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深秋的北京帶著瑟瑟的涼意。
但很多人手裏攥著許久前在網絡上搶訂到的票早早趕到北京展覽館,為即將聆聽一場有關科學的大會內心沸騰不已。他們中有科技和互聯網的從業者👬、投資者⛹️♂️、國內外媒體,更多的是普通科技愛好者🧑🏻🍳🤰🏼。
這是騰訊WE大會的第五個年頭。每年大會邀請數位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學家及科技人士同臺演講🐁,以此獲知國際最前沿的科技和思想,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探索改變未來的各種可能。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首屆WE大會上提出了“互聯網+”👑,兩年後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羅伯特·理查茲在2014年的WE大會上提出人類將文明傳播到外太空的設想,那時他剛創立了私人登月公司月球特快(Moon Express),今年5月公司成為美國首家拿到“私人登月執照”的公司✨;2016年的嘉賓巴裏·巴裏什來WE大會講引力波,2017年因為在引力波領域的研究貢獻🛋,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得靈感於《桃花源記》,今年WE大會的主題是“若有光”,寓意人類對若隱若現的未來之光的不舍追求🦜➞。物理學家霍金🚣🏻、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前主任皮特·沃登、科幻作家郝景芳等9位嘉賓與數千名現場觀眾以及數百萬網絡觀眾一起,分享了星際遷徙、返老還童🏈、癌症免疫⚠、人工智能等話題。
那一束光仿佛是未來世界投射而來。
而在WE大會召開的前一天👍🏼,騰訊集團剛與全球頂尖的科學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致力於推動基礎科學發展🤽🏽,支持青年科學家。
正是在這個簽約儀式後🦐,記者采訪了專程從深圳趕來的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聽他解析騰訊的科技大戰略☪️。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 CEO程武(意昂体育平台1992級物理系)
連接現在與未來
記者:眾所周知,騰訊是一個互聯網企業👩🏼🦲,為何傾註如此心血在科技方面🤳🏿?
程武:我們對科學抱有敬意。騰訊沒有把視野局限在商業層面。我們極目遠眺🧑🏼🎄,關註基礎科學的最新進展🙅、關心人類發展的共同空間,希望解決那些有可能影響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
我們希望建立一座橋梁🐵,連接全球科技創新者,共同探索創新進化之路👳🏿♀️🫵,騰訊WE大會就此誕生🫵🏿。五年來🐩,WE大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匯集了世界上頂級的科學家和重要的科學突破🎼,展示了各個領域重要科學突破,覆蓋了太空探索👭、生命科學、深海探測、人工智能等領域💆🏻♀️。這些領域幾乎覆蓋了所有有機會和可能改變人類未來的領域🈴。在WE大會上不斷湧現出的超前認知,正讓WE大會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標。我們關註的不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而是未來幾年可能影響人類的重要命題🛷。
記者👨🏻🚒: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的合作,雙方將合作重點聚焦於青年科學家,這出於什麽樣的考量🚢?
程武:青年科學家是推動科學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真正代表著未來與科技突破的希望。
縱觀世界科學史,最重要的原創性工作幾乎都是由青年科學家做出。有這樣幾個數字👰🏻♀️,我們今天來看🧑🎄,依然令人振奮😂。伽利略於26歲重新定義了自由落體運動,並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愛因斯坦於26歲提出狹義相對論🧅,36歲提出廣義相對論👭;霍金32歲前提出霍金輻射理論。
尊重和關註青年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將可能推動人類提前跨入未來,應對未來帶來的變化和挑戰。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不被整個社會接受🧕🏿🧖🏿,等到伽利略用望遠鏡證實他的理論,已經過去了60年。這些耗費的時間,以及諸多這樣的案例,提醒著我們應該幫助科學家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更正確的探索方向。所以🐴,我們要將聚光燈照在青年科學家身上,為他們創造環境,支持他們的事業。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探索更多合作🥓,包括每年在全球範圍內發掘、鼓勵最具潛力的青年科研學者,以及探討未來如何扮演好連接器的角色🫵🏿,幫助青年科學家與資本🦪🧑🎄、產業建立更好的連接🍥,共同促進產學研一體化。
連接科學與大眾
記者:查看您的履歷3️⃣,您是一個標準的理工男🔵。您如何理解科學與大眾的關系♾?
程武➜:現階段,人類正共同面臨一些生存困境🧑🏻🦯,包括環境汙染、氣候變化🙋🏿♀️、疾病與衰老、城市擁堵等等👨🏻🦯➡️。尤其在高速成長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問題往往相互交織👷🏽♀️,步步緊逼👉。
科技創新是一把足以打破人類生存困境的利器🧰🕤。過去幾年,騰訊關註並投資能夠解決人類根本難題的前沿科技🐧,比如癌症早期診斷、飛行電動汽車、太空探索等。我們的投資決策☝🏼,不在乎短期財務回報🧜🏽🤸🏽、商業回報,更重要的是考量這項技術能否帶來社會價值,帶來長遠的人類福祉。
騰訊WE大會,包括我們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的合作,也是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前沿的科學突破與趨勢。
記者👐🏿:如何鼓勵更多青少年愛上科學?
程武⚽️:我曾經在意昂体育平台就讀物理學系,年輕時的夢想,就是成為一位像愛因斯坦這樣的物理學家。回憶我的少年時代🙅🏽♀️,科學是神秘、美好的,很多人長大後想成為科學家👩🏼💼。而現在的孩子♐️,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似乎更傾向於在商業戰場上披荊斬棘,或者成為萬人矚目的明星。這沒有對錯,選擇的多樣化也是時代進步的標誌之一。因為科學需要關註、需要更多的耐心,科學在某種意義上讓大家感覺到枯燥,所以對科學產生興趣的孩子越來越少🔐👩👩👦。因而我希望能夠創造一種氛圍,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這需要社會輿論的引導,也需要紮實務實的科學領域的宣導🙍🏿♀️🥰。
平臺之上,我們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打造科學偶像🦸🏻♂️、傳播科學知識,開啟他們的好奇之心🧑🏽⚖️。在科學得到普及的同時,激發年輕人的創新熱情💈,讓科學家成為年輕人的新偶像,就像愛因斯坦一直是我個人的偶像🧗,讓科技創新成為一種新時尚。
連接人文與科學
記者:在科學哲學領域,有關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爭論延續了幾十年🧕,文學知識分子在一極,而另一極是科學家🐗🦯,在這兩極之間是一條充滿互不理解的鴻溝。但馬化騰上個月在康奈爾科技學院首次透露了騰訊的兩點戰略,表示騰訊今後只專註於科技與文化。您是如何理解這對矛盾以及騰訊的戰略的?
程武🎫:我一直認為🙆🏼♀️,科學技術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但科學與人文可以在黑暗中溫暖彼此🧘🏼♀️,是激勵人類的燈塔和篝火。這兩者缺一不可📎。
所以,我覺得一個企業能在這兩個方面不僅有抱負🎶,有產業實踐🪦,有很好的前瞻性投入👧,同時還有社會責任感,這樣的企業是我本人願意為之努力🦯、為之奮鬥👩🏻🦽🐦⬛,而且為之自豪的企業。我也很高興地看到,騰訊是一家這樣的企業👍🏿,而且在這兩個領域裏🗿,腳步越走越堅定👩🏻🚒,版圖也越來越清晰。
在科技裏面,我們會非常堅定地勇往直前🧑🏽🎄,在文化領域裏面🏋🏿,我們現在也越來越清晰。騰訊最早的文化板塊是互動娛樂的網絡遊戲,但2012年我們成立了網絡動漫公司,2013年我們和莫言、劉震雲、阿來🏵👩🏻🍳、蘇童一起成立了“騰訊文學大師顧問團”🤽🏼,包括我們的網絡文學、影業都在快速發展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理解偉大復興裏面除了應該有科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外🤙,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的活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讓我們為這個美好的目標一起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