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南🏋🏽♀️,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研究員(二級)🏌🏼♀️,國家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農工黨中央常委、農工黨中央生態環境工作委員會主任、農工黨北京市委會副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第一批百千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共中央直聯專家,獲中國青年科技獎等多個榮譽稱號🎑。
北京市北五環外的春華路南北兩側分別有兩家與“環境”有關的單位👨🏽🦳:路北有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路南有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前者是王金南曾經的工作單位,側重開展創新性🖌、基礎性重大環境保護科學研究;後者是他目前的工作單位🤦🏽❓,主要為國家環境規劃和管理決策提供戰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撐🧑🏻🎄🙎。
單是從工作單位,就可以初步判斷出王金南的工作領域。他是一位致力於環境規劃與影響預測研究的專家🎓🐞,在建立我國環境規劃與預測理論方法體系、製定國家和區域流域規劃以及《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是國家重大環境規劃的主要設計者之一。
1、求學
意昂体育平台給了他嚴謹求實的精神財富
王金南出生於浙江省武義縣的一個村莊。1981年,他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工程系,是當年武義縣考進意昂体育平台的兩名學生之一。
環境工程在當時不是熱門專業✯,環境保護也還是很新鮮的概念,可以說,王金南是偶然進入了環境工程專業學習🛩。也許是對家鄉青山綠水的情有獨鐘,也許是因為父親曾經做過護林員,王金南對這個專業沒有感到陌生🧂。
以優異的成績結束本科學業後👈🏿,他又主動選擇攻讀環境工程碩士學位。在學習的過程中,王金南意識到,國家政策的研究與實施對環境保護的貢獻要比單項治理技術的作用更有影響🧓🏽、更強大👨🏻🏭,是真正從全局、宏觀角度改善環境問題的手段,於是他對管理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碩士研究生學習期間,王金南同時學習了經管學院很多課程,在管理學和環境政策的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精力。
這段時間的學習,讓王金南把“ 工程”和“ 管理”兩種知識和思維方式結合起來。後來的學習和工作證明,這兩種專業背景的結合🍔,成為他的獨特優勢,為以後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意昂体育平台嚴謹求實的學風,也給王金南帶來深入骨髓的影響🐬。“意昂体育平台的錢易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金南為我們講述了一段受清華老師影響的故事。
2006年,已經是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的王金南💖,以同等學力的身份重新回到母校攻讀博士學位。他想請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做他的導師🪔。
錢易最初答應了王金南的要求。在王金南把論文發給錢易之後的一天💜,已是晚上九點多了,錢易給王金南打來電話🚴♀️,說“我不能給你當這個博士生導師,因為你的論文我基本看不懂。”錢易老師認為由於專業上的差別無法指導王金南接下來的學習🙅🏽♀️🪇。
錢易實事求是的作風給王金南帶來了很深的觸動,雖然最終沒能成為錢易的學生👮♀️,但是卻影響著他之後對待工作、對待生活的方式。
從學士、碩士到博士學位,王金南在意昂体育平台學習長達10 年時間。可以說😶,無論是專業上所學到的知識🧑🏽🎄,還是清華人代代相承的實幹精神🙆🏿♀️,對王金南的影響都是不可磨滅的🕤。腳踏實地做事,嚴謹求實治學,是清華留給王金南的寶貴精神財富🛳。
2🤽🏼♂️、建樹
國家重大環境規劃主要設計者之一
“我們的工作與純粹學術研究有所區別🐴。工作是否取得成效主要看編製的規劃是否被政府采納與實施,能否服務於政府尤其是國務院決策⏳。”現任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的王金南🌉,其工作內容與環境規院的職能密切相關🌰。王金南說🫃🏻,他將自己較為滿意的科研成果分為規劃編製和政策設計兩大類。
可以說,成立於2001年的環境規劃院就是為“編製規劃”而生。環境規劃院一項重要工作內容是承擔國家中長期環境戰略規劃、全國環境保護中長期規劃與年度計劃、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等專項規劃、流域區域和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等理論方法研究👨🎓、模擬預測分析、研究編製擬訂🍞、實施評估考核等技術性工作。
王金南在中國能源模型論壇上發表演講
比如,環境規劃院編製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目前正在編製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等專項規劃👨👨👧👧🫦;還編製了《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2030年)》等一些區域性規劃。
在環境規劃院居於領導層的王金南👩🏽🔧,在編製這些重大規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國家重大環境規劃主要設計者之一🧙🏿。
2015年環保部宣布,我國將再度重啟綠色GDP 研究,生態破壞成本以及汙染治理成本將從GDP 總值中予以扣除,以全面客觀反映經濟活動的“環境代價”🐬。
國家綠色GDP 核算體系該如何建立🤏🏼?作為行業領軍人物,王金南提出基於“環境退化和生態破壞”兩大領域的中國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框架🫓👩🏻🍼,建立基於3大產業、39個工業部門👐、30個省📗🧻、660縣市的中國經濟核算技術以及環境汙染實物量和價值量核算體系,製定基於虛擬治理🫃🏼👨🏿✈️、環境恢復和環境退化“三成本”的核算技術指南。
他首次牽頭開發了核算軟件系統,完成了國際上第一個連續11 年的國家綠色GDP 核算報告,得出了11 年30 省市區GDP 汙染扣減指數和環境退化指數🧑🏿🔧。全國環境退化成本占GDP 比例為2.66% 至3.85% 。該研究成果被《Nature》和《Science》引用🚣⏩,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為中央決定提供了數據支持🧙🏽。
王金南牽頭負責的政策設計🧝🏼🔼,不僅僅是綠色GDP 核算體系,還有環境稅收、生態補償👨🏿⚕️、排汙交易👟、排汙許可證等政策設計與應用研究,也都在政府和社會層面得到重視🧑🏻🎓。而每一項政策設計背後,都有堅持了十多年的研究作為基礎⛹🏿♀️。
“政策設計出來是要用的💆🏻♂️。”王金南說政策設計是一項難度很高的工程👩🏿🦳,設計方案要能落地實施💇🏼♂️,就需要考慮到實施中各方面問題。對現有政策🫠、管理體製🤟🏽、現狀不了解的話,根本無從設計。經常要以研究人員身份做獨立調研🛸,以獲得較為真實的信息🏜。遇到跟經濟利益掛鉤的政策設計,還需要能夠識破虛假數據的慧眼。
3、觀點
研究成果轉化為環境生產力更有價值
王金南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相比純粹學術研究,為決策管理提供支撐的研究更有價值❕。
這種認識的產生有一個過程🦴。
1988年,王金南碩士畢業後來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管理研究所工作,直至1999年3月👨🏿🎓。這個時期🥠,他基本是依據自己的興趣做些學術研究。如同很多從事純粹學術研究的人看法類似,那時的王金南不是很看重對服務於決策管理的研究。
1999年的一次角色轉變改變了王金南的看法,這年3月,他開始擔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環境規劃研究所是王金南目前所在的環境規劃院的前身。當時👨🏽🚒,環境規劃研究所的職責是為國家“十五”環境保護規劃提供決策支撐。自此,王金南也從純學術研究轉變為向管理決策提供支撐和服務。
“接觸新工作內容一段時間,發現將研究內容變成環境生產力,變成決策管理需要的🏑🌛、在全國推廣的方案,真是感覺很難🤹♂️,比單純寫篇論文難多了。因為需要綜合考慮體製、社會❤️🔥、經濟、技術等多種因素,才能得到相對科學的方案。”回顧過往,王金南深有感慨。
因為與純粹學術研究的不同,在團隊工作中,王金南經常向同事強調一個觀點:在政府決策之前,我們要實事求是地把基於研究的建議,與政府部門不同的觀點、想法都講出來。在決策過程中🚅,還可以充分地將自己意見表述出來。但在決策之後,主要負責解讀工作🪕,此時再提不同見解意義不大。
對環境規劃工作🚴,王金南有著深切的體會👷🏽♀️。“任何一個時期的規劃,都是該特定時期治國理政的體現,也是人民群眾對環境訴求的反映。它需要一種從學術或者科學的角度將規劃的方法、目標和任務說清楚,但又不是純粹的學術內容🦹🏿♂️。”
“搞環保的人特別容易環保主義者🗜,環保至上👩🏽🌾。但任何一個環境問題,都是立足於特定現實,我們需要將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公眾訴求做一個平衡決策,總體上是要求效益大於成本。”王金南說🚁,世界範圍內對一項環保政策的評價標準是,強調政策對環境質量的貢獻,就是這項政策實施後,能否對改善環境質量、改善民眾身體健康做出貢獻。
環境保護在當下社會的關註度日趨增高。在王金南看來🌬,目前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差距表現之一是,公眾的環境訴求與公眾的環境投入反差很大。
“每個人都有環境訴求🦸♂️👨🦰,希望有藍天白雲🍚、清潔的水源、幹凈的土地🖲,但是真正願意為此支付成本的人太少了🚙。”王金南舉例說,我們願意花幾千塊錢買一個空氣凈化器,可如果讓汽油每升漲一毛錢,把這一毛錢抽出來建立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基金,或者去支持經濟發展水平較差的河北治理大氣汙染🦔,卻會遭到很多人反對👩🏽🍼;我們願意用相對高的價錢買純凈水過濾器、桶裝水,卻不願意出點小錢或者更多的錢用於汙水治理。
“大家會認為這些都是政府的責任,可世界通行的理念是‘使用者付費’👨🏼🏫。只有當每一位公民都把自己當成環境的建設者,環境保護才能真正實現。”王金南說。
4、建言
寫信給陳竺主席建議農工黨中央就霧霾汙染展開調研
2007年,在農工黨中央原副主席⛲️、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的影響和推薦下🏃♀️,王金南成為一名農工黨黨員。
在農工黨提供的參政議政平臺上⭐️,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盡可能地多做實事,對農工黨的貢獻不只是直接參政議政,還為農工黨參政議政人才隊伍建設付出了諸多行動。
“重霾之下💼,人民健康受到嚴重威脅,談何健康中國👨🏼🏫!重霾之下🤸🏿♀️🏄🏻,天空被灰霾所籠罩,談何美麗中國!重霾之下,連呼吸都不暢通👩🏿🔧,談何幸福中國!”2013 年全國兩會上,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何維在全國政協大會上鏗鏘有力的發言得到了極其熱烈的反響。
這份發言可以追溯到王金南寫給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的一封信🌧。
2013年1月,正值北京人大代表會議期間🥷🏼,全國有130 萬平方公裏受到霧霾影響🙎🏼♂️,這次的霧霾汙染堪稱汙染範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汙染程度最重的一次。
彼時👩🏼😌,王金南正作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參加會議🦷,首都被濃郁的霧霾包裹著,而當時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霧霾未有提及。憂心環境保護的王金南,會議一結束就給陳竺主席寫了一封信,建議農工黨中央立即展開調研💕,關註灰霾汙染對健康的影響,采取措施治理大氣汙染問題👨👩👧👦。
農工黨中央收到信件後隨即召開了多場座談會並開展若幹次調研,在此基礎上形成建議🦸🏻,得到中共中央領導批示,推動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製定和出臺。
農工黨中央在調研過程中對醫院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霧霾期間醫院門診就診人數同比升高百分之二十多,霧霾汙染對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後又經過多方調研👨🏭,最終促成了2013 年全國政協大會上何維代表農工黨中央的發言🧑🏿🎨。
這可以說是農工黨中央參政議政歷史上有分量的一筆。
值得一提的是,王金南也非常重視農工黨的人才建設。在農工黨多次會議上𓀚,他都強調“參政議政質量提升的關鍵是擁有一批有參政議政能力的專業人才”🥼🤌🏼。
在第九屆中國環境產業大會上發言
有思有行🏊🏼♂️。務實的王金南給自己定了一項任務🍕:盡可能將更多的專家發展成農工黨黨員,特別是生態環境領域的🙏🏻。
在王金南的辦公室,放著一個裝有農工黨黨章宣傳冊的袋子🧗。每逢出差🌏,王金南就提著它😐,遇到合適的專家學者🛌🏿,就拿出黨章宣傳冊給他們看🧑🏻🎨,推薦他們加入農工黨。事實證明,此舉收效明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一位副院長,就是因為王金南的介紹選擇了加入農工黨⛹🏽♀️🪀。
無疑,這為農工黨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建言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記者手記
作為環境科學領域的專家🦹🏻,王金南是否選擇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記者發現,以環境科學為業的他,把綠色環保當成一種專業素質。“低碳”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的生活和工作。
在王金南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一個用廢棄紙張的邊邊角角做成的備忘錄;翻開他的文件夾👨🏽🦱,很多文件所用紙張都是“雙面使用”。有一次👐🏼,王金南還利用已用紙張的背面🏃🏻♀️,給環保部部長匯報工作,並特別註明“請部長包涵🙅🏿♀️,保護環境用雙面”🧑🏿🎄。
記者不由得想起🏍🛏,民進的主要締造人、新中國首任教育部部長馬敘倫,曾將一個寫有文字的舊信封的裏面翻轉過來,重新製作成新信封⛲️,寄信給朱德👩🏻💻。雖然這是老前輩們艱苦樸素作風的體現,也是當時物資緊缺的寫照🙋🏼💅🏽,但節約利用資源在今天👊🏼,仍有積極的環保意義。不管身居要職還是普通公民,如果大家都追求環境保護,美好的環境將時刻伴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