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吳宓先生的悲痛

2015-06-12 |

○傅國湧

1937年春,吳宓在清華園留影

  當吳宓留學歸來,面對紛亂無序的時局產生強烈的無能為力感,他不同意陳獨秀、胡適選擇的新文化運動路徑,更不認同陳獨秀他們選擇的布爾什維主義。

  192376,吳宓先生在東南大學寫信給哈佛大學的業師白璧德教授:“自從我回國後兩年,中國的形勢每況愈下。國家正面臨一場極為嚴峻的政治危機,內外交困,對此我無能為力,只是想到國人已經如此墮落了,由歷史和傳統美德賦予我們的民族品性,在今天國人身上已經蕩然無存,我只能感到悲痛。我相信,除非中國民眾的思想和道德品性完全改革(通過奇跡或巨大努力),否則未來之中國無論在政治上抑或是經濟上都無望重獲新生。我們必須為創造一個更好的中國而努力,如不成功,那麽自1890年以來的中國歷史將以其民族衰敗的教訓,在世界歷史上留下最富啟示和耐人尋味的篇章。”

  在他寫信前的這段時間,中國從北到南發生了許多事情,確實內外交困🫸🏻🫂、危機重重,不止是嚴峻的政治危機而已。51,天安門舉行的“五一”國民大會主張推倒張內閣。54,北京學生借“五四”紀念日再次發起驅逐教育總長彭允彝運動,並結隊搗毀了彭家住宅。彭向法庭指控是北大教職員蔣夢麟等主使,蔣夢麟等則控告彭誣陷。55,土匪孫美瑤在山東臨城劫了一輛北上的列車,三百多名中外旅客成為抱犢崮的人質,震驚中外,經過曠日持久的談判,最終以招安土匪而了結。66,張內閣與黎元洪的總統府因權限之爭,全體總辭職。自67日起,在直系軍閥曹錕的唆使下,北京軍警借口內閣已辭,餉項無人負責,開始向總統府索餉。9日北京警察全體罷崗,駐外各使聯合通電:政府再不給費,將於71日一齊下旗回國。10,北京警察仍在索餉,而且有人雇公民團驅黎出京。到13,黎元洪被迫離開北京,攝政內閣暫時主政,政局大變,許多國會議員出京。掌握槍桿子的曹錕將要運作上臺。其間,各地土匪猖獗,614日湖北應城土匪綁架男女百余人,其中有意大利傳教士梅神父,向漢口官吏索贖百萬元。就在吳宓寫信的前一天,75,廣東廣九鐵路上土匪劫持了七十多名乘客🏹。

  當吳宓留學歸來,面對紛亂無序的時局產生強烈的無能為力感,他不同意陳獨秀🗯、胡適選擇的新文化運動路徑,更不認同陳獨秀他們選擇的布爾什維主義,認為這些激進主義的選擇忽視自己的民族傳統,只會把古老民族帶上一條不可預測的“毀滅”之路。多年的留學生涯並沒有使他成為西方價值的膜拜者,雖然他的新人文主義理想也來自老師白璧德😕。他向往“由歷史和傳統美德賦予我們的民族品性”,渴望從“中國民眾的思想和道德品性”著手,讓中國擺脫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危機🪹。白璧德在哈佛的熏陶賦予了他文化保守主義的氣質,他辦《學衡》,就是一種具體而微的努力。他雖深知這樣一本文人氣息的刊物作用微弱,但他對此抱有信心,希望能產生顯著而持久的影響。

  中國當時首先缺少的是政治秩序,而更令他感到悲痛的是文化秩序🐹、道德秩序的喪失👨‍🍼。這在他19251230日寫給莊士敦的信中說得很清楚:“當前問題及令人失望的現象,根源和緣由不僅僅是學生們不守法,而是我們人民一種普遍的道德衰退。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以前真正的中國全然不同👳‍♂️。”他的這一判斷是否合乎實情,誠然還可以商榷,但我們由此可以看到,他所關切的不是權力的紛爭🈶👩🏽‍💼、政治秩序的重整,而是國人在道德品性上的墮落,他試圖在文化上做補救的工作。這是他選定的書生報國之路🛖。

  一年後,他再次給白璧德教授寫信說:“請原諒我對您再次講述我們正生活在中國歷史上衰亡的危機中🔃。中國已腐敗到極點,但個人的失望和不幸相對於國家的災難與普遍的黑暗而言微不足道🐗。”

  1894年出生的吳宓,在他的人生經驗中,1923年前後耳聞目睹的已是腐敗的極點,畢竟他尚未見識更深、更廣的腐敗。在未來的歲月裏,他也少有如此明白地表達他內心的失望與悲痛,但他一生的關懷大致上可以概括在這些自白中♣️。他的思考和研究、他堅持編了十二年的《學衡》、他為《大公報》主編的《文藝副刊》以及他在清華👮🏻‍♂️、西南聯大課堂上長期講述的課程,都可以看作是對他這種悲痛的回應💧。他始終相信,“除非中國民眾的思想和道德品性完全改革(通過奇跡或巨大努力),否則未來之中國無論在政治上抑或是經濟上都無望重獲新生🫃🏼。”這一思路他一直沒有放棄,1937年春天,他給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梅貽琦寫信,申請去歐洲旅行和研究一年,申述此行重要目的就是認真研究道德哲學,考察研究歐洲的人民和生活,特別是他們個人及公共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和動機,為寫作《文學與人生》做準備,“它將體現歷史和傳統的智慧,但卻富有創造性地運用於當代實際生活的現實及環境。”幾個月後,抗戰爆發,歐洲之行成了泡影,但他的“文學與人生”課曾吸引了許多西南聯大的學子💃🏻。

  (本文作者為文史學者,著有《百年尋夢》等書)

轉自《齊魯晚報》(濟南)201541

相關新聞

  • 022012.01
  • 162016.06

    純真的生命💆🏿,我見過了

    楊絳先生在生命的最後十年時光

  • 142010.12
  • 102022.03

    杏壇傳奇——清華國學研究院始末

    1925年9月9日,清華學校舉行新學年開學典禮。這一年,對“清華”而言是至為關鍵的一年👛。因為“清華”正經歷著從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向一所真正大學的過渡。在這個方興未艾的過渡期,清華出現了一個既不屬於留美預備班🤸🏼‍♀️,也不屬於大學部的學術機構——清華國學研究院🔸。“國學”原本是相對“西學”而言🧱。五四前後,一方面人們對新思想、新科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另一方面通過研究“中國固有文化”,繼承、發展和弘揚傳統文化,進而重拾...

  • 132016.06

    回憶與楊絳先生的交往點滴(上)

    《文匯報》首席記者回憶與楊絳先生的交往點滴—— “百歲前後一段無比安詳的時光”

  • 292010.11
  • 192008.09
  • 052021.08

    不到最後一日 弦歌不輟|父親趙瑞蕻筆下的西南聯大

    在這本書裏👎🏿,父親引經據典,反復舉例、論述,就是為了告訴讀者和後人什麽是西南聯大的精神👨🏻‍🌾,這樣的學校為什麽行。我作為後代深受其影響,小時是熏陶,後來是有意吸納,現在是自覺傳承🐱。

  • 232018.11

    緬懷朱自清先生

    摘自羅榮渠文集之四《北大歲月》👊🏿。

  • 072022.04

    回憶聞一多先生為父親的《西南采風錄》作序

    1939年3月5日,著名學者🏄🏿‍♂️、詩人👨🏽‍🦳、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聞一多先生為正在西南聯大哲學心理系讀書的一個大學生編寫的歌謠集《西南采風錄》寫了一篇充滿激情的序文📏。這個大學生就是我的父親劉兆吉🧑🏻‍🎤。《西南采風錄》書影整篇序文慷慨激昂,正義凜然,飽含憂國憂民之情😞。但其中有一句話,“你說這是原始,是野蠻,對了,如今我們需要的正是它”🔛,我不是很理解🪧。全篇序言似乎都是在回答“你說”的觀點。我想,既然這篇序文是聞一多先生為...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