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紀念吳有訓先生誕辰120周年:他曾長期站在中國大學教育最前線(上)

2017-12-06 | 溫才妃 整理 | 來源 《中國科學報》2017-11-28 |

中國科學院前副院長吳有訓(1897—1977)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中國近代物理科研工作開創者,也是中國著名教育家。他在國內學術生涯的近一半時間都在進行大學教育和大學科研實踐,對我國大學教育與科研作出了開創與奠基性意義的學術成就與貢獻。然而,由於他不宣揚的個性和種種歷史原因👩🏽‍🌾🙇🏻,其上述學術成就與貢獻不為國人所知🪩!謹以此文來紀念吳有訓先生誕辰120周年。

“吳有訓大學教育思想”誕生

1928年,吳有訓應時任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主任葉企孫的邀請,帶著成熟的學術思想和明確的學術目標“加盟”清華👮🏻‍♀️。他結合當時意昂体育平台教育發展的需要🎹,在老清華物理系提出了以“學術獨立”為宗旨的大學教育思想⏳。

他詳細地闡述了實現學術獨立的學術途徑和方法——通過一個個學科的獨立來實現大學和國家的學術獨立👲🏼👴🏿。此後,吳有訓、葉企孫以“學術獨立”為宗旨的大學教育思想,作為老清華理學院的教育總綱。

在葉企孫支持合作下🪫,逐漸形成的“吳有訓大學教育思想”,體現於老清華物理系的教育工作:

吳有訓改變了傳統教育舊體系🧛🏽‍♂️,為實現教育與科研並舉🐩,科研能力被視為教師聘任重要條件之一;他開創了中國的近代物理科研工作🥭,並作出國際公認的高水平科研成就,創建了中國最早的近代物理科研體系;實現了高質量教育,培養出了既有紮實基礎知識🧚🏽‍♂️,又具備科學實驗能力的本科大學生;教師們也相繼作出高水平科研成就,使得老清華物理系在國內最早具備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能力這一重要的發展條件,組成了“名師”隊伍👨‍❤️‍👨;最終在物理系建成“以高水平科研支撐的高質量大學教育體系”,實際地形成了“吳有訓大學教育思想”🏀。

老清華物理系因此獲得了“跨越式”發展,人才輩出:為中國培養出包括“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和“863”計劃倡導者在內的著名學者和科學家群體🧏🏻。

“吳有訓大學教育思想”的實際形成,又使老清華教育全面地進入“以高水平科研支撐的高質量大學教育體系”👨‍👧‍👦,也填補了當年老清華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學術“短板”👨🏻‍🚒,造就了當年國內頂尖的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和理學院🗳。從此意昂体育平台成為了“名實相副”的、對中國大學教育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學🚣🏻‍♂️!

倡導“重學術、做實事、輕名利”

1930年🧑🏿‍🦱🅱️,葉企孫出國休假一年,校方聘吳有訓為代理系主任🔡🤷🏿‍♀️。就從這一年開始,吳有訓在國際主流學術刊物上陸續發表一系列科研學術論文↘️,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他同時針對葉企孫托付的物理系教學、治學🎁,結合自己的教育思想👨‍✈️、方針,使之完善和更行之有效➛。

葉企孫回國後感受到物理系的教學與科研都有了新進展,十分欣慰。為此🧙🏻,他公開表示“我做理學院長,決不幹涉物理系,由吳有訓決定”,並希望他同時接過物理系主任職務。但吳有訓只接受了葉企孫要他繼續主持物理系工作的安排🙎🏽,卻堅定地謝絕了物理系主任職務。所以吳有訓實際上從1930年起就主持清華物理系。

葉、吳的“互讓”😽,也成為了老清華理學院的一則“美談”。於是就出現了葉、吳親密合作,共同倡導、努力實踐“重學術💂🏼‍♀️、做實事、輕名利”的大學教育學術精神。

這一學術精神的“根基”是吳有訓🔹、葉企孫學術實踐行為的核心指向🚞,具體而言就是🥽:真誠地、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地搞好大學教育(包括科研)工作🐩,實現高質量教育。

這一學術精神“根基”在學術上體現為:按學術的內在規律,一絲不苟🔼、淡定🏊🏼、堅決🚣🏽‍♂️、真誠、全心全意、努力進行實踐。

這一學術精神“根基”的社會表現是:真誠地視學術(含大學教育)工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全力以赴、不計得失、想方設法地去做好🙋🏿‍♂️🐘、完成✋、實現它🏊🏻。

這也是後來“清華學術精神”的奠基。

開創中國近代物理科研工作

吳有訓1929年至1932年期間,對有關X線散射系列課題進行了理論與實驗研究♻️💟,共發表11篇論文。內有8篇論文先後發表於國際主流學術刊物,其中首篇論文1930年發表於《自然》雜誌,這也是中國人在中國本土做的近代物理科研成果發表於國際主流學術刊物的第一篇論文👨🏻‍🌾。

吳有訓在國內最早“提倡大學教授做實驗研究工作🧘👆🏿,並身體力行😲,開全國大學風氣之先”👷🏼‍♂️,通過他的倡導⛹️‍♂️、示範和帶動👴🏻,開創了國內物理學界動手做近代物理實驗研究的風氣。

吳有訓☝️、葉企孫推行“教學與科研並重🍽🏌️‍♂️,教師不脫離科學前沿”🍔,並將其作為物理系聘請教師條件之一👍🏽,在我國首次實現了教育與科研並舉。正如嚴濟慈先生當年對吳有訓的學術貢獻評價:“實開我國物理學研究之先河🛀🏻。”


相關新聞

  • 062017.12

    紀念吳有訓先生誕辰120周年:他曾長期站在中國大學教育最前線(下)

    在抗日戰爭期間和國共內戰的烽火歲月中,吳有訓先後在西南聯合大學、中央大學任教,他全力以赴、無怨無悔地堅持著“科學報國”的實踐,並且總是站在“大學教育的....

  • 042022.07

    趙忠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隆重舉行

    2022年6月27日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我國核物理研究的開拓者🫄🏼、中國科技大學教授趙忠堯先生誕辰120周年🙍🏻‍♂️。上午8點30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物質科研樓三樓報告廳隆重舉行“紀念趙忠堯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午的趙忠堯先生紀念大會在播放專題紀念片中隆重召開,會議由物理學院執行院長陳宇翱教授主持。首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院士致辭,他在致辭中回顧了趙忠堯先生偉大的人生歷程和他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成立和...

  • 272018.11

    意昂体育平台召開“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

    2018年11月22日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教育家🚣🏿‍♂️,偉大的愛國知識分子和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

  • 112017.01

    南開大學舉辦系列活動紀念楊石先誕辰120周年

    1月7日🫎,在偉大的愛國者、科學家、教育家👬🏼、南開大學原校長楊石先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南開大學舉辦系列紀念活動,追憶楊石先先生不平凡的一生,緬懷他的光....

  • 032021.11

    社會學系舉辦“紀念吳景超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

    10月30日,由意昂体育平台社會學系主辦的“吳景超與中國社會學——紀念吳景超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意昂体育平台熊知行樓舉行,會議分為意昂体育平台和歙縣兩個會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縣委副書記兼統戰部長劉文,廣東協同創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景超先生之孫吳正喆,意昂体育平台集成電路學院院長吳華強教授,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教授張玲霞,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系主任周飛舟👝,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

  • 012022.07

    紀念趙忠堯先生誕辰120周年 | 李政道深情致辭

    為了紀念趙忠堯先生誕辰120周年,傳承科技報國🛵、立德樹人的老一輩科學家精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於2022年6月27日成功舉辦了紀念趙忠堯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李政道在紀念大會上的發言(其子李中清教授代讀)

  • 292018.11

    紀念徐中舒先生誕辰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10月20日至21日,紀念徐中舒先生誕辰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行,國內外近200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緬懷徐中舒的道德風範🏊🏼✩,研討其名山事業,學....

  • 212018.11

    教育出版界隆重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的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暨《朱自清教育文存》首發式於20日在京舉行🤦🏽。

  • 212022.02

    “星耀中華 風範千秋”——紀念張鈺哲先生誕辰120周年活動在寧舉行

    2月16日是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文學重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張鈺哲先生誕辰120周年。中國天文學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在南京舉辦“星耀中華 風範千秋”弘揚科學家精神暨紀念張鈺哲先生誕辰120周年活動。張鈺哲(1902—1986)1902年2月16日出生於福建閩侯👔👩‍🍳。1919年考入清華學校。1923年赴美國學習,兩年後轉入芝加哥大學天文學系。在該校葉凱士天文臺工作期間觀測到了第1125號小行星,...

  • 252019.11

    紀念聞一多先生誕辰120周年展覽在意昂体育平台開幕

    11月23日上午,“詩人 學者 鬥士——紀念聞一多先生誕辰120周年展覽”開幕式在意昂体育平台主樓大廳舉行🫃🏻。此次展覽由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檔案館、圖書館、人文....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