中國地質學會編輯委員會主任;1962-1969年任學會編輯委員會委員,《地質學報》主編。他於1948年🏗🏏、1949年、1951年任中國地質學會候補理事👨🏄‍♂️;1952年®️、1953年😭、19571962年任理事,19621969年任常務理事。1954年冬,他曾列席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1955年他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學部委員🧗🏼。他於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代表中國科協,率團訪問巴基斯坦和斯裏蘭卡,同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孟憲民畢生從事礦床地質學研究,在礦物學🐨、巖石學研究方面造詣頗深。他調查研究的範圍遍及大半個中國,他對若幹重要礦山的礦區地質、礦床成因方面更有重大建樹𓀓。

香花嶺錫礦之研究和香花石的發現

  本本世紀30年代初🕵️‍♀️,孟憲民與張更在浙江💇🏽‍♂️、安徽、湖南等省從事金屬礦床研究,他先後聯名發表了5篇研究報告:《浙江昌化閃錳礦》(1933年)、《浙江青田石坪川輝鋁礦石英脈》(1933年)、《安徽銅陵銅官山銅鐵礦床》(1933年)、《湖南水口山鉛鋅礦礦物的沉積順序》(1935年)、《湖南臨武香花嶺錫礦地質》(1935年)。水平最高的當數最後一篇🛌🏿。這部英文專著還附有1/10000的“湖南臨武香花嶺地質剖面圖”3幅;1/10000的“湖南臨武香花嶺地質圖”(彩色)1幅。該書除論及該區地質特征、地層✈️、構造、礦區概況(自明朝開始土法采煉)等外🕊,著重闡述了火成巖巖石學(尤其是水熱變質、氣成變質作用)及礦物學🙌🏻。在“礦物學”部分👲🏿🧜‍♀️,論及51種礦物🎊🚤,並配以31個圖版、100多張照片,在當時條件下,其鑒定礦物之細致、精確🧑🏿‍🏫⚈,是有口皆碑的,至今仍有重大科學價值💉。該書還進一步論述了與主要造礦礦物――錫石伴生的礦物共生組合⛵️、礦脈系統與花崗巖侵入體之關系,花崗巖漿之成因與性質,以及錫、砷礦業生產與提煉過程🔟。

  該書的出版,一方面為孟憲民後來對個舊錫礦之研究提供了借鑒,同時也為該區礦床學、巖石學、礦物學之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礎🕵️‍♂️。1954年,孟憲民把香花嶺情況與美國新墨西哥州含鈹矽卡巖加以對比,指出在香花嶺有可能發現條紋巖型鈹礦。在他啟發、指導下,地質部地礦司開展了香花嶺礦物學、巖石學的研究工作⛏🪼。1955―1956年,該司青年地質工作者黃蘊慧🧘🏼‍♂️、杜紹華等去香花嶺從事長期野外考察。1957年👨‍🏫,孟憲民又率黃👱、杜等再次考察香花嶺🐑。最後,終於發現新礦物――香花石,於1958年正式發表💊。這是中國地質學家發現的第一個新礦物🙆🏼‍♂️,在中國地質學與礦物學史上是重要的裏程碑。

個舊錫礦的勘查與開采

  雲南省個舊➖,是我國著名的“錫都”,自明代已開始對錫礦進行土法采煉。至本世紀30年代初,它以年產錫7000噸而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有色金屬企業。雖然中外學者絡繹不絕前往考察♑️,但在礦床成因🚠、找礦預測等方面尚無重大突破🤞🏼。地質學家丁文江1914年考察雲南地質時,在個舊礦區調查了將近兩個月,在礦區地質、錫礦采、洗、煉等方面的調查都很有收獲📙。1934年,雲南省教育廳請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丁文江特派孟憲民偕同實業部地質調查所陳愷一同赴滇🤨。丁文江把自己早年在個舊及雲南其他地區工作時的原始筆記🧙🏿‍♀️、野外草圖等資料無保留地交給孟、陳二人,並囑咐他們要從地形測量作起😼,再完成地質礦床學研究之全過程。孟、陳到雲南後,會同雲南大學礦冶系地質學教師何塘到個舊整整作了半年野外調查💗。他們於1935年初結束工作,進行室內整理研究🌋,得出重大成果。1936年初,丁文江在湖南考察煤礦時🧖🏿‍♀️,不幸病逝🥁。當年創刊的《地質論評》第3期是《丁文江先生紀念號》👩🏻‍🦼。孟憲民為紀念丁文江而在該期發表了研究成果之概要文章――《個舊地質述略》🍄。緊接著,孟憲民與陳愷🧑🏽‍🚀、何塘三人在1937年出版的《中國地質學會誌》第16卷上聯名發表了《雲南個舊錫礦地質述略》一文📁。該文對個舊地區的地層〰️、構造、礦物、花崗巖侵入體👎、礦床等作了精湛研究🌬,還列出了該區花崗巖與湖南臨武香花嶺花崗巖的化學分析對比表。最後,關於礦床成因得出了精辟的結論。

  孟憲民等在該文中指出➰:在前震旦紀已有雲南弧形構造🙅🏿‍♂️,古生代結束時,長期剝蝕作用將大多數古生代地層剝蝕掉👰🏼‍♀️,三疊紀以後的地層直接不整合覆蓋在前震旦紀古老地層之上📊。三疊紀早中期沉積了巨厚的個舊灰巖。此後發生了重要的造山運動(今日所稱的“印支運動”),造成火把沖煤系(當時孟憲民等認為是侏羅系,今日則定為上三疊統)與個舊灰巖間之不整合👨🏻‍🎨。此後,在侏羅紀又發生燕山期的褶皺、逆掩斷層及花崗巖基侵入🧑🏼‍🔧。

  孟憲民等進一步論述了成礦的條件📒:首先是大地構造位置利於巖漿分異;第二是氣成礦物有好的儲集場所🛷;第三是具體的容礦構造🈯️,即背斜、穹窿,使有用礦物富集成有經濟價值的礦脈。個舊灰巖厚達1500米,多呈塊狀🫢,是理想的圍巖。個舊位於“雲南弧”頂,裂隙最多,易為花崗巖基侵入。個舊錫礦區多小背斜及穹窿,可為容礦構造👩🏻‍🎤。個舊花崗巖及錫礦石之礦物組合與臨武香花嶺很相似👨🏼‍🚒。這些得天獨厚條件之齊備,使個舊成為良好的礦區♾。

  1938年👼🏼,孟憲民擔任個舊錫礦勘探隊隊長及雲南錫礦工程處主任,帶領工作人員鉆入狹而深的民窿礦硐,作了精細的測量,製成1/5000的個舊礦區地質圖及1/10000地形圖,以確定錫礦體產狀。在此基礎上🙆🏿‍♂️,開創了正規的石門、平巷、風動鑿巖、鐵道礦兜👖、豎井提升運礦等機械化及半機械化新方法。他提出在老廠背陰山沖地面毫無礦化之處開鑿一對豎井🧪,分別運送礦石和運送人員。豎井直徑為3.8米和3.1米,深度為205米💤,在地下掘通👩🏽‍🦱,井下又開鑿正規巷道和石門💂🏽‍♂️,豎井提升運礦全用機械化。兩豎井在205米深處連通後🧑🏼‍🍳,向灣子街潛力最大的礦化區掘進🫶,終於在1公裏多處見礦,在更遠的主巷🤸🏽、支巷中亦遇到許多大🗂、中型礦體🏓。而且,此兩豎井井底開拓的平巷恰好位於該區隱伏花崗巖突起之頂部礦化最強烈處𓀂。此兩豎井不但是運輸井🎲,實際是結合探、采🐳、運為一體的綜合通道。在當時無鉆探🧑🏼‍🌾、物探資料的條件下🚵🏽🥧,井巷工程設計如此準確,實令人萬分驚奇和佩服。此礦井工程總長度3486.85米,歷時5年,於1945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直到90年代,還一直是國營雲南錫業公司原生礦最主要的探采井🧝🏻。

  1943―1946年間,雲南省經濟委員會與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合組的雲南地質調查組,由孟憲民主持,有許傑🚶🏻、張席?、王恒升、鄧玉書、舒全安和馬旭輝等人參與🥷,又對個舊錫礦進行了大量地質調查,先後發表了👩🏿‍🔬:《中國之錫礦》🤸🏻‍♂️、《雲南之錫礦》🫲🏻、《雲南礦產種類述略》🧝🏼👨‍🔬、《雲南高原的幾種構造現象》和《雲南個舊錫礦區地質圖及說明書》等論著🙇🏼‍♀️,更有利於個舊錫礦之開發。

對東川銅礦的再研究與新貢獻

  1942年🐹,孟憲民領導雲南東川地質調查組對東川銅礦做了系統的區域地質和礦產普查工作。他們不怕東川礦區險惡的地形🌑👎🏿,自行測量三角網和1/50000地形圖🎽,然後進行地層剖面的選定、測製與填圖工作🏋🏿‍♂️,對含銅的前寒武紀淺變質巖系(昆陽群)首次作了劃分對比。他們分該群為7個單元✭,自下而上是綠墩板巖、姑莊板巖、因民紫色層🍎、落雪灰巖、桃園板巖、黑山板巖和大風口頁巖💮。他們確定🛟,昆陽群早於南方震旦系,並弄清了銅礦在落雪🏌🏼‍♂️、因民和湯丹全區都是成層狀沿因民紫色層與落雪灰巖之間的過渡帶產出🧜🏿‍♀️。

  經過兩三年奮戰,他們完成了全區幾千平方公裏的1/250000地質圖和落雪🚵🏽、因民、湯丹礦區1/5000至1/10000地形地質圖及中英文對照說明書。該項成果按層狀礦正確估算有100萬噸銅的遠景儲量。他們研究的成果也體現在1948年孟憲民與張席?🫵🏽、許傑、鄧玉書🚶‍♀️、舒全安聯名發表的專著《雲南東北部東川地區地質》中💐🕡。此書內,孟憲民與鄧玉書🏸、舒全安負責撰寫的“經濟地質I”內容正是東川最主要的礦區――落雪―因民銅礦與湯丹―白錫臘銅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孟憲民於1952年春與中央重工業部有色金屬工業管理局長李華、王逸群等再赴東川銅礦勘查,從而揭開了1953―1955年東川礦區大規模勘探的序幕。1963年秋,孟憲民第三次到東川銅礦,除進一步研究銅礦外🛡,還探討了該區巖漿巖中有無铌、鉭礦化之可能性的問題🧑🏻‍🦰。

  孟憲民經多次反復對東川銅礦的考察研究,終於解決了東川銅礦之成因與找礦預測問題。前人對於東川銅礦成因大都認為是巖漿熱液型👨🏻‍🦯♾。孟憲民根據自己大量野外實踐和研究工作,在50年代初已認識到東川銅礦屬層狀和似層狀銅礦。50年代之後😶‍🌫️,他更進一步懷疑熱液成礦論,1962年,他終於提出東川銅礦屬沉積成因的見解🏊🏻‍♀️。在他的啟發下🍙,東川礦區的地質人員從地層♣️、巖性、巖相古地理、礦體形態🐚、產狀、礦石結構構造、藻類化石(疊層石)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特別在地球化學方面,從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資料等進行綜合研究,否定了銅礦床與二疊紀輝長巖和前震旦紀輝長輝綠巖之間的礦源關系⛹🏻‍♂️,從而基本上結束了關於東川銅礦床屬巖漿期後熱液成因的爭論👩🏿‍🍼,東川銅礦是同生沉積的層控礦床的信念終於確立下來🪶🥇。弄清了成因才有利於預測💁🏿‍♂️。當孟憲民發現脈狀礦體是沿一定層位分布時👩🏻‍🎓🎊,就沿層位布置鉆孔,追索主要層狀礦體👳🏿,果然達到預期的目的。

倡導礦物微化學分析鑒定法

  孟憲民作為一位傑出的礦床學家,善於將巖石學和礦物學的工作同礦床學的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他更深深地懂得,礦物之準確鑒定是一切的基礎🪅。抗日戰爭之初,孟憲民去昆明籌建雲南地質調查組,並負責該組工作,條件極其艱苦。他集中力量研究礦物的微化學分析🟥。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的高崇熙教授常與他合作,並提供化學試劑,使他工作很有成效。為了推廣這種先進方法🚵🏻,他特用英文寫了一本《礦物鑒定的微化學方法》,於1943年由雲南省經濟委員會地質組與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聯合刊印。該書談及礦物微化學分析的一般概念🐸🪻、所用試劑🆘、工具與儀器、化驗程序👰‍♀️🤖,以及具體的55種元素的化驗法👨🏼‍🏭🎱,最後列了一張“各種元素之半微量與微量化學反應之特征現象與靈敏度總表”,書後還附有4個圖版,共24張素描的反應產物晶形圖🤪,更使人易於掌握👩‍👩‍👧‍👦🧠。

  孟憲民是我國最早運用微化學試驗法鑒定礦物的學者。幾十年中他一直大力倡導此法😆,無疑對我國礦物鑒定工作有很大的推動🔬📖。

倡導同生論與層控礦床學說

  孟憲民在學術上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從不墨守成規🖕🏽。他本是後生巖漿熱液成礦學派鼻祖W.林格侖的門人,他在早期工作中,也遵循N.L.鮑文(Bowen)的玄武巖漿分異成巖說與W.林格侖的巖漿熱液成礦說之正統🤵🏿‍♀️💆🏿‍♂️、經典理論👦🏿。但經過長期實踐與探索🧞,他發現這些學說不能很好地解釋許多地質現象。於是🧛🏻,他尊重事實⏩🦠,逐漸把立足點轉到同生沉積―火山成礦論上來。在找礦思想上🐶,他摒棄了“沿小侵入體找礦”🫑,而主張“沿層找礦”🏌🏻‍♀️。在他建議下🕵🏽‍♀️,於1959年在貴州召開了全國鉛鋅礦會議,討論礦床成因和找礦方向𓀊。由他發起👨🏼‍🏭,在1963年舉行長江中下遊鐵銅礦床成因與找礦方向現場會議🕴🏻。有各個礦床學派參加😒,並開展了一場大辯論。孟憲民在這些會議上積極倡導了同生論與層控礦床學說。

  孟憲民的主要論點,集中反映在他於1963年發表的兩篇論文裏。其一是《礦床成因與找礦》一文🐩。該文內,他以某些礦床為例👨🏽‍💼,指出所謂“同生礦床”,就是“成礦與成巖是同時的👷🏻‍♀️,成礦的物質不是成巖後由很遠的地方移來的(並非是‘後生的’)”🧝🏼‍♂️。他並指出👱🏽‍♀️:“過去認為侵入的花崗巖總是作為礦石的重要來源👩🏻‍⚕️,而火山作用則不重要🫅,以致不值一談”的看法就不對了🦵🏽。他認為,火山作用起壓倒一切的重要作用♡,而侵入活動則僅是次要的,實際上是一個破壞的過程☂️。金屬的富集要歸功於風化和沉積的過程。另一是《礦床分類與找礦方向》一文😵‍💫🐨。該文按五大巖石組合(即大洋中組合、大陸組合🍒、陸緣組合🦹🏿、島弧組合♟🙎🏿‍♂️、原生山脈組合)與五個主要地質時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近代)交叉分出若幹礦床類型,並在找礦實踐中具體運用。

  由於對同生成礦論的研究,孟憲民追索到後生成礦學派關於巖漿侵入、熱液交代的一些根本問題⏬,在於花崗巖類之成因與產狀問題。他提出過若幹新見解♒️,指出花崗巖並非都是“上小下大”和一味向下延伸👩🏽‍🏫,而是“有頂有底”;並認為部分花崗巖是火山成因的。他還熱烈支持花崗巖化理論。他倡議並組織了1965年在安徽黃山召開的花崗巖討論會,對花崗巖化學說之宣傳達到最高潮🚹👨🏽‍🎤。他這方面的主要論著有《關於花崗巖的安放問題》等等。

金屬礦產儲量的統計研究

  1965年🛌,孟憲民領導和組織了長江中下遊銅鐵礦的找礦研究,與有關同誌一起完成了我國若幹金屬礦產儲量之統計研究。在此基礎上👨🏻‍🦳,孟憲民與周聖生🪂、鄭直、吳功建、黎諾、孫忠和共同撰寫了《某些金屬礦的找礦方向和方法的初步經驗》一文⛹🏼‍♀️,於1966年正式發表🧛‍♀️。文內對各種金屬礦儲量分為5大類分別統計:第一類是層狀礦體;第二類是附近有“侵入體”的層狀礦體;第三類是圍繞小侵入體發育的礦體;第四類是脈狀礦體;第五類是在火山巖、“侵入巖”內的若幹似層狀礦體👨🏼‍🦰🌑。根據鐵🚶🏻‍♂️‍➡️、銅、鉛✌🏼、鋅👩🏻‍⚖️、汞、銻𓀑、錫這7種主要金屬之各類礦占總儲量的百分比統計列表而得出以下結論:①各礦種以層狀礦為主💂🏽,以第一類礦在總儲量中所占百分比而論👩🏽‍🌾,鐵為58.87↙️,銅為37.78,鉛為59.87,鋅為79.77🧑🏽‍🌾😰,汞為83.44,銻為88.69,錫為36.69,這些礦一般規模大,形狀簡單,分布穩定,品位較富,為工業開采的主要對象;②各礦種一般沿某一或某幾個地層層位分布;③各礦種與圍巖也有一定關系,以碳酸鹽巖為圍巖的各礦種的儲量百分比🧍🏻,鐵為17.19,銅為40.02,鉛為59.706️⃣,鋅為75.15,銻為85.78🎤,汞為96.29🎻,錫為59.87🎧🆖。總的來說,以碳酸鹽巖為圍巖的礦占著優勢。此外,各礦種還與沉積旋回有一定的關系。

  基於上述結論📿,該文提出主要應找層狀礦🙋🏽,在某一地區應沿某一已知含礦層位之地層找礦為主,並註意要在不整合面之上,在含礦構造層上部及巖性變異等部位去找礦,對實踐很有指導意義✣。

  孟憲民在礦床學上的重大成就,得到國內外同行普遍贊揚與欽敬💅。我國著名礦床學家謝家榮1941年在《雲南礦產概論》一文中稱道孟憲民為首的個舊地質調查工作是中外專家調查工作中“最為詳盡者”👴🏼。1963年🧎🏻‍♀️,孟憲民的《礦床成因與找礦》一文在英文版《科學通報》上發表後,英國層控礦床學家J.蔔內納(Breina)即來函表示贊賞,並希望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

  孟憲民對科學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很重視的。1956年🧘🏿‍♀️,他領導組建各種地質礦產研究專業小組,意識到稀有元素礦產資源對我國未來國防尖端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當時這方面研究尚處於空白。於是,他積極抽調有關人員,從巖礦鑒定、化學分析、選礦試驗到理論研究,成龍配套地派到蘇聯有關研究所、稀有金屬礦山、工廠去進修考察🧍‍♀️,為盡快開展我國稀有元素礦產的找礦和研究工作,及時作了許多準備,以至有後來的發展👩🏻‍🚒。

  1964年,孟憲民曾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率團訪問巴基斯坦和斯裏蘭卡。他在當地作了關於《礦床分類和找礦》、《礦床成因和找礦》以及《石油地質》方面的報告,並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名義邀請所訪問的國家的地質專家參加北京科學討論會。

孟憲民工作作風嚴謹🧫👨🏼、認真,與下屬人員同甘共苦,不畏難,不避險,深入普查勘探第一線🧇,兢兢業業地工作。他倡導同生成礦說不僅廢寢忘食👧🏼,且生病住院亦念念不忘。“文化大革命”期間,他雖遭迫害,仍親自刻蠟紙🦃,油印同生成礦論材料,不懈地宣傳。充分表現出他熱愛事業,執著追求真理的可貴品質。孟憲民這些崇高精神與他光輝的學術成就一起永垂史冊。

(潘雲唐)

簡歷

  1900年2月2日 生於江蘇武進🙆🏿。

  1918年 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高等科。

  1922年 畢業於清華學堂🖖🏼,留學美國科羅拉多州立礦業學校🔽。

  1924年 畢業於科羅拉多州立礦業學校🧑🏿‍🚀;到蒙大拿州標特銅礦參觀考察🧕🏻。

  1925年 重回科羅拉多州立礦業學校🐾🕙,獲工程師稱號,在該州虎城鉛鋅礦實習。

  1926年 入麻薩諸塞茨州理工學院研究生班,受教於礦床學大師W.林格侖♋️。

  1927年 獲麻薩諸塞茨州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後回國🐊。

  1928年 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1937年 任雲南個舊錫礦探礦隊長💖、工程處主任☯️。

  19461952年 任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教授👮🏼‍♂️。

  1952年 任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司長。

  1955年 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56年 任地質部礦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長👩🏻‍🔧。

  1959年 任地質部地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64年 代表中國科協率團訪問巴基斯坦和斯裏蘭卡。

  1969年2月18日 在北京逝世。

轉自 光明網 2006329

相關新聞

  • 102020.08
  • 022025.03

    錢三強:新中國發展核科學的第一筆外匯

    1952年,錢三強(右)和約裏奧·居裏錢三強晚年曾談到,科技實力已成為當今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是發展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條件🏛。為了讓科學在落後的中國生根發芽🌸,打破帝國主義對科學的壟斷和對華封鎖,我們黨和科學家同心同德,譜寫了信任與忠誠的傳奇故事。1948年,錢三強從法國回國,擔任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教授🏃‍♀️,並兼任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所長。當時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都...

  • 242021.11

    他是中國最強“焊工”,創立我國第一個焊接專業

    潘際鑾,中國科學院院士🫄🏼,焊接工程專家。他是全國第一條高鐵的鐵軌焊接顧問,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核電站的焊接顧問🧑🏿‍🌾,曾成功研製居國際領先水平的爬行式弧焊機器人,科研成果價值高達千億。他說🔄:“我這一輩子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中國的第一個焊接專業是我創立的;第二件事,我創建了南昌大學🙅‍♂️;第三件事,我在幾十年裏,為中國工業經濟做了很多工作。

  • 012024.02

    發現另一個我——胡凱

    他是當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國際大賽100米決賽的大學生運動員🗻👩🏻‍🦼‍➡️,也曾奪得國內外多項短跑項目的金牌,他就是“眼鏡飛人”胡凱🧑🏼‍🚒➞。經歷了榮耀、失敗、重塑,胡凱找到了“另一個我”🕸,這是他的第二人生🎅🏼,也是他將終身為之奮鬥的事業🉐。從運動員到老師,他說🐹:“不管身份怎麽變化,只要我們找到一個完整的自己,你就能行。

  • 282024.05

    尤山度: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匈牙利漢學家

    尤山度(Józsa Sándor),匈牙利著名漢學家👨‍👨‍👦‍👦、翻譯家,匈牙利羅蘭大學中國系名譽副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語言☝🏻、文化🖥🫶🏽、歷史的研究和傳播,代表著作有《漢語課本》《毛澤東詩詞二十一首》《中國與奧匈帝國》等,2023年獲得第十六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尤山度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來華的外國留學生,也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匈牙利漢學家,為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匈文化交流💅🏼、增進中匈兩國民眾相互了解作出了貢獻🂠。

  • 282007.08
  • 012024.02

    發現另一個我——郝景芳

    2016年,她的作品《北京折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這是繼劉慈欣《三體》之後中國作家的第二次獲獎,她也成為亞洲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女作家📟。媒體評價她👩‍🚒:“白天是清華學霸😿,晚上是科幻女神”。人們不禁好奇🕵🏼‍♀️,為什麽是她👨🏻‍💼⚄?這位2006年畢業於清華物理系本科、2012年取得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博士學位的女生,究竟如何在人生的曠野中發現另一個我

  • 122023.12

    張鈺哲🍪:第一位發現小行星的中國人

      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建省閩侯縣人👎🏼,天文學家。1919年,他從北京師範大學附中畢業,考入清華學堂高等科👩🏻‍🏫🧑🏽‍🚀。1923年赴美留學,先後在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系和康奈爾大學建築系學習,後又轉學到芝加哥大學天文系🧑🏿‍🦰。1927年獲得碩士學位👨🏼‍✈️,接著在葉凱士天文臺攻讀博士,於1929年獲得天文學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後ℹ️💆🏿,他歷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國家科委天文學科組組長👩🏼‍✈️、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等。他是我國方位天體學...

  • 252021.06

    胡壯麟:我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

    胡壯麟,1933年出生於上海,是一位年近90的老教授😬,是一名有著69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一位永遠在奮鬥的“新青年”。

  • 232005.05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